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荀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异同点分析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699129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5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和荀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异同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孟子和荀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异同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孟子和荀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异同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孟子和荀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异同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孟子和荀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异同点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和荀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异同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和荀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异同点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和荀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异同点分析孟子和荀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异同点分析孟子和荀子说到儒家代表人物,首先想到的是孔子,再就是孟子和荀子了,那么孟子和荀子他们 的具体情况都是怎样的呢?其学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呢?荀子像孟子本来的名字叫孟轲,孟子曾经走访过许多诸侯国,希望那些国家的国君能实行自 己的“仁政”主张,但征战频发的战国时期他的政治主张是得不到君主的认可的,所以 他就回乡著书立说,终于成为后世推崇的思想家,他的文章也被人们传诵至今。最能体现孟子政治主张和思想观点的当然是孟子这本书了,后来孟子成为了 儒家经典。阅读他的文章就能感觉到,孟子的文章善于说理,辩论精彩之至。我们所 熟知的名句就有:“敬

2、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等等。孟 子几乎成为后代学者必读的书目之一,也被历代君主采用为科考科目。荀子本来的名字叫荀况,被人们尊称为“荀卿”。荀子出生于赵国,他也是推崇和研习 儒家学说的,不仅如此,荀子还在思想,政治,文学等各个领域有非常大的成就。荀子年轻的时候去齐国学习,这个经历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渊博的学识。荀子还被秦昭 王邀请到秦国讲学,后来荀子被名声很大的春申君重用担任兰陵令。荀子晚年也孟子 一样,选择教书和写文章的路了。虽然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但他们学说也存在不同的地方。最大的

3、不同之 处就是: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总之,他们的文章和思想都值 得我们去细细品读。孟子的字孟子原名叫孟轲,字子舆。然而有一种说法说子舆待考证,一说字子车或子居。父亲 名叫激,母邹氏。关于他的身世,流传到今天的非常少了,我们知道的也就“孟母断 织”,“孟母三迁”等几个寥寥可数的故事了,但我们也不难从中看出,孟母对孟子的教 育是很重要的。孟子像“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当我们读到这些名 句的

4、时候,我们就想起这些都是亚圣孟子的名句。我们都知道孟子生活在战国时代,他曾经用了很多年去面见各个诸侯国的君主,比如:梁惠王,齐桓公等等,他想让这些国君都能效法周礼,实行德治,用比较宽厚的 政策对待民众,但我们知道在战国时期,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实行德政虽然能慢慢稳 定发展下去,但面对大趋势是不可取的。所以在孟子多年游说无果之后,他选择了教 书,写文章。他写出了许多蕴含哲理,又辩论有据的文章。孟子又属于儒家学派,而 且可以说除了孔子,他是最伟大的儒学先驱。他主张仁政和德治,提出了人性本善的 论断。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亚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孟子推动了整个文学界的发 展。他的思想对历代人们精神素质的

5、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孟子的名和字 又是什么呢?总之,对于孟子的探究是历代学者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孟子的字,我们今天普遍认 为是子舆。孟子性本善孟子对我们华夏儿女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和学说对 后世影响深远,人们把他提到和孔子一样的高度,叫他“亚圣”。孟子年轻的时候跑遍 了各个诸侯国,希望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但都失败了,于是回去教书和写书著 说。孟子画像他的思想和观点都体现在孟子这本著作中。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将孔子“仁”发展成为“仁政”学说,并且提出了性善论。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被宋代尊为国学。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吧。人

6、性本善,出自孟子告子上:“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 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从呱呱坠地开始,本来是不会使用心机,都是最原 始最纯真的本性。所以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用我们最原始纯真的本性来处理事情,以 及对待人和人的关系,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非常和谐了。在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都 互相征伐,战乱不断,用性善论的观点来看,这是人们在后天环境中因为各种欲望的 诱惑才慢慢形成的,所以运用周礼,实行仁政就是每次关键的了。孟子认为,仁义礼 智信

7、等好的道德行为都是每个人天性本来就有的,所以我们在后天中不能丢弃这些好 的本性,而是应该继续发扬,通过长期坚持就可以形成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孟子的性善论对后世影响深远,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形 成也是意义重大的。孟子怎么死的一代儒学大家,被尊称为“亚圣”的孟子是怎么死的呢,今天的人们已经无从知晓,毕 竟这已经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了,那时的历史资料极其有限,用竹简记录历史相当费 力,所以文化的传承也很有限,很多重要的历史大事和历史人物也只是留下名字,不 过是寥寥数笔简单记录。而孟子在当时既不是一国的国君,也不是主要的显贵大臣,只是一个有些名声的文人 学者,当时称为士子,史书只是

8、记载了他的学说,连他的具体出身年月都没有详细记 载,更别说是记录他是怎么去世的,后人只能通过想象来还原他的生平。有一种说法是孟子最后是在他的故乡鲁国平安老死的,并且还很高寿,也就是没有什 么意外情况,并且在临死之前,还看到了他的著作孟子一书的集结出版。如果是 这样,老夫子也可以瞑目了,这也算是对他一生不得志的安慰了。不过野史上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很精彩了。据说孟子是被同时代的纵横家张仪给 气死的。故事说的是,张仪与孟子在朝堂上辩论,张仪巧舌如簧,妙语连珠,他批评 儒家那一套是何其虚伪的理论,并且指责孟子本人也是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孟子 当然不甘示弱逐一反驳,但是张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步步为

9、营,逐渐占了上风,孟 子无法招架,一时词穷,急的满头大汗,他太想为自己辩解了,但是张仪发出阵阵冷 笑。孟子急火攻心,气的大口吐血,倒地而亡。这段描述太精彩了,简直就是一部小 说了,不过终究是野史,不足为信。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与孔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算得上是老乡,而且 孔子身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孔子再传弟子子思的学生,那么孔子就是孟子的 祖师爷了。这样特殊的渊源下,孟子自然对孔子是十分敬仰的,他曾经评价孔子是古 今集大成者,是真正的大圣人,是古今先贤的楷模,对孔子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孔子孟子把孔子看做是自己心目中的圣人的代表,是非常完美的古代先贤,孟子认为所有

10、的圣贤都比不上孔子,孔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化身,对孔子推崇备至。他曾经非常遗 憾自己晚出生了几十年,无法亲自当面向孔子讨教学问,无法亲身领会孔子的智慧。 于是孟子就效仿孔子周游历国,当然了他的声望比不上孔子,所以无法带着众多的弟 子一起,但是他不辞辛苦,常常形单影只与各国的国君和大臣们辩论,极力推销儒家 的学说思想,虽然最后跟孔子一样以失败告终,自己也闷闷不乐,郁郁而终没有实现 自己的理想抱负。不过孟子的辛苦没有白费,他好学不倦,勤于思考,不仅继承了孔子的理论,而且通 过自己的学习扩展和发扬了儒家的思想,使得儒家学说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提 高了儒家思想的境界,将儒家学说带到了一个新高度,受到

11、后人的尊敬。后世常 以“孔孟”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而且被尊称为“亚圣”,仅次于孔子,在儒家学派里威 望很高,他的著作孟子也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的核心思想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张有很多,最核心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孟子思想研究第一就是“性善论”,孟子在他的四端说里面提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恭敬之心,这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仁义礼智的品德,是人区别于动物禽兽的根本特 征,因为人人都有不忍之心,看到别人又困难就会忍不住帮助他,这是孟子对人性的 乐观的态度。第二就是主张仁义精神,在孟子看来仁义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是君子必须具备 的优良美德之一,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生命来取得仁义

12、,“舍生取义”是孟子非 常欣赏的人生态度,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道德的好坏来 评价人性的善恶,甚至有道德绑架的嫌疑。在政治上面,孟子主张实施“仁政”,也就是用对个人的修养来当做治理国家的手段, 他提倡国君应该宽仁,反对滥用刑法,反对苛政,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在当时对于缓和社会阶级矛盾有一定的作 用。最后就是孟子在哲学上属于唯心主义,他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人的祸福都是 天命,人是无能无力的,只有顺应天命才能生存。认为自然社会发展有其内在的规 律,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发展壮大,并且自然规律是无法逆转的,这一点否认人的 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有一点消极的思想。本文作者:饮食行业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