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一座孤岛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699707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3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不是一座孤岛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不是一座孤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不是一座孤岛(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教评论2016年12月26日星期一02主编: 王亮编辑: 杨国营张贵勇设计: 吴岩 电话: 010-82296619邮箱: 媒体广场 /关键词: 顶霾考试评一周 舆/ 漫话 /一周舆情榜(12.18-12.24)排名12345678910新闻事件成都高三老师自制“表情 包试卷”火爆网络专家 点赞广东高校女生校内遇害 警 方: 死因可疑 已成立专案组大学毕业生留京比例降至 五成下沉中西部与二线 城市教育部等11 部门关于推进中 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公布宜宾学院被曝买教授编的 书期末可加分: 最高加20分不法分子在小学生微信群 卖黄片3元一部多人购买北京西城将严查房产中介炒 作学区房 实时监测

2、房源信息济南一女大学生赤裸跳楼 自杀 曾打电话向家人求助安徽回应停考全国英语等 级考试:不影响四六级五所学校违规组织学生顶 岗实习被教育部通报转载量526365335326310289220190174163/ 论教 /顶霾考试是怎样的逻辑?近日,河南安阳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连续爆表,林州市教体局下发了全市中各中小学、幼儿园停课通知。 然而,有媒体记者接到林州市临淇镇一中学生家长的投诉电话称,该校不仅没有给孩子放假,还组织几百名 学生在操场上考试。此事曝光后,涉事学校校长被停职,也引发公众热议。实际上,因为自带话题性, “雾霾+ ”式的新闻在每个重霾笼 罩的时节都层出不穷,为何雾霾考 试的消息尤其

3、让人不安?答案大概 是教育和环保两个落点,而教育和 环保的最终旨归都是“人” ,重霾 中的露天考试恰恰是对“人”的背 离。因此,顶霾考试事件虽是偶 发,却折射出一个日久经年、习焉 不察的“本末倒置” 。 第一种常见的“本末倒置” , 是个人身心健康及其所代表的个体 价值与外在功利目的之间的倒置。 一种社会观念已经在漫长的粗放式 发展中形成:个体身心健康是随时准备被“牺牲”的东西,而以这种 身心健康为目的的环保措施,也可 以随时让位于经济社会要求。太多 的城市秉持着要发展就要牺牲环保 的态度,太多的地方一边顶着“癌 症村”的名头,一边高喊着 G D P 口号,这些与重霾中露天考试都属 于同样荒谬

4、的黑色幽默。 第二种“本末倒置” ,是教育 目的与教育手段之间的颠倒。谁都 知道健康的体魄、成熟的人格是教 育的目的,而大大小小的考试不过 是让这个宏大目标可以计量的手 段。但现在,可能诱发严重呼吸道 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让成年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重度雾霾,在一些教 育者心中远不如一场考试来得重 要,在教学进度面前几乎可以忽略 不计。只能说,考试与分数早已超 越了手段的层面,而成为了一种实 际教育归宿。临淇镇一中的决策者 当然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故意 让学生们露天吸霾,甚至可能都 没有认真掂量过这个决策,他们的 做法不过是“考试最大”思路的自 然表达。 并不是要抓着一个奇葩新闻上 纲上线, 相反

5、, 这样的事件其实有着 一种典型性, 往往能构成对社会意 识的观察窗口。与雾霾考试相同逻辑的行为在各地都可能出现, 河北 石家庄正面对 “PM 2 . 5爆表数天未 停课” 的质疑, 山东聊城此次也因为 “空气重污染未及时停课” 而被环保 部点名, 雾霾中的考试场景不过呈 现了这些事件中一个鲜活的剖面。 它再次做出了一个提醒: 以人为目 的、 以人为归宿的理念仍然悬停在 我们这个社会的半空, 远远没有深 入到社会生活的肌理。而不管是推 进环保还是发展教育, 甚至包括取 得有质量的经济指数增长, 都和这 个理念的渗透程度成正比。 (本文作者刘文嘉,原载京 华时报 ,有删改)“顶霾考试” 折射了多

6、少本末倒置毫无疑问,停职这样的处理是 积极、及时的,但如果仅止于此, 还远远不够。一方面,临淇镇一中 的做法明显违反了相关环保法令; 另一方面,这也违反学校的基本职 守。 据环境保护部通报,监测数据 显示,12月2 0日,全国达到严重 污染的城市为42个。在这种背景 下,各级政府、各单位就更要站在 科学有效应对、治理雾霾的高度审 视自己的工作。应该说,雾霾中考 试只是极端个案,但各单位应从中 吸取教训,要有积极的应急响应措 施流程,真正对空气污染重视起 来,对单位员工、学校师生的健康 负责。 所以,对单一事件而言,校长 停职是积极的处理方式,但当地政 府不能止于追究几个直接当事人责 任,还必须

7、进一步在制度源头上全 面理顺健全雾霾治理的机制体制, 确保雾霾应对治理过程中的每一个 环节、每一项任务都有人负责、必 须担责。 (作者张贵峰,原载法制晚 报 ,有删改)雾霾中考试 别止于校长停职我曾经到一所中学调研,校长对我说,我 们的学校和老师对学生非常负责。为了让学生 更好地参加中高考,取得很好的成绩,老师们 经常加班,帮助学生学习,甚至让他们做到见 题不生。 什么叫见题不生?就是所有的题型都见到 过。坦率地说,校长的动机是良好的,但他的 一些做法我认为是非教育的,甚至是反教育 的。 我想说明的是,目前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 养,包括学生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实与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包括帮助

8、他们更好地参加 中高考,是完全一致的,或者说并不是没有关 联性的。 也许大家会问,怎么说明核心素养提出的 内容和学生实际成绩有关联性呢?或者如何说 明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立德树人提供 保障呢?如果老师们扪心自问,或回想多年的 教学经验,特别是曾经教过的那些优秀学生, 是否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的道德品质和 性格特征? 在和许多中小学校长与老师交流的过程 中,他们给了我很多答案,把自己教过的优秀 学生在道德品质和性格特征上的一些共同点都 告诉了我优秀学生都有很好的学习习惯, 有很好的专注力、很高的理想、很强的自律精 神、很多的礼貌、很伟大的志向,能很好地管 理自己,等等。 我想问的是,一

9、线校长老师们贡献出他们 的经验,认为这些学习成绩都很拔尖的优秀学 生,在道德品质上有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实际 上是什么素养呢?其实是三个字:自觉性。 自觉性是核心素养提倡的一种必备品格。 大家都认同,凡是自觉性高的孩子,其学习成 绩都很好,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不错,都是老师 眼中的好孩子,是大有前途的。这种自觉性不 仅影响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甚至影响他们的 一生。 回到核心素养的话题上,这种自觉性显然 是一种法律素养。法律素养强调的是他律,是 通过外在的纪律和条例来约束我们,规范我们 的行为。自觉性属于什么呢?恰恰属于最基本 的道德素养。在这里,我们不是找到了一条不 用非教育、反教育的方法来提高学生

10、学习成绩 的路径吗?不是找到了立德树人的激励方法 吗?这不也恰恰把智育和德育很好地联系起来 了吗? 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现在一所学校里分 管教学和德育的是两个学校领导,这种安排并 不是十全十美的,可以进行角色整合。实际 上,通过这样一种核心素养,尤其是自觉性的 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也能极 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同时影 响孩子们的一辈子。 大家知道中国有一句老话:三岁看大,七 岁看老。大家耳熟能详这句话,不过大家想过 没有,三岁看的是什么?是看他这认识多少 字?看他这个时候能解几道数学题?都不是。 看的是道德品质。我相信大家都读过诸葛亮的 诫子书 ,其中有很重要的一句话

11、,就是做人 要有志向,这种志向恰恰是自觉性的基础。 在这里,我想呼吁:我们在提倡立德树人 的同时,要找到德育和其他方面的联系机制, 真正看到核心素养的实践效果,在现实教学中 通过有效的途径,特别是通过培养学生自觉 性、自律性、自我管理能力这一途径,提高学 生的道德素养和学习成绩。这不恰恰是一种科 学吗?不恰恰是教育的规律吗? (作者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 华大学原副校长,本文为作者在2 0 16中国教 育明德论坛上的演讲,有删改)核心素养与 提高成绩并不矛盾谢维和在踏入社会之前,西安市西京学院的 应届毕业生魏苍(化名)已经感受到了深 深的疲惫。正在求职的他不到一个月撞见 三个大“坑”

12、:被用人单位提前收取“防 违约押金” ,被黑中介骗了500元钱,甚 至被疑似传销组织的不明团伙骗到外地。 有媒体记者日前采访发现,和魏苍一样在 求职中上当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很多是被 网上虚假招聘信息所骗,轻则损失钱财, 重则身陷险境。伤心求职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学校是一 块净土,是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 身为高等学府的大学,更是有着象 牙塔的美誉。 然而,学校真的能与外界隔绝 吗?当下的学校还是充满浪漫与理想 的诗意田园吗?至少在北京平谷某中 学德育主任的眼里,不是这样 “现在的学校不是一方净土了,其他 的学校也这样,学校和学校的孩子 有勾连、 孩子和社会青年有勾连, 而 且一言不合就打群架”

13、。据央视新闻 报道, 在这所学校, 打架、 向同学索要 钱财、 聚众斗殴、 组成小团体, 已成为 同学之间公开的秘密。 不只是中学, 高校似乎也日益受 到校外利益的侵扰。据 光明日报 报道, 最近一系列由 “校园网贷” 引发 的悲剧屡屡上演: 郑州某大学生身陷网贷泥潭, 选择跳楼自杀; 以 “裸条” 为抵押条件,专门面向女大学生提 供小额贷款的网贷平台悄然兴起, 其借款周利息高达 3 0 %。调查表 明,6 1%的大学生倾向于“分期消 费” ,以解燃眉之急。 学生的利益固然要坚决维护, 伸向学校的黑手固然要及时斩断, 但教育者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伴随 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校园已不 再是一座孤岛

14、,而是与社会有着剪 不断理还乱的联系。而且,这种联 系呈现越来越紧密、复杂的趋势, 给学校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亦为 教育提出新的课题。 有媒体报道,日前,广东东莞 市寮步镇的杨先生无意中发现,他 10岁的儿子竟在微信上花2 0元买了 10部小电影,而这些小电影竟然是 淫秽视频。令他更为惊讶的是,不 仅他儿子一人购买了这些视频,孩 子所在班级的其他微信群里,也有 人以2元一部的价格向学生售卖黄 色小电影。 千万别以为只有不法分子才会 做出伤害教育、伤害孩子之事,一些国家重要机构有时也会“擦枪走 火” 。前几天,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 下,陕西商洛学院3 0 0 0名学生竟被 中国银行商洛分行办理了信

15、用卡。 记者就此事展开调查时,该银行一 名副行长以“需要省行审批为由” 拒绝记者采访。随后,中国银行业 监督管理委员会商洛监管分局工作 人员承认确有此事。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教育情 势在变,很多发生在校园内的问 题,其实是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在 校园内的投射或延伸。客观而言, 当下社会对教育变革的诉求极其迫 切,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交锋也格外 激烈。因此,再用传统的僵化思维 办教育,以不变应万变,以为校园 内的行政命令能解决滋生于校园外 的教育问题,显然有些异想天开。 而更好地解决不断涌现的新问题, 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老师都要转 变观念,打开视野,眼光不能只聚 焦学校内的一方天地,还要看到时 代

16、的变迁、社会的转型以及一代代 学生的悄然变化,学会运用新理 念、新思维、新方法来治理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新的教育情势下, 学校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来自社会和家庭 的支持, 需要社会各方拿出诚意和善 意, 帮助解决诸如校园 “裸贷” 等新现 象, 同时督促学校按照教育规律依法 依规办学。另一方面, 社会和家庭层 面也应各尽其责, 与学校形成合力。 单以家庭为例, 家长们做好本职工 作, 通情达理, 富有涵养, 理性看待、 协商解决孩子成长路上遇到的新问 题, 就是顺应教育发展之大势。某种 程度上, 家长们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 做得足够好, 就会少很多猝不及防的 教育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有专家曾感慨, 教育从来没有像 今天这样需要面对如此多的波谲云 诡和气象万千。教育的大门, 再也关 不起来了。的确,“躲进小楼成一统” 的关门办学时代已成历史, 学校和家 庭乃至全社会迫切需要抬头向前看、 向远看, 用非凡的气度与格局来看待 教育、 管理教育, 这不仅是顺应时代 与社会发展, 也是真正在关心教育、 爱护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