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尝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673422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尝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尝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尝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尝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尝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尝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尝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尝试认识学生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无疑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让学生在差异的客观前提下有所发展才是根本的价值所在。差异生成是指语文教学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各种差异,让有差异的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经历知情意行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有相对于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一、语文教学差异生成的理性思考1.从语文教学的本质来看,关注差异就是关注客观存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本身具备多义性,其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随着不同人的理解而不同,即使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心态之下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中学语文对于学生来说

2、具备同样的价值体现,学生理解的多义性、丰富性和不稳定性是正常的。当学生共同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学习体验、不同的理解方式,在形成教学目标时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差异性。2.从教育目标的本质来看,关注差异就是关注人。教育的根本在于发展人,应立足于促进人的主动学习与主动发展,人的发展最基本的方式是个体的人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面对作为集体形式而参与到教学中来的学生,必须关注他们每个人的学习实际,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教学过程而发生状态的变化,即有所生成。应当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实在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2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更何况处

3、于成长期,还有些不谙世事的中学生。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差异生成,必须要对差异进行理性的思辨,应当明确的是:差异不等于个性!差异不等于差距!相对而言,后一种观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至于 “差异”与 “个性”的概念,在许多文章、著作中都曾有不同程度的混淆。“个性”指的是 “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征。”强调后天形成的具有特殊性的表现,一切个性都是相对的。而“差异”就是 “差别、不相同”的意思,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虽然随时在缩小或变化,并不稳定,但它是在某一领域绝对的。只有认识到差异的这一特性,我们才能说,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生在差异中的生成是可行的,差异无法避免,差异并不可怕,因

4、此,应当承认并照顾到学生的差异,为每一个学生实现自身基础之上的生成与发展提供条件。二、语文教学差异生成的问题应答1.有没有适合一切学生的教学方法?有!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仅适合优秀学生的提高,而且也适合其他程度学生的发展。有了这样的认识前提,关于教学模式、方法、策略等实际问题的研究便有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不加判断地否定教学方法或模式的普遍性,盲目激进地提出 “用 100 种方法教 100 个学生”是很可怕的,尊重和照顾差异并不等于对每个学生的教学都有差异。同样的方法或要求可以施加于所有学生,虽然达到的目标不统一,但相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他们都会在教学中受到影响而产生反映,教学方法具有普遍意义的科

5、学性,对于每一个学生同样是有效的。比如,一位老师在3让学生写 春天的作文时,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体验,然后再让学生自由创作,并没有过多的引导与限制,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性,在此,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采用了同一种教学方法,虽然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层次不一,有的写到“草绿了,花开了,小河里的冰化了 ”还有的学生会写到 “春天来了,一个播种的季节,我们要立志 ”个别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话:“春天来了,可我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你看,柳枝上都是烟尘,河沟里都是臭水 ”学生作文表现出来的情绪多样,水平也层次不一,但这一次外出的观察写作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春天,写出了真情。实事求是地看到,自十七、

6、十八世纪班级授课制实施以来,集体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普遍的重视,这虽然是有违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教学选择,然而,理想化的因材施教在实施中却面临许多困难,特别是在中小学班额居高不下的现实情况下,以集体教学来实现学生的整体提升,然后辅之以因材施教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差异前提下的发展是必要选择。2.要不要清晰判断每个学生的差异?不需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校环境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学生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先前知识的差异、志向水平的差异 即学习动机的差异、智力的差异、能力倾向(素质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和男女生的学习差异)等。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既有上述普遍性差异,又具有语文学科的特点,如阅读理解的

7、差异、观察体验的差异、语言表达的差异等,教师研究学生,把握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必然的,但不应当将学生之间的差异概念化,试图清晰解释每个学生的特4点,学生的素质是综合的,如果以一概全,强化了对其显性特征的认识,忽略学生潜在的素质优势或缺陷,导致教学行为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的差异时,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学生不断展示自身不同侧面的才华时,再进行有效的疏导,使学生向自己最具特色的领域发展,并带动弱势领域的有效生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面对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尊重差异,适应差异, 为学生提供适应每个人的发展的最佳生态空间才是有效选

8、择。三、语文教学差异生成的着力点重视差异生成原则并实施差异生成性的教学并不是使学生永远参差不齐,语文水平始终高低不一,而是特色鲜明,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都得到自身最有效的发展。从实践中看,应当着力于这三个方面的工作。1.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差异如果教师居高临下主观判断或者无视学生的差异,并以这种认识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将无法触及到学生的真实发展领域,许多努力也是徒劳无益的。有这样一次经历:刚接手一个班,我发现一个学生的字太差了,有一天下午,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将其作业轻轻撕下来,说:“你这次作业写得不认真,这是班长的作业本,他的字多漂亮,作业多认真呀!今天回家好好向别人学习,明天把认真

9、写好的作业交来好吗?”第二天该生的作业没有多少起色,我忍不住了:“你比班长差那么多,为什么不认真去写!”然而她却小声地说了句:“我写得不比班长差 5”我生气地打断了她:“还狡辩!不虚心怎么能进步呢”“我写得就是比班长好,我写得比他用心。”眼里噙着委屈的泪水,仍不服气,这句话一下子使我的心震动了。是啊,在这一件事中,我主观地从学生的作业质量判断他们的学习态度,并武断地强求学生间的相互一致,而将学生间的差异忽视了。或许在这个学生心中,每一个字都是她精心写成的,那是她的心血,每一个字都是她追求进步的展示,都是对自己过去的一次超越,因此她会固执地说:“我写得就是比班长好 ”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她,从其自身

10、的生成来讲,或许她真比班长写得好。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差异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另一种诠释,这也是实现差异生成的必然之路,要求教师认真观察、倾听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探求他们的发展需要,学生永远是一粒等待萌发的种子,虽然他们各不相同,但他们都需要在适宜的环境下才能生长。2.组织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小组合作学习被认为是差异教学的理想选择,在分组的原则问题上,较普遍的认识是强弱之间的搭配,即异质分组,要求在一个小组内学习程度优秀的、中等的、较差的要兼顾,在讨论或其他合作方式中可以有效带动,相互补充。理论上分析此种分组方式易于平衡各组间的水平,便于竞争,便于优生带动,但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特别是

11、对于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笔者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一次市里讲课比赛在我校举行,正好要用到我班 30 个学生连上两节课 (比赛时青年组、中年组两位教师合讲一课 ,校长明确规定,挑选 30 个学习好、思维灵活、发言积极的学生去。我班有 58 个学生,6剩余的 28 个学生似乎成了学习不好、思维迟钝、发言不积极的学生。的确,这 28 个学生相比之下是差得多。我突然有了试一试讲课效果的冲动,于是,我与这一半学生共同学习了新课 军神 ,课堂效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举手发言积极,观点鲜明,读书时感情充沛,几个平时木讷、胆小的学生不但出色地回答了问题,而且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流下

12、了激动的泪水。第二节课,我将实验进行到底,虽然学生连上两节语文课有点累,但学生的学习热情超出了我的想象,学生在课堂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参与和收获。由此,我对已习惯了的“强弱”搭配式课堂教学分组问题进行了反思,这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与优秀学生一组时,他们无形中受到榜样压力,在发言、评判等过程中均有一点儿自卑、观望的心理,从而产生退缩,参与度不足,潜能也就无法得到开发,使小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一旦这种压力消除,他们的内在动机被调动起来,同样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在此后的语文教学中,我经多次实证,均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在合作与交流中,分组或交流方式不能仅限于 “强弱”的带动搭配,更应当注重在课堂

13、内让学生随机形成临时性的学习小组,不以教师主观判断而支配,由学生自己选择,而是根据问题的不同或活动方式的改变,编组也可随时改变,这样学生的差异便能在合作与交流中得到自然的互补,有时弱弱搭配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同时,在一些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应当鼓励打破年级的界限编组,这样更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环境中。3.实施生成性的个别教学7差异生成性的理论追求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我生成,都能够得到相对于个体的进步与发展,并且在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内达到较高的水平。建立在“差异不等于差距”及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的差异生成性,其思维空间与实施空间极为广阔。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适合自己发

14、展的语文教学并不仅仅是一种理想,实现这一理想的基点在于个别教学,个别教学的理论支持便是因材施教。即使班内的学生很多,仍然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接受个别教学的契机,当然,这一个别教学并不是逐个地、排列式地去教,而应当是在共性基础上尊重个性并引导个性的发展。首先是帮助学生分层达标,并随时超越目标。分层达标并不仅仅指达标的先后,而是在不同层面的达标。比如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对于程度好的学生,要求他们通过对诗句的反复研读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并联系此类的古诗向课外研究拓展;而对于程度差一点的学生,则从背诵入手,辅以改编此诗为小故事的练习,让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细致入微。其次是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将自己的认识随时向教师、同学表达。再次是要关心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从而促进个别教学的实施。最后是及时反馈、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并有所应对。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语文课堂上追求的是具有差异性的教学,而不仅是个别教学,一味的个别教学无法有效解决学生之间的各种差异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