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诊断与防治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672705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鸭病诊断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鸭病诊断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鸭病诊断与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鸭病诊断与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鸭病诊断与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鸭病诊断与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鸭病诊断与防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鸭病诊断与防治鸭病诊断与防治随着养鸭业的规模化、高密度集约化饲养,以及近年来从域外引种增加,国内禽类品种交流频繁,各类疫苗的广泛使用等原因,使各种禽类传染病不断扩散。鸭病己成为鸭业生产的最大障碍。鸭是小型经济动物,生命周期短,一旦发病,传播快、死亡率高,经济损失也很惨重。所以,养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现在我们就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鸭病的诊断与防治,和鸭病的综合预防等技术措施。一、鸭传染性浆膜炎病1、病原: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以危害幼龄鸭为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鸭传染性浆膜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发病率与

2、死亡率都很高,感染率可达 90以上、死亡率达10-75左右,急性型病例 l-2 天内死亡,病程较长的 8-10 天死亡。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发生于 1-8 周龄的雏鸭。2-3 周龄雏鸭最易感染,8 周龄以上的鸭和成年鸭很少发病,但可带菌成为传染源。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等都是重要的传染途径,育雏舍密度过大、换气不畅、潮湿、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过低等,都是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生的诱因。2、临床症状:患传染性浆膜炎的病鸭症状基本一致。临床表现为病鸭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下降。呼吸困难,站立不稳,咳嗽,打喷嚏,呈“犬坐”或“企

3、鹅”状。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流出,常使两眼周围羽毛粘连脱落。 腹泻,拉黄白色或淡绿色稀粪便,患病后期有神经症状,运动失调,典型症状表现为,病鸭缩颈或头颈歪曲,转圈运动,双脚麻痹,行走不稳,栽跟头等。3、防治措施: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要从改善育雏室的卫生条件开始,特别是要注意通风、干燥防寒及控制饲养密度,地面育雏时要勤换垫草,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定期对场地、用具及饲槽等进行彻底消毒。做好药物防治是控制发病和死亡的一项重要措施。但要注意,在使用药物预防治疗前应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目前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有氯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和壮观霉素等。如采用氯霉素进行防治,可按 0。04的用药量混

4、入饲料,连续喂天,能有效地控制发病和死亡。发病疫区应进行免疫接种,方法是给一周龄以内的雏鸭注射由不同血清型组合的多价灭活苗或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双联灭活苗,以提高雏鸭的免疫力。在进行接种免疫疫苗预防时,也可同时在饲料中应用抗菌药物,以达到在疫苗未产生免疫作用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流行和发生。二、 鸭腹水症1、发病原因:鸭的腹水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鸭的综合性病症,它与饲料中谷物发霉、肉骨粉或鱼粉霉变,或者因饲料质量差。而产生大量霉菌毒素或细菌毒素有关。如大肠杆菌、分枝杆菌、黄曲霉毒素所引起的肝淀粉样变或肝硬变等,常会导致腹水症的发生。此外,腹水症也与鸭的生长速度过快,饲养环境恶劣,通风换

5、气不良,长时间的供氧不足,从而使鸭的肠道内氨的浓度过高有关。患腹水症的病鸭,会造成鸭心律衰竭导致循环障碍而造成死亡。2、临床症状:鸭的腹水症,主要发生在 2-7 周龄发育良好、生长速度较快的鸭群中,而且公鸭发病较多。鸭腹水症的主要症状是腹腔积液,腹围下垂。初期症状是喜卧,不愿走动,精神萎顿,羽毛蓬乱,腹部膨大,轻微触动鸭的腹部有松软的波动感,腹部皮肤变薄发亮。羽毛脱落,捕捉时易抽搐死亡。死后可见缘、脚蹼及骨骼肌有发绀现象。3、防治措施:预防鸭的腹水症,首先要调查清楚可能发病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是环境条件因素,就应改善鸭群管理及环境条件,加强通风换气或降低饲养密度,防止拥挤,保证鸭舍内有较

6、充足的氧气流通。如是饲料因素,就应早期限饲,变换饲料,控制鸭的生长速度或适当降低饲料的能量。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如日常饲养中,定期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 0.5g 维生素 C 饲喂 ,对预防腹水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三、 幼鸭白肌病 1、发病原因:幼鸭白肌病是由缺硒和缺少维生素 E 导致的。是一种幼鸭易患的营养代谢性疾病,病因是由于长期饲喂低硒区生产的玉米造成的。2、临床症状: 幼鸭白肌病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 10以上。发病后精神萎顿,食欲降低,采食量减少,逐渐消瘦、羽毛逆立,颈软,流鼻液,拉绿色稀粪便,头颈部肿大,不爱走动,随之腿麻痹,两腿向后伸直、喜卧,头左右摇摆或向后翻滚,最后倒地侧卧,抽

7、搐而死。3、防治措施: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检查饲料中使用的玉米是否缺硒,如果缺硒应在饲料中及时补硒。另外因为饲料中的维生素极不稳定,所以饲料不宜放置时间过长,并应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如经常在饲料中添加一部分硒和维生素 E,对预防幼鸭白肌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鸭病综合防治措施预防鸭病的发生,要根据鸭病的流行发病特点,建立健全鸭病防疫体系,制订疫病的净化、扑灭规划及实施方案,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条件,确保鸭的健康生长发育。鸭病的综合防治有三大措施。一、做好环境消毒工作1保证消毒效果:要保证消毒效果,首先应使用有效的消毒药物,目前用于养殖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醛类、碱类、氯制剂类、过氧

8、化物类、季铵盐类等。在对鸭舍消毒前先要进行清扫冲洗,清除如鸭的粪、尿、脓血、体液等,以防有机物的存在,然后再干燥2 天以后,再喷洒药液进行消毒。2遵循消毒顺序:对鸭场场区进行消毒时要遵循先净道如运送饲料等的道路,后污道如清粪车行驶的道路,先后备鸭场区,后蛋鸭场区,先种鸭场区后商品鸭场区的顺序进行。3消毒频数:鸭场的消毒,在一般情况下,每周应不少于二次的全场消毒和带鸭消毒。在疫病高发时期,应坚持每天进行一次带鸭消毒,应每二天更换一次消毒池的消毒药物。二、做好常规免疫工作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鸭场要建立科学的疾病预防体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能够很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并尽量减少因

9、为疫苗免疫给鸭群造成的应激反应,对种鸭免疫应避开产蛋高峰。一般情况下种母鸭产生的抗体可维持几个月以上,而后代雏鸭的母源抗体可保持 2 周左右。因此,对雏鸭免疫时应考虑母源抗体的存在。鸭常规免疫程序鸭常规免疫程序是:1 日龄进行鸭肝炎皮下注射,7 日龄肝炎弱毒苗肌肉注射,15 日龄浆腹炎、大肠杆菌二联苗皮下注射,25 日龄进行禽流感皮下或肌肉注射,30 日龄鸭瘟弱毒苗皮下或肌肉注射,60 日龄霍乱弱毒苗皮下或肌肉注射,70 日龄鸭瘟弱毒苗肌肉注射,100 日龄禽大肠杆菌多价苗肌肉注射,115 日龄鸭瘟弱毒苗禽流感禽霍乱肌肉注射,以后每半年防疫一次鸭瘟弱毒苗、禽流感、禽霍乱。疫苗免疫,对鸭群本身是

10、一种应激,为了减少这种应激,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夏季气候炎热,疫苗接种时,首先要保证充足鸭群的饮水,并且尽量将免疫时间安排在清晨凉爽的时候进行。免疫全程时间最好控制在 1 个半小时内,以防疫苗在温度过高的鸭舍中长时间暴露而影响病毒的免疫活性。三、建立疫病防治体系1把好入口关:场门口应设专人把守,严禁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场。车辆进场必须通过车辆消毒池。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必须更换工作服,洗手消毒并经设有脚踏消毒池和紫外消毒设施的,消毒通道方可进入。2防止交叉感染:各鸭舍饲养员禁止串场、串岗,以防交叉感染。场区环境应保持干净无污,坚持定期的全场和带鸭消毒,做好灭鼠和灭蚊蝇工作。病死鸭和解剖病料必须做无害化处理,不得污染环境,造成人为地传播疾病。3鸭的疾病防治:兽医对病死鸭情况,用药防治结果。应进行跟踪,直到病愈为止。对临床用药情况、发病日龄和季节,应认真做好记录。4疫病监测:鸭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测方案,鸭场常规监测的疫病应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疾病防治是养鸭场的生命线,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兴衰成败,做好鸭病防控工作意义重大。以上我们向大家介绍了鸭病的诊断与防治,和鸭病的综合预防等技术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