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方近代边疆理论的初步发展

艾力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03.77KB
约12页
文档ID:36619285
西方近代边疆理论的初步发展_第1页
1/12

2005年6月 第15卷 第2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Jun12005 Vol115 No12西方近代边疆理论的初步发展章永俊文章认为,在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时期,民族国家的出现是近代边疆理论形成的重要前提,重商主义与殖民扩张则是近代边疆理论形成的内在动力这一时期,传统边疆向近代边疆的转变、 国际法的初现也对近代边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关键词 西方 近代边疆理论 国际法作者章永俊,197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后地址: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邮编100006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出现,由于重商主义 与殖民扩张的内在推动,西方的近代边疆理论有了初步发展,经历了传统边疆向近代边疆的转 变,国际法的初现也对近代边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 近代边疆理论产生的前提与动力西方近代边疆理论的形成和演变与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资本主义 发展史上,“地理大发现” 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对近代世界政治地图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 “地理大发现” 是西欧各国航海家和冒险家在地理方面的 “发现航 行” “地理大发现” 使地球上的新、 旧大陆通过直接的海上联系结为统一的整体,新、 旧大陆之 间的广泛交往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地理大发现” 也标志着一个新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来 临,欧洲列强由此开始了持续400余年的海外殖民扩张、 占有和掠夺欧洲以外土地的过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从事 “地理大发现” 的两个主要国家,也是当时欧洲的大国,“地理大发现” 的过 程,也就是它们侵占新据点、 掠夺新土地和控制新航线的过程自 “地理大发现” 到16世纪中 叶,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主要是占领沿海据点,如非洲东海岸以莫桑比克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西 海岸的罗安达,中东的霍尔木兹,印度西海岸的果阿,马来半岛的马六甲,中国的澳门,巴西东 海岸以巴伊亚为中心的狭长地带等西班牙则侵占了美洲的大片土地,如西印度群岛、 墨西 哥、 秘鲁、 智利、 哥伦比亚、 阿根廷、 巴拉圭等地区—1—16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发展,民族国家也逐步形 成①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英国、 西班牙、 荷兰、 法国、 葡萄牙、 俄国以及其他一些小国在扩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德国后来也加入了扩张的行列 “地理大发现” 的直接后果,不仅 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而且加速了世界各国的解体与重组在亚、 非等地的帝国衰落之 后,民族国家逐渐成为主导的地缘政治形式,成为地缘政治中的实体它们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等资源,进行了长期争战近代边疆理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与发展的 重商主义产生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代表着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它是随 着中世纪晚期商业资本的崛起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而产生的,并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深入 进行而不断发展14—16世纪,西欧各国生产力普遍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尤其是15世纪以 后,原始积累的进行,新航路的开辟,原有市场的扩大,都给商业以很大的刺激,使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而为更多的商业资本积累提供了可能同时,商业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必然 会引起对海外市场的追逐,从而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西班牙是一个后起的封建国家,由于新航路的开辟,由于对殖民地的掠夺,并且实行了重 商主义政策,金银源源流入西班牙国内,广大的海外资源和市场造成了西班牙16世纪的盛极 一时16世纪末,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控制获得独立,成为 “典型的资产阶级国家” 在国家政 权的支持下,荷兰商人组织了一系列殖民贸易公司,取得了勘察资源、 组建军队、 宣战媾和、 开 发资源、 征税、 任命殖民地官员等特权。

在英国,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重商主义一直占着支配地位都铎王朝(1485—1603) 和斯图亚特王朝(1603—1649、1660—1714)先后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特别是在伊丽莎白女王(1558—1603)统治时期,重商主义政策色彩极浓她的财政大臣威廉· 塞西尔和财政顾问汤 姆斯· 格勒善都是重商主义的崇尚者,在他们的支持下,英国推行了一系列的重商主义政策,如 扶植本国商人,限制外商特权;发展航海业,支持海外探险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等等重商主义 把贸易看作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英国在1553—1680年建立了49个贸易殖民公司,分布在亚 洲、 非洲等各地,大量的廉价原料、 金银财富流入英国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埃里克· 罗尔认为,这正是 “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的结果②16世纪后期,法国波旁王朝为解决历时36年的宗教战争(胡格诺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困 难,采取了一些振兴商业的政策,重新获得在地中海东岸、 西亚和比利牛斯半岛(即伊比利亚半 岛)的商业地位著名的重商主义者让· 巴蒂斯特柯尔柏任路易十四政府财政大臣期间实行了 重商主义的政策,如建立王家手工工场;为便利本国商品的出口和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而提高外国商品的税率;为扩大对外贸易而发展海军,建立大型商船队等等。

这些政策促进了法国工 商业的发展,并使法国走上了扩大远洋贸易和殖民掠夺的道路16世纪以降,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受到俄罗斯人的重视从伊凡三世到彼得一世, 俄罗斯不断发展同西方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了俄罗斯国内商业走向新的繁荣,俄罗斯商 人阶层迅速崛起,俄国资本主义处在萌芽状态之中商人阶层利用经济实力和地位逐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重商主义正是国家政权与商人结盟的产物 “在彼得以前莫斯科国领土扩张—2—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5年第2期① ② 参见[英]埃里克· 罗尔著、 陆元诚译:《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84页参见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一)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41页的最后阶段多半是为贸易事业推动的,并且在征服几乎全部西伯利亚时达到了高峰由莫斯 科发给许可证的贸易商效法诺夫哥罗德皮货商人深入到内地,随后接踵而来的是莫斯科政府 的官员,当然还有教会在灭亡伏尔加河的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以及开发东方以后至 少头五十年,莫斯科政府渗入西伯利亚是由商人的努力和哥萨克的冒险主义协同完成的 ”①1799年7月8日,在沙皇的特许下成立了商业垄断公司 — — — “俄罗斯美洲公司”(以下简称 “俄美公司”)。

俄美公司获得了在美洲东北岸,从北纬55度到白令海峡,以及阿留申群岛、 千岛群 岛及其他岛屿的狩猎、 贸易等特权,并被授权发现新土地,作为俄国领土加以占领俄美公司 成为沙皇俄国在北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的工具 从近代主要的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兴起过程来看,重商主义往往借助强大的王权作后盾, 掠夺殖民地、 扩大对外贸易16世纪开始的商业战争是新兴的英、 法、 荷兰等国家与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商业霸权而发生的,其目的即在于争夺欧洲以外尚未被占领的土地或海域重商 主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造成了全球格局和世界版图的重大变动,也因之推动了各国 边疆以及领土、 疆界等变动我们考察近代边疆理论的形成与变化,不能不注意到重商主义和 殖民扩张的重要作用二、 传统边疆向近代边疆的转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争夺,造成了原有国家间领土和疆界 — — — 主要指领陆和领水 — — — 的 重新分化组合,传统意义上的边疆(含边界)因之发生了改变 其一,封建帝国(王国)在西方殖民者愈益强烈的冲击下开始衰落崩解,其主权和领土亦因之受到削弱和瓜分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西方殖民者还不敢贸然向主要的封建帝国如 奥斯曼帝国、 波斯帝国和中国挑战,其殖民侵略矛头主要集中在那些尚处在社会发展较低阶段 的民族或四分五裂的国家,如非洲的科伊人和黑人各族,美洲的印第安人各族和亚洲一些岛屿 地区的马来各族。

直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才敢于逐步吞并南亚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这一 时期,尽管中国封建统治者对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反应迟钝,然而在对维护国土完整和主权统一上还是十分敏感的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已被侵占39年 的台湾岛,使台湾重归中国版图面对西方的殖民侵略,印度王国和奥斯曼帝国反应不一印 度以奥朗则布皇帝为代表的中央封建主在宫廷斗争中取胜,不惜对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妥协,出 让利权,引狼入室地方封建主为保持和扩张自身的权益,则勾引英国殖民势力作为外援,打 击中央和其他地方势力奥斯曼帝国的最高封建主集团为减少不同宗教臣民之间的司法纠纷,1535年苏丹同法王签约,竟然把 “治外法权” 拱手送给法国商人资本家,开创了东方国家丧 失部分主权的先例 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此前尚未受到殖民浪潮强烈冲击的亚洲大陆和北非等地的封建 大国则难逃劫数了奥斯曼帝国、 波斯帝国、 中国、 印度以及其他国家,终究抵御不了长期的殖 民侵蚀,最终都沦入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深渊其二,到了近代,国家领土体现了国家主权的管辖范围,传统的自然疆界和习惯边界更多—3—西方近代边疆理论的初步发展①[美]亨利· 赫坦巴哈等著、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翻译组译:《俄罗斯帝国主义 — — — 从伊凡大帝到革命前》,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3页。

地让位于人为疆界和以条约划定的线状边界 当人类从原始社会步入文明时代,最初的国家形式主要表现为城市国家埃及早在公元 前3000年就已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中心、 联合附近一些村庄的政治组织 — — — 州;公元前30世 纪,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也建立了乌尔、 拉伽什等10个城市国家当时最早的 城市国家大多只是一个设防的中心和其周围或大或小的农业地区小国林立的城市国家通过结盟、 联合与兼并,最终被疆域广大、 人口众多、 全部版图均在一位君主统治之下的高一级组织 — — — 王朝 — — — 所取代公元前31世纪,埃及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王朝接着在两河流域出现 了阿卡德王朝中国则在公元前21世纪出现了夏王朝在欧洲,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的 罗马帝国更是发展到盛极一时的程度,其范围延伸到从不列颠到波斯湾、 从黑海到埃及的广大 地区应当看到,这一时期城市国家和王朝统治的地域还不能体现主权管辖的范围,因为在奴隶制时代,许多城市国家和王朝的管辖范围大都表现为它们的私有财产,而且这时的疆界划分 也往往是不确定的 即使到了封建时代的欧洲,许多国家之间还是没有明确的疆域在17世纪中叶,像威尼 斯共和国、 勃兰登堡、 意大利中部的帕泊尔国、 匈牙利王国和几个小的德意志国家都处于四分 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

国王虽是全国的首领,但在其所属封建主的领地内却没有任何权利随着英国、 荷兰、 法国、 德国、 意大利等国建立起强大的近代民族国家,由于这时的国家领 土是国际法的客体,是指隶属于国家主权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因此国家领土也体现了国家 主权的管辖范围 作为国家领土分界线的线状边界概念,也并非古已有之,而是在14—15世纪随着近代国 家的出现才逐渐形成的在古代,由于人口稀少、 交通落后,国家与国家间的接壤地区,一般是以一定宽度的带状地面作为相互之间的边境区,其中大多利用分布于陆地表面的山脉、 河川、 湖泊、 海岸、 沙漠、 森林等自然实体的隔离作用,形成双方的传统边界例如,15世纪以前(也 即殖民主义者入侵前)的非洲,就不存在划定属于一个国家主权范围的领土界限问题,许多王 国仅由一些轮廓线模棱两可的边境地带所分开拉丁美洲国家曾采用占有原则来确定边界, 即 “你既然现在占有,你就继续占有” ①到了近代,一是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相互争夺的需要;二是由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各国 的人口分布一般也逐渐由原来集中于少数经济中心区而日益向边境地区扩展;三是随着交通 运输的较大改善,特别是由于经济发展,日益呈现不平衡化,国力强弱的差距日益加剧。

过去 一般作为边界依据的自然物体,到了近代已逐渐失去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