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离散余弦变换图象压缩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63905 上传时间:2017-08-1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离散余弦变换图象压缩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毕业设计-离散余弦变换图象压缩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毕业设计-离散余弦变换图象压缩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毕业设计-离散余弦变换图象压缩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毕业设计-离散余弦变换图象压缩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离散余弦变换图象压缩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离散余弦变换图象压缩设计(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本 科 毕 业 论 文院 系: 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 级: 08 电信本(2) 作 者: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年 月2离散余弦变换图像压缩设计学 校:西藏民族学院学 号:专 业 班 级:08 级电信本(2)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指导教师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指导教师职称:讲 师3摘要图像压缩技术对于数字图像信息在网络上实现快速传输和实时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当前几种最为重要的图像压缩算法: JPEG2000、分形图像压缩和小波变换图像压缩。其中主要研究了离散余弦变换压缩和小波变换压缩,并对两种压缩的前后数据进行了对比,同时还分析了离散余弦变换压

2、缩和小波变换压缩之间的差异。关键词:图像压缩; JPEG2000; 小波变换图像压缩; 4前 言近二十年来,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由计算机技术所带来的信息革命使人类由工业化的社会进入到了信息化的社会。多媒体技术和 Internet 互连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全球高速公路的建设,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数据传输正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科学实验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取的知识之中,有 80%以上都是通过视觉感知获取的。眼睛获取的是图象信息,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图象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及人类自身的重要源泉。图象压缩就是在没有明显失真的前提下,将图象的位图信息转变成另外一种能将数据量缩减的表达形式。首先,尽管图象

3、中数据量很大,但数据之间不是完全独立的,图象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关性或冗余信息。即一部分数据可以由另一部分数据完全推算出来。其次,大部分图象视频信号的最终接收者都是人眼,而人类的视觉系统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系统,它能从极为杂乱的图象中抽象出有意义的信息,并以非常精练的形式反映给大脑。人眼对图象中的不同部分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如果去除图象中对人眼不敏感或意义不大的部分,对图象的主观质量是不会有很大影响的。本文主要是利用离散余弦变换压缩和小波变换压缩对图像进行压缩,并对比了图像压缩前后的数据,同时也对比了离散余弦变换压缩和小波变换压缩之间的差异。并得出了自己对两种不同压缩的看法。5目录6第一章 绪论1

4、1 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现状基于分形的方法是近几年来引起关注和争议的一种图像压缩方法。对图像压缩而言,分形主要是利用自相似的特点,通过迭代函数系统来实现压缩。利用分形特征对图像进行描述和处理是很自然的。分形能取得更好的图像质量,当然在较低压缩比的情况下,JPEG 是更好的选择。分形压缩方法计算量比较大,时间开销长,因此加快分形压缩方法的速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在频率精度方面稍差一些,但在时间的分析能力上更好一些,而且可以对时间和频率同时进行分解,这是传统傅立叶变换所做不到的。小波变换已经开始应用到图像数据压缩等领域,主要是采用离散小波变换。在某些情

5、况下,小波变换更优于 DCT 等其他正交变换。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进行图像压缩是这个领域近几年的又一研究热点,并且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这是一种与视觉系统知识紧密相关的压缩方法。ANN 并分布的联结机制与人的视觉系统有某些相似之处,利用此原理及其改进的方法进行图像压缩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视频压缩标准,从最初的 H261 发展到现在盛行的 MPEG-4,一直在不断发展,而 1997年 7 月诞生了 MPEG7,其标题为“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 ,编号为 ISOIECl5938。严格地说,MPEG7 不是一个压缩标准,它的主要目标是对多媒体的信息内

6、容采用各种标准化的描述,以便进行有效的查询和检索。它可独立于其它 MPEG 标准使用,也可用来增强其它 MPEG标准的功能。MPEG-7 的应用范围很广泛,既可应用于存储(在线或离线),也可用于流式应用(如广播、将模型加入等)。它将在数字图书馆(如图像目录、音乐字典)、多媒体名录服务(如网页)、广播媒体选择(如无线电信道、TV 信道)、多媒体编辑(个人电子新闻业务,媒体写作)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MPEG-21 于 2000 年 5 月开始,其标题为“多媒体框架”(Multimedia Framework),主要目标是提供多媒体所需的不同技术之综合。它将为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资源提供以下功能:内容

7、的创建、复制、分发、使用、表述,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内容的标识与描述,7金融管理,用户秘密,终端与网络资源提取,事件报告等。由于视频压缩标准在多媒体技术和产业中的特殊地位,世界各地众多的公司、科研机构和院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标准的研究,试图占领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目前,在各种视频压缩编码标准中,己注册的专利多以千计,而我国由于在数字图像压缩领域起步较晚,在标准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我们现今研究的重点是标准的研究。12 研究内容和目的本文通过 DCT 和小波变换为基础的压缩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小图像的冗余度,同时分析DCT 和小波变换压缩的实验结果,最后比较 DCT 和小波变换之间

8、的差异并总结对两种不同压缩方法的看法和浅谈一下图像压缩技术发展的趋势。13 论文结构安排全文安排具体如下:第一章 介绍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现状,第二章 图像压缩的理论分析,第三章 介绍离散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压缩的算法和压缩前后数据的分析,第四章 介绍了本次论文的结果分析和比较,第五章 总结了整个毕业论文期间的感受和体会。第二章 图像压缩的理论分析由于图像数据存在着一定的冗余,所以使得数据的压缩成为可能。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提出把数据看作是信息和冗余度的组合。所谓冗余度,是由于一副图像的各像素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可利用一些编码的方法删去它们,从而达到减少冗余、压缩数据的目的。为了去掉数据中的冗余

9、,常常要考虑信号源的统计特性,或建立信号源的统计模型。21 图像压缩的可能性图像可以压缩,是因为图像中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图像的冗余包括以下几种 【1】 :(1)空间冗余:像素点之间的相关性。(2)时间冗余:活动图像的两个连续帧之间的冗余。(3)信息熵冗余:单位信息量大于其熵。8(4)结构冗余;图像的区域上存在非常强的纹理结构。(5)知识冗余:有固定的结构,如人的头像。(6)视觉冗余:某些图像的失真是人眼不易觉察的。22 图像压缩原理去 除 多 余 数 据 。 以 数 学 的 观 点 来 看 , 这 一 过 程 实 际 上 就 是 将 二 维 像 素 阵 列 变 换 为 一 个在 统 计 上

10、无 关 联 的 数 据 集 合 。 图 像 压 缩 是 指 以 较 少 的 比 特 有 损 或 无 损 地 表 示 原 来 的 像 素矩 阵 的 技 术 , 也 称 图 像 编 码 。图 像 数 据 之 所 以 能 被 压 缩 , 就 是 因 为 数 据 中 存 在 着 冗 余 。 图 像 数 据 的 冗 余 主 要 表 现为 : 图 像 中 相 邻 像 素 间 的 相 关 性 引 起 的 空 间 冗 余 ; 图 像 序 列 中 不 同 帧 之 间 存 在 相 关 性 引起 的 时 间 冗 余 ; 不 同 彩 色 平 面 或 频 谱 带 的 相 关 性 引 起 的 频 谱 冗 余 。 数 据

11、压 缩 的 目 的 就 是通 过 去 除 这 些 数 据 冗 余 来 减 少 表 示 数 据 所 需 的 比 特 数 。 由 于 图 像 数 据 量 的 庞 大 ,在 存 储 、传 输 、 处 理 时 非 常 困 难 ,因 此 图 像 数 据 的 压 缩 就 显 得 非 常 重 要 。 信 息 时 代 带 来 了 “信 息爆 炸 ”, 使 数 据 量 大 增 , 因 此 , 无 论 传 输 或 存 储 都 需 要 对 数 据 进 行 有 效 的 压 缩 。 在 遥 感技 术 中 , 各 种 航 天 探 测 器 采 用 压 缩 编 码 技 术 , 将 获 取 的 巨 大 信 息 送 回 地 面

12、。图 像 压 缩 是 数 据 压 缩 技 术 在 数 字 图 像 上 的 应 用 , 它 的 目 的 是 减 少 图 像 数 据 中 的 冗 余信 息 从 而 用 更 加 高 效 的 格 式 存 储 和 传 输 数 据 。23 图像压缩的理论基础图像压缩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压缩就是去掉信息中的冗余,即保留不确定的信息,去掉确定的信息(可推知的),也就是用一种更接近信息本质的描述来代替原有冗余的描述。这个本质的东西就是信息量(即不确定因素) 【2】 。信息论之父 CEShannon 第一次用数学语言阐明了概率与信息冗余度的关系。在1948 年发表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A M

13、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中,香农指出,任何信息都存在冗余,冗余大小与信息中每个符号(数字、字母或单词)的出现概率或者说不确定性有关。依据信息论,设有一个无记忆的信源 A,它产生消息序列a 1,i=l,2,N,的概率是已知的,记为 P(a1),i=l,2, ,N,则信息量为:(2.1)iiaPIlog9可见越是不可能出现的消息,它的出现对信息量的贡献越大。一个消息出现的可能性越小,其信息量就越多;而消息出现的可能性越大,其信息量就越少。信源的平均信息量称为“熵”(entropy),即: iNiiiNii aPaPIHlog11上式取以 2 为底的

14、对数时,单位为比特(bit): iiaNi21log熵达到最大的情况出现在信源各符号的出现概率相等时,而信源此时提供最大可能的信源符号平均信息量。香农信息论可以证明:信源熵是进行无失真编码的理论极限。低于此极限的无失真编码方法是不存在的。而且可以证明,利用像素间的相关性,使用高阶熵一定可以获得更高的压缩比。设 K为数字图像第 k 个码字 CK的长度(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其相应出现的概率为 PK,则该数字图像所赋于的码字平均长度 R 为: MKbitP1在一般情况下,编码效率往往用下列简单公式表示: %RH式中 H 为信源熵,R 为平均码字长度。根据信息论中的信源编码理论,可以证明在 RH 条件

15、下,总可以设计出某种无失真编码方法。当然如果编码结果使 R 远大于 H,表明这种编码方法效率很低,占用比特数太多。第三章 常见无损压缩方法基本原理图像编码与压缩从本质上来说是对要处理的图像源数据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变换和组合,从而达到以尽可能少的代码(符号)来表示尽可能多的数据信息。压缩通过编码来实现,或者说编码带来压缩的效果。所以,一般把此项处理称之为压缩编码。1031 图像压缩编码的分类图像压缩编码的方法目前已有多种,其分类方法视出发点不同而有差异。据统计,图像压缩编码方法已多达 30 一 40 种。其中常见的分类如:按压缩技术所依据和使用的数学理论和计算方法进行分类,可分为统计编码(Statistical Coding)、预测编码(Predictive Coding)和变换编码(Transform Coding)三大类;按压缩过程的可逆性分为有损压缩(熵压缩 Entropy Compression)和无损压缩(冗余度压缩 Redundancy Reduction)两类 【6】 。有损压缩过程是不可逆的,无法完全恢复出原图像,信息有一定的丢失;无损压缩过程是可逆的,也就是说,从压缩后的图像能够完全恢复出原来的图像,信息没有任何丢失。选择哪一类压缩,要折衷考虑,尽管我们希望能够无损压缩,但是通常有损压缩的压缩比比无损压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