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山西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保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629306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2004年山西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保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从2004年山西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保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从2004年山西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保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从2004年山西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保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从2004年山西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保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2004年山西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2004年山西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保(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 2004 年山西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保贷到第一笔 100 万元贷款算起,短短 5 年间,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已累计为其担保贷款 5500 万元。维之王公司在担保贷款的支持下,销售收入从 2004 年的 4000 万元增加到了 2008年的 1.2 亿元,并实现净利润近千万元。近年来,随着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全省各级各类 80 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承担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任。据统计,截至 2008 年底,我省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累计为 1 万余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 318 亿元。受惠的各类中小企业

2、已累计实现新增产值或销售收入636 亿元,增加利税 95.4 亿元,同时还为社会创造就业再就业岗位53 万个。特别是近两年,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在全省担保业务总量中的比重在逐年加大,由 2007 年的 50%提高到 2008 年的68.83%。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成为重塑银企关系、强化信用观念、化解金融风险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重要手段。虽然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取得一定发展,但由于先天不足,在自身难以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的有效缓解。为尽快解决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建设滞后、实力不强缺乏可持续发展后劲、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银保合作不到位

3、等突出问题,5 月 11 日,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明确提出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并对今年我省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做了缜密部署。省政府明确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全省所有县(市、区)都要建立起县级政策性担保机构,形成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网络。通过与省、市担保机构开展联保、分保、再担保、设立担保基金等担保联动业务,积极为解决当地中小企业,特别是为涉农企业贷款难、融资难提供支持和服务。省政府还要求,各级信用担保机构要进一步创新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不断加强双向互利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沟通协调,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

4、提升信用担保服务能力。重点提升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度,有效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同时,要着力加强信用担保机构自身的监督和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行业经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经营水平。要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审批备案制度,凡是新设立的担保公司,必须经担保机构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再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并到所在地财政部门、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银监部门备案。目前,省财政已安排 2 亿元资金用于加大对政策性担保机构资本金的投入,增强担保实力。其中 1 亿元用于补充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资本金,另外 1 亿元将根据各县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情况和资本金的注入情况,给

5、予相应的奖励性补助,支持县级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建设。按照要求,各市县财政也将积极统筹各类财政资金,包括预算内资金、政府非税收入以及回收以前年度的财政周转金等各项预算外资金,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保证今年国庆节前所有县都建立起政策性担保机构。同时增加资本金注入,力争在2010 年底,省级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金达到 6 亿元、市级机构达到 2 亿元、县级担保机构达到 1000 万元以上。省财政厅和各省级金融机构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宗旨,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为核心,全面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担保服务功能,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全

6、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表示,将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通过共保、联保、分保、再担保等多种合作形式,带动各地政策性担保机构规范运作、发展壮大。各担保机构也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努力简化申请手续和业务流程,降低担保费用;积极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提高效率,防范风险。山西信用与担保协会表示,将建立担保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制定完善有关业务规范,组织业务培训和信息交流;尽快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绩效评价和行业统计制度,培育和扶持一批担保机构示范单位。解决好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是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的需要。有省政府的重视,有各相

7、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我省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将得到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信用担保的杠杆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山西中小企业担保呼唤“抱团“经营处在金融危机“寒冬“里的不少中小企业急等钱用,本应挑起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重担的全省各级信用担保机构,却普遍资本金规模小,信用等级低,难有大作为 担保难加剧全省中小企业融资难 2 月上旬,记者赴忻州某县采访,在与当地一民营企业家座谈时,他显得心神不定。记者细问原委,该企业家连连叹气。原来,受金融危机影响,他的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为了救急,他向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申请担保贷款,但对方表示不予担保。“我的企业科技含量较高,也符合国家产业发

8、展政策,只要迈过面前的这道坎,完全可能做大做强。县担保中心为啥就不肯在关键时刻帮一把呢?“这位民企老板不解地问。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普遍实力弱小,可抵押的优质资产少,抵御市场冲击能力差。鉴于此,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金融风险,更乐意向大企业提供贷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却常常“面露难色“。这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了一道世界性的难题,严重制约着该类企业的发展壮大。对此,经过长期探索,各国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逐渐形成了一套普遍的、成熟的做法。即,大力扶持组建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由这一机构为之提供担保,企业一旦无力偿贷则由该机构代偿,从而在企业与银行间搭建起了

9、合作平台。 记者了解到,目前,山西省中小企业的总数有近 9 万家之多,全省地方生产总值的 50%、财政收入的 40%、全社会就业的 40%、城乡新增就业岗位的 80%以上均由他们提供。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无疑也在呼唤各级信用担保机构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担保能力建设,更好地帮助企业打通融资“瓶颈“。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寒冬“里,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已有 8000 多家中小企业停产或半停产,影响就业 40 多万人。处于危难中的全省广大中小企业就像记者采访的忻州某县的那家民营企业一样,被资金“卡住脖子“,急等钱用。信用担保机构此时能否伸出援手,决不仅仅是关乎企业自身存活的事,更关系着全省经济社会稳定

10、和持续和谐发展的大局。 然而,记者遗憾地了解到,山西省各级信用担保机构在金融危机下并未很好地发挥功效。来自省信用与担保协会的一份资料显示,加之该协会的全省 79 家各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中,2008 年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总额在 600 万元以上的 48 家,仅占 60.8%,有 14家全年都未开展过一笔担保业务。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显示,中小企业因缺乏有效担保而拒贷的比例高达23.8%,担保问题已成为导致全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不是不想担保,而是担保能力不足“ 不解担保难,难破中小企业融资难。 为了探求担保难的成因,在忻州某县,与那位民营企业家的座谈甫一结束

11、,记者随即赴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进行了采访。听罢记者的来意,该中心主任诚恳地解释说:“我们也知道这家企业理应帮扶,但确实不是不想给他提供担保贷款,而是没有足够的担保能力。“ 该主任告诉记者,财政部为了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行为、分散担保风险,做出了关于 “担保机构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最高不得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 10%“的规定;为了防范银行风险,国家银监会也提示:银行要注意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注册资本在 1 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合作。自己中心的注册资本仅 300 万元,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额最高不超过 30 万元,而这家民营企业亟须 600 万元

12、的担保贷款,根本无力承接。而且,中心的注册资本远远低于国家银监会规定的 “门槛“,是通过找关系才硬挤进了个别银行的门缝,这才能够做一点小型担保业务的。 其实,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偏小、信用等级偏低,难以适应当地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这一个县,而是山西省当前整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一个基本现状。省信用与担保协会提供的一组数据,对此提供了有力佐证:全省入会的 79 家各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中,注册资本最多的 3.1 亿元,最少的仅数十万元;绝大多数县级信用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不过几百万元,也就是说,他们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额最多只有几十万元,这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讲无疑只是杯水车薪;注册资

13、本上亿元的仅有 15 家,尚不足会员单位总数的 19%,换言之,如果严格遵照国家银监会的要求执行,其余八成以上的会员单位会“吃“银行的“闭门羹“,根本就不具备做业务的“资质“。 山西省构建起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财政独资或控股、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社会投资的商业性、互助性担保机构为辅。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虽不排除一些商业性担保机构存在着为规避风险而收缩或暂停业务的可能性,但作为主体的政策性担保机构,肩负着帮助全省广大中小企业打通金融血脉的使命,一直在奋力而为。2008 年,全省政策性担保机构共向中小企业新增担保贷款 50 亿元。只是受制于规模小、能力弱,他们普遍心有

14、余而力不足,难以满足中小企业更多的资金需求。 “联合担保“壮大担保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破解担保难,进而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对于确保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省信用与担保协会秘书长李晋敏认为,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财政要尽可能地向当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特别是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注资,增加其资本金,壮大其实力,鼓励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山西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的财力十分有限,单纯依靠政府注资,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使各级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普遍得到跨越性发展的;最实用、见效最快的办法是

15、加快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通过实施“联合担保“抱团“经营,加强各级、各类机构间的合作,把分散、有限的资本集聚起来使用,实现资本和信用的升级。 事实上,作为全省信用担保机构“龙头“的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近年来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着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先后与各市及襄汾、临猗、绛县、万荣等 10 多个县市合作,成功地创出了与市县信用担保机构联保、共保、再担保等多种合作模式。合作促进了山西青山化工、维之王、远征化工等一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的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的成为单项产品的全国“老大“。去年年底,该公司为闻喜八达镁业提供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担保1000 万元,闻喜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16、中心提供了再担保 300 万元。“我们的注册资本仅 600 万元,要不是与实力雄厚的省公司 抱成团,根本不可能参与到这么大的业务里来。“闻喜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徐主任说。 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董事长曹晓尔深有体会地对记者说,“联合担保“首先是打破了信用担保机构缺少资本金、实力弱小的“瓶颈“,可以更好地满足山西省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其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联合担保“的“利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能够有效分散和降低信用担保机构自身的经营风险;第三,合作双方或各方可以将各自分别具备的财力、人力、技术、信息、管理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共享互补,从而提升了担保信用水平。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山西省各级、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联动合作的广度、深度十分有限,参与的机构还不够广泛,省市、省县机构有所合作,而市与市之间,市县之间,政策性机构与商业性、互助性机构之间的合作很少。据统计,全省信用担保机构的年体系合作总额不达 15 亿元,仅占整个行业全年担保总额的 24%。由此可见,在鼓励、引导各级、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强合作,“抱团“经营方面,山西省还有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