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同义词的几个基本观点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623177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定同义词的几个基本观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确定同义词的几个基本观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确定同义词的几个基本观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确定同义词的几个基本观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确定同义词的几个基本观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确定同义词的几个基本观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定同义词的几个基本观点(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确定同义副的几个基本观点张志毅导口一为了尽快推广普通话,为 了加速汉语规范化,现在极需要一部现代汉语同义词典。要想编出这部词典,首先得解决两个理论问题一个是确定同义词的儿个基本观点一个是辨别同义 词的原则和方法。本文只就前一个问题提 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二要想确定同义词,起码要涉及到三个问题同义词到底是 什么现象了同义词存在于哪里同义词存在的基础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是语言学 中的难题。怎么解决呢毛主席告诉我 们“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了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间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 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把你所谓 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

2、也就容易解决了。 ”论同义词问题的“来源”,中国是最早注意同义词现象的国家。从公元前十一世纪起,诗经就有意识地运 用 了一 些同义词。到公元前二至三世纪,尸子、尔雅等书就系统地整理了上古汉语 的同义词,即所谓“数名实一”硬的一些词。魏明帝时张揖的广雅及其后的一系列“雅书”都搜集、整理过 同义词。清代段氏说文解字注对同义词的辨别已很精细。解放以来,出现了不少讨论或辨别同义词的文章、专书。至于外国,据记载,最早是在公元前四世纪时,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把“意义接近、但语音形态不 同的词”看作是同义词。到十八世纪,西欧才开始出现专门讨论同义词的文章、同义词汇编词典。近几十 年,外国语言学家又写出了一

3、些关于同义词的论文,编出了一 些“同义词词典”。三对同义词这个古老的问题,虽然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并作了分析和整理工作,但是,一 直到现在还争论不休。各家的定义五花八门这里不便一一列举,归结起来不外是以下三种第一,同义词是意义相同的词第二,同义 问是意义相近的词第三,同义词是同中有异的词。第一种意见取消了同义词中最主要、最有价值的东西差 别性。第二种意见动摇 了同义词存在的基础共同性。第三种意见大体说来比前两种要完善一些,但是各家 围绕第三种意见所下的定义,也难令人满意。总括 这 三 种 意毛泽东著作选卖甲种本,第十七西晋司马彪称之为“同实异名”庄子注,序。一九页。东晋郭璞称之为“同实而殊号”

4、尔雅注第期确定同义词的几个基本观点见,其共同的缺点是,忽略了确定同义词的前提同义词到底是一种什么现象以及它存在在哪里,因而所下的定义都不严密。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上述三种意见的争论并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不在于把意义相 同的词、意义相近的词、还是同中有异的词哄做同义词,而在于要划清同义词被用得较广、较乱 所涉及的不同现象,确定这些现象的特点、性质,从而划分出同义词的现象。毛主席告诉我们“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所以,为了认清同义词现象,我们最好不要在几种不 同定义上打圈子,还是先观察一下语言事实吧。一同义词是什么现象一铜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同义现象从语言系统和语言实践关系的

5、角度,观察一下词汇中间的同义现象,可以发现两类不同性质的事实。第一类,如下面两个例子鲁迅在故乡里,先用“细脚伶仃的圆规”比喻杨二嫂,后文就直接用“圆规”作杨二嫂的代称“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鲁迅在头发的故事里,用“洋布”代替“旗”国旗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样一道到夜,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忘却的,便挂到第二天的下午。第二类如下面两个例子 毛主席在整顿党的作风里用了跟“缺点”同义的词“毛病”如果有人其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付对子记下来。鲁迅在孔乙己里用了跟“气氛”同义的词“空气

6、”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靛出,争辩道,引起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第一类“圆规杨二嫂”、“旗洋布”同义现象的特点是“圆规”、“洋布”在这里具有特殊的比喻意义。这种意义是作家为了产生艺术效果而偶然用于个别作品中的,因而它是暂时的、假定的,并不是全民语言中的稳定的词义。在文学作品中,由于形象化的要求,作家使好多词产生了诸如此类的新颖的、灵活的比喻用法即修辞学上所谓“借代”,因而常常出现本来一个词跟另一个词不相近,甚至不相千,但却能在具体语言实践中互相代替。除了文学作品之外,在其他语言实践中,也经常发生词义偶然交叉的特 殊同 义 现象。许多人都举过这类例子“你有几个学生,你有

7、几个姑娘”“学生”在这里代替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第十八页。吉林师大学报年了“男孩儿”中外研究者给这类同义现象取 了各种各样的名字“偶然交叉同义词”、“上下文 同义词”、“临时同义词”、“交搭同义词”、“无定同义词”、“相对同义词”、“可变同义司”、“类属同义词”,等等。这些不同的名目,除了代表各家对这类同义现象的看法有一些细小的差异之外,并不能说明事实上有这样一类同义词存在。但是,作为一种同义现象,其存在是千真万确的。第二类“毛病缺点”、“空气气氛”同义现象的特点是“毛病”的引 申意义和“空气”的比 喻意义并不是作者为特定 目的而偶然用于个别作品中的,而是全民语言 中的稳定的词义。一般使用汉

8、语的人都 了解“毛病”的引申意义和“空气”的比喻意义,并能较广泛地使用它们。因而这种意义不是暂时的、假定的。从上述两类同义现象的特点可以看出第一类同义现象,是在语言实践中产生的具有个 别性的现象。本来两个 自在的词各不相 同,但在有一定联系的语言成分中间,或在一定 的语言环境里,临时可以指称同一对象。这种同义关 系极不稳定,几乎一现即逝。第二类同义现象,是在语言实践中产生的、并在语言系统中存在的、具有一般 性 的 现象。它跟第一类的有原则的区别,本来两个 自在的词就含有共同的或大体相同的意义,当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可以指 同一或大体相同的对象。这种同义关系是稳定的,具有复呈性。总之,同义词的“

9、词”是语言词汇系统的成分,同义词的“义”是语言词义系统 的成 分。同义词的“同”当然也属于语言词义系统之列,因而也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全民性、稳定性。社 会成 员不靠一定 的语言环境也能了解“毛病缺点”、“空气气氛”等 同义现象中的共同的主体。但是,语 言实践 中的临时 同义现象,跟语言系统 中的同义词,并不是毫不相于的。语言实践是 同义词存在的客观基础,同义词要在语言实践中应用否则,同义词就是架空 的,就是没有生命的。语言实践是同义词产生的源泉,其 中的临时同义现象经常向语言系统的同义词转化着。其过程是一个成分开始 出现创新意义,跟另 一 个词形成偶然交又,以后的创新意义使用频率逐渐增大,并上

10、升为稳定的词义,于是和在河义上就出现 了必然的同一,以稳定的同义关系进入语言的同义词系统。例如“斟酌”原义是往杯里倒酒。倒酒不能倒得太多,也不能倒得太少,以适 当为度。由此有人就在自己的作品中或言谈 中开始用“斟酌”表示“内心度量”的意思,即根据具体情况仔细思考,于是就跟“考虑”形成 偶然交叉。往后“斟酌”的创新意 义 用 开了,并为社会成 员大多数承认下来,结 果“斟酌思考”就形成 了同义词。实阮黔匕,词 的引 申意义,一开始都 出现在个别的语言实践中,以后逐渐成为词的常住性 的意义。因而 由多义词 的引申意义引起的同义关系,应该认为是语言系统中稳定的同义词现象。外来词和方言词,要进入共 同

11、语时,也总是先出现在个别语言实践 中。某些外来词或方言词开始时是以创新的成分的资格,跟共同语的一个成分可能是创新成分,也可能是旧有的成分构成 同义现象。如“习明纳尔课堂讨论”、“司提克手杖”、“幽默滑稽”、“摩登时髦”。这种同义现象能否变成同义词,决定于创新成分外来词或方言词向共同语词汇系统靠拢 的程度。如“习明纳尔”、“司提克”因第期确定同义词的几个基本观点为最后没有取得民族性,就以自身的消亡破坏了同义关系。而“幽默”、“摩登”不仅取得了民族性,而且有了群众基础,于是就以稳定的语言单位的资格,跟“滑稽”、气时髦”构成 同义词。总之,一个成分只有在语言实践中,失去个别性,取得一般性,即有了群众

12、基础,为社会成员所公认,才有资格进入 同义词系列。按性质说,同义词是稳定的语言单位之间 的同义现象,而不是语言实践中的临时成分之间的同义现象。二三报同义现象毛主席教导我们“由于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联结的,由于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 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 殊性 之 中,所以,当着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就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根据这一指示,我们发现 了同义词现象和其他许多语言单位同义现象是互相联结 的。为了弄清同义词的特殊悔我们也不妨从具有普遍性的“语言

13、单位同义现象”入手,逐层分析三级同义现象语言单位同义现象,词汇单位同义现象,同义词现象。在每一种语言中都存在着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同一或大体相 同内容常常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如汉语的“父亲”和“爸爸”,“较胖的”和“胖胖的”英语的“”和“”说,“”和“”,我弟兄的屋子俄语的“几, ,和“, ,眼睛,“几叱水兀江, ,和“江“ ”米江江”小孩穿过树林。这些都是语言单位同义现象。这 级同义现象相 当普遍,相 当繁多。其中有词的同义现象,词组 的同义现象,句子 的同义现象。总之包括一切语言单位的同义现象。如果所有的各种各样的语言单位可以分成两大群词汇单位,语法单位乡,那么语言单位的同义现象也可以分为两大

14、群词汇单位同义现象,如“父亲,和“爸爸”,“,和“”,“江,和“, ,语法 单位同义现象,如“较胖的, ,和“胖胖的”,“,”和“”,“几, ,和“, ,。在一种语言中,由于时间、空间及其他条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一组一组的同义 的词。如在汉语中,古今词同义的“逝世”和“死”,“著”和“筷子”新旧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三六页。见润州“划”众即丁鹤认如肋只以,邓,页。说“逝世”和“死”是古今词关系,是指“死”为现代汉语通行的词,为广大群众所掌握的 词,“逝世”则不大通行,是从古汉语吸收过的文言成分但这同时并没有否识“死”在上 古汉语就通行了,是古今一贯的。问题在于,“死,跟“人”、一“手”、“牛”

15、、“马”、“一”、“二”等一样,是属于基本词汇之列的,都是从古汉语里传承下来的,也都在现代汉语里通 就“在现代汉语里通用”这一特点,跟“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很少用”的词相对而言,“死”之类的词哄做“现代汉语词”,简称“今词”。“著,口“筷子”,同理。不过,就词源 这对词的关系略复杂一些“著”是古代共同语,“筷子”方言词,也是行业词。船家忌讳说“住”,也忌讳同音的“或“筷儿”在明代是吴语 著”,于是把“著”说成“快甩把春儿”见明陆容寂园杂记。到了现代,“筷子”变成共同语,而“著”退为方言。幽粼奋裕奇裁心瑞流沪吉林师大学报年词 同义的“英语”和“英文”,“理发”和“剃头, 普通话词和方言词同义的“父

16、亲”和“老豆”粤方言,“知道”和“晓得”,等等。这些都是词汇单位同义现象,它泛指一切词的同义现象。应 当把 词汇单位同义现象跟语法单位同义现象区别开。句子与句子的同义现象,跟词汇单位同义现象的区别,是显而易 见的。至于语法词组之间,词的不同语法变化形式之间、一个词和它的语法词组之间,一个词和它自身变化形式之 间的同义现象,就容易混入词汇单位同义现象中。如“女孩 子”和“小姑 娘, ,“很好”和“非常好”“看看”和“瞧瞧”,“慌慌张张”和“慌里慌张”“一飞, ,和“飞往”,“好和“很好,、“不坏, ,“看”和“看看”,“清楚, ,和“清清楚楚”。研究语法词组、词的语法变形 等的结构和变化规律自然是语法学的任务,研究它们的语法意义也是语法学范围的事,而不是词汇学范围的事。成 语之 间的同义现象,应当属于词汇单位同义现象之列。因为成语是固定词组,而固定词组是词汇单位的一种,象一个词一样地被使用着。按性质说,同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