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石城县通天寨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暨核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614027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DOC 页数:163 大小:7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石城县通天寨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暨核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江西石城县通天寨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暨核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江西石城县通天寨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暨核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江西石城县通天寨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暨核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江西石城县通天寨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暨核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石城县通天寨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暨核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石城县通天寨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暨核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体篇第一章 规划背景分析一、一、 旅游业发展背景旅游业发展背景(一)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一)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十五”期间江西省旅游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获得了迅猛的发展。2005 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 5095 万余人次,比上年增长 23.7%,其中国内旅游人数 5057 万余人次,增长 23.7%,共实现旅游收入 320 亿元。全省的旅游业实现了从外事接待向产业型发展的转变,旅游收入获得大幅增加;旅游环境不断改善,初步建立了一条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方投资的旅游发展路子;随着全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旅游生产力不断提高,全省旅游接待体系日益完善

2、。(二)赣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二)赣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又称赣南,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赣州地理位置优越,全市道路畅通,交通发达。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加速了赣州融入珠三角洲经济圈的进程,也为赣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拓展出一片新的天地。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优势,在多年的旅游业发展进程中,赣州逐渐形成了“红色故都、江南宋城、东江源头、客家摇篮”四个品牌。2005 年赣州市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 5.46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21.60%。旅游外汇收入 1671.44万美元,增长 25.07%。全年国内旅游 60

3、2.16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2.62%;国内旅游收入 38.65 亿元,增长 14.89%。赣南旅游业相对于江西北部而言,发展相对滞后和迟缓。在江西北部旅游发展已经成功吸引长三角客源市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时,赣南地区并未充分发挥毗邻珠三角客源市场的地域优势,开发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产品。由于赣南所在区域大部分为所在省经济欠发达的山区,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在文化底蕴上都以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为特点,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同质性。目前,以资源为导向的旅游开发模式已经制约了赣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三)石城县旅游业发展现状(三)石城县旅游业发展现状石城位于赣州市东北部,是赣江的发源地,风景秀丽,是“中

4、国烟叶之乡”和“中国白莲之乡”。2005 年,石城县游客人数为 6.85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 1370 万元。2005 年石城县国民生产总值 113500 万元。石城当前的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在旅游产业快速增长,规模日渐扩大的情况下,石城旅游却始终没有突破性发展。石城旅游发展起步晚,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在赣南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处境不利,其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1)资源种类丰富但主题定位不突出;(2)旅游产品也是以单一文化观光型为主,品种单一;(3)各个景区的基础道路设施不完善;(4)地处闽、粤、赣三省通衢之地,市场定位不明确。要摆脱目前石城旅游发展不利的局面,

5、必须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市场发展的方向和态势,改变原来以资源为导向的旅游产品定位,拓广发展思路;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游客为中心、以创新和实效为立足点,以旅游业相关产业为纽带,多渠道、多方位的探索一条适合石城自身特点的旅游业发展道路。借助江西省旅游发展前景良好的大势,抓住机遇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努力填补赣州旅游业发展的不足和空白,与周边县市共同做大做强赣南旅游。(四)江西佛教旅游发展现状(四)江西佛教旅游发展现状江西在佛教文化中国化的漫长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并由此赋予现在底蕴深厚的佛教旅游资源。据史志记载,佛教传入江西,至东汉末年;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江西以较大发展

6、;隋、唐至宋,江西佛学兴盛,并成为全国佛学的中心地区;明、清时期,江西佛学始显衰颓景象。江西佛教旅游资源品位高,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各地陆续修复开放了一批寺院,并吸引、接待了相当数量的香客、游人,如东林寺、真如寺、九江能仁寺等,但纵观全省,江西佛教旅游资源尚未能转化为良好的旅游产品,开发工作还处于启动的低层次阶段,自然也收不到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在江西佛教旅游产品的开发中,主要存在问题有:地方政府思想不够解放,对宗教旅游的开展重视不够;寺院残破,仅有遗存;交通不便,综合接待能力极差;旅游项目单一,工作人员素养不足;现有情况下,对外宣传、市场开发陷于停顿。(五)赣南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7、(五)赣南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对于赣南而言,发展客家文化旅游最大的障碍是客家文化旅游“首位效应”的存在。赣南作为客家人最大聚居地(客家人 800 万),客家南迁第一站,赣南的客家文化认知和认同度不高,还有在赣南地区对于能表现客家文化的客家古建筑的保护工作还没有到位。赣南虽然争取到了第 19 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主办权,近几年来被学术界确认了“客家摇篮”的历史地位,虽然交通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高品质的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在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形象上与广东梅州、福建龙岩等地还有不小的距离。但这些年来,通过赣南地区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培育,已经具有了发展的动力,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客家文化旅游区

8、块群,通过各个区块的合作,赣南地区的客家文化旅游在未来一定能大放异彩。二、规划区综述二、规划区综述(一)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石城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东邻福建省宁化县,南靠福建省的长汀县及本省的瑞金市,西毗宁都县,北连广昌县。地处东经 1160511638,北纬 25572636之间。南北长 71.8 公里,东西宽 53.7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 1582.56 平方公里。通天寨风景区位于距县城东南七公里处的琴江镇大畲前江二村境内;九寨温泉位于通天寨南侧,从竹篙岭村口到温泉的出水口大约有 2 公里路程。(二)自然环境(二)自然环境1、地形地貌通天寨风景区绝大部分是山地石崖,山体属武

9、夷山余脉。主峰黄山脑海拔601.7 米。中间高山突兀,四周丘陵起伏,其间分布着许多小溪流,水质清洌甘甜。2、气候通天寨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 15.5019.10之间,夏季平均气温 2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 1167.7 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 1942 小时,年平均无霜期 284 天。3、动植物区内植被茂盛,树种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 80.1%,天然带常绿阔叶林、人工杉木林、古松木、竹林、茅草等分布最多。动物资源涉及禽类、兽类、鱼类、爬行类。(三)交通条件(三)交通条件通天寨景区交通网络系统便利,距离 206 国道 4 公里,京九铁路赣州站224 公里,赣粤高速公路 226

10、公里,从县城到景区修有水泥路乡道。(四)经济建设状况(四)经济建设状况石城是个农业县,总结历年种植经验,如今已形成“烟(烤烟)、莲(白莲)、稻(水稻)三分天下”的格局,其中烤烟品质纯正,白莲颗大粒圆,深受四方宾客的赞赏,由此,石城县先后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特产报社三家联合命名为“中国烟叶之乡”和“中国白莲之乡”。2005 年国民生产总值 113500 万元。石城县正致力于县域经济的大开放,大发展,制定和完善了一整套有利境内外客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保护措施和配套服务体系,营造了一种客商召得来,留得住,企业办得起,效益好的软环境魅力,是客商兴业发财的

11、理想天地。(五)社会文化发展(五)社会文化发展近年来,石城县社会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它是江西省社会文化先进县,是全省的“灯彩艺术之乡”。现有两家艺术团体石城县采茶剧团和石城县夕阳红艺术团,它们为石城县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推介石城优秀的客家文化,拓展灯彩艺术市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石城县素有“客家摇篮”之称,有着丰富的客家文化遗产,全面启动客家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该县的客家知名古建筑小松杨村亭、兴隆村明代古寺、角头街宋代后稷庙和明代镇武楼及石刻的“闽粤通衢”等珍贵客家文化遗产进行系统规划、整合与利用。在修复古建筑的同时,不断丰富客家文化内涵。目前,石城县正着

12、手准备建设客家驿道公园、客家风情展览馆及民间艺术演出厅等,以提升客家文化品位。三、旅游资源调查三、旅游资源调查(一)资源赋存(一)资源赋存根据国家标准 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将本区旅游资源归纳成下表:旅游资源现状与评价表主 类亚类基本类型旅游资源资源品级石笋干霄三级龟寿千年二级佛掌二级A 地文景观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E 奇特与象形石观音坐莲二级千佛丹霞二级 风动石二级 仙人犁田三级ACI 丹霞通天岩二级 BC 瀑布BCA 悬瀑山前瀑布一级B 水域风光BD 泉BDB 地热与温泉九寨温泉二级 CA 树木CAB 丛树油茶林二级C 生物景观CC 花卉地 CCB

13、林间花卉地野生百合二级D 天象与气候景观DB 天气与气候现象DBB 避暑气候地茶窝里一级E 遗址遗迹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BB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陈友谅部将等战斗处(将军桥、长庚门等)二级玉盂寺三级F 建筑与设施FB 单体活动场馆FBB 祭拜场馆 净土寺二级通天岩茶二级白莲一级G 旅游商品GA 地方旅游商品GAB 农林畜产品及制品 烟叶一级H 人文活动 HC 民间习俗 HCC 民间演艺灯彩表演二级(二)资源评价(二)资源评价根据以上分析,现有的主类类型共有 8 个,占国标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中 8 大主类类型的 100%;基本类型共有 11 个,占国标确定的 155个基本类型的比例

14、为 7.1%。从资源总量上看,地文景观类、建筑与设施类居于重要地位,它们是规划区的优势旅游资源。现有旅游资源具有一些高品质的资源单体,人文类旅游资源主要与当地的传统民间信仰相关,对于观音的崇拜和信仰在整个石城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佛教旅游是当地旅游开发的一个亮点,其内涵丰富、生命力和代表性强、衍射面广,对景区有极大的促动性。(三)丹霞地貌资源挖掘(三)丹霞地貌资源挖掘通天寨是石城内最富代表性的丹霞地貌景区。区内山水奇特,峰峦险峻,共有景点多达 60 多处。其中又以犀牛下海、仙人犁田、千年舞狮、石笋干霄、龟裂怪石等最为形象逼真。大自然的赋予与人类的文化积淀,构成了绝无仅有的丹霞岩穴文化。整个通天寨

15、景区是以丹霞地貌为实体,串联景区内的佛教文化、客家文化、姻缘文化、乡村文化,同时又突出其中的佛教文化,通过丹霞地貌中的象形石来表现和提升景区的佛教文化。1 1、丹丹霞霞与与佛佛教教文文化化(1)岩寺文化丹霞地貌最直观的形态要素是雄伟的赤壁丹崖,紫红色调,给人庄重与神圣之感,是中国宗教崇尚的主色调。崖壁中常发育有众多大型的丹霞洞穴,居高临下,幽雅险奇,是宗教丛林的天然道场,由此,丹霞岩穴成为通天寨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丹霞岩穴以其 “不涂垦茨而风雨之患除,不凿户牖而日月之光人”的特色,成为佛寺的理想福地,如区域内现存的静土寺就为一家居于丹霞崖壁间的佛家寺院。据考察,在佛教鼎盛时期,岩居的僧人众多,

16、岩寺文化可见一斑。(2)通天寨丹霞象形石在通天寨景区,有着许多与佛教有紧密关系的丹霞元素,在山中,随处可以看到各种象形佛,是一个天成佛国。山上的丹霞象形佛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如千佛丹霞、观音坐莲、仙人犁田、菩萨坐禅、梦象受孕、佛掌岩、罗汉显肚等直接表现佛教的元素,还有象钟石、鼓石、龟寿石、双牛饮水等与佛教相关联的,它们处处都体现了通天寨的佛教文化 ,而佛教文化也通过丹霞地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深。同时通过丹霞象形佛资源的挖掘,来表现通天寨景区佛文化的内涵,也是通天寨景区佛文化主题的基础,又是通天寨佛教文化主题定位的解释。2 2、丹丹霞霞与与客客家家文文化化在通天寨,利用天然的丹霞岩穴筑房而居,形成了丹霞岩穴民居文化。现在通天寨上还住着几户人家,除暂时性的岩屋外,其它大部分地方现在只剩下民居遗址,已不再住人了。 “上山不见人,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就是岩穴民居的生动写照。客家为“客”,来自中原的客家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思宗念祖恋家,论长幼等级。在已不是刀耕火种的年代,小小的原始洞穴更多地联结了血缘关系。客家文化的游动性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