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03532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 1 6年1 2月8日星期四时 事 纵 横责任编辑张天南 侯磊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专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本报记者侯 磊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这是 新时期亿万农民的“三农梦”。 近日,国务 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 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 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农民工、中高 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 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给予政策支 持,被称为“助力农民圆梦的大礼包”。 “归去来兮,田园更美,胡不归。 返 乡创业人员犹如一颗种子,散发着平凡 的光芒,正闪耀在那遥远的小乡村。 ”在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的办 公室里,农业部

2、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宋洪远,就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话题 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新政策蕴含新活力利于形成城乡互动格局“返乡下乡人员为活跃我国农村经 济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越发成为农 业发展的生力军。 ”宋洪远介绍,近年来, 随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农 村创业创新呈现出可喜局面,特别是农民 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 乡创业, 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活跃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洪远认为,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 展势头很好,但也存在融资难、用地难、 技术获得难等问题。 尤其随着农村劳动 力的转移, 农村中还出现了大量的留守 妇女、老人和儿童,甚至一些农村出现

3、了 “空心化”现象。 “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 必将阻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他说。 “凡是有新的力量进入农村, 农村的 面貌就会发生大的变化。 ”曾到很多农村 做过专门调查研究的宋洪远表示,推动返 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是解决上述 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他说,城镇中有意 愿、有能力、有条件的人员返乡下乡创业, 利于形成城乡互动、一体发展的格局。 事实上,无论是返乡人员,还是下 乡人员,所做的项目大都跟产业融合有关。 “这意味着,他们既搞前期的农业生 产,又加入到中期的加工,还要做后期 的产品营销。 ”宋洪远说,这样一来不仅 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也为农民就业、农业增收拓宽了门

4、路。 有统计表明, 在返乡下乡人员中, 近55%的人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或者 营销产品的。 “这在过去的农村是少有 的,真的让人耳目一新。 ”宋洪远说,事 实表明,返乡下乡人员创业不仅可以把 现代的技术、生活方式以及经营理念导 入农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竞 争力, 而且可以在农村催生新业态、新 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灌注新动能。 新政策闪耀新亮点贯彻落实需抓好四件事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 视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 早在 2015年,国务院就先后印发了关于支 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和 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 指导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中央 要求也采取了一系列措

5、施,支持返乡下 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 “这次印发的意见,是对过去政策 措施的延伸和完善。 ”宋洪远认为,新的 文件相当于汇集起来出了一个布告或告 示,既有利于创业人员掌握,同时也便于 各个部门按照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宋洪远介绍, 新文件的另一个特点 是针对性更强。他以亟待解决的融资难为 例说,意见鼓励探索权属清晰的包括农 业设施、农机具在内的动产和不动产抵押 贷款业务,提升返乡下乡人员金融服务可 获得性。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 展收入保险、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保险、 畜禽水产活体保险等试点,更好地满足创 业人员的风险保障需求。 很多返乡创业者表示,政府出台了不 少好政策,但由于了解不

6、及时、掌握不全 面,加上申请扶持条件较高、所需资料复 杂、申请过程较长等,只能“望而却步”。 对 此,宋洪远表示,为保证新政策得到贯彻 落实, 相关部门将建立推动落实机制,同时加强督查,并着力在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首先是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 集资源、 资源服务创业思路建设一批服 务平台。 ”宋洪远介绍,最近,刚刚开通了 中国农村创业创新信息网和中国农村产 业融合信息网, 这为返乡人员创业搭建 起了信息平台。 下一步,将建立全国农村 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 把各地依法批 准的园区全部收集起来, 便于返乡下乡 人员了解哪些地方有什么扶持政策、设 施和服务条件,为其创业提供依据。 在此 基础上

7、, 还将抓好技能培训和创业典型 宣传两个方面,以形成示范效应。 新政策指明新方向退役士兵创业有独特优势“退役士兵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宋洪远 表示,当过兵的人大都性格坚毅、吃苦 耐劳、素质过硬,干事创业充满激情、有 股不服输的劲头,这是很多人无法比拟 的素质优势。 在他看来,除了素质优势,退役士 兵返乡创业还有诸多政策优势。 比如, 国家规定军人在退伍3年内申请贷款 可以享受财政全额贴息贷款的政策,就 是说国家会补助退役士兵贷款所产生 的利息,相当于自己不用付利息。 再比 如,除国家限制行业外,自退伍军人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首次注

8、册登记之日 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 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宋洪远认为,诸多优惠政策大大降 低了退役士兵返乡创业成本。 但创业要成功, 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能 力,发挥好自身优势,更重要的是要和 农业农村发展的大趋势、 大目标相结 合。 “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搞什么项目、用 什么方式去搞。 ”宋洪远说。 他表示,新出台的意见为退役士 兵创业做项目指明了方向。 比如,新文 件明确将重点支持规模种养业、农产品 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 和生活生产服务业等,同时鼓励组建 团队、 产业联盟和开展各种形式的联 合、合作,支持开展网上创业,以延长产 业链条、提升价值链,促进农村产业

9、融 合。 宋洪远认为,这有助于减少退役士 兵返乡创业的盲目性,避免走弯路。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宋洪远 说,虽然个人力量有限,但种子会越聚越 多,必将在广阔的农村成燎原之势。人生有志皆舞台退伍军人周仁权的创业故事张军荣本报记者侯 磊中等身材,一脸刚毅,说话有条不 紊, 这是50岁的周仁权给人的第一印 象。 他的故事,有些传奇。 从军20年, 从一名战士成长为副 团职干部,转业时却放弃政府公务员工 作,从一名打工仔做起,短短5年率领 公司获得国家一级物业资质如今, 他已是南京和谐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 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自主择业? ”2004年,当周仁权道 出自己的想法时,家人不太理解

10、。 按照 当时的政策和条件,他完全可以进入政 府机关,成为一名公务员。 工作稳定、前 景无忧,那是很多人羡慕的生活。 而他, 却选择自主择业闯市场。 市场如战场, 也是需要一番历练 的。 起初,周仁权揣着四处筹措的10万 元钱,到上海和朋友一起搞起了面粉销 售。 谁知,仅仅3个月就因经营不善血 本无归。 后来, 部队一位老领导了解情况 后,介绍周仁权到江苏宿迁府苑小区从 事物业工作。 原本可以到办公室工作的 他,却执意穿上制服去站岗,跟工人一 起吃大锅饭。 “自主择业, 意味着一切从零开 始,首先是心态要归零。 ”周仁权说, 每天一睁眼,他躺在光板床上反复提 醒自己“只是一个普通打工仔,这就

11、是现实”。 积累了基层经验的周仁权, 还不 忘学习。 闲暇时间,很多员工都去打扑 克、玩麻将,而他却坚持读书、做笔记, 记录下自己对物业管理的观察与思考。 半年下来,30多个笔记本被他写 得满满的。 沸腾的生活,需要沉淀和积累。 正 是这种积累,成为周仁权人生的宝贵财 富。2005年,他从全国各地招来30多 位退伍战友,注册成立了南京和谐物业 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万事开头难。 公司开张几个月,一 单业务也没接到。 为此,周仁权急得嘴 角起泡。 他分析后认为,原因主要是公 司刚成立,缺少社会知名度。 为打开局 面,周仁权决定另辟新径,带领员工免 费为老牌物业管理公司打工。 “我带着公司的团队提供

12、服务,你 可以把最不好的楼盘交给我们打理,我 们不要钱,只要求对整个楼盘有全权负 责的权利。 ”看着周仁权充满诚意的眼 神,南京一家知名物业公司老总将一处 情况比较复杂的楼盘交给他“代管”。 刚入驻,就有业主投诉说楼盘质 量有问题,要求开发商赔钱。 由于开 发商不配合, 周仁权只好自己掏钱, 带着业主对房屋质量进行技术鉴定。 结果,证明房屋质量没问题。 这样一 来,业主服气了,开发商主动把鉴定 费还给了周仁权。 后来,一位业主因 楼道没打扫干净拒交物业费。 周仁权 一听, 就让物业经理自己带着洗衣 粉,一层一层地去清洗楼道。 被感动 的业主, 当场缴纳了拖欠的物业费。 一年不到,周仁权将整栋楼

13、盘管理得 井井有条。 为此,多家单位慕名而来, 请他的公司“代管”楼盘。“只要用心、精心,就没有办不好 的事。 ”正是靠这种品质,周仁权的事 业越做越大, 从最初仅具有国家物业 管理临时资质的小单位, 逐步成长为 具有国家一级资质、拥有5000多名员 工的大公司。 如今,他的公司为近百家 单位提供物业服务, 托管面积达3500 万平方米。 尽管事业做大了, 周仁权兵心依 旧。 前几天, 驻青海某部服役的一名 老兵在网上看到他和公司的简介, 主 动联系周仁权说 “希望能加入这个团 队”。 他二话不说, 当即回复 “欢迎 加入”。“军人具有顽强、 刚毅的品 质, 是难得的人力资源。” 周仁权说,

14、他招收的员工中,500多人都有当兵 经历。 “我是一名老兵,更是一名党员。 ” 为此,周仁权专门在公司成立了“军人 之家”, 并与街道工委联系建立了党组 织。 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夫妇30年 为国守孤岛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他还 专门组织公司100多名党员,到连云港 灌云县开山岛举行升旗仪式、重温入党 誓词。 周仁权说,建起了“军人之家”,有 了党组织,他们这批党员和老兵就有了 归宿。 “人生有志皆舞台! ”展望未来,周 仁权踌躇满怀。 他说,当过兵的人都有 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这是公司发展的元 气,也是干事创业的底气。高素质是最好就业证第1集团军某旅 “退伍即就业”招聘会见闻李月飞本报记者孙兴

15、维在某公司用工意向书上签下自己 的名字后, 燕秋晨, 这名刚从第1集 团军某旅退伍的安徽籍战士脸上, 露 出了灿烂的笑容。 11月30日上午, 一场退役士兵 就业招聘会在陆军第1集团军某装甲 旅营区举行。 这场由8家企业、 公司 参与的招聘会, 给初冬的军营带来温 暖的气息。 入伍16年的三连士官郑卫林, 在部队服役期间多次立功受奖, 刚刚 在就业意向书上填写了个人信息的 他, 兴奋地告诉记者:“有军人吃苦 耐劳的优秀品质和不服输的精神, 相 信到了地方, 我也能像退伍返乡创业 的老班长蒋丹辉一样干得出色。” 蒋丹辉, 一个在招聘会现场被老 兵们反复提及的名字, 原是该旅汽车 二连三班班长。

16、在部队服役期间, 因 素质过硬、 表现优秀, 他多次立功受 奖。2013年退伍后, 蒋丹辉从正在 风靡的网络购物热潮中看到商机, 回 到安徽安庆老家, 跟战友一起创办了 “丹辉跑腿公司”, 为客户提供代收快 递、 排队买票、 接送货物等服务。3 年来, 蒋丹辉凭借军人独有的毅力和 品质, 带领自己的团队一步步壮大, 业务范围从老家扩展到周边县市, 年 净利润达70多万元。 “今年, 我们专门与驻地人力资 源部门一起, 组织了8家地方用人 单位到军营现场招聘, 一次性就提 供300多个就业岗位, 助力老兵圆 了 退伍即就业 的梦想。” 据旅领 导介绍, 近几年, 他们依托驻地高 科技、 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多的优 势, 本着 “战士所需、 部队所能、 地方管用” 的原则, 帮助老兵提高 技能, 解决了其后顾之忧, 减少了 创业就业盲目性。 今年老兵退伍工作开始前, 旅 里专门为即将退伍的战士上了一堂 课, 返乡创业小有成绩的蒋丹辉成为 课堂上的典型, 令人艳羡不已。 “蒋丹辉返乡创业的经历说明, 当过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