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农事学(3)第三十九讲“夏玉米播种技术”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66238 上传时间:2017-02-0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9农事学(3)第三十九讲“夏玉米播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39农事学(3)第三十九讲“夏玉米播种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39农事学(3)第三十九讲“夏玉米播种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39农事学(3)第三十九讲“夏玉米播种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39农事学(3)第三十九讲“夏玉米播种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9农事学(3)第三十九讲“夏玉米播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9农事学(3)第三十九讲“夏玉米播种技术”(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农事学实践教程 ( 3)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 第三十九讲 夏玉米播种技术 一、实践目的 麦玉米两茬平播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主要种植模式 , 但小麦玉米两茬积温不足的矛盾成为提高全年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 。 夏玉米抢时播种对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 使小麦玉米两茬正常成熟具有重要意义 。 因此 , 需掌握夏玉米抢时播种的整地播种技术 , 掌握夏玉米化学除草方法 。 二、实践操作 (一 )整地播种技术 1、 1)选用优质高产杂交种: 根据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 , 以选用生育期为95 105 若选用生育期在 105 往往后期不能正常成熟 ,降低了品质 , 并使后茬小麦的播种期推迟 。另

2、外 , 在选择品种时 , 还要考虑其丰产性 、抗病性 、 品质等重要因素 。 (2)种子质量检验: 主要检测发芽率 、 发芽势和纯度等 。方法同小麦种子质量检查 。 3)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晒种 2 3d, 可使出苗期提早1 2d, 增产 右 。 用种子包衣剂1号或 4号 , 按种子量的 2%拌种 , 可以防治地下害虫 。 也可用 50%的辛硫磷按种子量的 种 , 可防治地老虎 、蓟马 、 粘虫 、 蝼蛄等害虫 。 2、整地播种 (1)整地:小麦收获后 , 地表留有小麦秸杆和根茬 , 整地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秸秆粉碎扬散 , 铁茬播种 。 秸杆粉碎 , 重耙两遍 , 然后播种 。 在秸杆带之间

3、的裸地上铁茬播种 。 秸杆粉碎 , 深耕耙平后播种 。 2)抢时播种: 夏玉米早播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播期每提早 1d,可增产 3% 5%,早播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防止芽涝,避免生长后期低温早霜的影响。为此必须尽可能缩短小麦收获和夏玉米播种之间的时间,尽(3)播种量: 人工播种以 25 30kg/ 不宜过大 。 若用播种机播种 , 应以30 (4)种肥:二铵 50kg/ (5)行距: 夏玉米行距在 50 7060 (6)播种深度: 以 4 6墒情不足,可播至 10 123、土壤干旱的对策 保全苗是夺取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措施 。 小麦收获 降水不稳定时期 , 土壤墒情常常不足 , 影响玉米的正常出苗

4、 。 北京地区解决办法有两种 , 一是浇好麦黄水 。 在小麦蜡熟期进行灌溉 , 至收获时 , 土壤中还能保持一定水分 , 供玉米发芽出苗;二是播种后立即浇水 。(二 )化学除草 北京地区玉米田主要杂草有:藜 、 苋 、反枝苋 、 马齿苋 、 稗 、 马唐 、 狗尾草 、铁苋菜 、 苍耳 、 苘麻 、 打碗花 、 田旋花 、苣荬菜 、 曼陀萝等 。 玉米田若不及时除草 , 可导致减产 , 有时高达 50%以上 。生产田常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 每公顷可用(商品量 )以下配方之一兑水 6001)40%莠去津 (2)40% 莠 去 津 0% 乙 草 胺 (3)40%莠去津 8%甲草胺 4)40%莠

5、去津 0%丁草胺 (5)40%莠去津 2% 注意事项 1、 事先准备好辛硫磷 、 除草剂 、 量筒 、 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和手套口罩等 。 2、 施用种肥时 , 应将化肥与种子分带条施 。 3、 人工喷药时要带好防毒面具 , 并且要倒退行走喷药 。 4、 播后苗前喷施除草剂是地表封闭除草 , 要求喷布均匀 。 三、作业: 1 、参与夏玉米整地播种过程,并将有关内容填入下表。玉米品种 地块拌种药剂名称 小麦收获期 ( 月日时 )拌种药剂用量 播种期 ( 月日时 )拌种稀释倍数 时间间隔晒种时间 小麦秸秆处理方式整地方式 播种量播种方式 行距 (力机械 播深 (种机 土壤墒情作业效率 出苗期 ( 月、日 )2 、使用背负式喷雾器,按除草剂配方配药喷施,并将有关内容填入下表。配方药剂名称防治对象药剂用量兑水量施用时间施用方法植保机械防治效果3 参加夏玉米播种有何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