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照才苗岭深处启蒙人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93807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2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熊照才苗岭深处启蒙人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熊照才苗岭深处启蒙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熊照才苗岭深处启蒙人(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编: 刘婷 编辑: 解成君 电话: 0 1 0 - 8 2 2 9 6 7 1 0 投稿邮箱: jsgzzk 1 6 3 .co m 美编: 梁颖宁 电话: 0 1 0 - 8 2 2 9 6 7 2 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zgjsb tp v ip .1 6 3 .co m55岁的熊老师皮肤黝黑,身形清 瘦,说话温和,爱笑,眼神有着跟他的 年龄并不相配的单纯和清亮。 他像个 孩子一般非常认真地跟我说, 他只是 做了一个普通教师该做的事情, 可国 家给了他这么多荣誉, 他感到不安。 “我身边有好多这样的老师呢。”他说。 麻栗坡县教育局局长侯永明回应 了他的这份“不安”,他说:“熊老师身 上

2、有一股教育人的老山精神,不怕苦, 不怕累,不怕亏,坚守,坚持,坚韧,这 种精神就是麻栗坡教育精神。 正是有 一大批像熊老师一样的教师的平凡坚 守和担当, 麻栗坡教育才有了今天可 喜的发展态势。这样的教育英雄,我们 就要大张旗鼓地表彰! ” 熊老师要跟我们一起赴京领奖去 了, 妻子顾玉美站在校门口的小土坡 上,挥手为丈夫送行。 “手机充电器带了吧? ”她叮嘱着。 “哦”熊老师用一声长长的惯 有腔调来回答。 “那早点回来啊! ” 又是一声长长的“哦” 我的眼眶忍不住热了。 所谓执子 之手与子偕老,莫过于此吧?云南省麻栗坡县最为外界所熟知的, 恐怕就是老山战役了。 老山战役主战场就 在麻栗坡县境内,

3、 当年麻栗坡几万军民齐 上阵,为前线部队肩挑马驮运送军需给养。 战后,“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 神”感召全中国。 熊照才所在的麻栗坡县董干镇马林村 上弄小学,就在中越边境线上,距校门口500 米处的山脚下,立着中越边境409号界碑。 从麻栗坡县城驱车出发, 经过4个多 小时的山路颠簸和晕眩后, 在一条砂石路 的拐角处, 一面迎风招展的国旗告诉我 们上弄小学到了! 小小的校园顺着山势分为上下两层, 下面是操场, 上面是校舍。 整个校园占地 不过四五百平方米,但是十分整洁,操场、 教室、厕所,每一个角落都干干净净,看不 到一点杂物。 几个小小的花坛里,常青树 郁郁葱葱,大红花、小红花、

4、芭蕉花竞相开 放。 这方整洁的校园,与围墙外茅草疯长、 山路崎岖的杂乱相比,仿佛世外净土。 55岁的熊照才站在高高的校门口,指 着不远处的大山, 告诉记者哪里是中国和 越南的领土分界处,山上哪里还埋有当年 战后留下的地雷, 哪座山上中草药较多。 他憨憨地搓着黝黑的手掌,说:“这片大山 就像我的手掌,山上的一树一木一村一户, 我都晓得的,就是书上说的了如指掌吧。 ”熊老师来了,村民就像吃了秤砣 定了心熊照才是土生土长的苗族人, 自小就 在董干镇马崩村坪上组生活。 这里是苗族 聚居村, 当时全村只有熊照才一个人读到 高中,算是村子里学历最高的人。1981年7 月,熊照才高考落榜回家务农。1984年

5、,麻 栗坡县开始普及初等教育。由于师资紧缺, 当时远离集镇的村完小基本都是 “一师一 校”的配置,很难招到教师。 熊照才理所当 然地被村委会请到马崩小学代课, 这一代 就是15年。 这15年间, 熊照才先后在花地坪小 学、 麻栗堡小学、 马崩村坪上小学代课, 1999年10月转为正式在编教师。 从2003 年9月至今, 熊照才一直在现在的上弄小 学任教。 上弄小学招生范围是周边6个苗族 村,隔年招生,即头年只招一年级和三年级 的学生,第二年不招生,孩子升入二年级和 四年级,学校长期保持两个班,采取复式教 学。 目前学校只有二年级和四年级, 一共 40多名学生。 上弄小学的校舍,其实就是两间教室

6、, 教室两边各有一排狭小的平房, 左边依次 是熊照才的办公室兼宿舍、学校厨房;右边 有一间平房和男、 女厕所。 操场和教室之 间靠着几级水泥台阶相通。 熊照才的房间不足10平方米,隔成里 外两间。 里间一张床占据了大半个房间, 剩下的一点空间里靠墙围摆了3张书桌, 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种书籍、学生的 作业本等。 熊照才就在床和书桌之间将近 一个平方米的空间里办公,转身都比较难。 外间靠墙摆放着两张沙发, 上面细心地铺 上了墨绿色的盖布。 这里是接待室, 有客 人、学生家长来时,就在这间屋子说话。 房间实在太小, 我们想给熊照才拍张 工作照,可“办公室”里坐下他一个人后,别 人就挤不进去了。

7、无奈之间, 我们只好从 窗户外往里给他拍照。 多年来, 熊照才周一至周五雷打不动 都会在学校, 周末偶尔回家一趟。 一个人 教两个班,白天要轮班上课,晚上要批改作 业, 一天几门课下来仅学生作业就有一两 百本。 每天下午3点放学后, 孩子们都走 了,空荡荡的校园就剩下熊照才一个人,他 就开始备课、 批改作业。 回忆起当年的不 易,熊照才眼眶湿润了。 “农村人每天10点多就睡了。 每天半 夜醒来, 看到熊老师房间的灯还亮着,我 们就知道他还在批改作业。 ”村民王林才 的家就在学校的后山坡上,他家的窗户正 好对着熊老师房间的窗户。 他说,前几年熊老师睡得更晚, 一般是凌晨两三点钟。 这两年稍微早些

8、了,一般12点灯就灭了。 “有熊老师这样负责任的教师, 我们把娃 娃交给他就放心了。 ”王林才说。 村民王声和的儿子和孙子都在熊照才 手下念过书, 这位曾经的县人大代表非常 赞同王林才的说法, 他说:“在熊老师来之 前,我们这所村小每一两年就换个教师,走 马灯似的。熊老师来了,我们老百姓就像吃 了秤砣定了心。 ” 31年来,熊照才就像扎在泥土里的老 山石,牢牢扎根不移位,基本上都是一个人 负责一所学校,条件艰苦,生活清苦。 记者问,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不去个条 件好一点或教师多一点的学校? 熊照才说, 苗家娃娃一开始不懂普通 话,汉族教师也不懂苗家话,需要苗族教师 自己教。“到哪里都是教书,我是

9、苗族人,苗 族同胞需要我, 如果我教不好我们苗家的 娃娃,我就对不住苗族人,也对不住自己。” 更让记者动容的是, 当得知熊照才因 为普通话等级不过关, 到现在职称都只是 小学一级教师时, 问他为什么不向组织提 出来请求照顾。 他说:“干工作是给自己干 的, 不是给别人评的, 评不评职称都不重 要, 无非就是工资高一点。 平时省吃俭用 点就行了,别人能过我也就能过。 ”麻栗坡 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徐明光和熊照才是高 中同学,他说,30多年了,熊照才从未向组 织上提过任何要求。教学生就像栽玉米,我要尽责当 好“农民”而要教好这些苗家娃娃,实在不轻松。 由于交通闭塞, 当地村民与外界沟通 交流很少,孩

10、子们到了上学的年龄,几乎都 不会说汉语。这些小娃娃来到学校,熊照才 需要先用苗语讲授,然后再用普通话讲解。 为了教会一个词语或一句简单的话, 往往 要反复强调许多遍。 一天下来,口干舌燥, 喉咙既痛又痒。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娃娃经 过一年咿咿呀呀的模仿练习,到了二年级, 就基本上都能听懂汉语了。 熊照才也为此 自创了一套小学低年级双语教学法,2009 年被云南省教育厅和人社厅联合表彰为 汉、苗“双语”优秀教师。 2012年,随着国家“特岗计划”的实行, 上弄小学破天荒地来了一位年轻的大学毕 业生陶永琼。 小陶老师年轻活泼、能歌善舞, 但她由衷地佩服熊老师的双语教学法。 她 说:“刚接触一年级的孩

11、子,我真是束手无策 傻了眼。 我就天天去听熊老师上课,熊老师 也毫无保留地指导我上课。 ”经过两年多的 “拜师学艺”, 陶永琼被评为全县优秀教师。 她感激地说:“没有熊老师带我,我不可能成 长得这么快。 ”2014年,陶永琼结婚了,调到 了离家更近的一所学校。 教育局又为上弄小 学分来了一名年轻的男教师杨增寿。 小杨老 师曾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工作过,现在来 到村小,跟着熊老师学备课、学教学、学做 饭、学记账,逐渐开始适应并爱上了这份大 山里的工作。 他说:“熊老师身上就是有股力量,他不温不火,不急不躁,慢慢地,也感染 着我静下心来好好地工作。 ” 熊照才则乐呵呵地说:“教育局交给我 的新人

12、,我保准带好不带坏。 ” 教育教学对熊照才来说并不那么困 难,他所教学生的成绩,在全镇历次评比中 名次都靠前, 源于近年来他一直坚持参加 各种学习培训,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2003 年至2006年, 年过40的熊照才甚至通过 函授学习获取了中专文凭。31年的教育生 涯,熊照才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观,他认为, 低年龄段孩子的学习, 更多的是习惯的养 成、兴趣的培养、志向的启蒙。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学校虽偏却并没 有自降要求。 熊照才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 课时、课标上课,并随时渗透成人成才教育 和国防教育。 无论在哪个教学点,每逢周一,熊照才 都会组织学生举行升旗仪式。 孩子们面向 国旗站得笔直整齐,

13、升国旗,唱国歌,行队 礼,进行国旗下的讲话,严肃庄重,一个环 节都不少。 每到周五,则举行降旗仪式,总 结一周的学习和生活。 熊照才还让孩子们 轮流当小旗手,锻炼他们的勇气和信心。 熊照才自己并不擅长唱歌、美术,但是 他从不占用这些课时, 他给孩子们播放光 盘教程,让他们跟着电视学。他也并不擅长 体育运动, 但是他会认认真真地教孩子们 做操、跑步、打篮球、羽毛球。 他告诉孩子 们,一个人如果会唱会跳会说会写会画,体 育也好,那么以后就会过得比较快乐。边疆 民族地区孩子家庭困难,很少有课外读物, 熊照才自费购买了许多书籍、报刊,放在教 室里,供孩子们阅读。 熊照才还带着孩子去边境线上越南的 小学

14、交流互访,帮助孩子开阔视野,也了解 一些边防知识。 对于令记者讶异的校园环境卫生,熊 照才哈哈笑起来。 他说,他教孩子,首先教 的就是让孩子学会扫地洗碗, 学会自己洗 手洗脸上厕所, 学会自己穿衣服和整理书 包。 所以开学前几个月, 他总会带着孩子 一起扫地、洗碗、打扫厕所。 记者特意去看 了学生厕所,里面整洁干净,没有农村旱厕 里常见的脏污和异味,令人意外。 熊照才刚来上弄小学时,校园里荒草丛 生,碎石遍地。 近年来,熊照才到处寻觅花 种、树苗,和孩子们一起栽树、种花。 去年被 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后,他去北京开会,寻 思着要让孩子们也知道一点北京的味儿,见 宾馆门前公园里的一种花开得艳丽,

15、于是特 意找公园负责人要了一包花种,带回来种在 教室门口的花坛里。 如今,花儿已经盛开了, 红色的小花一簇簇、一丛丛,惹得几个孩子一直趴在花坛边上看。 而当年熊照才种下的 第一棵常青树,已经长得比他还高了。 正像小杨老师说的那样, 熊照才身上 有一股神奇的力量, 跟着他一起学习的孩 子,慢慢地也变得特别有礼貌、讲卫生、有 秩序、会感恩。 熊照才的学生王启富,中学 毕业后自己创办公司,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这两年“六一”儿童节,他都会去看望熊照 才, 还给学校捐赠了许多体育器材和学习 用品。 王启富说:“虽然熊老师只带过我一 年级和二年级, 但是我至今都记得他对学 生的好,他给我们热饭,让我们到他

16、的房间 去烤火。如今我们有出息了,看到他这么辛 苦,就想为老师做点事、分点忧。 ” 熊照才教过的学生, 不少人考上了大 学,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学生王定楷还获得 了云南省十大科技进步奖。 这对于苗乡来 说,是比较少见的。 对于桃李满天下的教育成绩, 熊照才 非常谦虚,连称不能算自己的功劳。 他说, “教学生就像栽玉米, 不可能每一个都一 样, 收成也会有好坏。 我只能当好一个尽 责的农民。 ”31年无一例辍学和流失, 学校 村民一家亲麻栗坡县是一个集“边、少、穷、山、战” 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董干镇是 全县最大的乡镇, 全镇16个行政村中,有 6个行政村49个村小组与越南接壤,居住 着汉、壮、苗、瑶、彝、蒙古、仡佬、白族等8 个民族的百姓。 在这样的山区,儿童失学是常见的。但 是, 在熊照才的照顾下,31年无一名适龄 儿童辍学或流失。做到这一点,熊照才有自 己的法宝。 每年, 熊照才都会走访辖区内的所有 农户,了解家庭情况,登记适龄儿童。 熊照 才的人缘特别好, 五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认 识他。平时碰上哪家有个红白喜事什么的, 熊照才还会送上一份心意。 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