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的文献综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702591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处方的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运动处方的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运动处方的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运动处方的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运动处方的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处方的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处方的文献综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处方的文献综述运动处方的文献综述摘要摘要: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以及国民体育休闲观念的增强,运动处方的规范推广与普及工作势在必行。高校课外体育锻炼中,运用运动处方原理指导健身的前景是极为广阔。在高校课外体育锻炼中,运用运动处方原理进行体育锻炼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具有推广价值。我国在校大学生是国家今后建设的中坚力量,通过运用不同的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来培养更多这方面的人才,为我国各阶层的群众的健身锻炼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关键词关键词:运动处方体育运动处方教学模式 运动处方教学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的概念: 在医学上,人类可分为健康、亚健康和疾病三类人群,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千差万别,不

2、可能预先准备好适应所有人的运动处方,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机能状态下,对同一运动负荷的反应和效果也不一样因此,运动处方的制定要做到对 “症”下“药”,克服锻炼的盲目性1953年,西德的黑廷格和缪拉等关于“不同强度、不同持续时间和频率的运动对人体产生不同影响”的论文的发表,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对运动处方的广泛关注。我国对运动处方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几十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整体情况看,研究和应用尚不够普厦。后有多位专家学者从自己所从事专业的角度对运动处方的概念作了界定:运动处方是一种根据体育锻炼或运动的人的现实状态,具体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结合生活

3、环境重要任务和运动爱好等个人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和频度及注意事项,以便有针对性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强体、防治疾病目的。我国和国外运动处方的发展:我国和国外运动处方的发展:运动处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运动处方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均有了很大进展。1995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及美国运动医学会联合提出:把原来的“强健模式”修改为“健康模式”,其主要内容是把原来运动方案中过高的运动强度降下来,建议以快走或类似快走强度的运动方式为主,每天累计运动时间为30分钟以上。与国外运动处方的研究相比我国尚缺乏大样本、大规模、多指标、长时间跟踪、多学科之间协作

4、的研究;运动处方的个性化研究比较薄弱,各种疾病的运动处方研究需要进一步精确化、科学化,特殊人群的运动处方研究还不够;在坚持健康评价和体能测试方法科学性、系统性的同时,还需实现简捷化和实用化;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处方的教学工作、社区与家庭运动处方的推广工作亟待加强,这将有利于终身体育理念和科学健身思想的传播:应用型专业人才欠缺。因此我国应加强这方面的人才。运动处方的制定:运动处方的制定:在进行运动处方的制定前,必须对其进行健康诊断和体力测定,包括体格检查和运动测试运动测试中可采用台阶试验等方法运动处方的制定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运动项目,运动方式,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频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

5、进度及运动的监控和调整 运动处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同时不同的分类也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运动处方。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其中,按照体质测定人群的年龄段分为四类即幼儿类运动处方;青少年运动处方等。按实施运动处方的环境分为社区健身运动处方;学校健身运动处方等。运动强度的把握:运动强度的把握:运动强度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运动量也称为运动负荷由强度、密度、时间、数量与运动项目的特点等因素构成。刚开始锻炼时,以中、小强度练习为宜,随着功能水平的改善,锻炼的强度、时间可逐渐增加。每周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距离的增加幅度不要超过上周的10每次锻炼的强度、时间和距离也不要比上一次增

6、加10。运动处方的趋势:运动处方的趋势:健身运动处方已成为各国实施健康计划的重要内容科学指导人们进行锻炼,已是人们健身的普遍认识健身处方的任务由单一健身发展到追求身心全面的发展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已经严重的困扰着人们运动处方的任务也由单一的健身发展到追求身心全面健康。心脏病、肥胖症、脑血管病等现代文明病,至今没有特效药可治疗积极主动地进行健身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一般人的健身建议是每天进行30min的运动,且强度适中而对于体质量超标的人,必须进行超过30min的有氧练习,才能保持健康同时每周要进行至少2次的力量练习和柔韧练习坚持以运动处方为基础的运动,

7、才能保持和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运动处方应用在高校健身活动方面的作用:运动处方应用在高校健身活动方面的作用:运动处方对高校学生来说,是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处方的形式制订适当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次数和运动时间,使人们有计划、有周期的进行体育锻炼它被认为是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在很多方面已无法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更难以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因此,改革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势在必行。运动处方的教学:运动处方的教学:运动处方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制定的针对性很强的教学

8、内容与方法是教师将因材施教与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自调和自评相结合的一种方式。目前,对运动处方教学的研究多是理论和实验方面,要将其真正运用于实践,我们将不得不处理好以下几方面急待解决的问题。以便运动处方教学能顺利施行。其中,时间和经费的不足是制约高校开展运动处方教学的主要问题,而教师素质是制约高校开展运动处方教学的另一主要问题。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是以竞技运动教育为主,且多是某项竞技运动的特长者。如果由他们转而进行健身体育教学会感到非常困难而不习惯。运动处方教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实效性,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目的、内容、形式和结果的一致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特点的学

9、生而设置的教学内容、方法,从而使教学内容多样化、人性化。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挖掘学生个人的最大潜力和兴趣,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例如针对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运动模式,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直接改变人在安静状态下生理、心理活动方式,促使身体各技能系统进入积极活动状态,改善抑郁情绪、调解人的心理变化。还有许多种针对不同的目的而设定的运动处方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体育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针对个人特点和身体状况而制定的运动健身方案,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对症下药开处方一样。不同运动健身周期的运动处方不同,可操作性不强。运动处方在学校的应用:运动处方在学校的应

10、用:运动处方应该在学校中推广应用,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以运动处方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对其身体素质的发展是有很强针对性的。当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日益全球化,竞技性的运动项目还是主流,足球、篮球等传统运动永远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运动,这些运动也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增强体质的教育与运动技能教育在高校体育里应该同时并存。如果学生的主要体质测试指标(如耐力、力量等)水平较低的话,其教学重点应该是提高体质,可以成立专门的运动处方式教学班,进行主要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的的练习。也就是说,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学生体质的好与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和兴衰,要抓好高校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工作,也

11、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兴趣和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各高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体育场馆设施也得到较大的改变。许多大学均修建了体育馆,引进了先进的体育检测器材和设备,这为运动处方的实施打下了必备的基础。然而,在很多高校只流于形式,加之对场地器材等没有做到最大限度利用和优化安排,影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仅迫于学校某些“硬性”的规定,即使出早操或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也是被动的。这种状况使得大部分学生难以得到全面、有效的身体锻炼。而学生们渴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渴望获得健康的体魄和健美的身材,但仅靠每周2节体育健康课的教学是满足不了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所以科学地指导大学生课外体

12、育锻炼对大学生来讲是十分必要的。结论:结论:高校体育院系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体育工作,无论是从事体育教师、社区健身指导员还是健身教练等,都避免不了对群众或者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提供健身指导意见。故由掌握必要的健身运动处方知识和评价方法,可以指导人民进行科学锻炼、合理安排中小学体育课内外活动,为将来从事体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1. 田继宗.石雷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研究期刊论文-体育学刊 2001(01)2. 韩玉军实施运动处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期刊论文-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1)3. 刘纪清. 实用运动处方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3.4. 李显军,任建生.运

13、动处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5. 邓树勋,王健侨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5:234.6.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4197. 黄玉山,邓树勋,郭红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研究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8. 陈红霞全民健身运动处方的实用J.体育学刊,2003, 10(1)9. 凌月红钟振新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127-12910. 扬静宜,徐峻华运动处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312.正树等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