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631223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河口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老河口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老河口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老河口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老河口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河口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河口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 4 月月考语文试题第 1 面(共 4 面)老河口市 2010 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卷共 4 页,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020 分)分) 1、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方格内。 (2 分) 炎皇子孙众志成城,中华民族在风雨中永桓! 2、给下边句中加点字注音。 (2 分)警句是人生智慧的结晶,能让人茅塞( )顿开,从而被启发,被慰藉( ) ,被感动。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A、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经济建设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B、

2、初中老师中,我最喜欢朱老师,他没有偏见,对基础差的同学也一视同仁。 C、中山公园牌坊上绘声绘色的汉白玉浮雕对联,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驻足参观。 D、玉树地震的紧急大救灾,再一次让世人目睹了人民军队所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4、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概括其主要内容。要求:限 20 字以内。 (2 分) 本报讯(记者王菲) 据悉,襄樊市抗旱服务站昨日从武汉出发,27 小时行 程 1200 余公里,火速奔赴贵州凯里和铜仁地区参加救援工作。 3 月 27 日 10 时,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我市水利局紧急调派抗旱技术人 员驰援贵州。市抗旱服务站接到命令后,立刻召集 3 名专业技术人员,由站长带 队,火速奔赴武汉

3、,调装押运由我省捐赠的近百万元抗旱设备前往贵州。 5、请仿照前边划线句,再续写两句,使这段话的表意更完整。 (2 分)人能走多远?这个问题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只有它能决定你的路程; 人能攀多高? , 。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 6、 名人传这部世界名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痛苦和磨难造就伟人。请你根据名著描 写的三位伟人的共同特点(相同经历) ,对这个道理做点补充说明。 (2 分) 7、古诗文默写。 (8 分)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2)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3) ,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4)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

4、秋词 (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 。 (6)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神来之笔捕捉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 之景的两个句子是: , 。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10 分)分) 8、双休日,佘驰向父亲提出买一套名牌运动服的要求,父亲说了以下一段话。你 能听出佘驰父亲这段话的言外之意吗?(2 分) 说到买衣服,我们父子俩眼下最大的任务便是劝你妈妈买一件外套。她身上那件,穿 了四五年了,款式落伍不说,还打了个补丁。劝她买,她总说能凑合。上别人家做钟点工也 穿着,不怕丢面子。你妈妈说,人家看的是她干活灵巧勤快,而不是衣服。 9、综合性

5、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8 分) 走四方,可揽祖国名胜的风情;走四方,可饱民族风俗的眼福;走四方,可聆听山水曼九年级 4 月月考语文试题第 2 面(共 4 面)妙的足音;走四方,可感受人文情感的底蕴。走四方,使你人生阅历丰厚;走四方,使你精 神世界宽广。同学们准备好了吧,就让我们背起行囊出发吧!(1) 【我“走”我宣传】出发前,要在旅行旗上写上两句激励大家的宣传语,已经 有人写了上句,请你接着写下句吧:走四方,跋山涉水展豪情;走四方, 。 (2 分) (2) 【我“走”我发现】襄樊市民风淳朴,崇尚礼仪。生活在其中的 我们,在走 亲串邻时,自然也就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了。下面就填写出你的发现。 (2

6、 分) 在迎来送往时, 客人来时起立迎接,说声 “ ” ,然后让坐、 、 。客人走时送出门外,说声 “ ”或“再来” 。 (3) 【我“走我搜集” 】很多旅游胜地因佳联妙对而锦上添花,声名远播。请 写出你搜集的与名胜古迹有关的一幅对联 (写出对联及有关 的名胜古迹) 。 (2 分)(4) 【我“走”我升华】黄福荣,人称“阿福” ,是香港一位集装箱货柜车司机, 他从 2000 年始背上行囊走上爱心助困之路, 在大陆不少贫困地区当 义工,长达 1 0 年。玉树地震时 ,在此当义工的他 本已成功逃生 ,但当获知还有 6 名师生压在倒 塌的瓦砾堆中后,即奋不顾身冒余震危险折返救人,最后不幸牺牲,年仅

7、46 岁。 下边是网友写给“阿福”的悼词,请你也“顶”一下,写出你给他的悼词。(2 分) 网友甲:阿福,有您的引领,会有更多的人背起行囊走上您走过的路。网友乙: 阿福,我们看到了您的义工精神,更看到了您为西部奉献的赤子情怀。我“顶”: 。 三、阅读与欣赏(40 分) (一)阅读下边古词,完成 1011 题。 (4 分)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从词的内容看,上片主要描写 ,下片着重抒发 。 (2 分) 11、征人们既然思念家乡,为什么不回去?

8、请结合划线句说说你的理解。 (2 分) (二)阅读下边文言文,完成 1216 题。 (10 分) 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门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 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

9、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按要求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 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二者不可得兼,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便舍船,从口入 C、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九年级 4 月月考语文试题第 3

10、面(共 4 面)D、故患有所不辟也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4、翻译: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分) 15、理解填空:第二段中,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运用的是 论证的论证方法,着重论述了“ ”比“生”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 (2 分)16、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意思是说:人的本心是崇尚善良的, 就像水要往低处流一样。试结合文中划线句,谈谈你对孟子“性善说”的理解。 (2 分) (三)阅读下边记叙文,完成 1721 题。 (13 分) 身后的眼睛(作者:曾平)皎洁的月光洒在包谷地上,也洒在一只对熟透的包谷垂涎欲滴的大野猪身上,野 猪不远处的对面是一

11、个眼睛睁得圆圆的小男孩,他和野猪对视着。他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 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他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 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 父亲此刻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 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他没有。他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去,尽 管只有一小步。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嗷嗷嗷地叫个不停,然后头猛地一缩, 它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

12、备扣动扳机时,一双手拦住了 他。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汉子的是孩子的母亲。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 悄悄地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他只好端着猎枪非到万不得已不射击。他们的眼睛全盯 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他们紧张的脸上,他们的担心暴露无遗。野猪和孩子对视着。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的嘴 里。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脸上是一粒粒的汗珠。野猪的身子 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儿地跑了。孩子一屁股瘫在 了地上。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 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13、。孩子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不依不饶, 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身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儿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 强。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孩子似懂非懂。他仔 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自己的啊? 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17、小小说描写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主人公是 。 (3 分)18、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篇小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 分) 19、你认为作者写第段划线句是为了要交代什么?(2 分) 20、从人物形象描写的角度考虑,你能简析一下第段划线句的好处吗?(3 分) 21、你能评

14、价一下文中的母亲吗?她是一位怎样的母亲?(3 分) (四)阅读下边说明文,完成 2226 题。 (13 分) 古隆中 罗贯中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的回目是“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的回目是“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这两回所讲的主要故事就是国 人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的故事,而故事的发生地则是如今国内外著名的国九年级 4 月月考语文试题第 4 面(共 4 面)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 4A 级国家旅游景区隆中风景区。 隆中风景区位于襄阳城西 13 公里处的群山中,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襄樊 市近郊文物风景区,总面积十二平方公里。古隆中为主景区,她以自然环境

15、优美和人文景 观丰富而闻名海内外。 古隆中山峦叠翠,溪水潺流,一派田园淡泊风光。罗贯中在 三国演义中描写隆 中的景色道:“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 篁交翠”。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生前游过古隆中后题词道:“诸葛大名垂宇宙,隆 中胜迹永清幽”。 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邪阳都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十七岁随叔 父到襄阳,隐居古隆中长达 10 年,被称为“卧龙”,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 辅佐刘备成就三国鼎立局面。后世赞道“三顾茅庐千古传佳话,一对隆中鼎立定天下”。也 因此故,在古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诸葛亮、刘备等留下的遗迹,

16、每处遗迹都反映了诸葛 亮的重要活动,或反映了三国时期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自从西晋镇 南将军刘季和于公元 304 年到隆中为诸葛亮故居立碣表以来,历代人们都把隆中的一切 遗迹视为珍贵的文物古迹,还把诸葛亮的重要遗迹定了名称,如躬耕田、小虹桥、六角井、 抱膝石等。现保存和修复的纪念建筑面积共占地十三亩,有庄严的殿堂,有依山傍水的亭、 廊、楼、榭等,建筑风格朴实,具有浓厚的鄂西北民居风味。 古隆中形成文物风景旅游区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至明代已经形成了“隆中 十景”: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武侯 祠。建国后,又先后修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长廊、棋盘石等众多 景点。近年又新建了“千古名相诸葛亮彩塑展馆”、上山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