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论文-史学论文写作课件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6714032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学论文-史学论文写作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史学论文-史学论文写作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史学论文-史学论文写作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史学论文-史学论文写作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史学论文-史学论文写作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史学论文-史学论文写作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学论文-史学论文写作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史学史学论论文文-史学史学论论文写作文写作课课件件第一章第一节 学习史学论文写作的意义1、 完成学业的需要2、 培养基本技能的需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技能)3、 学术规范训练的需要第二节 论文写作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一、 写论文的目的:对社会有所贡献二、 论文是什么?研究某种问题或讨论某种问题的文章(段玉裁:凡语言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也。 )三、 论文与研究的关系: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第三节 史学论文写作的基本环节一、 选题:决定论文成功与否二、 搜集整理资料:研究的基础三、 研究立论:论文的灵魂与核心四、 写作与修改:水到渠成第二章 选题第一节 选题原则与途径一、 选题的重要性:关

2、系论文写作的好坏,关系科研工作的成败。二、 选题原则(三原则):1、 别人未做过研究或研究不充分(含不同角度)2、 有一定的可以作研究基础的资料3、 适应自己的兴趣、知识结构和能力三、 选题途径:1、 多读深思,发现题目。2、 关注现实,引发题目。3、 触类旁通,诱发题目。4、 集体任务,接受题目。第二节 选题注意项一、 充分了解有关的研究动态最前沿的研究状态、现有资料状况。二、 应当处理好的若干关系1、 短期与长远:一般应有长远打算2、 大题与小题:初始选题忌大3、 兴趣与需要:最好与兴趣相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4、 长处与短处:应当与自己的所长相结合5、 老题与新题:尽量选新题或老题开新花

3、6、 难题与易题:初始先易题,由易而难7、 热题与冷题:注意冷热题相互转化8、 条件与能力:基于本身能力,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第三节 了解动态的途径一、 动态类书籍1、 直接的动态类书籍例如:朱凤瀚先秦史研究概要、周天游秦汉史研究概要2、 研究入门类书籍例如: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 (日)山根幸夫主编中国史研究入门二、 动态类期刊与文章1、 动态类期刊:如中国史研究动态汇总性、介绍新著作、新人物2、 动态类文章:如中国经济史研究专刊,日本史学杂志。三、 书目和论文目录1、 书目类:如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八十年来史学书目、国家版本局全国新书目2、 论文类:如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上

4、海图书馆全国报刊资料目录索引、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索引3、 综合类:如文物出版社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杂志篇中国经济史论著索引、青海人民出版社西北五省区考古文献目录四、 整理后的论文1、 论文集类:如:历史研究编辑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讨论集2、 刊物类:如: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第三章 选题中数字化资源的利用引子:信息革命的社会历史意义世界存在的三种基本形式:物质、能量、信息人类获取物质方式的改变:农业革命、文明社会人类获取能量方式的改变:工业革命、现代社会人类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 革命、 社会研究历史者不应错过观察、参与这一革命的良机。一、 技

5、术发展带来的新条件:1、速度: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极大提高和软件的改进,使 数字化资源(含图形与文本)的管理与检索变得极为迅捷与方便,可以在很大规模上管理和利用。2、存储:存储设备的发展使各种形式的资源均可以很低的成本存储并推广。3、网络: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建置者可以迅速4、字集5、关联字6、格式7、规模:资源第二节 如何利用搜索引擎可进行图像搜索,可设定语言和使用编码。1、Google 地球 网址:http:/内容简介:A、 采用特殊算法的高速网页搜索引擎B、 特殊网页评级系统C、 收集 10 多亿个网址,100 多亿个网页2、百度 3、搜狐 4、史学连线 5、珞珈书签第三节 如何查询文史

6、著作一、国家图书馆书目查询系统1、网址:http:/ 网址:http:/nbinet2.nel.edu.tvol三、东洋学文献类目检索(京都大学)第四节 如何查询文史论文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二、中国人民大学 报刊复印资料三、国家图书馆藏博士、硕士论文四、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询网第四章 资料搜集整理第一节 史料学基础知识一、 史料的定义:凡可以作为史学研究对象的材料,均可以称为史料。历史的核心是人,因此凡人类活动的所有遗迹、遗存,均可称为史料。二、 史料的类型:1、 文字史料(甲骨文、金文、简牍、陶文、封泥) 2、实物史料 3、口传史4、影像、音频、视频史料三、 历史文献目录学(A)定义:邓广铭

7、认为研究史学的四把钥匙:年代、目录、职官、地理目书名或篇名;录对书的说明和编次历史文献目录学(B)四部分类学沿革:a 汉书艺文志载七略六分法:文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 (史书在六艺“春秋”之后)b 魏晋人荀勖新薄改七略六分法为甲乙丙丁四分法c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以经史子集代替甲乙丙丁,形成四部分类法历史文献目录学(D)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一级:A 马列 B 哲学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K 历史地理第二级:K9 地理第三级:K20 通史 K24 封建社会 K29 地方史志 四、 版本(A)定义:泛指刻板或排版印本书,与手抄相对应。研究版本的特征与异同,鉴别版本真伪和优劣的

8、学问为版本学。版本(B)版本问题:书籍经过多次传抄和刻印,难免产生错误,故不同版本有优劣,通过校勘而得到的精校本和精刊本,称为“善本”。今本也存在版本问题:由于出版社不同,今本书籍质量差别较大,例如古籍,最好用中华书局本。五、 辑佚、类书和丛书1、 辑佚:与假书比对,如竹书纪年,朱右曾汲塚纪年存真、王国维竹书纪年辑证2、 类书:如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明永乐大典、清古今图书集成3、 丛书:如六经,南宋俞鼎孙、俞经所编儒学警悟, 四库全书六、 训诂与注释1、 训诂 “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训古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文字学:根据字形了解其意音韵

9、学:根据字音判定其意(上古音手册中古音手册)训诂学:经籍纂诂中华大字典辞源七、 考证1、 定义:亦称“考据”,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依据事实的考核和例证的归纳,确定和提供可靠的材料,并做出一定结论。2、校勘定义:校勘称“校订”,指对同一书籍,用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相互核对,比堪其文字篇章的异同,以证错误。校勘订正错误的大致类型:a 文字的讹误、b 文字的缺脱、c 文字的衍羡、d 文字的错乱校勘的方法:a 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b 本校法,以书前后互证,而决摘其异同,则知其谬误c 他校法,即通过查检相关的权威工具书或权威著作,找到判断是非、改正错误的可靠依据,从而达到校对目的的校对方法

10、。d 理校法,是校对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在通读中对原稿是非作出判断的校对方法。3 辨伪伪书是指某种文献现存的署名作者及其所属年代并非真实,辨伪随之产生,侧重于解决文献的作者及其所属年代的真实性问题。A 伪书类型据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列有 10 种,重要有以下六种:a 全部伪 b 部分伪 c 本无其书而作伪 d 曾有其书因佚而作伪 e内容不尽伪而书名佚 f 内容不尽伪而书名人名皆伪。B 辨伪法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列有 12 种:a 其前书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征引而忽然出现者,十有九皆伪。b 虽前代有著述,然久经散佚,忽然有一异本突现,篇名及内容4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A 背景:考古

11、重大发现和新史料领域的开拓。王国维古史新证B 内容: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5 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A 背景:实用主义哲学,多年的学术研究经验总结,当时主义的盛行。B 内容:大胆假设,假设不大胆,不能有新发明;小心求证,证据不充足,不能使人信仰。6 顾颉刚“层累形成的历史”观下的史料考证法古文辨自序A 背景:普遍潮流信古,相信一切传说,古史者,真实可靠的,不敢怀疑。顾颉刚提出疑古,认为只有经过审查之后,有了可信的史料,方可以正确释古。B 内容:三个基本观点一、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愈长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

12、物愈放愈大三、我们在这上,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第二节 搜集资料一、搜集资料的重要性1、资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资料,则史学研究及论文都无法完成。2、资料数量多少和价值高低,关系到论文质量的高低。二、 搜集资料的类别1、直接资料:直接取各种原始文献资料2、间接资料:a 经过整理加工的资料。如近代史方面鸦片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b 其他三手资料。如论文:引文、参考文献;著作:引文、参考文献。三、搜集资料的方法1、搜集方法:日积月累法、重点搜索法、顺藤摸瓜法 、实地走访法、请教师友、计算机搜索2、记载方法:卡片法、笔记法、数据库法3、搜索资

13、料的要求: “全、真、精、新”全:与研究相关的资料搜集全真:保证资料的正确精: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新:四 、搜集资料的范围1、 原则:凡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2、 类型:a 历史文献资料经史子集等传统正式文献:档案、账册、信函、文契、碑刻等非正式文献:照片、电影、录音、录像b 考古材料,实物与文字 c 民族学资料 d 社会学资料第三节 利用数字化资源搜集资料一、如何查古籍原文1 汉籍全文检索系统 2 四库全书电子版 3 四部丛刊电子版 4 汉籍电子文献5 古今图书集成电子版6 陕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数字图书馆 数字史学网二、如何查现代全文检索1 汉籍全文检索 2 网上资源搜索:a 各种专门网站所代表

14、的专业论著 b 非专门网站转载 c 各种论坛所代表的各种专业见解。技巧:利用搜索引擎,利用门户网站,利用专业论坛。三、如何利用文史工具软件说文解字的使用,制作者:华东师大;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使用工具书资源:中华博物第四节 资料整理一、核对资料1、 直接资料的核对:a 所用版本是否合适, b 是否有抄错的可能。2、间接资料的核对:a 必须核对原著, b 同时核对版本好坏与是否误抄。版本问题:地方志差错比较多(清代开始以后);80 年代的地方志最糟糕。二、添加批注,即对死资料添上活内容1、本人理解 2、相关史实与资料 3、考证与校勘 4、说明什么问题最好5、与什么题目有关。三、标记属性目的:方便资料

15、管理内容:时代、著者、出处、专题分类。四、排比资料进行研究之前,将已有资料按需要进行选择和排队。原则:根据需要1、排比方式:根据已做属性,可添加新的属性,如时代、作者、出处等。2、排比手段:根据已收集资料形成:卡片、手工排队、数据资料、自动排比。五、区分等级对特定的研究课题,具体资料有不同的重要性,应作出区分。类型:决定性、辅助性、说明性材料第五章 研究立论引论:论历史研究陕师大学报2005 年第 6 期几个问题: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能不能达到目的?为什么?历史学科应该具有怎样的社会地位一、 历史研究不是在人的意识中重现实际的历史过程,而是在文字史料、实物史料、现实知识体系之间求取无矛盾的共同点。二、三、第一节 概述一、研究方法对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1、完成史学研究的重要手段;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