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一中等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 语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87281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一中等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 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宜春一中等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 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宜春一中等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 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宜春一中等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 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宜春一中等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 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一中等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 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一中等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 语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62016 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命题人:赖九贵、彭焱(宜春一中) 审题人:曾春桃、汪钱萍(宜春一中)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甲甲 必考题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 陈仕彬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 也,悠也,久也。 ”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同时,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以,孔子 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 (论语先进)。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 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 , “乘云气,御飞龙, 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 岩壑”(高僧传)。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 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 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3、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 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 起来。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 “以形媚道” ,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中国山 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 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 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 ,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 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山水画深

4、刻影响和熏染着中国人的审美品格、生 活方式和民族心理。毫无疑问,山水画精神的传承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当代的山水画家,担负着“正本清源” ,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大并且将传统 山水画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正本清源”的“源”不仅仅是山水画艺术层面上的“源” ,不仅仅是明清,是唐宋,甚至是 春秋,它更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是对“道”的体认。如龙瑞先生所言:“我们所谓的正本清 源 ,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 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不仅表现天地山川的自然之美,还表现出画家的 秉赋、

5、襟抱和人格境界之美,从而让人们在山水画面前产生感动,产生震撼,产生共鸣,感受到艺 术之美,进而感受到山水之美以及中国人生生不息感天悟地的人文精神之美,重新建立与山水自然上高二中 樟树中学 宜丰中学 宜春一中的亲近与和谐的同构关系,最终深刻体验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之境,感受“天地境界” ,实现 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山水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不被大多数山水画家和大 众所认识,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因此,当代山水画家应承担起“教育和传 播”的责任, “志道” , “弘毅” ,真正担负起任重道远的文化使命。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山水文化及

6、山水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以山高水长来体现“仁爱”的哲学内涵,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可见儒家的道德感 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B中国佛教和禅宗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在对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己的修悟,所以寺 庙就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组成部分。 C道家崇尚自然山水,追求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和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这成为中国山 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D儒道释对山水的态度在本质上有着相通之处,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最终使中国山水 画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山水画能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

7、格超越,是因为它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 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 B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其“以形媚道”的特点,实际上为山水画家和欣赏者提供了 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C为山水画家开辟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的正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中国 山水画。 D所有山水画家都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加之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进而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留下辉煌的成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实现人 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C山水画构成

8、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传承山水画精神内核,可以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起到重要作用。 B “正本清源”的“源” ,包含着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包含着对中国文化中“道”的体认和对中 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D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言下之意,说的是当代的山水画家和大众对于中 国优秀山水文化基因认识的缺失。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36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 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

9、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 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 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 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候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 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 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 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

10、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 “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 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 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 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 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 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 又任郑安平,昭

11、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戹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 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乎。 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 席槀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曰益以不怿。 (节选 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 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 莝:cu,铡碎的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2、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阴事:隐秘的事情,机密。B雎详死 详死:感觉(自己)快要死了。C范雎大供具 供具:摆设酒食。D与诸侯通,坐法诛 坐法:犯法判罪。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 130 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

13、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相魏 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用计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 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 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 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

14、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译文: (2)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金陵怀古金陵怀古 司空曙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注释】司空曙:唐代诗人。经历安史之乱,其身世与庾信相似。辇路: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庾开府:庾信,南朝梁著名诗人,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8、诗歌前两句作者巧妙地使用了两组对比,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歌后两句使用

15、了庾信的典故,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述。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每空 1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_,_”两句写裁剪荷叶做上衣,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暗喻自己品行高洁。(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为“_,_”是西汉兴隆的原因。(3)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山崩地陷后,在绝壁上凿孔架木筑成的通道像登天的梯子,极富浪漫色彩。 乙乙 选考题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25 分) 遇 见 (俄罗斯)拉丽萨普罗斯库林娜 地铁猛地停住了。 她没来得及抓住扶手。如果不是被人扶住,她就摔倒了。她回过头,要感谢及时出手相助的人, 但看到时,她心头一颤,感觉这张脸似曾相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