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6666540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内容摘要:目前,由于写作资料的泛滥,初中作文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学生写作热情不高、写作练笔较少,只知道“抄词语”、“背范文”。写人,不是“目光炯炯”,就是 “精神抖擞”;写树,不是“枝叶茂盛”,就是“参天耸立”;写花,不是“姹紫嫣 红”,就是“绚丽夺目”,总之,没有具体、细致地描述,只有抽象的、概括的介绍, 反映不出个性,再现不出特征。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认真地观察生活;要细 致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细致地观察生活。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 关键词:农村 作文教学 现状 措施 实践反复表明,光是“抄词语”、“背范文”,是不能从根本上治好

2、学生作文中 的“干瘪症”的。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离开对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的 细致观察,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用心积累,那么,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起来, 充实起来,也就很难克服空洞肤浅的毛病。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要真实地反映生 活,就一定要认真地观察生活;要细致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细致地观察生活。怎样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呢?结合阅读教学,唤起学生重视观察生活。只有懂得观察同作文的联系,认识了观 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随时随地捕捉到“貌不惊人”却又 “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不少范文,所写者小,所见者大。若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思索,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中

3、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视。在生活中,有一些发人深省 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独立鸡群的白鹤,让人一眼就看出它的高和美来。如不留心 观察和分析,就会稍纵即逝、一闪而过。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件小事,就是一个例 子。必须通过对“一件小事”的深入分析,讲清“小事”不“小”的道理。要使学生 懂得,只要重视观察,善于观察,只要精心选择,深入开掘,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不小的主题来。一面背影等都是指导 学生观察生活的极好教材。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当学生逐渐注意观察生活时,教师要联 系实际,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学生观察和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是:一、由 表及里,深入

4、思索。一次,有个学生清晨上学,经过学校传达室,听到老传达员打电 话到供电所,大声地问路灯为什么还不关掉,随即又听见老传达员火爆爆地对着话筒 叫:“什么?什么?忘记了?长着脑袋干什么的?说得轻巧,忘记了。这是浪费,是 不负责任!”这个学生听了,到班上又告诉其他的同学。语文教师听到了,觉得很有 意义,就启发同学们议论:传达员为什么要“多管闲事”管到供电所去?又为什么要 “发了火”?是不是态度不好?他为什么把误时关灯说成是“浪费”“不负责任”, 甚至责备对方“长着脑袋干什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课后,有些同学还特地走 访了老传达员,了解到他平时所做的许多平凡而有意义的小事,他们便以此为题材, 写了

5、一篇稿子。写的内容充实,文笔感人。二、由点到面,目力集中。观察,宜“细” 不易“粗”。走马观花,只能“见大不见小”,写出来也免不了“一般化”。只有把 视线集中在某一“点”上,落实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具体事物上面,才能发现特征, 辨别异同。比如看“拔河”比赛,只有一个人一个人的观察,只有把每一个人的动作、 姿势、表情、神态都看得分明,“记拔河比赛”的作文才有可能写的细致逼真。许多 同学写有关“运动会”的命题作文,往往写成“消息报道”、“概况介绍”,主要是 由于没有细致观察的缘故。三、由分到合,先分后合。集中目力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件 具体事物,这“目力”又怎样具体运用?还是不能“囫囵”地看,而是要“

6、化整为零”,从各个侧面去看。有的同学在银杏树下看了半天,但写出来的“银杏新姿”却既无 “新”姿,又无“新”意,多半是些“高大”、“茂盛”之类现成词语,凡是大树均 可适用。原因是没有从树的干、枝、叶、皮、果等方面作细致的观察。经教师具体指 点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看得细致,描写也就细腻得多,生动得多。再如看“菊展” 。只有仔细地看,从名称、形态、色彩等方面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特点,找出特征。 如果只是浏览一遍,泛泛地扫一眼,那么除了看见“五色斑斓”之外,是不会留下什 么具体印象的。四、由此及彼,展开联想。观察与思维、联想等是密切不可分的。只 有在观察的同时,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才能丰富材料,充实

7、内容,突出特征。否则, 不是浮泛,就是干瘪。学生的观察文之所以往往瘦而瘪,浅而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 为想不开、拓不开。比如写人,要能够通过察颜观色、听话听音等来联想到人物的内 心活动,并能够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行动描写等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面 貌。五、随手采撷,及时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也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随时记录观察、思索所得的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多看、多想, 并且把观察所得随时记录下来,养成习惯,看了写,写了看,久而久之,观察能力也 就会逐渐提高。让学生谈体会,运用典型引路。有的学生观察生活比较细致,联想比较丰富,思 路比较开阔,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作

8、文写得比较生动、深刻。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谈谈 自己平时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体会和经验,让他们现身说法,同学们听了,不仅觉 得亲切,受到的启发也会很大。一次,语文教师以记一个熟悉的人为题布置作文。 有个学生写他的邻居华工程师,通过对华工程师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具体描写,生 动地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欢畅心情和只争朝夕的献身 精神,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通过个别交谈,教师了解到这个学生平时注意观察 生活,并随时把一些典型细节(人物的动作、神态、肖像特征等)记在本子上。因此, 他写这类作文,就感到有话可说。他谈的体会很实在,对同学们启发很大。他说: “写人记事,首先要熟

9、悉那些人,要理解那些事。而要熟悉和理解,平时就要多看看, 多听听,多想想。观察多了,素材积累多了,就能不断加深对人对事的理解,理解了, 写起来就不困难了。”在特殊情况下,也不妨让那些不注意观察的同学谈谈“写不出” 的苦楚,从“另一面”给大家以启发。化难为易,有步骤地进行序列训练。生活像大海,一下子要他们写人物众多、场 面宏大的文章,恐怕绝大多数学生难以胜任。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排难 解忧”。要指导学生就近观察,因地制宜,不要动不动就“走出去”。要由小到大, 由点到面,逐步地提高。要通过做小型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草一木” 、“一鸟一石”的片断练习,训练学生具体观察和细致描

10、写的基本技能。俗话说,功 到自然成。基本功练扎实了,不愁写不好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文章来。片断练习也 要讲究序列。比如写班主任,可以先写班主任的外貌,再写班主任的语言和班主任的 动作,然后写班主任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写“我们的班主任”,估计不 会出现“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的情况。又比如写我们的学校,可以先写“学校 的画廊”“我们的操场”、“丰富多彩的阅览室”“奥妙无穷的实验室”等小练习, 然后再做我们的学校。先片断,后全篇,有利于调动学生观察和写作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序列训练,不仅贯穿于总体训练之中,而且贯穿于局部训 练之中。比如观察人的外貌,写人物的肖像,一般

11、总是先打量人物的身材,先描写人 物的总体形象,再细看(细写)人物的脸型。人物的脸型,又往往是从脸的上部看到脸的下部,从主要特征看到次要特征。观察注意有“序”,写起文章来也就不会乱得 不像样子。加强课外阅读,多方面引路开导。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多看多想,既可以丰富他 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他们的思想,充实他们的知识,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观察生活的能 力。语文教师应当做有心人,经常向学生介绍短小精悍的、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文章, 以便于他们模仿、学习和借鉴。学生写“节日游园”、“国庆记事”、“欢度元旦” 等作文,常犯一般化、老一套的毛病,反映不出每年“游园”、“国庆”、“元旦” 的新特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年

12、年如此”的现象,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报刊上面的有 关文章,介绍如何抓住“往年没有、今年独有”的新气象展开细致描写的方法,启发 学生多看、细看,发现特点,把握特点。再比如,学生描写会场,往往写得一平二冷, 平铺直叙,渲染不出会场的热烈气氛,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报导会议情况的通讯、特 写等,从中学习怎样观察会场,怎样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方法,具体写出会场布 置、会场气氛、主要内容、听众反响等,把这类作文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 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观察生活的自觉性。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没有自 觉性和主动性是难以奏效的,更是难以持久不懈的。从根本 上说,要培养学生观察 生活的能力,就必须着眼于

13、激发他们爱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关心生活、积极向上的 品质。柳青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观察的态度问题。一个对人冷淡无情和对社会事业 漠不关心的人,无论他怎样善于观察人,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作家。这就是说在生活 中或工作中要有热情热情地喜欢人、帮助人、批评人或反对人我深深地体会 到这种热情与我描写人的时候所用词句的分量都有关系。当你缺少这种热情的时候, 你在生活中或工作中也许观察不到多少东西,观察到的也许并不深刻,并非本质,在 写作时也不免嗟叹创作的困难。”这些话讲得极为精辟。观察当然需要讲究方法,而 更重要的是需要热情。同处一个教学班、一个学校学生,他们写反映班级、学校生活 的作文,有的感到有许多东西要写,而有的却感到没有什么好写,这里的关键是对集 体、对生活的热爱程度、关心程度。对集体、对生活麻木不仁、冷若冰霜,那他就谈 不上细心观察,谈不上“心情激动”,即使“闪光的思想”、“闪光的人物”如花似 锦,五彩缤纷,也会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我们要十分重视结合听说读写和课内外的 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使学生人人都做一个有心人。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一书中写道:“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 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帮助学生练就一副机敏的“鹰眼”, 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务必把这项任务完成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