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精神支撑跨越发展之路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95208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科技大学精神支撑跨越发展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科技大学精神支撑跨越发展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科技大学精神支撑跨越发展之路(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一流师资为中坚 走质量立校之路以创新办学体制为活力 走特色兴校之路特 色办 学阴 校党委书记王俊波以学校精神为支撑 走跨越发展之路有大楼袁更要有大师遥 教师是教育的第 一资源袁是提高质量的核心要素遥叶教育规划 纲要曳要求袁要提升教师素质袁努力造就一支 师德高尚尧业务精湛尧结构合理尧充满活力的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遥 长期以来袁西南科技大学坚持将建设高 水平师资队伍作为提升办学水平尧提高教育 质量的战略举措袁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袁 深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袁不断完善聘任 考核办法袁努力探索重心下移的校院两级管 理模式遥学校现有教职工2270人袁其中专任 教师 1700余人袁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

2、人袁副 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740余人袁 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7人袁 有一批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尧四川省有突出贡 献的优秀专家尧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尧 博士生导师遥 学校一直注重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 备尧教学水平高尧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遥从 1995 年实施了野一二三冶人才工程袁首批选 拔 10名学术带头人尧20名跨世纪学术带头 人尧30名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后备人员遥 学校 在科研经费尧住房分配上袁对青年学术骨干 采取了野适当倾斜袁择优照顾冶的政策遥 2005 年袁学校启动了新一轮人才强校战略遥 野十一五冶期间每年投入 1200 万元袁实 施以 野特聘学科带头人计划冶尧野讲

3、座教授计 划冶尧野学术带头人计划冶尧野青年学术骨干计 划冶尧野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冶 等为主要内容 的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袁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 能力和业务水平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尧素质 优良尧业务精湛尧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 伍遥 同时袁通过送到对口支援高校和其他高 校进修尧联合培养与引进尧鼓励教师到企事 业单位锻炼尧参与职业认证等途径袁提高了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遥 人才聚袁事业兴遥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努 力袁 学校现已基本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尧结 构合理尧 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层 次尧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袁他们在学校向更高 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遥 对于高校来说袁教学质量无疑是学校的

4、生命线袁是立校之本尧发展之基遥 60年来袁西 南科大始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袁围绕人才培 养目标袁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袁促进学生 综合素质的提高尧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的培 养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遥 2001年袁学校启动了野8111 品牌计划冶袁 拉开了西南科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序幕遥 2004年袁 学校被批准为四川省首批本科高 校学分制改革试点单位遥学校对学分制下本 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袁实行弹性学 制袁初步建立了野因材施教冶尧野弹性培养冶的 育人机制袁培养出了野厚基础尧宽口径尧高素 质尧强能力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尧具有创 新潜能和实践能力的大批高级应用型专门 人才遥 2006年袁学校开始

5、实施野五个一冶本科 教学改革循环推进计划袁 形成教改项目研 究要要要教改试点班实践要要要教学成果提 升要要要教学成果应用要要要教学成果辐射推 广的应用模式遥 2007 年袁教育部正式启动 野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冶袁学校拓展实 施 野特色专业计划冶尧野精品课程计划冶尧野教 学名师培养计划冶尧野实践示范中心建设计 划冶尧野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冶尧野创新人才培养 实验区计划冶六大计划袁全面推动本科教 学质量工程建设遥 2007 年袁学校在教育部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遥 2009 年袁学校启动了本科教学野2310冶工程袁即 通过野构建两个体系袁搭建三个平台尧实施十大措施冶袁把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

6、转到提 高教学质量上来遥 学校野区域产学研联盟 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冶教学 改革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遥 2011 年袁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野卓越工程 师计划冶人才培养试点高校遥 在具体实践中袁西南科大依托产学研合 作教育平台袁以宽厚的区域人文底蕴强化人 才培养袁 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对接曰持 续优化课程体系袁分阶段设计素质能力培养 的主线袁以多学科综合优势推进人才培养曰依 托创新教育平台袁以科学研究带动人才培养袁 强化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曰以满足学生野成才 要求冶为主线袁实施国际视野与联合培养机制 建设计划袁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 质量曰以野弹性化冶的教学与学习制度为手段

7、袁 实现知识要能力要素质的相互渗透遥 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更 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相结合袁更重视实践性 教学环节遥 学校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立 了野大学生创新基地冶与野工程技术中心冶袁全 天候面向本科生开放遥 现每学期有 5000余 名学生进入到创新基地与工程技术中心等 公共平台学习遥为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与 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尧思考问题尧解决问题袁 学校年均投入100万元设立创新基金袁学生 可根据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申请项目资助遥 同时袁实施野创新实践班冶培养计划袁设置野科 研训练班冶袁大力资助国家级尧省级尧校级的 科技竞赛及英语尧数学尧艺术等各方面的能 力竞赛遥 学生的创造热情得

8、到了有效的释 放袁创新的潜能在实践中得以展现遥 学校近 年来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尧全国大 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遥学校机 器人小组在 2004 年 7 月获第三届全国大 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和最佳技术奖曰2004 年 9月代表中国参赛袁获亚太地区大学生机 器人大赛亚军和最佳技术奖曰参加 2005 和 2006年美国国家半导体竞赛袁 连续两年获 得季军袁为学校和国家赢得了荣誉遥 西南科大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遥近年来袁学校毕业生就业率 与就业质量持续多年保持双高遥 2010年袁学 校被团中央尧 教育部新增为研究生支教团招 募高校袁 首批选送6名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 前

9、往西部地区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行动袁支 教期满后回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遥 在西部 大开发十年间袁 学校通过科研优势尧 人才优 势袁已经为西部地区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袁为 西部地区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遥 百舸争流千帆进袁 乘风破浪正远航遥 叶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曳尧 新 野教育三十条冶尧 野2011 计划冶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尧科学研 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遥 站在新的起点 上袁学校将按照学校野十二五冶规划勾画出 的宏伟蓝图袁在未来的建设发展中袁将紧紧 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绵阳科技城建设 的发展机遇袁 在人才培养上袁 树立全面发 展尧人人成才尧终身学习尧系统培养的观念 以及科学的质量观袁推进教学尧科研

10、尧实践 紧密结合袁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 规律袁坚持野德冶尧野能冶并重袁全面实施素质教 育袁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 业接班人遥 在协同创新中袁把握解决国家重 大需求这一根本出发点和人才尧学科尧科研 野三位一体冶 创新能力提升这个核心任务袁 加强学校重点学科尧科研创新重点基地尧重 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袁开 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袁 实现科技创新 和人才培养能力的跃升遥 在师资队伍建设 方面袁 把教师队伍建设提上学校最重要的 议事日程袁通过卓有成效的措施袁不断提高 师德师风和教学能力遥 在教育教学改革尧构 建创新教育体系中袁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袁鼓励

11、多样化成长袁努力 为通才拓宽通道尧为天才开辟空间遥 在体制 制度建设方面袁通过学校章程制定袁深化学 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袁 推进管理重心下移 和学院综合改革袁用制度管权尧管事尧管人遥 力争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 研究型大学袁 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 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贡献遥涪水悠悠袁龙山绵延遥 坐落于涪江之滨尧富乐之 乡尧科技之城绵阳的西南科技大学袁已经走过了60 年 风雨发展历程遥 六十载栉风沐雨袁蕴积涵育袁春华秋实遥作为国家 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袁 西南科技大学始终 坚持弘扬野艰苦奋斗尧拼搏创新冶精神袁坚持野育人为 本尧德育为先尧科学理性尧开放包容尧彰显卓越冶的办学

12、理念和野质量立校尧人才强校尧特色建校尧和谐兴校冶的 办学思路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袁以改革创新为发 展动力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袁围绕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核心任务袁 坚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主 题袁树立内涵式发展理念袁充分发挥野共建与区域产学 研联合办学冶的体制特色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和中国渊绵阳冤科技城建设袁经过数代西南科大人不 懈奋斗与追求袁成长为西部高等教育的一颗耀眼的明 珠遥她的跨越式发展轨迹给今天学校在由教学型大学 向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进程中留下了许 多精神财富和启示袁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遥风雨兼程袁筚路蓝缕遥 西南科技大学的前身 西南工学院和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

13、科学校都曾 经历了辗转搬迁的艰辛历程遥 60年里袁西南科大 经历了 3 次学科和专业体系大调整袁4 次办学层 次变动袁9 次校址搬迁袁15 次校名更迭噎噎在动 荡与曲折中袁西南科大人凭着对祖国教育事业的 无限热爱和忠诚袁在艰难困苦中奋进袁在拼搏创 新中前行袁形成了野艰苦奋斗尧拼搏创新冶的校园 精神遥 这种精神袁 是几代西南科大人在创业尧守 业尧兴业积淀后的宝贵财富袁成为西南科大不断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之源遥 20世纪50年代袁顺应国家建材行业人才培 养的需要袁 时为重庆建筑工业学校的西南科大 先辈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建筑工程专业袁培养了一 批优秀的建筑工程师尧企业家尧领导者和相关学 科专家遥 1

14、964年袁学校从重庆迁往四川石棉县石棉矿第三采场袁改名为野建筑材料工业部四川非 金属矿山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冶遥 在这个本不 适合办学的地方袁 先辈们在荒野中安营扎寨袁在 无比艰苦的条件下拓荒创业袁在野文革冶动荡中仍 坚持教学和科研遥 原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在 1975年开始办大专以前袁是一所具有 36 年办 学历史的农业老中专遥 从学校创立起袁就实行学 校办农场袁边教学边生产的办学模式遥 多年来袁学 校经历了 10 余次整体或部分搬迁的折腾和十年 野文化大革命冶巨大破坏的严峻考验袁但凭着全体 教职员工对农业教育事业的忠诚袁始终发扬艰苦 奋斗的精神袁 在艰苦环境中带领学生白手起家尧 开荒

15、垦地袁在传授学生知识中锤炼学生吃苦耐劳 的品质袁他们用艰苦奋斗精神书写了一部超常规 办学的艰难创业史遥 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袁促进 了西南科大精神的孕育和初成遥 西南科大创业者 们面对的是办学基本条件的艰苦袁他们奋斗的是 学校能否延续袁他们拼搏的是学校存亡袁他们创 新的是以坚定信念进行的人才培养遥 1974 年袁学校获批迁至绵阳办学袁开始了办 学的新征程遥 1978年袁四川建筑工业学校更名为 四川建筑工业学院袁 从中专一跃成为本科院校袁 在坚持建材特色的同时袁 进入电子信息领域曰绵 阳农校于 1978年批准更名为绵阳农业高等专科 学校袁1995年袁经国家教委批准袁绵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绵阳经

16、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遥 更名 后袁学校在保持农科特色和优势的同时袁进一步 拓展服务领域袁使经济类和技术类学科得到了迅 速地发展遥 由此袁学校实现了办学层次的第一次 提升和学科门类的第一次扩展遥 层次的提升和门类的扩展并没有解决学校 办学经费紧张和师资队伍薄弱的问题遥 在新形势 下袁学校领导班子大力解放思想袁突破传统办学 模式遥 在当时野孔雀尧麻雀都东南飞冶的形势下袁位 于绵阳的野三线冶建设单位面临后继人才不足的 困境袁但又具有坚守野三线冶的老一代科技工作者 众多尧设备一流的优势遥 高度决定视野袁眼界决定 出路袁学校确立了发展新思路院充分利用层次提 升和门类扩展给学校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袁更新 观念袁 充分利用区域内人才和科技教育资源优 势袁通过体制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袁实现学校和 区域内单位共同发展遥 该想法得到 区域内单位的积极响应袁1993 年 初袁学院向绵阳市政府提出了野关 于改变办学体制袁 走联合办学道 路袁 加快发展绵阳市高等教育冶的 建议袁并向国家建材局汇报遥 这一 顺应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行 动袁很快得到部尧省尧市及合作单位 的支持袁 原国家教委在 1993 年 8 月批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