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唐宋姚鼐诗学理论及其实践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93881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熔铸唐宋姚鼐诗学理论及其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熔铸唐宋姚鼐诗学理论及其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熔铸唐宋姚鼐诗学理论及其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熔铸唐宋姚鼐诗学理论及其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熔铸唐宋姚鼐诗学理论及其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熔铸唐宋姚鼐诗学理论及其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熔铸唐宋姚鼐诗学理论及其实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本文系北京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柳春蕊 ( 1976?), 男, 江西都昌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 从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熔铸唐宋: 姚鼐诗学理论及其实践柳春蕊(北京大学 ? 中文系, 北京 100871)? ? 摘? 要: 熔铸唐宋是姚鼐诗学理论的宗旨。这一宗旨的实践由两方面展开, 一是推崇诗学中的?雅颂?传统, 推举儒者之诗, 突出创作主体的道德修养; 二是在具体诗法上, 学习杜甫和黄庭坚, 以文法为诗法, 偏重诗歌结构和内在气韵的流转。姚氏诗学理论具有纠偏的时代意义, 在创作实践中得到有效贯彻。关键词: 儒者之诗? 雅颂传统? 文法?

2、清代学人姚鼐在古文理论和创作方面有重要 成就, 为桐城文派的创建者, 同时其诗学理论及其实践颇具特色, 在清代诗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对 晚清学人之诗产生一定影响。姚氏诗论的纲领性内容, 是他在 ?与鲍双五 ?云: ? 熔铸唐宋, 则固是仆平生论诗宗旨耳。 ?兼取唐宋诗之善, 成为其诗 学批评的重要尺度, 评高常德的诗 ?贯合唐宋之体 ?, 谢蕴山之诗 ? 囊括唐宋之菁, 备有宏阔幽 深之境 ?。可以说, ?熔铸唐宋 ?是姚鼐诗学的 宗旨。一?熔铸唐宋?的诗论宗旨, 不仅着眼于诗歌的 格调情韵, 在诗歌社会意义的 ? 风雅之道 ?层面提出更高要求。?今体诗钞 ?是姚鼐编的诗歌选本, 与王士祯?

3、古诗钞?相比, 他 ?古诗钞 ?当人心之公者也 ?, 但 ?今体诗钞 ?编撰的宗旨是? 存古人之正轨, 以正雅袪邪 ?, 起到匡扶风雅的作用?。姚 鼐论诗推崇有着 ? 诗人之蕴 ?的 ?君子之诗?、 ? 儒者之诗 ?, 强调 ?雅颂 ?传统?。其 ?敦拙堂诗集序 ?云: 今夫 ?六经 ?之文, 圣贤述作之文也。独至于 ?诗?则成于田野闺闼、 无足称述之人, 而语言微妙, 后世能文之士有 莫能逮, 非天为之乎? 然是言 ?诗?之一端也, 文王、 周公之圣, 大、 小雅之贤, 扬 乎朝廷, 达乎神鬼, 反覆乎训诫, 光昭乎政事, 道德修明, 而学术该备, 非如列国 ?风?诗釆于里巷者可并论也。夫文

4、者,艺也。道与艺合, 天与人一, 则为文之 至。世之文士, 固不敢于文王、 周公比,然所求以几乎文之至者, 则有道矣。苟且率意, 以觊天之或与之, 无是理也。自 秦汉以降, 文士得 ?三百 ?之义者, 莫如杜子美。子美之诗, 其才天纵, 而致学精 思, 与之并至, 故为古今诗人之冠。?且古诗人有兼?雅 ?、 ?颂?, 备正变, 一人 之作, 屡出而愈美者必儒者之盛也。野人女子偶然而言中, 虽见录于圣人, 然使更益为之则无可观已。世之小子嵬士, 天机间发, 片言一章之工亦有之, 而裒然成集, 连牍殊体, 累见诡出, 闳丽谲变, 则 非钜才而深于法者不能, 何也? 艺与道合, 天与人一。?姚鼐认为

5、雅颂传统高于风骚传统。他称赞方恪敏公 (宫保 ) ?以名臣而兼诗人之盛者 ?, 是从方 氏具有 ?经济之才, 上辅圣治, 膏泽被萌庶, 功业垂信史 ?方面而言?。他说陈东甫的诗有儒者气象, ?实配盛唐之雄杰, 秉节方面, 则嗣周室之旬宣, 固兼孔门之政事、 文学, 而为诗 人之达者 也 ?, ? 诗人之达者 ?是得雅正之音, 合事功、 立?131?熔铸唐宋: 姚鼐诗学理论及其实践德与立言兼一身的, 是名臣兼诗人之风。对于唐宋以降诗学中的 ? 欢愉之辞难工, 穷苦之言易 好 ?、 ?穷而后工?、 ? 诗能穷人 ?这一观点, 姚鼐认为 ?诗人诚不必尽穷, 而欢愉之词不如愁苦 ?。宫音和雅难于耸听,

6、 商音恓厉易以感人, 这是基于 ? 雅颂?传统而言。与 ?文以明道 ?一样, 姚鼐认为诗歌也可以明道, 但前提是创作主体须有儒者气象。儒者、 ? 达者 ?心怀忧患, ? 固不得第谓欢愉之词 ?。诗人的穷达与诗之工拙主要是看诗人在穷 达时的态度。就创作而言, 要 ?气盈 ?其中, 志能? 敛其内 ?, ?其发虽猛, 其诗仍敛蓄平易, 不至漫然无节, 此其所学者深, 所养者醇也。 ?姚鼐于诗 人之?蕴蓄?再三致意, 原因在此。姚鼐所标举 ? 雅颂 ?之音, 不是纪恩扬美、 雍容尔雅之辞, 而是有着社稷关怀的诗歌, 即 ?诗经? 大雅 ?抑 ?所说的? 訏谟定命, 远猷辰告?, 这样 的诗自有一种

7、? 雅人深致 ?; 这样的诗, 在姚氏看来, 自?三百篇? 雅颂 ?以下, 唯老杜和韩愈能当之; 这样的诗着意于怀抱之深广和学力之沉厚,学识和人品相结合, 将诗之 ? 用 ?推衍为关乎人 心、 治乎世道, 从而将诗情和儒学, 将一己之情与社稷之情, 庙堂徽言、 师贞深语与风骚群怨、 吟咏性情二者在儒学的理想人格上统一起来。同光体 诗人沈曾植受此影响, 发明尤多。姚鼐所论 ? 周、召、 吉甫之烈 ?、 推崇唐代 ?燕公、 曲江之伦?, 也是从儒者诗歌的 ?雅颂 ?这方面展开的。对于诗歌创作主体而言, 要求有 ?君子 ?之德, ? 道德修明, 而学术该备 ?, 不致于性情摇荡而无节制。姚鼐批评袁枚

8、、 赵翼的 ?性灵派 ?, 认为以厉鹗为首的? 浙西诗派?乃诗之?恶派?, 那是因为这二派严重 背离了诗歌的雅颂传统。推杜甫为 ? 诗人之冠 ?,因为杜诗有儒者气象, 法度严密。这样的诗既要有 ?钜才 ?, 又当 ? 深于法 ?。姚鼐受黄庭坚的影响, 既师其? 脱胎换骨 ?、 ?点铁成金 ?的创作原则, 又剔除山谷诗中生涩槎桠的弊病。黄庭坚 ?落星寺 ?有三首, 姚鼐 ?五七言诗钞 ?只选第三首, 原因是前两首晦涩深暗, 不能 ? 气流转而语圆美 ? ?, 第三首白描简易, 句法山高水深。评价李商隐学杜能得其?精神纵横变化处 ? ?, 同时批评李商隐有些诗 ?用思太过 ?, 以致于 ?迂晦 ?

9、 ?。主张写诗从七子派入, 可得正途, 强调由 ? 规矩 ?而生 ? 神 明 ?, 同时又批评七子派诗歌创作效法大谢, 仅得形迹的摹拟做法? ?。既强调诗的雅颂传统, 又突出诗歌的艺术性原则, 这样才能做到 ? 天与人一 ?、?道与艺合 ?。 因而, 姚鼐 ?熔铸唐宋 ?的诗学宗旨可理解为: 取唐人之华妙, 而入乎宋人的精深。诗学实践上, 是将明? 七子?派诗的格高调逸、 香色流动与黄庭坚 诗歌奇崛兀傲的风格结合起来, 取得骨肉停匀、 气韵意象皆佳的审美效果。姚门弟子方东树说 ? 文字精深在法与意, 华妙在兴象与词 ? ?, 管同论诗主张? 气盛思深?, 都是申发乃师之旨。 ?华妙 ?、 ?

10、气盛 ?是从体格声调上对唐诗的摹仿, ?精深 ?、? 思深 ?则是在字法句法及意义表达上对宋诗的揣摩。如果说唐诗之美在兴象调逸、 举体华美, 得 ?诗?风 ?处多, 那么宋诗则义理精当、 雄深雅健,有 ?诗 ?雅 ?之美。前者言情而兴, 后者即理见道, 姚鼐论诗兼 ?唐宋 ?, 可说是 ?风 ? 雅 ?兼备。沈曾植说姚鼐 ? 其自得之旨, 固有在语言文字音 声格律外者?、 ?合先生诗与 ?箨石斋集 ?参互证成, 私以为经纬唐、 宋, 调适苏、 杜, 正法眼藏, 甚深妙谛, 实参实悟, 庶几在此。 ?又谓 ?抱冰翁不喜惜抱文, 而服其诗, 此深于诗理, 甘苦亲喻者。太夷 绝不言惜抱, 吾以为知惜

11、抱者, 莫此君若矣。 ? ?原因亦在此。从理论渊源上说, 姚氏这一诗学宗旨可追溯 到黄庭坚那里。黄庭坚论诗主 ? 理 ?, ?理 ?有二义, 一是从? 天理 ?言, 并过渡到创作主体, 强调创作主体的?蕴藉?; 二是从? 文理 ?言, 指诗的法度。黄庭坚主张诗人要有君子气象, 遭时不遇, 胸次平 和。姚鼐正是接纳这一思想, 他辞官归里后, 抱道而居, 不怒形于色。姚鼐也继承山谷的 ? 不俗?理论: 评山谷诗 ?其兀傲磊落之气, 足与古今作俗诗 者, 澡濯胸胃, 导启性灵 ? ?。 ?与张荷塘论诗 ?云: ?欲作古贤辞, 先弃凡俗语。青岩万仞立, 丹凤千里翥。 ? ?这是说作诗要有刚正不阿、 壁

12、立千仞的人格修养。姚鼐学术和诗论上宗宋, 做人以 宋贤为准则, 都是侧重于创作主体的道德修养。他诗学中的 ? 不俗 ?论, 兼诗之体用言之, 即人品与诗品并重, 诗人之诗与儒者之诗合二为一。其 后方东树有进一步的论述, 主张诗歌创作要 ? 有诚 ?、 ?有物?、 ?有序?。 ?诚?是诗人之本, ? 物?是怀抱, ?序?是义法? ?。 ?意境高古雄深, 则存乎其人之学问道义胸襟, 所谓本领, 不徒向文字上求 也 ? ?。 ?胸襟高, 本领高, 实由读书多, 笔力强,文法高古 ? ?。 ?是故为文者, 必有仁义之质, 道?132?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 5期德之积。 ? ?姚莹肯定杜、 韩同是

13、 ?忠孝之性有以过乎人也? ?, 这些主张与姚鼐 ? 艺与道合 ?的思想一脉相承。二在创作实践上, 姚鼐以杜韩为宗, 辅之以苏黄, 参之以古文写作的原则, 这是 ? 熔铸唐宋 ?的另一面。论述这一点, 我们集中到姚鼐 ? 诗文一 也 ?上面? ?。大多文论家认为诗文的作用是不同的, 文以纪述, 诗以歌颂; 文以事显, 诗以情著。而文之用 又有两方面, ? 著述者流 ?, ? 其要在于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 谓宜藏于简册也。 ?比兴者流 ?, ? 其要在于丽则清越, 言畅而意美, 谓宜流于谣诵也。 ? ?这是古文家的看法。后来, 古文大多走的是 ?丽则清越, 言畅而意美 ?一路, 自然之气贯乎其

14、中, 产生自然的音节? ?。韩柳古文?文中遇筋节处脉络处, 则全用散文笔法起落转换 ? ?, 用散文气体改换古人辞赋旧格, 用典活脱, 参差成文, 使 主体的 ?气盛 ?更有效的传达, 这样以 ?气盛 ?的自然韵律取代四六文的人工的刻板韵律, 拓宽了主体抒情性空间。古文家论气尚势, 就是这个道理。 就创作主体而言, 气能畅, 能 ? 直的? ?; 就接受者而言, 参差错落, 布置法度, 有血脉, 可诵咏。刘大櫆认为文章 ?最要节奏, 譬之管弦繁奏中, 必有希声窈渺处。 ?他古文理论中的 ? 奇 ?、 ? 高 ?、 ? 大 ?、 ? 远?、 ? 简?、 ?疏 ?, 即是从这里展开的。姚鼐论文主?

15、声 ?、 ? 气?, 道理亦在于此。诗歌用来歌咏,节奏、 韵律是气的外化。古文家重自然的节奏和 韵律, 使主体的情志充分表达。这与? 歌永言?的内在精神一致。这是姚鼐 ?诗文一也 ?的第一层。复次, 好的诗歌, 或豪放婉丽, 或幽深明快, 都能看到主体言说的完满性以及由此而呈现出来的 美感。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唐古文传统, 或更能说明诗文二者的关联。古文家重视 ?修辞立其诚 ?,? 修辞?是说创作主体如何将 ? 诚?以一种与言说 对象特点相吻合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策略。不过,同是?诚 ?, 古文家偏重于?诚 ?的道德规定性和道义担当的自觉性。古文家讲 ?道 ?, 有一个形上(仁义道德 )和形下 (礼乐

16、刑政、 民瘼相生养 )的分 别, 在古文实践中, 他们偏向于 ? 道 ?能及 ?物 ?的一面, ?物?是指百姓日用的经验, 即 ?仁义 ?实施的对象层面。因而, ?道 ?更多的是日常叙事, 而非宏大议论。由此, ? 文以贯道 ?、 ?文以明道 ?实 际上不约而同地走向即物穷理、 寓言写物的修辞策略。他们的叙事文章背后总有一个 ? 人 ?在。姚鼐要求古文?当乎理 ?, 就是要求古文写作要有 一己之价值判断, 而这种判断指归于仁义道德、 风俗伦理。古文家写物叙事, 是有寄托的。看似说理, 其实也是抒一己之情; 看似抒情, 其实也是言天地之理。这样, 他们的文章既异于学问家的章 句训诂、 校练名理, 也有别于史部和说部? ?。古文家强调 ?陈言务去 ?, 就是努力寻找新的物态和经验, 新的美感形象, 来更好言说 ? 道 ?。他们的文 章, 叙事对象 (墓主、 序主、 传主等 ) 和叙事主体( ?道?的规定性 )有同一性, 物态本身与状物主体相连襟, 无论叙事, 还是写物, 个人的主观情志是第一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