交替口译笔记技巧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714037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替口译笔记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交替口译笔记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交替口译笔记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交替口译笔记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交替口译笔记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替口译笔记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替口译笔记技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替口译笔记技巧交替口译笔记技巧摘要:口译笔记的必要性和作用决定了笔记成为交替传译的重要技能。本文较为全面的总 结了笔记的技巧,并根据实践与教学经验对笔记技巧教学提出建议和意见,以期对从事口 译教学与实践的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性作用。 关键词:交替传译;笔记技巧;教学方法一、引言口译根据掌握的口译技能主要分为两大类: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和同 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交替传译指的是:口译员在听到源语后,将源语的信 息用目标语译出,如此重复循环进行。另一种技能是同声传译。同声传译顾名思义指的是: 口译员在听到源语的(

2、几乎)同时,将源语的信息用目标语译出。1 交替传译又可以分为短交传(short consecutive)和长交传(long consecutive)。做短交传时一般 每段只有一到三个句子,基本仅靠记忆就可以记住源语内容并进行翻译。而长交传的每个 片段可以达到三至五分钟甚至二、三十分钟。此时,仅靠记忆不仅不能保证译文的精确, 甚至连完整性也是很难做到。鲍刚在口笔译理论概述一书中也写到“原则讲,原语发 布时间超过 1 分钟就必须求助于笔记,因为只有+1 分钟之内译员的短时工作记忆才起 作用,而译员在口译现场条件下对数字、专有名词等贮存一般都必须使用这种记忆,有时 对某些内容和关键词语等信息的贮存也

3、可能会使用这种记忆。 ”2 由此可见,口译笔记技 巧是交替传译必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技能,也是口译教学的重要部分。二、口译笔记的作用笔记的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减轻记忆压力(relieve memory)。第二个目的 是唤起译员的记忆(jogging the interpreters memory)。3对于第一个作用,做过口译工作 或尝试过口译练习的学员都非常清楚。一个三至五分钟的讲话所包含的内容是很难在讲话 人讲完后用另一种语言精确输出的,即使是用源语重复也会存在信息遗漏的情况。而如果 掌握了正确的笔记方法,即使更长的讲话也能够从容记忆。而唤起记忆,主要体现在表达 阶段。对于记忆而言,

4、笔记不是替代记忆,而是在记忆的再现阶段为记忆提供提示,从而 激活译员刚刚听过并存储于短时记忆中与笔记内容相关的内容。而这一点与笔记的第三个 作用是紧密相连的,即“笔记已经不仅仅是记录的工具而已,它同时也是分析的工具。 ”4 这种观点与鲍刚所讲的笔记具有“整理性”的思维特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5 这也是我在教学中反复强调的一点,即笔记要体现译员对于听到的源语分析的痕迹,而绝 不是听到什么记什么。只有经过对源语分析后的笔记,才能是讲话内容的提纲与其它重要 信息的体现,进而在用译入语表达时最大限度的起到提示作用。 “另外,塞勒斯科维奇认为 笔记也可以帮助口译员专注在他当时所做的工作上,这就是为什么有时

5、候口译员记完笔记 开始说话时,根本不低头看自己的笔记,或只是偶尔瞄一下手上的笔记而已。 ”6 由此可 见,笔记在口译中减轻记忆压力、唤起译员记忆、辅助源语信息分析和帮助译员专注工作 的作用对于实现口译“准、顺、快”的标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三、口译笔记技巧与教学1何时开始笔记教学从短时记忆的局限性和笔记的作用来看,笔记对于口译实践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学生口译课程中重点培养的技能。但何时开始笔记的教学会最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呢?是否因其重要性从最初的口译训练就要引入笔记训练呢?鉴于学生们买到的大部分口 译方面的教材基本上是以题材为主线编写。每单元所收集的翻译练习句子长且句式复杂, 学生

6、理所当然会在练习之初使用笔记帮助记忆。尽管最近两年也出现了一些以技能和题材 相结合的教材,但除了对于各种技能的方法介绍外却缺少对应的训练材料;而有的只是翻 译训练的篇章,很容易误导学生开始即使用笔记。 实际上按照著名口译理论和教学方面专家刘和平所著的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 教学法一书中教学内容和安排的设计应为:译前准备(共 20 课时) 、介绍讲解翻译程序 (共 10 课时) 、主题准备,术语准备与翻译(共 22 课时) 、交传笔记技术(共 42 课时)和 交传综合训练(共 36 课时) 。尽管各院校因为课时设置不同,每部分的课时安排会有区别, 但交传笔记的教学应安排在整体教学中前期,而不

7、是刚刚开始口译教学时。本校学生的笔 记教学就是安排在口译记忆训练、演讲技巧讲解和无笔记口译专题训练之后进行的。因为 只有当学生首先学会,并习惯用大脑记忆后,才不会出现笔记练习中最常出现的听到什么 记什么的坏习惯。而且在记忆训练中对于不同类型语篇结构的分析,也有利于学生在笔记 中体现讲话人的思路。演讲和无笔记的口译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 B 语听力理解能力、脑记 能力和双语表达能力,避免出现“笔记训练初期可能会干扰正常的理解和表达,表达时又 过于依赖笔记,使得笔记反而成为理解和表达的绊脚石 。 ” 7 对所教授的本科四年级 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就教学的安排学生觉得是否合理一题,所有学生都认为合理,尽管在

8、初 学时许多学生觉得在无笔记口译开始前的教学似乎不像口译课。 2笔记记什么做口译笔记“首先要记下的是要点。 ”8 所记下的要点会成为讲话内容的框架, 这样在读取笔记时要点会使译员更容易回忆起与此相关的内容。其次,应记下要点间的关 系,即逻辑关系。一篇讲话的逻辑往往会从一些带连接、强调转折语气的词汇中得以体现。 这些词包括表示次序的,如: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 等。也包括一些转折类词汇, 如:but, however, nevertheless, yet 等。表示递进的 besides, in addition, additionally, fur

9、thermore, moreover 等。表示总结的,如:in a word, on the whole, in short, briefly, to sum up, in all 等。表示因果的词汇,如:therefore, as a result,because of, due to, owing to, thanks to 等。这些词汇像穿珍珠的线一样把要点连接起来成为有机的整体。为了让学生能真正重 视这类词汇在笔记中的作用,可以在笔记本的最左边留出相应的空白专门记录此类词汇。 而每类词汇可以选用一两个最为简单的替代词或符号以节约时间,例如:转折类的都可以 用 but 一词替换,因为该词

10、书写简单;而表次序的词完全可以用数字代替;表示递进的语 气词可以用 besides 一词,也可以用汉语的“再”字;表示总结的可以通用汉字“总” ;而 因果词汇完全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 最后, “应该记录的内容有:数字、专有名词、专业词等,即无论在语言层次还是在语篇层 次均为单一意义的词。 ”9 以及列表。强调记录单一意义的词是因为这类词在记忆时基本需要占据短时记忆的一个单 位,很难像其他普通词汇或句子可以进行最大组块,以增加短时记忆容量。如果这些词汇 不记录下来,给短时记忆造成的压力过大。尤其是数字所携带的信息量大,单位时间内信 息变化迅速、冗余度低并且难以预测。数字既成为许多译员的负担,也成

11、为备受关注和研 究的对象。在教学中应教授学生哪些方法以利于数字的掌握呢?首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英美数字与汉语数字之间换算公式,即 10thousand=万; 100thousand=十万;1million=百万;100million=亿。在笔记时可以用位数的首字母代替该 位数,例如:14,000 记成 14t;45,000,000 记成 45m。在整数翻译时这些公式应用会使数字翻译轻松准确。但口译中许多数字并非如此,而是几乎每位数都有数字,或在某些数位上 有几个零,例如:56,305,299;一亿五千八百四十七万零八百。曾有学者提出可以在口 译前列出换算表,听到数字就把这些数字填入表格中,一目

12、了然。但在实际的口译工作中 是较难实施的,因为很难预测何时数字会出现。即使当时把数字填入事先准备的表格,如 果出现了几个数字,在出译文时还要把它们一一对应到其他笔记的部分,那么出现失误的 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在口译现场如此紧张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这种方法还是较难应用。 目前为止应用最为广泛,且简单易学的是王军提出的“点线法” ,也叫“点三杠四法” 。如 上文提到的两个数字,在听到英文的数字时记录为 56,305,299;汉语的数字记录为: 1/5847/0800。记录时并不进行双语数级间转换,而是在出译文时英译汉由右向左加一位打 横杠,如:56,30/5,299;汉译英则由右向左减一位加逗号,如

13、 1/58,47/0,800。数字 的翻译练习,开始可以连续利用几次课的课前 20 分钟左右集中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这 样的方法,然后在讲话翻译练习中有意选择数字较多的加以巩固,同时检验实际翻译中的 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数字翻译中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与数字相关的内容至关重要,包括货 币单位(美元、英镑、人民币等) 、重量或长度单位(公斤、吨、公里等)或涉及的数字是 亏损还是盈利,是利润的上升还是下降等。如果因为讲话人语速问题而只能在这些内容和 精确记录数字间取舍的话,应宁可选择这些内容正确加上概数表达,如:生产量比去年上 升了一亿五千零二万四千一百二十三吨,可记录为 生1 亿 5 千万吨或 pr

14、o1 亿 5 千万 t或 生15m t因为如果这些内容不能有准确的符号和标记提示,在笔记三五分钟后这些信息很有可能无 法提取。而一旦把生产量说成了产值或把上升误翻成下降,数字再准确也“于译无补” 。退 而求其次的概数翻译却能满足口译的基本要求。 专有名词包括机构名称、人名、地名等。一些常用机构名称要求学生循序渐进的记 住这些名词的缩略语,例如 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EU(欧盟) ,CPPCC(政协) , NPC(人大)等;常用的国家名可以通过缩写的方式,例如:Great Britain - GB; South Korea- SK, Nigeria -Nig 等。而专业词汇,一方面

15、靠平时积累;另一方面每次相关主题翻 译前要给学生留作业阅读相关方面知识、报道、背记相关专业词汇。许多译员都有过这样 的经历,在翻译时虽然意思对了但是没有使用该领域的术语,所以下面的观众听起来有些 茫然。在实际翻译工作中译前相关专业词汇的大量准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平时的词 汇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这里笔者还强调列表属于笔记必须记录的范畴,主要是基于练习和 实践的经验。列表涉及的是具体的信息,信息量大,且信息密集,并且由于讲话人在提到 此类信息时往往语速较快,所以需靠笔记快速记录。如果不慎遗漏一两个项目,一定要清 楚标识,在讲话人讲完后酌情考虑是否有必要请讲话人重复。如果需要重复,由于标识清 楚问

16、题会很具体。 笔记究竟应该记多少,是“写下尽可能少的词或符号”10,还是按“丹麦学者 Dan 等人进几年的口译笔记研究的结论:从量的角度看,笔记记得越多要比记得少有效”11 呢?实际上,笔记的多少与是否听的同时进行初步分析、材料的领域或熟悉程度、讲话人 语速及译员当时状态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越来越多的译员和口译方面的专家认为实际上笔记的多少因人而异。就教学而言,为了避免学生对笔记的过度依赖,最初的训练可以 让学生只记忆关键词、连接词、数字、专有名词或专业词汇,而主要靠教学前阶段所掌握 的短时记忆技巧补足信息,进而形成良好的笔记习惯。 4笔记使用的语言做笔记时究竟用源语还是译入语记录呢?钟述孔先生在他的实用口译手册中写 道“最好用译入语做笔记” 。用译入语记录确实有许多优点,如:在听时译员进行了“译语 第一次加工” ,这为后续译文输出奠定了基础,减少最后环节的压力,使译员表达更加流畅。 但是,如果一味强调用译入语记录,会极大分散听力理解的精力,势必会造成听时信息缺 乏深度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