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665435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试(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土保持农牧措施的定义水土保持农牧措施的定义:在水土流失发生区,采用 相应的农业和牧业措施,保护、改良和利用当地的水 土资源,达到蓄水、保土、保肥目标,提高土地生产 力,进而提高农牧业产量,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 性技术科学。 土壤吸湿水土壤吸湿水:土粒表面的吸附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 吸附气态水,附着在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 吸湿系数:吸湿系数:当空气相对湿度 9498%时,达最大值称 最大吸湿量或吸湿系数 土壤膜状水土壤膜状水:在土壤中可极缓慢的移动, (0.20.4mm/时 )。由于速度太慢,远远不能满足植 物对水分的需求,所以只有部分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另一部分成为无效水。 萎蔫系

2、数萎蔫系数:当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 凋萎。 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水毛管上升水:水毛管上升水:地下水籍毛管力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 壤中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毛管悬着水:当地下水位较深,不受地下水影响,靠 毛管力将降雨或流水保持在土壤土层。 土壤重力水:土壤重力水: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过量水 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作用下沿大孔隙向下渗 漏成为多余的水。 土壤通气性土壤通气性: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之间进行气体 交换的过程和交换的速度。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含义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含义 :就是通过外界的机械力 量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调节土壤

3、松紧度、土壤表 面状态和耕层内部土壤的位置,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 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从而控制水土流失,调节 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技术措施。 初级耕作措施初级耕作措施 又叫基本耕作措施。是指入土深、作 用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土壤 耕作措施。一般在种植作物播种之前进行。 次级耕作次级耕作:次级耕作或称表土耕作,是配合基本耕作 措施使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 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 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中耕:中耕: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或灌溉后进行的表土耕作 措施,能使土壤表层疏松,能很好地保持土壤水分, 减少地面蒸发。在湿

4、润地区,或水分过多的地上,还 有蒸散水分的作用。 等高耕作等高耕作 :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进行犁耕和作物种 植,以保持水土,提高抗旱能力的农业耕作方法。 少耕法少耕法 :少耕是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 耕作次数或在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 作方法。 免耕法免耕法 :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 茬地上播种;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 理的耕作方法。 区田方法区田方法:就是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犁成水平的沟和 垄,将作物种在垄的半坡上,在沟中每隔一定距离作 一土挡,以蓄水保土。 轮作: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于一定的年限内,有顺序 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牧草的种植方式。

5、水土保持栽培技术:水土保持栽培技术:是指在同一地块上种植不同性质 的作物,利用它们成熟期的不同或植株高矮疏密的不 同来增加地表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增加产量的栽培 种植技术。 限制因子律限制因子律 当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时,可以使作物 生长增加,但在遇到另一个生长因子不足时,即使增 加前一个因子,也不能使作物增产,直到缺少的因子 得到满足,作物产量才能继续增长。 草地退化:草地退化:是草地在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引起的一 种逆行演替。 我国土地资源特征:我国土地资源特征:(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 少 (2)地形地貌复杂,山地多,平地少。 (3)土 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4)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

6、 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我国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我国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1、耕地总量多,但人均 耕地少;2、耕地资源严重失衡:(1)水田、旱地构 成不合理(2)平耕地、坡地构成不合理(3)地力构 成不合理;4、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盐渍化严重;5、 肥力衰竭;6、耕地污染严重,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 受灾成灾面积大;7、不合理占地严重。 农地水土保持的作用:农地水土保持的作用:1、改善土壤抗蚀性能;(1) 减少雨滴击溅侵蚀;(2)减少径流量,降低径流速 率;(3)改良土壤结构。2、局部改善小地形,消除 坡面径流,增加入渗;3、改善光热分布。 农地水土保持的研究内容:农地水土保持的研究内容:1、农业自

7、然资源高效利 用的原理与途径;2、农地退化类型分析;3、综合治 理体系建立;4、土地利用规划。 农地水土保持的经验:农地水土保持的经验:1、加强耕地的保护与利用; 2、重视轮作制,强调农牧结合;3、重视作物品种的 选择;4、综合开发利用山地。 土壤吸湿水特点:土壤吸湿水特点:受土粒的吸力大,排列紧密,不能 自由移动,无效水。土壤吸湿水影响因素:土壤吸湿水影响因素:大气湿度愈大,吸湿量愈大; 也与质地有关,质地愈重,吸湿性愈强,吸湿量也愈 大。 土壤毛管水特点:土壤毛管水特点:()可以自由移动;()溶解 养分能力;()植物有效。 影响通气性的因素:影响通气性的因素: .土壤孔隙状况: 当孔隙度

8、高,且通气孔隙多时,气体交换加快,通气性好。 2水分含量: 旱地中,水分含量高时,可阻断通 气孔隙,降低通气能力,故水分含量低时,土壤通气 性好。 土壤通气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土壤通气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影响植物根系的 生长: A、土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5%, 此时根长 色浅,根毛丰富,吸收力强. B、 当土壤空气中氧气含 量10%时,根系发育受阻,根短色暗。 C、当土壤 空气中氧气含量 5%时,根系停止生长,根系易腐 烂。 (2)影响种子萌发 严重缺氧时, 种子的呼吸作 用受阻, 发芽率降低,种子腐烂.(3)影响有机养分释 放。通气性,好气性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有机养分 释放.影响养分

9、的有效性.(4) 影响土壤环境 通气不良 时,易积累还原有毒物质, 土壤环境不利于根系和微生 物的生长 土壤水、气、热土壤水、气、热 的关系的关系 1. 土壤水和空气 土壤水和 空气共存于土壤孔隙,它们之间有着相互消长的数量 关系。 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其大多数 大孔隙充满了水分,造成土壤的通气状况不良。当土 壤含水量进一步降低,有许多毛管孔隙为空气充满。 这时容易造成土壤水的供应不良,形成植物的旱害。 2. 土壤水和土壤温度 湿土温度上升慢,下降也慢, 不同土层深度的温度梯度也比较小;干土温度上升快, 下降也快,而且不同土层深度的温度梯度也比较大。 3. 土壤热量对土壤水、气的影响

10、 当土温较高时,土 壤的蒸发量也较大,土壤易于失水干燥,易于通气。 土壤不同层次中的温度梯度还可引起土壤水分的运动, 即从热处向冷处的运动;特别是土壤冻结时可导致上 层滞水,促使土壤过湿和通气不良。 土壤耕作的作用:土壤耕作的作用:1、松碎土壤 2、翻转耕层 3、 混拌土壤:4、平整地面 5、压紧土壤 翻耕作用翻耕作用: 翻土 可将原耕层上层土翻入下层,下层 土翻到上层,利于翻埋有机肥和秸秆残茬、杂草、病 菌; 松土 使原来较紧实的耕层翻松; 碎土 犁壁有 一曲面,犁前进的动力使垡片在曲面上破碎,进而改 善结构。 翻耕方法翻耕方法 A、全翻垡 B、半翻垡 C、分层翻垡法 次级耕作次级耕作 1、

11、耙地 2、耱地 3、中耕 4、镇 压 5、起垄 6、作畦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种类: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种类:(1)以改变微地形为主 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2)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覆 盖耕作法(3)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的少耕、免 耕法。少耕覆盖法作用:少耕覆盖法作用:(1)改良土壤水分状况; (2)改土培肥;(3)防除杂草;(4)增产效果显 著。 少免耕法松土原理:少免耕法松土原理: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腐烂后, 留下大量孔道,时间愈长,通道愈多。但一经翻耕, 全部破坏。蚯蚓松土,蚯蚓不断挖掘的孔道、疏松 土壤、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松土,保护性耕作增 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形成稳定疏松的耕层。不容易

12、 压实。 胀缩松土,土壤冬冻春融,干湿交替,使土壤趋向 疏松、孔隙度增加。 轮作技术措施轮作技术措施:在轮作的农田上,把作物安排为前后 栽植顺序是轮作方式。轮作方式之中种植一遍所历经 的时间称为轮作周期。 养分归还学说养分归还学说(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 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 壤中的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 (2)若不及时地归还作 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而 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严重时会寸草不生。 (3)为了 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 最小养分律最小养分律(1)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 作物产量的提高。 (2)最小养

13、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 (3)只有补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 土壤培肥的途径:土壤培肥的途径:一、广开肥源 二、使用有机肥料 三、发展绿肥牧草 四、秸秆直接还田 五、合理 施用化肥 合理施肥应考虑的条件:合理施肥应考虑的条件:(一)施肥与气候条件的关 系(二)施肥与土壤条件的关系(三)施肥与作物的 关系(四)施肥与耕作栽培的关系(五)灌溉条件与 施肥的关系(六)肥料性质与施肥的关系 植物的抗旱性及其抗旱机制(植物的抗旱性及其抗旱机制(一)植物的抗旱性:是 指在干旱条件下,植物具有不但能够生存,而且能够 维持正常的或接近正常的代谢水平进而维持正常的生 长发育进程的能力。 (二)植物的抗旱机制:

14、(1)避旱 型:时间上的特点,使植物在严重的水分亏缺发生之前, 植物就已经完成其生活史。(2)御旱型:植物在干旱逆 境下保持植株组织内部高水势的能力,主要通过减少 蒸腾、增加吸水来实现。(3)耐旱型:是指植物受旱时,在较低水势下,通过调整本身的代谢反应阻止、 降低或修复由干旱造成的损伤,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 动。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1、选择耐旱之品种 1) 、选 择耐旱品种及作物时,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使作物 生育期与当地水、肥、气候条件相适应。2) 、选择耐 旱品种及作物时,要注意提纯复壮当地品种。3) 、选 择耐旱品种作物同时,必须应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 安排好轮

15、作制度。2、坚持抗旱栽培 提高水分利用 效率,使供水和需水在季节上相协调。3、抗旱锻炼 人为创造不同程度的干旱条件,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对干旱的适应能力。4、合理施肥: 多施 P、K 肥。 草业措施的作用:草业措施的作用:(一) 、蓄水保土,减免侵蚀 1、 生长迅速,枝叶繁茂,可避免雨滴直接击溅地表; 2、株丛加大了地表粗糙度,可滞缓径流,拦截泥沙; 3、根系固结土粒,增加土壤的抗蚀性;4、枯落物及 根系的分解,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抗蚀性。 (二) 、改 良土壤,提高地力;1、枯落物及根系的分解,增加 了封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2、 豆科牧草的根瘤固氮作用,使土壤中氮素含量增加;

16、 3、根系使土壤疏松,增加了土壤的渗透性,改善了 土壤的水分状况,提高了地力;4、具有耐盐碱的特 性,可用来改良盐碱地。 (三) 、提供三料,促进多种 经营 ;发展牧草业是解决三料俱缺的重要途径,通 过人工种草,合理经营和改良天然草场可形成以草促 牧,以牧促农,农牧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种子的处理种子的处理 (一)种子清选(二)浸种 (三)硬实 处理 (四)去壳、去芒 (五)根瘤菌接种 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水保作用区别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水保作用区别:1、发挥蓄水保 土效益的时间不同; 2、固土深度不同;3、改土能 力不同;4、对土壤的庇护作用不同;5、抗逆性不同。-11-11 水保考试办编水保考试办编213 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