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万涧村风清而俗美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676005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8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潜山万涧村风清而俗美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潜山万涧村风清而俗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潜山万涧村风清而俗美(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5文化周刊 Wen hua zhou kan2016年3月25日星期五 责编黄勇 E-mail:青山绿水中的文保单位青山绿水中的文保单位阳春三月, 万涧村乃至整个 龙潭乡, 漫山遍野, 翠竹青青, 如 诗如画。行走其中, 宛如在天然 画廊中畅游一般, 顿觉春意盎 然、 心旷神怡。站在天柱后山岗 上, 放眼望去, 显露出一座青砖 灰瓦的徽式院落, 这就是杨氏宗 祠及其附属建筑, 乃省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是皖西南地区至今 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之一。 据杨氏宗谱记载: 杨氏自宋 绍定元年从江西鄱阳湖迁至潜 山, 元朝至正三年迁至万涧, 繁 衍子孙。明朝末年, 人丁众多, 房派纷繁, 各姓氏纷纷建

2、祠祭 祖。乾隆初年, 杨氏集各房长老 筹资, 建造了杨家祠堂, 距今已 有280多年的历史。道光十九年 (1839年) 和民国三年 (1914年) 两次重修。本世纪初, 省文物局 投资30多万元进行维修, 一期工 程已竣工, 物价部门批准对外开 放。后县文物部门已在此筹建 杨祠文物管理所, 并抽调专业干 部管理, 兴建文化茶馆, 组建业 余剧团, 提升文化品位。 杨氏宗祠是杨氏族人祭祖、 婚丧嫁娶及举行大型活动的公 共场所。杨氏族人的主要居住 地, 则在距此500米处的杨家老 屋。其与宗祠一齐构成杨氏群 居古建群。 杨家老屋是一县级文物保 单位, 始建于明代嘉靖 10 年 (1532年) ,

3、清代乾隆年间拓建。 坐北朝南, 呈长方形, 面阔 75.5 米, 通进深 35 米, 占地面积约 2643平方米。建筑整体布局内 向严谨, 空间深广, 在轴线上置 二井三厅, 共有大小 90 多间住 房。在中、 后厅有7块字体遒劲 的烫金挂件, 是清代康熙年间至 民国时期的匾额。闻名遐迩的古戏楼闻名遐迩的古戏楼杨家杨祠主体有祠堂门、 明 伦堂、 寝堂, 分三进院落, 三厅两 厢, 前厅祠门上建有古戏楼, 是这座古建筑中的一个亮点。戏 楼上雕绘各种戏文数十出, 图案 近百种, 是一座古代雕刻艺术的 宝库, 对研究我国雕刻艺术和戏 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古戏楼离地面 2.8 米, 中为 正台, 左

4、右为副台, 正台宽 5.5 米, 台深6米, 空间高约为3米, 台口有雕花栏杆, 面积 33 平方 米。正台侧正中有两扇雕花木 门, 木门两侧各有一圆形洞门, 分别供出场和下场用。 戏楼属亭阁式全木结构, 飞 檐翘角, 古朴典雅。台顶木制藻 井, 绘以花纹, 台前楹柱、 横梁、 枋 板、 栏杆、 天花、 后台木门上均有 彩绘雕刻, 图案有鲤鱼、 龙凤、 花 鸟、 禽兽、 乌纱官帽等, 虽历经沧 桑, 至今依旧形态逼真, 栩栩如 生。两边的副台各40平方米, 可 供乐队伴奏、 演员化妆更衣等用。 戏楼是该地唯一的娱乐场 所, 据史料记载, 从建成之日起, 经常有戏班演戏, 曾接待过徽 调、 高腔

5、、 弹腔、 京剧、 黄梅戏等 班社和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当 年程长庚的家班 “四咸堂” , 曾在 这里上演过许多剧目。现戏楼 枋板上墨迹犹存, 一些班社演出 的剧目及演员姓名依稀可辨。 戏楼前的场地, 可容纳近千人观 赏表演, 在古代交通闭塞的山 区, 能建起如此宏大的祠堂与戏 楼, 实属罕见。 新中国成立以后,万涧古 戏楼得到当地村民和县文物部 门的认真保护,几经修缮,保 存完好。县黄梅戏剧团和万涧 山村业余剧团经常在此演戏, 让村民们大饱眼福。如今,这 座巍峨秀丽的古建筑,已成为 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供海内 外游人凭吊访古探幽。清白传家清白传家“四知堂四知堂”杨祠中厅建筑气派宏伟, 有6根粗

6、大的圆木立柱,直立屋 顶,中厅两边是厢房,厢房分 上下两层,供有身份之人和官 家内眷看戏品茶,也为杨氏长 老们议事场所。中厅布置了大量牌匾、对联、家规家训格言 等,彰显了杨氏家族的文化底 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挂在 上方的“四知堂”牌匾,三个 镀金大字熠熠生辉。这“四知 堂”和杨祠门楣题辞“清白传 家、四知家风、关西世第、四 杰传芳”的前三句,均出自杨 震的故事。 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 华阴人(今陕西) ,汉昭帝时为 丞相,封安平侯。杨震是东汉 著名学者,明经博学,从游者 数千人,诸儒称关西夫子。他 的“天知、地知、你知、我 知”的故事,名扬古今。据 后汉书 杨震传载: “杨震为 东莱太守,

7、当之郡,道经昌 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 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 以遗震。震曰: 故人知君,君 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 夜无知者。 震曰: 天知、地 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杨震“性公廉,不 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后 转涿州太守,故旧长者或欲令 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 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以此遗之, 不亦厚乎 ? ” 杨震自觉抵制贿 赂, 堪称廉政模范, 后来汉安帝 知道了便书送了这块 “四知堂” 牌匾。唐宋以后, 杨震的裔孙迁 徙到全国及海外谋生, 又把 “四 知堂” 的堂号带到各地建祠立 庙。全球以 “四知堂” 命名而自 豪的杨姓家族多出于此, 他们用

8、“四知堂” 这一堂号来纪念一身 正气、 清正廉洁的先祖杨震。前 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故居, 就是用 “四知堂” 来命名的。 就在 “四知堂” 下方的两根 木柱上, 有一副容易引起人们争 议的对联, 联文为:“凡今之人不 如我同姓; 聿修阙德无忝尔所 生” 。外姓人免不了对这种口气 感到不舒服。其实, 这只是古代 祠堂里的一副通用联, 许多姓氏 都曾用过, 最早用的是应氏。大 意是所有今天社会上的人, 都不 如我姓好; 你们要好好修养自己 的德行, 不要辱没了生养你的父母。此乃一句激发本族人荣誉 感, 并教育后代子孙的大实话。 杨祠坐西朝东, 背负青山, 面抱 皖河, 现存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 米

9、, 小瓦青砖马头墙, 为皖西南 地区典型的古代礼制类建筑。 整个杨祠由一条轴线构成, 呈对 称性结构, 建筑技术精良, 门窗 饰物设计构思巧妙, 寓意深刻, 雕刻彩绘工艺高超, 不仅在建筑 学上有很高造诣, 更体现了深厚 的文化底蕴。杨姓的家训家规杨姓的家训家规中厅到后厅之间有一小天 井, 两边是官厅, 主要用来接待达 官贵人。后厅即寝堂是祠堂的核 心部分, 建有神龛; 神龛分7级台 阶, 分列供奉杨氏历代先祖牌位 和族谱, 是开展祭祖活动的专用 厅。两边的厢房, 则用来存放宗 族的各种公共财产和祭祀器材。 在杨家祠堂的几块石碑和 杨氏族谱里,我看到了杨姓的 家训家规,剔除其封建落后 性,感触

10、其对后代子孙的殷切 期望,我似乎体会到淮南子 本经训 里描绘的家给人足、 风清俗美的理想境界。杨氏家 训家规各有十条, 家训即忠朝 廷, 孝父母, 和兄弟, 敬长上, 睦 宗族, 惠邻里, 信朋友, 恤孤寡, 慎婚姻, 教弟子。杨姓的家规以 毋字开头, 分别是毋废正业, 毋 好骄矜, 毋尚奢华, 毋喜争讼, 毋 狎小人, 毋缺祭祀, 毋暴亲棺, 毋 葬祖坟, 毋信浮屠, 毋溺子女。 二十条家训家规, 互为表里, 相 辅相成, 训导着子孙, 引领着后 人。试想,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 程中, 给予宗族组织一定的生存 空间, 赋予这些家训家规以时代 内涵, 定能发挥其整合资源、 教 育子孙、 协调一

11、方、 化解纷争的 作用。或许正是这些家训家规 的引导和约束, 几多年来杨姓树 立了良好的门风, 杨姓后人修身 敬业积极向上, 颇为当地人称 道。据不完全统计, 恢复高考制 度以来, 仅潜山杨姓学子考取大 学的有1000多人, 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有百余人, 还有不少人成 了海内外知名学者。 走出杨祠的时候, 我们发现 中门上蛛网连接落满灰尘, 随行 有人告知这门要等到来了官阶显 赫的 “贵人” 才能打开。接着他介 绍了最原始的 “门当户对” 是怎么 回事门当就是那门前的石狮 或石墩, 户对则是门头上横伸出 来的木柱, 石狮或石墩做成什么 规格, 木柱能伸出几根, 绘成什么 图案, 这在旧社会是要

12、根据这家 的功名及第来讲究的。在杨祠和 距杨祠不远的县保单位杨家老 屋, 我们真切的看到了门当户 对。在惊叹古建筑之精妙的同 时, 我们也庆幸, 现代人再也不用 背负这么多繁文缛节了。天柱山的后花园天柱山的后花园曾经留给人们 “边小弱穷” 印象的万涧村, 如今在党的精准 扶贫政策支持下, 旅游资源得以 开发, 万亩竹海流金淌银, 康居 新村整齐美观, 被人们誉为 “天 柱山后花园” 。 在万涧, 我们不但看到了衣 冠楚楚古风存, 而且看到了儿媳 妇给婆婆梳头, 看到小孙子给爷 爷洗脚。都说父母是孩子品行的 第一任老师, 家庭才是孩子的第 一课堂。一辈做给一辈看, 一辈 跟着一辈学。人心换人心,

13、 一代 传一代, 孩子们耳濡目染, 也养成 了尊敬长辈、 孝敬老人的良好品 质。变旧的是建筑, 不变的是人 心。不管时代怎么变革, 杨氏家 训家风在这里传承弘扬。家是最 小国, 国是千万家。建立好家风, 表面上看只是一家一族之事, 但 一家一族之风却可以 “点燃” 周边 和更大社会范围的风气。 匆匆离去,扭头回望,只 见天柱后山上万顷竹海如碧波 荡漾,山脚下蜿蜒皖河似玉带 环抱,白云缭绕处白墙青瓦的 农舍星星点点,乡间小道上偶 尔走过来牧童、老牛和花狗。 我们不禁感叹,这里真是一个 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 ( 作者系潜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潜山万涧村: 风清而俗美储北平云山深处,如诗如画,徜徉人间仙境;往事 尘烟,沧海桑田,聆听浮世繁华。天柱山西北面 的龙潭乡万涧村,群山环绕,苍松翠竹,溪流飞 瀑,相映成趣,环境幽雅。该村杨氏宗祠是一处 古村落,祠堂内有座古朴典雅的古戏楼,人们称 之为“万涧古戏楼” 。传说京剧鼻祖程长庚率徽 班进京前,曾在这里唱过大戏。如果说杨家祠堂 好似凝固在天柱山峰岭幽谷间的绿色古董,那么 万涧古戏楼就是镶嵌在万绿丛中的璀灿明珠。万涧村杨氏祠堂鸟瞰图何梁峰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