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贮藏运销学11-7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66168 上传时间:2017-02-08 格式:PDF 页数:85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贮藏运销学11-7采后病害及其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农产品贮藏运销学11-7采后病害及其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农产品贮藏运销学11-7采后病害及其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农产品贮藏运销学11-7采后病害及其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农产品贮藏运销学11-7采后病害及其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产品贮藏运销学11-7采后病害及其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贮藏运销学11-7采后病害及其防治(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农产品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概念 品质恶化:生理变化 物理损伤 化学伤害 病害腐烂 采后病害园艺产品采收后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发生的病害。它包括两大类:非传染性生理病害和传染性病害。第一节 冷害与冻害 果蔬贮藏中经常发生由环境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各种伤害,如冻害、低温冷害、水果蔬菜贮藏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一、低温伤害 园艺产品采后贮藏在不适宜的低温下产生的生理病变低温伤害。 冷害贮藏温度在冰点以上的不适低温下造成的伤害。 冻害贮藏温度在冰点以下造成的冻结伤害。(一)冷害 果蔬受冷害后发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生理变化,产品对这些变化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或适应能力,称为易感性或冷敏性。 热带、亚热带作

2、物冷害温度在1015,温带作物在010。 例:马铃薯0,甜椒78,西瓜45。 香蕉冷害1. 果蔬冷害症状及鉴定 表面伤害发生下陷病斑,变色。 表面组织呈水浸状,易被微生物侵入。 果肉、维管束和种子内部变色。 组织崩溃。 果实不能后熟。 促进衰老,但外观正常。 容易腐败。 组织发生变化,影响风味。 失去生长和萌芽的能力,特别是繁殖能力。 冷害的鉴定: 一般的方法是根据果蔬外观的表现和损伤程度判定,或采用生理、生化、细胞学的方法测定,如电导仪测定细胞电解质外渗速率、测定呼吸速率、膜脂质流动性、膜脂不饱和程度、光合速率或电镜制片观察等等。 最新果蔬冷害鉴定新方法: 叶绿素荧光分析法测定植物材料发射出

3、来的荧光量来判定冷害程度。 延迟光发射测定延迟光是叶绿素分子激发后由光系统逆反应发射出来的,其光的延迟时间可作为膜系统受到冷害损伤的标志 测定乙烯释放和因为冷敏植物组织对低温胁迫的反应是乙烯释放量. 影响冷害发生的因素 (1)产地与脂肪酸饱和度 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产生的果蔬产品对低温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温度低限也不相同。 生长在温暖地区的植物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低,而生长在冷凉地区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脂肪酸的不饱和度与膜的物理相和植物冷害的敏感性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2)发育阶段与成熟度 一般认为未成熟的果实对低温比较敏感,容易受冷害,成熟的果实对冷害敏感性低,抗低温冷害的能力较强。 (

4、3) 湿度 冷害的果蔬在果皮局部出现下陷斑块,是表皮和皮层细胞脱水,细胞扁平化所致, 由此可知,环境相对湿度能影响果蔬的蒸发作用,蒸发影响陷斑的发生,所以相对湿度高可以减轻冷害的发生。 (4) 温度 在临界温度下受冷害的程度依冷害温度的高低和受冷时间的长短而定。 一般温度低受冷时间长则冷害重;温度较高,受冷时间短则受冷害轻。 (5) 环境气体组成 对冷害发生无明显的规律性。一般害严重。 (6) 糖和脯氨酸的含量 果皮中还原糖含量与抗冷性呈正相关。果实中积累脯氨酸能加强抗冷性和抗旱性。3. 冷害反应过程 初始反应:膜的物理相转变 液态结晶 固态凝胶 次级反应:刺激乙烯生成 增强呼吸率 干扰能量产

5、生 活化能增加 原生质流动缓慢 光合作用减弱 膜的透性增加 细胞和亚细胞结构改变 直接影响:减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羟基酶的活性 长期受冷不可恢复 表现冷害症状 变色、表面斑痕、内部崩溃、失去成熟能力、 生长停滞、凋萎、腐烂等4. 减轻冷害的处理方法 (1)贮藏前处理 抗冷锻炼,高温处理等。 (2)中途加温(间歇加温) (3)湿度及环境空气成分调节 高湿可减轻冷害发生,低湿促进冷害症状的出现。 对防止冷害来说,7%的氧浓度效果较好,纯氧与无氧条件下均可加重冷害。高 (4)化学处理 乙氧喹( 塞苯唑( 氯化钙 激素控制(苄基腺嘌呤、赤霉素、,4落酸、乙烯利等)(二)冻害 1. 冻害的症状:组织呈透明

6、或半透明状、水渍状、褐色和色素降解等。 2. 冻结过程 细胞间隙中及浸润细胞壁的游离水,在细胞间隙按一定的排列方式形成小的晶粒,然后以此为核心。其余的水有次序地结合到晶核上,使冰晶不断扩大,细胞内的水向外扩散,细胞脱水体积收缩。 3. 冻结对果蔬的影响 (1)水结成冰体积膨大,使细胞受机械力的破坏而造成细胞壁的破裂。 (2)冻结使原生质脱水,引起H+浓度及某些矿物质离子浓度增大,对原生质发生损伤,导致原生质胶体发生不可恢复的变性。 (3)冻结严重的产品解冻后细胞失去吸水复原能力,引起汁液外流,导致细胞失水死亡。第二节 生理病害及其防治(一)虎皮病( 又称褐烫病,是苹果和梨贮藏期发生最严重的一种

7、生理病害。 主要症状:果皮产生分散的、不规则的褐斑,一般只发生于果皮表层细胞,对果实风味品质无明显影响。但严重时也能危及果肉细胞,造成腐烂。 发病率:国光青香蕉元帅红星红冠金冠倭锦。 虎皮病的三种类型: 虎皮病的发生机理 敏感品种的蜡质层及邻近细胞内,法呢烯的含量较高,在贮藏期间法呢烯被氧化成共轭三烯,从而导致虎皮病的发生。 虎皮病的果皮褐变与多酚物质的氧化产物在果实中积累有关。 己醇酯化作用失调是虎皮病明显的致病因素。 虎皮病的预防 1. 石蜡油纸包果 用15%的石蜡油浸纸包果或将油纸条散放包装箱中,以吸收法呢烯。 2. 二苯胺(理 酒精中,溶液浸渍果实; 3. 用浸有张含果; 4. 乙氧基

8、喹 果1分钟,晾干装箱; 用含有乙氧基喹的包果纸(每张药剂2在装箱的隔板上浸药液(每张4g)均有防病效果。 5. 脱除贮藏中的乙烯 用乙烯吸收剂如化吸收乙烯,延缓后熟,抑制法呢烯的氧化,减轻虎皮病的发生。(二)苦痘病( 又称苦陷病,属苹果采前和贮藏初期发生的一种皮下斑点病害,在大国光、国光、倭锦、祝光、青香蕉、迎秋等品种上发病较多。 发病症状及病因 主要症状:果肉内有褐色小斑,环绕果萼末端,初期果实外表不易看出,随后果皮上出现绿色或褐色凹陷状病斑,圆形,皮后在患病部有大量干燥海绵状组织。病因:成熟时气候温暖、长时间干燥,果实采收太早,果实较大,果树低产,重剪,施氮肥过量及果实中含钙量低。 预防

9、方法 1. 化钙,12周1次,共34次。 2. 采后用4%氯化钙浸果1分钟, 3. 加强贮藏条件的改善。 (三)水心病( 又称蜜病,在果实成熟期和贮藏初期发生,发病率以元帅红星红玉桔苹青香蕉印度秦冠。 症状与病因症状:果肉呈水渍状,病变部变甜。病因:在细胞间隙集中了大量山梨糖醇汁液所致。被水心病损伤的组织,不能使山梨糖醇转化成果糖和果糖的代谢物,并积累了有毒挥发物质醇、乙醛等,破坏了物质代谢。 山梨糖醇、钙和氮营养失调,形成高氮低钙则增加水心病的发生。 预防方法 1. 控制田间栽培技术措施 2. 适当早采收 3. 氯化钙溶液喷布(四)鸭梨黑心病 症状及病因 : 依其发生的时期,可分为两种类型:

10、 前期黑心入库后3050天发生不同程度的褐变,但果肉仍为白色,外观无变化,在冷藏时易出现。 后期黑心到次年23月发生,果皮色泽暗淡,果肉组织疏松,严重时有酒精气味。 鸭梨黑心病属于低温溃变类型的一种生理病害,由于采后立即贮于低温冷库中,温度急剧变化,引起低温生理伤害造成黑心。 发病内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多酚氧化酶类物质氧化的结果。鸭梨果肉内酚类物质含量高,果心多酚氧化酶活性随降温而升高,高浓度而造成细胞结构破坏,果心发黑。预防方法 1. 鸭梨生长前期肥水要充足; 2. 控制果实成熟度,适当提早采收; 3. 果实采后逐步降温并及时入库; 4. 气调贮藏(10%,; 5. 利用生长调节剂(赤霉素或萘

11、乙酸)。(五)褐斑病 褐斑病(干疤)是柑橘类果实贮藏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其危害甜橙柠檬柑桔,一般贮藏一个月开始发病。 症状:初期果皮油胞破裂,香精油溢出,呈褐色革质病斑,后逐渐扩大,并可深至皮层,进而皮层下陷干缩。 病因: 温度 贮温低于适宜温度造成。35下发病较高。 湿度 相对湿度95%以上,发病率较低,7090%发病率气体成分 低氧高二氧化碳可降低发病率。 (六)枯水 又称浮皮,粒化(是柑橘类果实贮藏后期易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 症状:果皮发泡,皮肉分离,囊瓣质胞失水干缩,果皮呈现不正常的饱满,果皮发厚,白皮层疏松,中心柱空隙变大,果实失去固有风味。枯水中的生理变化 1. 含水量变化 随着枯水的发展,果实失重加重,出汁率下降。正常果、初枯果、半枯果、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