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艘新型驱逐舰看创新爆发力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07056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一艘新型驱逐舰看创新爆发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一艘新型驱逐舰看创新爆发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一艘新型驱逐舰看创新爆发力(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匠心慧眼舰载雷达是舰艇名副其实的 “千里 眼” 。但这些 “千里眼” 也有 “看不清” “看不准” 的时候。 几年前, 刘冬利在部队调研中发 现, 有的舰艇雷达还使用过去陈旧的 方法, 既费时费力, 还容易产生精度 误差。 雷达精度误差大, 将直接影响舰艇 作战效能。面对战斗力建设急需, 刚刚 完成岸基雷达精度标定研究的刘冬利, 决心将研究方向瞄准舰载雷达。别看 是从岸上移到海上, 由于舰载雷达种类 数量多、 精度要求高, 一切研究都要从 零开始。 校对雷达,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找 到一个比雷达精度更高的参照物来标 定。为此, 刘冬利带领课题组成员一头 扎进海量的资料库中, 寻找更加高效、 精准

2、的标定手段。 一次, 他查阅相关资料, 脑海里突然闪现出灵感: 雷达杂波主要存在近距 离, 如果利用数字延时方式, 制作出一 个在雷达屏幕上显示距离足够远的电 子 “假目标” , 就能摆脱地面物体的影 响, 达到精准标定的目的。 找准研究方向, 更加严峻的问题却 摆在刘冬利面前: 如何提高距离延时精 度?当时, 市面上所有的电路都难以满 足设计要求。 “市场上买不到, 我们就自己造。 ” 刘冬利带领课题组一头扎进实验室, 凭 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们先后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 首次将延时精度较以往提高 80%以上, 而且通 过采取超带宽技术, 实现了舰载雷达信 号频段的全覆盖。

3、为了进一步解决仰角标定问题, 刘 冬利提出通过改造无人机、 挂载反射和 定位装置, 制作出一台可移动、 可伸缩 的标校塔。 没想到, 出师不利。由于加载了大 量设备, 引起了机体共振, 无人机刚刚 起飞就抖动不止, 甚至撞掉了桨叶, 只 能返厂修理。于是, 刘冬利主动找到地 方专业无人机公司寻求帮助, 没想到企 业的回复是难以解决。面对这一难题, 有的课题组成员思 想产生了动摇:“连专业公司都没有把 握, 我们又是 门外汉 , 难度太大, 还是 放弃算了。 ” “决不能轻言放弃! ” 面对困难, 刘 冬利选择了迎难而上。他白天铆在工 厂跟着工人们一起调试设备, 晚上自学 无人机相关理论知识。整

4、整 2年时间, 数不清飞过多少架次, 终于实现无人机 顺利升空。 系统刚刚研制成功, 就迎来了一次 实战检验。那年, 一艘军舰在参加演习 前, 负责引导导弹发射的火控雷达突发 故障。临危受命, 刘冬利带着最新科研 成果来到部队, 很快便完成雷达误差修 正, 确保演习任务顺利完成。 一战成名, 这套舰载雷达标定系统 成了 “香饽饽” , 迅速装备多家部队单 位。经海军专家组评定: 该系统将一艘 舰艇多部雷达的标定时间大大缩短, 总 体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 对水面舰 艇作战能力提升具有突出贡献。 面对荣誉, 刘冬利说:“为提升部 队战斗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是军人职 责所在! ” 不久前, 由他

5、领衔的某创新科研团 队正式成立。他整合了多学科领域的 科研力量, 正朝着更前沿、 更具实战意 义的研究领域发起冲锋。刘冬利: 擦亮舰艇 “千里眼”马英智本报记者陈国全初冬, 申城郊外的长兴岛海风瑟 瑟。码头上, 我国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 舰静静安卧, 庞大的身躯插着数十根通 风管道, 工人们正在舰上紧张地进行舾 装作业。 “舰艇下水只是建好了 毛坯房 , 舾装好比是 精装修 。 ” 现场负责监造 的江南造船厂驻厂军代室副总代表周 欣说, 如今新型驱逐舰正进行管路、 电 缆的安装敷设及舱室装修, 争取早日试 验试航、 交接入列。 再好的装备也需要人去操作, 官兵需求是企业创新的突破点这几年, 媒体

6、常用 “下饺子” 形容我 国海军新舰艇的列装服役。国产新型 战舰快速列装, 得益于我国强大的科技 实力和完备的造船体系, 证明了我国已 具备建造一流战舰的能力。 光会建造只是造船厂 “铸舰” 的第 一步, 造出的装备好不好用、 官兵满不 满意、 最终能不能形成战斗力才是关键 所在。2017年, 在新型驱逐舰还处在设 计阶段时, 有这么一段经历, 引起了江 南造船厂员工的反思。 为了给海军官兵打造一个舒适温 馨的舰上生活环境, 技术人员精心布局 舱室结构, 健身舱、 活动舱等各类舱室 一应俱全, 以便满足官兵健身、 娱乐、 休 闲的需求。 没想到, 海军某部官兵看完设计方 案后, 表情显得并不兴

7、奋。他们在减震 降噪、 通风、 灯光等设计方面提出了不 少问题。 当时, 一位海军三级军士长无意间 的一句话, 让参与舰艇设计工作的工程 师王飞记忆犹新。“以往出海, 舱内空间 狭小, 我们干完活, 满身汗臭还夹杂着 浓浓的油味, 久久难以散去, 让人感觉 很不舒服。 ” 老兵看似普通的一句话, 却引起了 江南造船厂技术人员的高度关注。官兵需求是企业创新的突破点。 随后, 江南造船厂重新调整设计方案, 在服务官兵的细节上下功夫。 使用新材料给生活舱室减震降噪、 重新设计管道布局增加通风设备、 安装 可调控灯光营造温馨感正式开工 前, 他们专门选取军官舱、 士兵舱等 10 个典型舱室制作样板舱,

8、 请海军某部官 兵 “实地” 体验, 一系列新元素的加入获 得官兵一致点赞。 交付装备就是交付战斗力。驻厂 军代室总代表冷骏对记者说, 新型驱逐 舰建造的每个环节都充分考虑战斗力 因素, 每个细节的设计, 都要征求官兵 的意见。 一次, 官兵提出直升机机舱区域通 道内的层高不够, 影响人员和装备通行 效率。在设计状态基本固化的情况下, 技术人员精确测算管、 缆的数量及大 小, 对原来的方案推倒重来, 更改了局 部结构, 优化了舱室布局, 有效改善了 人员和装备的通行环境。 “新舰造得好不好, 官兵首先要满 意。 ” 江南造船厂副总经理黄文飞对记 者说, 再好的装备也需要人去操作, 官 兵是战斗

9、力生成的主导要素。只有从 新舰规划、 设计、 建造等多个环节入手, 让官兵操作方便快捷, 才能有效缩短新 型驱逐舰形成战斗力的时间。 造新舰就像织一张 “网” ,把创新的 “点线面” 凝聚在一起那次坚定的选择, 让江南造船厂装 配首席技师耿隆征记忆深刻。 由于新战舰对航速的要求很高, 采用更轻的某特殊材料建造无疑是最好 的选择。然而, 该材料对焊接的要求非 常苛刻, 焊接时极易变形, 是国内尚未 攻克的技术难题。 是使用更有把握的材料和焊接工 艺确保按时完成建造任务, 还是冒风 险使用新材料?敢打敢拼的耿隆征毫 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并立下了 “军令 状” 。 面对紧张的工期, 耿隆征带领团

10、队吃住在车间, 依托庞大的数据库夜 以继日地开展计算攻关。经过上千次 模拟平台试验论证, 他们终于探索出 一种特殊焊接工艺, 一举突破了技术 瓶颈。 这是一个令人警醒的案例马 岛海战中, 英军 “考文垂” 号导弹驱逐舰 曾被 1 枚 “飞鱼” 导弹击沉。事后查明, 该型驱逐舰在建造时采用了薄壳型舰 体, 导致舰艇被瞬间击穿。 对新型万吨级驱逐舰来说, 打造安 全稳固的外壳是必不可少的。“材料焊 接只是建造船体的第一步, 把一块块焊 接好的分段加工成形, 才是建造的关 键。 ” 江南造船厂首席专家张国新告诉 记者, 刚开始建造船体外壳时, 他们采 用传统工艺, 但特殊材料加工成形难度 很大, 每

11、天完成的任务量很少, 如果按 照这种方法建造下去, 势必会影响舰艇 的建造进度。 良骏觉鞭影, 雄鹰识风云。这一 次,“江南人” 对技术创新的诉求从未如 此迫切。他们紧急抽调精兵强将开展 曲板智能化、 数字化加工的探索和研 究, 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开发出三维数控 弯板机。 “就是这个 神器 解决了造船的大 难题。 ” 巨大的车间里, 记者看到这个重达 6000吨的庞然大物。张国新笑着说, 别看这家伙个头大, 只需几个人协同操 作, 就能实施加工作业。“鸟枪换炮” 带 来的是建造效率和精度的大幅提高。 尝到创新 “甜头” 的 “江南人” , 把创 新驱动发展作为建造新型驱逐舰的主 导方向, 先后取

12、得复杂结构精确制造、 数控等离子精准切割等众多创新成果, 为新型驱逐舰的顺利建造注入强大的 “加速度” 。 “建造新型战舰,就像织一张 网 , 把创新的 点线面 凝聚在一起。 ” 耿隆 征感慨地说, 新型驱逐舰是全新的科技 产品, 从总体设计到选材特装均超出现 有规范, 只有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才能 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 从 “人控质量” 到 “机控质量” , 创新管控模式打造毫米级工程2017 年 6 月 28 日, 曲线优美、 外形 流畅的新型驱逐舰一下水, 就很快成为 “网红” 。 “新型驱逐舰这身 新外衣 , 耗费 了技术人员大量心血。 ” 焊工陈景毅对 记者说, 新战舰是由一个个分

13、段焊接 “拼” 成的, 分段之间的拼接误差必须控 制在 2到 3毫米, 面对战舰庞大的身躯, 精准科学的焊接管控尤为关键。 陈景毅是 “全国技术能手” , 有多项 焊接技术全国首创。当技术大拿遇到 新型战舰, 没想到他差点在分段拼接上 栽了跟头。他领衔的团队受领任务后, 按照计划先进行试验。这个多次完成 高新船舶焊接任务的团队, 尝试多种方 法始终不能把拼接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分析会上, 有人提出问题出在质量 管控上。虽然焊接工艺没问题, 还有焊 接机器人这样的得力助手, 但是对焊接 质量的管控还依靠工人经验, 缺乏科学 的标准作保证。 “人控质量的传统做法很难适应新 型驱逐舰的建造, 对

14、焊接质量的管控必 须升级换代。 ” 随后, 陈景毅带领团队开 始了攻关之路。他们通过焊机联网建 立庞大的数据库, 用计算机测算和控制 每一个焊接工作点的参数, 最终建成数 字化焊接质量管控系统。 “以往是人来控制焊机设备, 现在 是焊机设备指导人去操作。 ” 陈景毅说, 通过把工艺参数预设到系统里, 焊接过 程中电流、 电压有丝毫差错, 系统就会 自动报警, 中止工人操作。 机 器 “ 管 ” 人 的 一 幕 让 人 啧 啧 称 叹。陈景毅感慨地说:“从 人控质量 到 机控质量 , 实现了精准制造、 精准 管控, 这种具有创新活力的管控模式 真 正 把 新 型 驱 逐 舰 打 造 成 毫 米

15、级 工 程。 ” 数字化焊接管控模式只是新型驱 逐舰质量创新的一个缩影。他们还引 入 PDA 识别物流管控技术来管理数以 万计的零部件, 每天配送量、 配送时间、 配送地点, 只需要点击鼠标, 就能一目 了然, 有效杜绝了零部件错装与漏装。 一次, 某分段更换数千个零部件, 当时, 有的零部件已经安装到位, 有的 还散落在各条生产线上, 如何在短时间 内更换这批零部件, 设计人员心里一直 没底。 没想到, 技术人员操作物流管控系 统, 几分钟内就精准定位每个零部件所 处位置、 所在状态, 仅用半天就完成了 更换, 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新型驱逐舰的 “破茧” 之旅, 折射 出我国国防工业的自主创

16、新之路。“站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面对前行路上的 新问题、 新挑战,江南 作为造船业的 排头兵 , 只有把握好创新驱动这个 制胜法宝, 才能掌握企业发展的主动 权, 才能实现从 跟跑者 到 领跑者 的转变。 ” 采访结束时, 黄文飞对记者 如是说。照片提供: 郭晓威版式设计: 苏 鹏从一艘新型驱逐舰看创新爆发力探寻国产新型万吨级驱逐舰的 “破茧” 之旅赵 东本报记者倪大伟1 0国防军工年月日星期五E - m a il:jfjb g fjg 1 6 3 .c o m责任编辑/张新本报讯 严谨、 查建国报道: 近日, 无锡联勤保障中心组织锅炉作业人员 集训, 来自东部战区、 部队院校等有关 单位学员参加了集训, 锤炼了学员实操 技能, 提升了为部队服务质量。 此次培训班, 该中心邀请地方高校 联合办班教学, 是深化军民融合发展的 一次有益尝试。 培训班开设锅炉基础知 识、 锅炉运行维护与保养、 锅炉事故预 防与处理等 10多门课程, 进一步夯实集 训人员的理论基础。 在锅炉操作过程 中, 他们把课堂搬到锅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