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学生最后一月冲刺动员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608749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高三学生最后一月冲刺动员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在高三学生最后一月冲刺动员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在高三学生最后一月冲刺动员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在高三学生最后一月冲刺动员会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在高三学生最后一月冲刺动员会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高三学生最后一月冲刺动员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高三学生最后一月冲刺动员会上的讲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高三学生最后一月冲刺动员会上的讲话 (转载)同学们:高中三年,我们怀着成功的理想,一路艰辛跋涉、攀登,到今天,离成功的顶峰还有最后 几级梯了,今天的大会,就是我们在登上顶峰之前,一起来,再作一次深呼吸,憋足胜利前的 最后一口勇气,以更快的速度,以更强的劲头,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必胜信念,向胜利的巅峰 作最后的冲刺。离高考还有 30 天,在这 30 天里我们应该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下面我讲五 个方面的问题1、高原现象 2、考前一月如何复习3、考试的三心4、考前 30 天最靠谱的提分技巧5、严格管理自己一、高原现象(一) 、高原现象产生原因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容易出现以下情况:使出浑身解数,

2、拼尽全力,但学习效率和学习成 绩停滞不前,这种不良现象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一般有两种反应:一种反应为“执着型”。 这类同学在经历一段顺境后,又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目标,但满以为会更上一层楼,却发现自 己的成绩不仅停滞不前,反而有退步的趋势,面对考试失败的打击,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于 是更加刻苦,甚至夜以继日,他们固守自己的原有方法,相信自己通过时间加汗水,不断给自 己的鼓气,减少休息,但收效甚微,而且感到身体不适,力不从心;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失眠、 厌食、乏力、头晕目眩等症状,考试时经常看错题目,但是他们自己并不自知,只以为自己题 目做的太少,时间投入不够。他们愈战愈勇,但学习踏步不前,精神

3、可佳但不可取。另一种反 应是“焦虑型”。 这类同学上课时常常精力不集中,好走神;脑子里有各种念头冒出来,常问 自己“是不是我现在的脑子变笨了,不行了,记不住东西,感觉脑袋里一团浆糊,长久下去, 我还怎么参加高考,我现在明显对高考失去信心了。 ”而晚上常睡不着觉,影响自己的学习效率 和成绩。“高原现象”的出现是不足为奇,是非常正常的,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 极限而不能提高。正如每个跑过长跑的人都知道长跑会有极限点,这个阶段是最痛苦最容易放 弃的时候,也是最没有信心的时候,似乎无法挪动一步,永远看不到终点。这时唯一的办法就是你要对自己有信念,相信自己一定会坚持到最后,只要坚持,极

4、限点就会过去,有时候过去 的那个轻松劲,连自己都无法相信。不少学生出现“高原现象”后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影响心 态,影响学习,从而失去了对高考的渴望、期待和勇气。其实,只要充分了解高原现象产生原 因,及时找到有的放矢的应对措施和克服负面影响的学习方法,就会尽快走出高原期,学习效 率和学习成绩就自然提高了。“高原现象”是如何造成的呢?“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 绩与心态各不相同,造成高考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总起来大致有 如下一些原因:1.急功近利带来的恐惧心理一般来说,高三学生都带有功利目的,但因为复习备考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所学的新旧

5、知识也需要一个消化过程,所以,往往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有些同学认真学习一 段时间后,就希望马上从分数上看到效果,如果一次测验、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就认为自己的 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便情绪低落,下次测验成绩再不好,心情就更沉重。失败的情感体验的 不断反馈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引起“高原现象”。2.心理疲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拼博,学习成绩仍不尽人意,来自父母、学校的压力,缺乏成功的体 验。对每天的付出产生怀疑,学习兴趣大减,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感觉好累,有时内心 还会冒出莫名的“怨气”。在这样低落的情绪下,当然感到的是每天在做“无用功”,这是“高原 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二。3.身体疲劳由

6、于长时间的苦读熬夜,又缺乏体育锻炼,使人的身体机能减弱。有的同学睡眠不足,出 现了情绪倦怠、食欲不旺,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等现象,学习的效率明显下降,必然会产生 “今不如昔”的停止感和倒退感,这是原因之三。4.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与策略有些同学没有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这样也会造成高原 现象。在高考复习的不同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越是临近复习后 期往往需要知识上的综合,要力求把知识融汇贯通,这就需要加强分析综合能力的运用。有些 学生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后一阶段的学习,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复 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

7、方式与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因此同学们要根据不同阶段的 复习内容和所要求的思维方法与策略,适当地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和策略进行调整,就会走 出高原期,学习成绩就会有新的提高。处在“高原现象”中的学生,发展下去,将有三种类型:一类是越学越烦,自暴自弃;一类 是受责任心的驱使,硬着头皮向前走,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这类同学的进步虽慢,但终究会取 得一定成绩;一类是心志坚定,愈挫愈冷静;他们在受挫后,一般能自觉地查缺补漏,调整计 划,奋勇前行;这些同学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后,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 、克服高原现象的对策“高原现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话说 是“

8、一种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止不前的时间”。因学生的个体差异,其出现的时间、程度各不 相同。克服“高原现象”需要“阳光心态”。1.激发学习的“兴奋点”在学习过程中,要客观分析各方面的情况,将自己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由近而远、 由小而大、由少而多地攻克目标,不断地给自己以成就感。如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目前的优势有哪些?我面临的困难是什 么?我能依靠的力量有哪些?”针对目前的学习状况,重新修订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把目标分 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简单目标,使自己清楚今天做什么?这一周做什么?这一个月做什么?对自 己所做的事如何检查?如何反馈?如何奖励和惩罚?自己想干什么?自己要干什么?

9、自己能干 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此时你就有了行动的激情和欲望,你学习的“兴奋点”也就被激发出来。2.调节心理状态。随着高考复习进程的深入,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是“家常便饭”。分数的刺激往往会 使你情绪低落,无脸面对父母,产生内疚、自责和自卑。不要只关心名次,要重视自我诊断与 训练,要经常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学会接纳自己,给自己以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我们是否 可以换一角度想一想,这些小考、大考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查找自己知识的漏洞吗?考 得不好,说明自己掌握知识还有不少缺漏,需要进一步去补习和完善。明确高考复习备考的过 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弥补自己不足和更正错误是自己不断完善的过程,让所有该

10、犯的错误和可能 出现的不足全部在小考中暴露出来,然后我们有针对性地去更正和完善,这样到高考时,你想 不成功都不行!3.强化身体素质。高考复习是一种艰苦紧张的脑力劳动,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合理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只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快乐的心情,才能保证自己 “日有所获”, “高原现象”也就被你所克服。所以每届高三我都把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放在首位来抓。一般从每年的十月一后开始抓学生的早操,不分周六、周日,一如既往。目前,已临近高考,遇到“高原现象”同学们不必惊慌失措,首先就要找出自己的“弱点”即 引起高原现象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加以解决。要相信

11、绝大多数都会走出高考的高原期, 有的同学高原期的时间可能长一些,有的同学高原期的时间可能短一些。因此,建议当自己出 现高原现象的时候,不妨与老师一起研究具体对策,尽快走出高原期,以更饱满的热情和良好 的心态投入高考复习中去。二、考前一月如何复习在高考前一个月,制定一份合理的个性化的复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的”。 (一) 、复习计划要点:1.梳理教材: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我们必须有计划的把教材梳理一遍(特别是理科教材) 。 有计划就是你要把每一周,甚至每一天要复习梳理的内容都计划好,保证在高考前能完成。每 天一小步,6 月 6 日前你就能达到实现复习完教材的大目标。让考

12、前的每一天都有收获,都有 进步。2.难点纠错:在平时的考试中,和你自己学习中积累的错题本,此时就可以派上大用场了,你 可以根据自己梳理教材的计划进度或另做计划,在高考前把遇到过的错题,各个击破。解决错 题,就是最高效的复习。当你把出错的题目都解决了以后,你就有理由相信,你已经达到了一 个新的高度。3.高效模拟考:没有高效率的习题处理能力,也就没有好的高考成绩。在考前一个月,我们决 不能放松对自己高效处理习题能力的训练,所以你每周至少要自考一套高考模拟卷(每科一套,共计四套) ,而且要象考试要求的时间一样,不可拖拉,高效做,及时对答案、纠错。当然如 果老师在课上或自习时间已经安排一考套了,你可不

13、必另行安排,我们练是为了保证不手生, 要效率,要状态,成绩不必太在意。 (注:考前一两周可做上一两年考过的高考卷,这样更利 于你找到答题的状态。 )4.规范答题。(二).优化复习方法在不同的复习阶段,运用的学习方法各有侧重。以生物为例,第一阶段复习重点是夯实基 础,阅读教材,梳理知识,按知识主线整理出知识结构关系图,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知识, 用演绎思维方式复习;高考后期(二轮、三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强化重点、查缺补漏;构 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发展考生能力特别是应试能力,用归纳思维方式复习。 加强思维训练,提高迁移能力和复习效率。学会从生物的视角去解决实际问题。每做一道题,尽量

14、从五个层次去做。第一,这道题怎么做;第二,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三,怎么会想到要这样做;第四,不这样做行不行?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这些方法中哪种最好?第五,这道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是变容易了?还是变难了?又该怎么做? 在训练过程中,考生要注重分析过程、归纳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同理、举一反三、 灵活变通,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 。转变题海型复习为反馈思维型,在专项训练中要做到“三遍落实”。第一遍:对老师批阅过的试卷要找出那些不应该出错的题目,用蓝色笔在试卷上写出错因。第二遍:真正不会或者模糊的题目,在老师讲评之后,要用红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写出分

15、析过 程。第三遍:在纠错本上,将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和发现的问题(如:审题不清、计算错误等非知识 性问题)经反思、把感悟写出来。过一段时间回过头来看一看,经过反思领悟,总结出一套适 合自己的解题应试策略。(三)复习中常见其它问题的处理:1.与老师课堂教学内容矛盾的解决办法:有时候我们的计划可能和老师的内容节拍不一致,例 复习生物时你本计划从头复习,可老师这周复习生态部分,怎么办呢?那么你略微灵活一些, 正好借助老师讲生态部分,你把生态部分提前看书复习,以保证既完成了你的复习,又和老师 合上了节拍。但如果你确实觉得某部分知识你掌握的比较好了,那么你可以只在课堂上跟老师 走,课下完全执行自己的计划。到

16、考前一个月,老师一般也不会在课下留很多题目让同学们处理了,甚至课上可能都会给大家留时间,这正是你们完成个人计划的大好时机。有针对性的复 习才是高效的。2.最佳复习时间的选择:每天的早起后半小时和睡前半小时是背记知识的最佳时机。心理学研 究表明,记忆有前抑制效应和后抑制效应,而早晨没有前抑制,晚睡前无后抑制,背记效果要 比平时好。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两个时间把一天中难记的东西突破一下。3.怎样能让复习更高效: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尽量进行文理学科交叉性复习,效果要好些,这样 可以尽可能地降低脑疲劳。4.复习计划中除了必做的三件事外,仍可有针对某项弱点进行集中突破的计划,但不可耗时太 多,影响整个计划的实施。5.不能轻视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因为这一时期老师可能讲的少了,但一些新的高考信息有可 能在这个时期得到老师的重点强调,所以还是应该本着“重视课堂关键点,课下复习有重点”的 原则充分利用课堂的 40 分钟。(四)认真执行计划、落实好计划让你信心百倍。你的知识复习,都有计划的完成了;你的错题都已有计划的解决了;你每周的试卷都高效练过了;你每天都心情愉快,充实快乐;你知识过硬,目标明确,信心十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