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财务管理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67115 上传时间:2017-02-09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50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企业财务管理(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学习目的:金的运用、资金的分配等基本原理。本章结构:第一节农业企业财务管理总论第二节农业企业的资金管理第三节农业企业的收入成本管理第四节农业企业的利润分配管理第一节农业企业财务管理总论一、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概念:9为正确处理农业企业财务关系,组织农业企业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即对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基本内容:用和分配所体现的财务关系二、们都有其自身的生长。、牧、渔业生产,在经营过程中,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产品之间,有时相互转化。前还不能完全摆脱自然灾害的威胁,农业企业必须建立一定的保险备荒基金,以丰补歉,为抗

2、旱、防汛、防风、防冰雹、防治病虫害等提供后备的物质和货币资金。须合理利用,以农业所特有的形式和方法改良土壤、培养地力,实行农业集约经营。三、筹集资金的管理使用资金的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以农、林、牧、渔为主业生产的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为农,林、牧、渔各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业而又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的财务管理四、财和用财之道,按规定渠道形成或筹集资金,合理使用资金,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厉行节约,降低费用和成本,增加利润,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责,权、护财经纪律。第二节农业企业的资金管理一、农业企业的资金运动1、农业企业的资金构成按资金来源的不同,可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两大类按资

3、金存在的形态,可分为货币形态的资金和实物形态的资金按资金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可分为生产领域的资金和流通领域的资金按资金的价值转移方式,可分为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一、农业企业的资金运动2、农业企业的资金筹措方式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其他企业和单位资金资本市场上筹集的资金企业职工投入的资金企业内部积累外商投入资金一、农业企业的资金运动3、农业企业的资金投放9农业企业的投资,特别是长期投资,通常要支出大量资金,具有较大的风险,如果决策失误,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制约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在投资前必须进行投资方案的经济效益系统分析,采用专门的投资决策分析方法,以评估投资项目的

4、经济合理性。其重要的投资决策分析方法是非贴现的现金流量分析法和贴现的现金流量分析法。二、农业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一)流动资金的定义与特点9农业企业的流动资金是由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等组成。储备资金是指为进行生产而储备的各种材料和物质所占用的资金;生产资金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资金;成品资金是指已经入库的产品所占用的资金;货币资金是指现有的银行存款和现金。9流动资金具有如下特点:流动性并存性波动性增值性二、农业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二)流动资金的循环与周转9农业企业生产经营不断进行的过程,也就是流动资金不断循环与周转的过程。9流动资金在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它从货

5、币形态开始,通过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依次转化着自己的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形态,这就是流动资金的循环。9流动资金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称为流动资金周转。二、农业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二)流动资金的循环与周转9流动资金在一定时期内,周转快慢的程度,称为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反映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指标,叫做流动资金周转率。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流动资金的周转次数来表示用流动资金周转一次所需的天数表示9资金的周转次数愈多,说明资金运动愈快,利用效果愈好;而资金周转天数愈少,说明资金运动愈快,利用效果愈好。二、农业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三)流动资金的日常管理9货币资产现金管理银行存款管理9债权资产应收账

6、款管理应收票据管理9存货资产二、农业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四)流动资金的利用效果分析9流动资金利用效果的考核指标流动资金周转率流动资产产值率流动资产利润率9提高流动资金利用效果的途径合理确定企业生产结构,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收入;改进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尽可能缩短生产周期;科学制定各种物资消耗定额,节约生产开支,减少在产品资金占用;改善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工作,缩短资金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加强贷款的计划性,合理使用信贷资金,避免资金积压和增加不必要的利息支出;及时办理结算、收回欠款,降低结算资金占用额等。三、农业企业固定资金的管理(一)固定资金的定义和特点9固定资金,是垫支在主要劳动资料上

7、的资金,其实物形态表现为固定资产如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9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固定资金的周转具有以下特点:(1)循环周期长(2)一次性投资,分次收回(3)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可以分离三、农业企业固定资金的管理(二)固定资产分类和计价9分类:营性固定资产、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用中的固定资产、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有固定资产、接受投资固定资产、租入固定资产。三、农业企业固定资金的管理(二)固定资产分类和计价9计价:z原始价值。简称原值,指企业在购置或建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实际出的货币总额。它综合反映了企业拥有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量。具体包括购价造价、运杂费、安装费、应收费等。

8、按原始价值计价,力求准确地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z折余价值。又称净值,指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它反映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通过固定资产的原值和净值的比较,可以考察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z重置价值。指按当前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市场情况,重新购进或生产项固定资产的全部支出。一般是在企业获得无法查明原始价值的固定资产采取重置完全价值作为计价标准。三、农业企业固定资金的管理(三)固定资产折旧1、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2、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贬值。四、其他资金的管理(一)无形资产管理9无形资产的特征:

9、无实体性将在较长时期内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不确定性通常是企业有偿取得的资产四、其他资金的管理(一)无形资产管理9无形资产的内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誉四、其他资金的管理(一)无形资产管理9无形资产的计价:投资者作为资本金或者合作条件投入的无形资产按照评估确认的金额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金额计价企业购入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企业自行开发并且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以申请专利的实际支出计价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发票账单所列金额或者同类无形资产市价计价商誉只在企业合并时,才能作价入账。对无形资产中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的计价,必须经法定评

10、估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评估才能确认四、其他资金的管理(一)无形资产管理9无形资产的摊销:法律和合同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照法定有效期限与合同书规定的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以保证无形资产价值在有效使用期限内摊销完毕法律没有规定有效期限,企业合同规定有受益年限的,按照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确定法律和合同均未规定法定有效期限或者受益年限的,按照不超过10年的期限确定。第三节农业企业的收入成本管理一、第一,市场调查第二,销售预测第三,商品售后服务二、成本管理(一)到及时、成本管理产管理、技术管理结合起来。二、成本管理(二)理费用财务费用用: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以及企业赞助、成本管理(

11、三)润的概述企业的利润是指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和税金以后的余额,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成果。计算企业的利润总额一般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净收益=对外投资收益对外投资损失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二、涉农企业的利润分配(一)经济联合体的收益分配9经济联合体一般都是劳动者集资合股经营的,每个成员既是投股者,又是劳动者,共收入的分配也要分为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9经济联合体的股金分红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它来源于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二、涉农企业的利润分配

12、(二)乡镇企业的利润分配9乡镇企业利润,实质上是乡镇企业人员劳动所创造的净收入,因而利润的分配和使用,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照顾各方面的利益。9乡镇企业的利润分配一方面是乡镇企业利润的初次分配;另一方面是举办企业的乡、村、镇经济组织对利润的再分配。二、涉农企业的利润分配(三)国营农场利润的分配9国营农场的利润分配用于三个方面:z (1)上交国家利润,构成国家的财政收入;z (2)企业生产发展基金和储备基金,成为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z (3)职工奖励基金,依据劳动的数量与质量发给职工个人。)、(3)项统称为利润留成。9因此,利润分配中必须贯彻“三兼顾”原则,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三者利益的正确结合,将企业的物质利益、职工的劳动报酬同企业的经营成果紧密联系起来,以利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国营农场的盈利的一部分必须以税金的形式上交国家,其余部分形成企业的利润。本章结束!本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