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中的信息交流与手法主义”的转述与思考 讲稿 1建筑中的信息交流与手法主义 建筑中的信息交流与手法主义 ——对罗伯特·文丘里先生在清华大学演讲的转述与思考 曲哲 2002/10/19 [按:2002年9月26日,美国著名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先生(Robert Venturi)在清华大学作了 题为“建筑中的信息交流与手法主义”的专题演讲,生动展示了他所谓的“手法主义”,对中国目前的主流建筑设计理念发起冲击,为现代主义建筑提供了反思的空间] 一、文丘里简介 一、文丘里简介 美国建筑师 (1925- ) 建筑界中非正统分子的机智而又明晰的代言人 Less Is Bore Mess Is More 狭窄的街道、霓虹灯、广告牌、快餐馆等商标式的造型--向拉斯韦加斯学习 二、西方建筑小史 二、西方建筑小史 希腊建筑可谓西方建筑的源泉它从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建筑艺术中汲取营养,更受到克里特和迈锡尼文化的影响其鼎盛时期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 希腊建筑在强调几何布局的同时非常注重肉眼审视所产生的美感他们的建筑多为高坡上的长方形神庙,其中最伟大的代表当属雅典的帕特农(Pathenon)神庙。
希腊建筑中,柱体非常重要,几乎 成了希腊建筑的代言者 主要有三大柱式: 陶立安式 (Doris) ,爱奥尼式 (Ioni) 和科林斯式(Korinth)它们都拥有经典的几何比例和独特的柱饰,集中体现了希腊建筑的特色 在对古希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古罗马文化登上了自己的顶峰同时,他们的建筑艺术也随着罗马士兵的足迹广泛传播与希腊建筑不同的是,他们更喜欢封闭的建筑同时他们不再随意的把建 筑洒在大地上,而开始注重建筑物的整体排列,他们放弃了古希腊人对柱体比例及柱式的执着,并开始用柱子支撑圆拱顶,拱形墙,成为连拱廊的始祖更进一步,他们渐渐取消了柱子作为主要承受构件的作用,并代之以墙,柱子反而成了可有可无的装饰古罗马的竞技场、众神庙(Pantheon) 、凯旋门等都是其杰出代表 罗马帝国灭亡了,欧洲进入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在这1000年间,基督教统治了建筑,教堂成为建筑的主要形式基督教与罗马古风的结合,产生了罗曼式建筑(Romanesque) ,它的生命从9世纪开始,一直持续到12世纪其表观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在厚厚的墙壁上层层迭套的大拱门和各具特色的小圆窗 12世纪到15世纪的哥特式(Gothic)建筑第一次冲破了古典建筑的防线,它诞生于12世纪中叶的法国,并在欧洲广泛流传。
它的突出特点是十字肋拱和尖拱为了与上帝靠得更近,哥特式建筑越来越尖,越来越高于是承重结构成了哥特式建筑师们的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他们使用了粗壮的柱子,并发明了拱扶垛,这后来也成为哥特式建筑的一大特色 14世纪,文艺复兴的伟大变革开始了从15世纪起,意大利的建筑师们取消了哥特式建筑对古典正统建筑的偏离,大兴复古之风和谐自然的建筑结构、古希腊的柱式、罗马的大圆顶又回来了,正方、正圆等几何形体重新登上宝座 值得注意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绝不是对古典风格的盲目抄袭人们开始去探索古典美产生对“建筑中的信息交流与手法主义”的转述与思考 讲稿 2的根源,并在实践中创造新型的美 当人们对借鉴感到恐慌时,17世纪,巴洛克建筑再次摆脱了古典秩序的束缚,不再按照古典建筑的严格规则行事它发源于意大利,后来在法国登上了辉煌的顶峰它反对文艺复兴中对理性的追求,而表现出一种激情和幻想,它表现的一种戏剧性的、浮夸的、奢华的风格 18世纪发源于法国的洛克克建筑继承了巴洛克对古典建筑的反叛,而向细腻浮夸的雕琢和过于动感的形式进军,成为一种装饰的艺术而最终走进了死胡同 历史一再重演,对古典风格的复兴在19世纪又开始了。
这一时期出现的所谓“新古典风格”开始更明确、更彻底的模仿古典建筑 之后,为了照顾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建筑师们将多种历史风格并用,借鉴多种建筑形式,渐渐形成了“历史风格”希腊罗马建筑,哥特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克克建筑第一次有机会同台演出了 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筑师们开始厌倦了没完没了的 历史建筑,纷纷标新立异,形成了一股建筑新潮,与历史传统决裂了此后,建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很快,罪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它把建筑新潮击得粉碎 一战后,建筑界再也没有出现占据统治地位的艺术风格 三、西方现代建筑 三、西方现代建筑 早在19世纪末就出现了以摆脱学院派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束缚为目的的“新建筑运动”1925年,魏玛公立建筑学院在现代建筑四大先驱之一,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的带领下迁至德绍,并改称为“包豪斯”(Bauhaus) 正是这个在建筑史上举足轻重的学派创造了一套崭新的,以建筑功能、建造技术和经济为主的建筑观、创作方法和教学方法,并彻底摧毁了学院派的统治,使 建筑走上了现代工业化的道路格罗皮乌斯强调建筑的功能与技术,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建筑过分的主观,他似乎认为建筑艺术造型只有抽象的形式美而不具有传递迅息的功能。
这些偏激的观点受到了人们的质疑,文丘里就是其中非常激烈的一位 现代建筑的另一位元老级人物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1887-1965)被称为“狂飙式的英雄” 他的创作理念的变化从来没有停止过他曾是“纯净形式”风格(Pure From,以表现几何形立方体空间为主的建筑形式)的倡导者,又是粗野主义(Brutalism,一种以展示未经装饰的、粗糙、沉重的巨大构件为特点的建筑艺术,代表作有马塞公寓等)和现代“塑性造型”(Plastic Form)的先行者他的主要观点之一是“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包含了对住宅功能、工业化生产以及美学的要求他喜欢充裕 的阳光,大的起居室,大片的玻璃窗和光洁的墙壁和地板1933年,在柯布的授意下起草的《雅典宪章》提出了建筑的四大功能分区,把“功能主义”推上新的高度然而柯布的狂飙也被纳入了文丘里反对的范围 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作为四大元老之一,与包豪斯学派有着密 切的联系却又自成一家 他一直努力追求所谓结构逻辑与自由分隔空间, 后来概括为“少就是多” (Less is more) 一是要简化结构体系,使产生没有屏障或屏障极少的建筑空间;二是要净化建筑形式,只是由直线、直角、长方形与长方体组成的几何形构图。
他在强调功能的同时,更强调精简结构和“流动空间”,并进一步提出要“以结构的不变来应功能的万变”,要“建造一个实用的经济的空间,在里面 我们配置功能”,从而把空间提到了功能之上 对“建筑中的信息交流与手法主义”的转述与思考 讲稿 3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是唯一一位远离欧洲的现代建筑元老与其它三位不同,他更是一位浪漫的主观主义者他崇尚自然,疏远城市,更看重空间的视觉效果而非使用效果他的主要创作包括“草原式”风格和有机建筑前者“象蔓生植物覆盖于地面上”,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建筑;后者是按着事物内部的自然本质从内到外地创造出来的建筑在现代建筑工业化的大潮中,他独树一 帜,用自然的浪漫和对生活的品味与之抗衡他自称是最懂得生活的人因此,住宅内部的家具,甚至女主人的服装他都一手包办在他的头脑中永远涌动着无穷无尽的灵感 以上四人,可谓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但正如上文所述,一战以后,建筑界从来没有一个占统治地位的主流风格功能主义、有机主义、未来主义、解构主义、理性主义、粗野主义、典雅主义、 国 际风格、表现派、风格派、构成派、后现代派等等形形色色的理念在争论与实践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构成了现代建筑的基本格局。
四、文丘里的手法主义 四、文丘里的手法主义 手法主义(Mannerism)本来是1520-1600年间欧洲艺术、建筑的一种形式,它反对文艺复兴鼎盛 时期所强调的均衡与比例在这儿,文丘里先生显然给手法主义赋予更深层的含义,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姑且称之为“新手法主义” 首先,文丘里先生为我们列出了一张窗体,鲜明的摆出了“新手法主义”的基本观点 我们提倡的: 不应提倡的: 我们提倡的: 不应提倡的: 图示化 Icon graphy 抽象的,纯粹的Abstract 日常生活的 Everyday Life 原创的,英雄式的Original 通俗的,有地方性的 戏剧性的,奇昡的 实用的 理想化的 手法主义 Mannerism 表现主义 Expressionism 应用电子技术 坐在房子里打电子游戏 交换信息 简单纯粹 利用数字化技术 晦涩的理论 下面从五个方面进一步阐明“新手法主义”者们的主张: 1、谦虚朴素 不同于历史上的那个手法主义,新手法主义是谦虚朴素的它不那么反对比例与均衡,因为它更看重的不再是形式,而是形式要传达的信息这一点至关重要,信息交流是新手法主义的核心之所以说它谦虚朴素,是因为它将建筑形式通俗化,而不是通过令人费解的抽象形态搭建起自己高高在上的宝座。
它的方法是图示化 2、图示化(conography) 首先声明,这并不意味着反对现代主义的经典建筑,柯布的工业化盒子也曾是很好的东西但那些都是过去了,那些抽象主义的、纯粹表现自我的东西不是为21世纪设计的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的时代,建筑义不容辞的要担负起交流信息的一部分任务早期的拉斯韦加斯为我们做出了在汽车 时代传递信息的好榜样,那就是沿着公路的大幅霓虹灯商业广告牌通过这个手段,建筑作为符号,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这就是图示化让我们向拉斯韦加斯学习 对“建筑中的信息交流与手法主义”的转述与思考 讲稿 4为了说得更清楚,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用建筑物传递信息至少可以有两种方式比如要传达一只鸭子的信息, 我们可以把房子盖得像一只鸭子;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在普通的房子上插个大广告牌,写上“我是鸭子”显然第二种方法更简单实用,这正是我们提倡的方法可见我们确实是谦虚朴素的 用具像的图标化方法传递信息是很早就有的,反而抽象的形态只是最近的事情比如意大利教堂 内部的叙事性的绘画,古建筑中经常出现的叙事性的浮雕、巴洛克时代蕴含丰富情节的彩绘玻璃窗,都是建筑中信息交流的好的先例而我们的信息交流与它们有一个内容上的不同,即我们的信息更贴进日常生活。
3、日常生活 The glory of everyday 建筑要有明确的主题比如一个住宅,就要把它做得像一个住宅,而不是一间厂房或别的什么东西把日常生活的东西,比如旗帜、树叶,或者人们口头的语言等等充满了人情味儿的东西二维化,放到建筑中去,让他们交流信息 不要形式追随功能因为那样会剥夺建筑物通过形式交流信息的权利因此我们必须抛弃从内向 外进行设计的思路外形与功能的设计应该同时进行这正好能体现建筑设计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外形保持基本不变时,应该可以不断的变换内部空间的使用功能,这是建筑持久生命力的来源 4、演进、进化 先看两个不正确的先例首先是柯布为巴黎老城岛做的规划他把包括巴黎圣母院在内的经典建 筑统统拆掉,在废墟上建起自己的整整齐齐的理想城市然后是赖特的“有机城市”,他推翻了大城市集中的繁华, 幻想用直升飞机把相隔甚远的独立住宅联系起来, 形成一座以农业为基础的现代化城市 他们都犯了放弃历史、推翻重建的错误而谦虚朴素的新手法主义者们主张演进的、进化的建筑我们大呼:不要原创,不要英雄!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圣彼得大教堂并非原创在他之前已经 有人设计了极为相似的尖顶教堂但他的圣彼得大教堂仍然是伟大的。
5、电子化图标 东京为我们在电子时代交流信息做出了好的榜样我们要合理的混乱而不是极少主义者们鼓吹的秩序我们不妨把密斯的“Less is more”略作改动,使它成为“Mess is more”计算机屏幕般的大立 面为我们的建筑完成信息交流的任务创造了前有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