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要多些历史耐心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694232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4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建设要多些历史耐心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建设要多些历史耐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建设要多些历史耐心(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节期间, 全国上千个城市禁放限放 烟花爆竹。“前村后村燎火明, 东家西家爆 竹声” 的景象或将成为历史, 而共坐守岁观 春晚、 指尖飞舞抢红包、 阖家驱车寻胜景, 已成为新春新风景甚至新传统。无需拉开 太长的历史视野, 我们就能感受到习俗、 传 统的悄然改变。 所谓传统, 既有传承, 也有创制, 恰如 先秦诸子、 两汉辞赋、 唐诗宋词, 传统的河 流行经不同的时空, 往往会形成一脉相承 却又独具特色的经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 所强调的,“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 族的精神血脉, 既需要薪火相传、 代代守 护, 也需要与时俱进、 推陈出新。 ” 千年生生 不息, 传统文化可谓 “别具一格” ;

2、 而面向未 来, 更需要让传统文化在新的土层中 “别开 生面” 。为明天沉淀下这个时代的文化精 华, 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谈及文艺工作时曾指 出,“那些叫得响、 传得开、 留得住的文艺精 品, 都是远离浮躁、 不求功利得来的, 都是 呕心沥血铸就的。 ” 这也未尝不是对整个文 化发展的期许。时代脚步匆匆,“资源”“成 本”“收益”“价位” 成为砝码, 既带来市场标 价的激励, 也带来趋利若鹜的忧思。一个例子是, 阅读量成为不少新媒体的 “唯一标 准” , 于是内容则胡编乱造以夺眼球、 标题 则 “触目惊心” 以博点击, 更有故作惊人之 语而不顾 “三观” 、 不忌 “三俗

3、” 者。不管是 简单的 “拿来主义” 还是粗暴的 “功利主 义” , 浮躁的背后, 都是对传统的轻慢、 对文 化的辜负, 这影响到人们的精神底色, 也影 响到时代的文化样貌。 这两天,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冠军 武亦姝惊艳大众, 不仅是因为 2000 多首诗 词的记忆量, 更是因为她身上那种 “闲看花 开花落, 漫随云卷云舒” 的从容淡定, 有网 友评价, 她满足了人们对 “古典才女” 的所 有想象。公众对这样一种古典气质的激 赏, 也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中那种沉静、 厚 重的向往。有人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 重要的两对关系, 就是 “道与器”“静与动” 的关系。“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

4、 器”“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 , 二者指向的都 是撇掉浮面的泡沫、 守住精神的根基、 看到现象的本质。“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 辨之” , 让多少人沉下来, 培厚了心性修养;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 又让多少人静下 来, 涵养了文化品性。这样的 “文化根性” , 正可化解浮躁, 塑造我们时代的文化气质。 今天的文化建设, 需要多一些 “历史耐 心” 。让今天的文化成为明天的传统, 这是 必须的胸襟和气度。面对市场经济大潮, 面对网络世界的洪流, 要耐得住寂寞、 稳得 住心神, 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 不为一时之 誉而急躁。如果没有 “板凳坐得十年冷” 的 文化定力, 没有 “语

5、不惊人死不休” 的文化 追求, 怎么能沉淀出新的经典, 让后人如我 们今天吟咏唐宋名篇一样, 沉醉于我们的 创 造 ? 如 果 不 能 向 炫 富 竞 奢 的 浮 夸 说 “不” 、 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说 “不” 、 向见利忘 义的陋行说 “不” , 又如何打开我们的精神 世界, 涵养出让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魂有定 所、 行有依归的核心价值?丢掉了深刻的 思考、 放弃了社会的责任、 丧失了自己的个性, 即便收获盆满钵满, 也终究是一阵风就 能吹走。 变化的是时代, 不变的是文化与时代 的 “对位” 。正在进行的春运, 近 30 亿人次 的世界最大规模短期人口迁徙, 换个角度 看, 也是安土重迁文

6、化传统在新时代的写 照。而当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有了 “网 民” 这个新身份, 网络世界、 数字时代又会 为文化景观和心灵图景涂抹怎样的色彩? 当代中国, 历史变化如此深刻, 社会进步如 此巨大, 精神世界如此活跃, 正是文化建设 无尽的矿藏、 不竭的动力。“江山留胜迹, 我 辈复登临” 。“自我作古” 的勇气,“但开风 气” 的眼界, 都是为了在传承不绝的文化谱 系中, 定位这个时代的所在。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提出, 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 是人类文明取得重 大突破的 “轴心时代” 。上个世纪末, 美国哈 佛大学、 法国巴黎大学都提出 “新轴心时代” 概念, 认为在 2

7、1世纪, 世界文化可能会有一 个大的转变。贞下起元, 利有攸往。今日中 国的崛起, 是一个文明体系的崛起; 中华民 族之复兴, 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复兴。而这, 正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自信所在。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文化建设要多些 “历史耐心”于传统中筑牢文化自信本报评论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系到党的经 济工作方法的重大转变, 关系到新发展理念 的贯彻落实, 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的如期实现。我们必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为经济工作主线抓实抓好, 作为一场关系 全局、 关系长远的攻坚战打好打赢。 越是任务艰巨、 矛盾复杂, 越要注重方 法, 避免心浮气躁、 盲目蛮干。我们要深刻领 会习

8、近平总书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所蕴 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 方法和科学思 维, 用科学的方法论引领和指导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不断深化。 当前,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须防四种 认识误区。 一是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化。 有些同志认为自己这个地方不产煤、 不产钢, 房地产库存也不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别 人的事情, 是上级考虑的问题, 与己无关; 或 者将去产能、 去库存等某个阶段性任务的完 成, 视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功告成、 万事 大吉。这实质上是机械地、 孤立地理解 “三去 一降一补” 任务, 是一种简单化、 片面化的思 维方法, 没有看到各项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我们必须牢固

9、树立系统 思维和全局眼光, 全面、 辩证地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 二是畏难和厌战。一些地方和部门认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 别是去产能、 去库存等, 矛盾多、 困难大、 任务艰巨, 思想上从一开始 就有畏难、 厌战情绪, 导致行动上不作为、 慢作为、 不善为。习近平总 书记多次强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现的短期阵痛是必须承受的阵 痛, 不能因为有阵痛就止步不前。必须提振精神, 以奋发有为的精神 状态、 攻坚克难的拼搏意志、 只争朝夕的紧迫劲头, 把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三是急功近利。一些地方和部门不重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深层次结构性矛盾, 指望一蹴而就、 毕其功于一役

10、, 贪一时一事之功, 忽视打基础、 利长远的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 一个长期过程, 必须有 “功成不必在我” 的胸襟, 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 和战略定力, 持续用力、 久久为功, 坚决打好持久战。 四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对立起来。有的同志认为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只做存量调整, 可以不抓增量、 不抓投资、 不抓 项目、 不抓招商引资了; 还有的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片面理解为 “做 减法” , 认为去产能、 去杠杆会拉低经济增速, 不利于稳增长。这种思 想是十分有害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 “做减法” 实际上为增加新动能的 “做

11、加法” 腾 出空间, 同时,“做加法” 的过程本身就是补短板、 增加新供给的过程, 也是稳增长的过程。必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有机统一起 来,“加减乘除” 一起做, 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我省经济可 持续的健康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如何, 不能光看相关部门报出的账 本, 而要看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如何。要把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衡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标准, 以改革的实效 检验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态度、 检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 把落实 “三去一降一补” 任务纳入各级党委政府 2017年度考核内容。 对没有如期完成改革任务的地方和单位, 要严肃追

12、责问责。 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 2 月 4 日在全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动员会上说 (本报记者禹伟良整理)供给侧改革须防四种误区5 5 评论评论2017年 2月 9日 星期四声音R刚刚过去的鸡年春节, 中国消费市场一片火热。据国家旅游局 透露, 7 天长假, 全国接待游客总数达 3.44 亿人次, 同比增长 13.8%; 实现旅游总收入 4233亿元, 同比增长 15.9%。本轮 “黄金周” , 我国零 售和餐饮企业实现了约 8400 亿元的销售额, 同比增长 11.4%。国人 日益强大的消费能力和潜力, 让人惊叹。 旅游市场红红火火, 居民消费热热闹闹, 热火朝天的 “黄

13、金周” 显 示出老百姓乐观积极的心态与强劲的消费动力。红火喜庆的鸡年春 节, 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好兆头。不断释放的消费信心, 更让我们看到 了千家万户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当前, 除了消费热情越来越旺盛, 大 部分中国人的消费需求也已超越温饱层面迈入更高层次。年货购买 花样多多, 线上购物成为新宠, 智能商品逐渐走俏。可以说, 消费结 构的转型升级, 已经成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消费活力的充 分释放, 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调结构、 转方式成效显著的生动注脚。 消费是最终需求,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春节消费 旺, 为今年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打响了第一炮。回顾刚刚过去的 2016 年, 全球经

14、济持续低迷、 复苏动力依然匮乏, 不断出现的 “黑天鹅” 事 件更是给全球市场平添变数。受到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及, 人民币汇 率也出现波动, 一些别有用心唱空中国经济、 看衰中国市场的声音一 时甚嚣尘上。但火热的 “黄金周” 却向世界证明: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 本面没变, 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变, 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 优势没变。经济总量迈入 70万亿元俱乐部, 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 长 7.8%, 扎实的统计数字与中国热火朝天的消费市场互相辉映。 “草木蔓发, 春山可望。 ” 我们要珍惜好势头, 营造好氛围, 满怀信 心闯难关, 以时不我待、 闻鸡起舞的劲头撸起袖子加油干。可以相 信, 2

15、017年的中国经济依然会风光无限! (摘编自 2月 8日 北京日报 , 原题为 春节 “黄金周” 标注中国经 济信心 )春节 “黄金周” 擦亮中国信心范荣纵横R据调查, 在一些省市农村, 婚嫁存在 “穷讲究” 现象, 彩礼动辄十几万元, 且普遍 要求在城区买房, 远超普通农村家庭的承 受能力。为扭转 “天价彩礼” 这一不良社会 风气, 在综合考虑传统习俗和承受能力的 基础上, 多地陆续出台 “彩礼指导标准” , 均 倡导彩礼总数控制在 6万元以内。这正是: 彩礼天价节节高, 一张喜字愁眉梢。 陋习惹得新人怨, 移风易俗琴瑟好。贾强图吕岩文丁酉新春, 旨在 “赏中华诗词、 寻文化基 因、 品生活

16、之美” 的 中国诗词大会 风靡全 国,“圈粉” 无数。去年第一季, 节目一经推 出就收获好评如潮, 如今第二季的节目 “观 众缘” 更强,“诗词力” 更猛。在 “一笑二闹三 跳四唱” 的娱乐节目时代, 为什么 中国诗词 大会 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腹有诗书气自华” , 用来形容 中国诗 词大会 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为 武亦姝、 陈更、 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 也为白茹云等普通参赛者的励志故事所感 动。古诗词虽然 “曲高” , 但 “和者众” , 从 50 后、 60 后到 00 后, 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 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 忆, 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 所以 中 国诗词大会 能够靠着 “熟悉的陌生题” , 大 面积地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尤其是在春节 这个全家人围炉夜话、 共享团圆的节日里,跟随节目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 词, 让团聚别增了思接千载的文化韵味。 很少有哪个民族, 能像我们这样, 拥有 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 也很少有哪个国度, 能像我们这样, 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 典诗词。从 “关关雎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