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629637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35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建设与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试行试行)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科技创新实力, 形成良好的科研合作氛围, 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形成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为我校申报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打下基础,参照江苏省相关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是指由我校发文成立的以科技创新为目标, 专业领域相近,专业知识和技能互补的科研团体。 第三条第三条 鼓励学院根据本学科发展需要组建院级科技创新团队进行培育和

2、建设, 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申报校级科技创新团队。 第二章第二章 申报条件申报条件 第四条第四条 团队一般应以我校相应的省部级、 校级科研机构为依托, 并具备一定的科研工作条件。 第五条第五条 团队应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良好的合作基础,已形成相对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能够合作进行开创性研究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团队具备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 近三年承担过国家级科研项目, 并取得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专利和获奖等科研成果。 第七条第七条 团队带头人在科研、教学一线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 50 岁,主持过国家级项目,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群体凝聚力。 第八条第八条 团队已形成稳定的研究队伍

3、(一般8-15 人) , 并具备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团队中 40 岁以下成员应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青年科研骨干原则上不少于团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第九条第九条 团队成员一般由本校在编人员组成, 本校在编人员至多参加1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 第十条第十条 拟申报校级科技创新团队不得与我校目前已建省部级和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名称、2 研究方向重复。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申报校级科技创新团队须填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级科技创新团队申请表 ,学院签署意见后报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第三章第三章 遴选与遴选与审批审批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校级科技创新

4、团队每三年遴选一次,由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组织。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组织专家听取团队带头人答辩,并进行综合评审,提出拟资助团队名单。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拟资助团队报校长办公会批准,公示后正式公布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名单。 第四章第四章 建设建设与管理与管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负责校级科技创新团队考核、验收等管理工作,学院具体负责日常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可设置正副两名团队带头人,由学院聘任,报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备案。 第十七第十七条条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自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由团队带头人填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级科技创新团

5、队建设计划任务书 (以下简称任务书 ) ,明确年度建设目标和周期建设目标,经学院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周期建设目标一般须达到以下要求: 1、三年建设期内,新增主持科研项目理工科类国家级不少于 5 项,文科类省部级不少于5项;人均实到科研经费理工科类50万元以上,文科类10万元以上; 2、三年建设期内,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理工科类不少于 1 项,文科类三等奖不少于1项;人均新增申请专利理工科类3项;人均新增授权发明专利理工科类1项; 3、 三年建设期内, 人均发表论文理科类SCI 2篇以上, 工科类SCIE或EI期刊5篇以上,文科类CSSCI来源以上期刊6篇

6、以上。 第十八第十八条条 学校对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每年资助一定的研究经费,资助期限为三年。经费使用与管理按下列要求执行: 1、资助经费按年度考核和周期验收结果分年度下拨; 2、资助经费使用实行团队带头人负责制; 3 3、资助经费按团队单独建帐,专款专用,三年建设期满,团队带头人应及时作出经费使用决算; 4、资助经费主要用于团队科研条件建设和科研活动费用,不得提取管理费和劳务酬金。 第十九第十九条条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完成的科研成果应以所依托的省部级科研机构作为第一作者的第一署名单位。 第二十第二十条条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确有需要更名、变更研究方向或进行调整、重组的,须由团队带头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学院

7、签署意见后,报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审定。 第五章第五章 考核与验收考核与验收 第二十一第二十一条条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实行年度考核与周期验收制度,即一个建设周期内,前两年每年须提交年度进展报告接受年度考核,三年建设期满须接受周期验收并提交验收报告。 第二十二第二十二条条 年度考核和周期验收由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组织专家结合任务书进行,均以 “通过、未通过”评价,考核与验收结果校内公布。 第二十三第二十三条条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的年度考核: 1、完成任务书年度建设目标,即年度考核通过,全额下拨下一年度建设经费; 2、未完成任务书年度建设目标,即年度考核未通过,减半下拨下一年度建设经费; 3、连续

8、两年年度考核未通过,停拨下一年度建设经费; 4、不参加年度考核者,直接撤销,并收回已下拨建设经费,全校通报。 第二十四第二十四条条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的周期验收: 1、完成任务书三年建设目标,即周期验收通过,除继续全额下拨下一周期运行经费外,将给予表彰,并优先推荐申报江苏省或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 2、未完成任务书三年建设目标,即周期验收未通过,视情况给予撤销。 第二十五第二十五条条 经年度考核或周期验收撤销的校级科技创新团队,须经整改才能参加下一轮校级科技创新团队申报。 第二十六第二十六条条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如在建设期内获批为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学校将终止资助,但已下拨的经费仍可继续使用。 4

9、第六章第六章 附附 则则 第二十七第二十七条条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统一命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科技创新团队”。 第二十八第二十八条条 本办法由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在各自范围内负责解释。 第第二十九二十九条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内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科发200811 号、社发20087号)同时废止。 5 附件 1: 编号:编号: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申请表 团 队 名 称 团队带头人 填 表 日 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处制制 二二一二一二年年五五月月 6 一、简表 研 究 方 向 依托科研机构 团 队 带 头 人 姓 名(正) 性 别

10、 出生年月 职称 专业 最终学历/学位 姓 名(副) 性 别 出生年月 职称 专业 最终学历/学位 创新团队构成情况( 不 含 团 队 带 头 人 )总人数 高 级 中级 初 级 博士后 博士生 硕士生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研 究 方 向 学历/学位 签 字 研 究 骨 干 团 队 成 员 7 二、创新团队基本情况 包括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团队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目标等,1000 字以内。 8 三、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 着重阐述近五年来在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及其产生的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同行中所处的水平,具备的优势和特色,2000 字以内。

11、 9 四、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包括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各类科研项目以及所获各种人才计划或基金的资助情况等,600 字以内。 10 五、创新团队研究骨干简介(34 人)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等,1000 字以内。 11 六、创新团队成员合作研究的成果六、创新团队成员合作研究的成果(主要论著、授权发明专利和获奖目录) (按年份顺序由近及远排列,每一项按以下方式排列: 论文:作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题目、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卷(期)、页、引用次数; 专著:著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书名、出版社、引用次数; 授权发

12、明专利:发明人(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专利名称、授权专利号、授权国家或地区、转让情况。 获奖:获奖项目名称、奖励类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时间、获奖者名单(按顺序全部列出)。 其中:(1)主要论著不超过 10 篇(部); (2)获奖仅填报国家级奖励、省部级奖励(二等以上)和国际学术性奖励。 12 七七、创新团队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创新团队拟开展的研究工作 创新团队未来 3 年的研究方向和预期成果,600 字以内。 13 八八、 所在学院所在学院意见意见 对是否同意申报及创新团队所需人力、物力条件保障等的意见 学院负责人: (公章) 年 月 日 九九、专家组评审意见、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

13、: 14 (签字) 年月 日 十、主管部门意见十、主管部门意见 科学技术处 (公章) 月 日 相关附件材料相关附件材料(近 5 年内) (1)提供不超过 5 篇最具创新性的论文复印件; (2)如有论文、专著被评价的情况,应提供学术评价材料的复印件; (3)必须提供授权发明专利授权书的复印件; (4)必须提供曾获科研和学术性奖励证书的复印件。 15 附件 2: 编号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任务书 团 队 名 称团 队 名 称 : 团队带头人:团队带头人: 起 止 年 限 :起 止 年 限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处制制 二二一二一二年年五五月月 16 一、团队基本

14、情况一、团队基本情况 1.11.1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1、 2、 3、 4、 1.1.2 2 带头人简况带头人简况 带头人(带头人(正正) 带头人(带头人(副副) 姓 名 职 称 学位/学历 手机: 办公电话: Email: 1.1.3 3 团队团队成员基本情况成员基本情况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位/学历 职 称 所在研究方向 承担角色 注:1、请按方向填写成员;2、承担角色是指学术带头人、骨干成员或一般成员。 17 二、建设二、建设目标目标 2.1 2.1 总建设目标总建设目标(通过创新团队建设,所在研究领域或方向能够达到的水平和在国际、国内的学 术地位,以及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

15、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建设水平。 ) 18 2.2 2.2 科学研究任务与目标科学研究任务与目标 成果类别 总建设目标 分年度建设目标 年 年 年 国家级科研项目(项) 省部级科研项目(项) 到账经费(万元) 国家级奖励(项) 省部级奖励(项) 市厅级奖励(项) 申请专利(项) 授权专利(项) 高水平论文(篇) 注:高水平论文指 SCI、SCIE或EI、CSSCI来源以上期刊论文 三三、依托学院依托学院审核意见审核意见 依托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19 四四、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审核意见 科学技术处(公章) 年 月 日 五五、 “计划任务书计划任务书” 各方签各方签订订 团队带头人: (签字) 年 月 日 依托学院领导: (签字) 年 月 日 主管部门负责人: (签字)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