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教书育人的姥姥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83901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9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辈子教书育人的姥姥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辈子教书育人的姥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辈子教书育人的姥姥(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 4 月 4 日 1 17 7编辑、 组版/宜兵美美编编/ /刘刘冰冰霖霖李威言我的姥姥柴丕珍去世已经七年了, 用她的话说, 是去了天 国。 1917 年 8 月 21 日, 姥姥柴丕珍出生在山东省莱阳市一个普 通人家。 她的父亲在她出生一年后独自闯关东, 一走杳无音信, 是她的母亲带着她吃住在基督教堂, 靠给人家缝补衣服及看护 教堂来维持生计。 姥姥的母亲挺开放的, 不让姥姥缠足, 还供她 读书。 姥姥每年靠考取的前三名免学费, 上完小学后, 又凭借自 身的努力考上莱阳乡师, 十四岁离家到学校寄宿上学。 在莱阳乡师上学的四年, 是姥姥最愉快的时光。 当时这所 学校不收学费, 每月

2、发给伙食费五元, 学生一律住校。 在校期间 除了认真读书学习外, 课外活动十分丰富, 姥姥还是学校网球 队、 篮球队的运动员, 她与女同学们经常到照相馆里留影, 从家 中留存的发黄老照片上, 可以看出姥姥当年的风采, 是那样的 青春、 朝气、 活泼、 时髦。 姥姥自莱阳乡师毕业后, 就与姥爷结婚, 一直从事教学工 作, 她做了一辈子的小学老师。 解放前战乱期间, 姥姥坚定不移 地跟随姥爷, 走遍大半个中国, 拖儿带女, 相夫教子, 特别是在 她的大儿子与二儿子得病无法医治, 相隔半年先后夭折的情况 下, 克服艰难险阻, 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解放后, 姥姥参加了工作, 当了一名小学教师, 先在

3、高密县 雷家庄小学工作, 又到济南市上新街小学教学, 从教三十多年。 她老人家热爱工作, 认真负责, 她把一生精力奉献给学校和学 生, 受到许多人尊敬。 每年春节期间, 她的学生们来到家中, 问 寒问暖, 送花、 送亲手做的棉垫等等, 那是她最开心的时候。姥姥也是我的第一个老师。 我出生时, 姥姥七十四岁, 那时 姥爷已离世。 从我出世, 到学说话、 走路, 后来上幼稚园、 小学、 初中, 都是在姥姥的亲切关爱教育下一路走来的。 姥姥是我的陪读生。 想起来姥姥对我的关怀真是无微不 至、 细心周到。 我的衣食住行、 检查作业均是她老人家晚年的任 务, 我们祖孙俩时常为功课而争执, 为了一个标点符

4、号、 为了一 句话, 都要认真讨论半天, 现在回忆起来感到对不起她, 因为我 的不懂事, 常常使她生气, 有时写作业很晚她也陪到我做完为 止, 而且人到了晚年, 身体都要缩, 所以她老人家就站在桌前, 看着我写, 她永远保持着答记者问的状态。 她老人家的脑子确实好使, 记忆好, 特别是历史、 地理问来 张口即答, 碰到她搞不懂的东西, 就认真查找, 一定要搞清楚给 你交待。 直到病重期间一直读书, 并写读书笔记, 还在书的扉页 写下 “开卷有益” 的心得, 在书中纸条上写着 “经常阅读是修养 性情的启迪” 的教诲, 这是我们家的宝贝, 是永久的纪念, 使我 收藏。 她这种学习精神值得我去效仿和

5、学习。 认识姥姥的人都说姥姥的人缘好。 这话是真的, 她老人家 在世时, 许多人常来看望, 她享受了生活的悠哉, 享受到儿孙们 的绕膝之乐, 享受了人生最美好的天伦之乐(四辈), 享受到儿 女的孝顺, 朋友们的温暖, 赢得大家的爱戴、 信任、 敬重。 她老人 家生前常说, 对得起在世的每一个人, 每个人也对得住她, 生无 忧事, 死无遗憾。 现在回想起来, 与姥姥的共同生活是愉快的, 是珍贵的。 那 些日子, 随着时间而逝去, 显得更加珍贵。 想起和姥姥共同生活的件件往事, 细细品味她老人家的一 生, 也不知怎么才能表达对她的爱。 愿她在天国, 永享安宁平和。一辈子教书育人的姥姥逝者档案姓 名

6、 柴 丕 珍享 年 88岁籍 贯 山 东 省 莱 阳 市我们家的 “山楂树之恋”刘美又是清明时节, 每每这时, 我对姥姥、 姥爷的思念就涌上心 头, 不能自已。 从小被姥姥姥爷带大, 从感情上我和他们亲密无 间。 和他们一起生活的日子, 点点滴滴, 自然而然地成了日后我 对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 或许是因为姥爷比姥姥年长七岁, 在我看来, 姥爷对姥姥 的爱如水晶般晶莹剔透, 姥爷对姥姥的包容如大海般博大宽 广。 生活中, 姥爷细心照料着姥姥的起居, 无微不至。 以至于姥 姥走了之后, 他的精神世界顿时空洞虚无, 脾性彻底改变, 仿佛 换了个人一般。 家里人都知道, 这是因为姥爷放心不下渐行渐 远

7、的姥姥, 担心她会在通往天堂的途中迷路。 还记得我小时候, 姥爷喜欢收听广播, 每天傍晚时分都会准时守在收音机旁, 在昏暗的灯光下, 记录下第二天的天 气情况, 叮嘱家人次日上班时加减衣物、 携带雨具等。 这时的 姥姥总是安静地待在一旁, 享受着平凡生活给她带来的安逸 和满足。 过惯了苦日子的姥爷, 对于自己处处节俭, 但对家人的花 销, 却是 “大手笔” , 因此姥姥和我的零用钱永远都是充足、 宽裕 的。 永远忘不了他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 永远忘不了那一碗碗 他舍不得吃的稠稠的稀饭, 永远忘不了他拄着拐杖去超市给我 买学习用品时那蹒跚的脚步, 永远忘不了和他永别时我的悲伤 和狼狈 姥爷的细致

8、耐心和姥姥的开朗豁达, 成就了我现在乐观向 上的性格和事无巨细的生活习惯。 亲爱的姥姥、 姥爷, 你们是我 这一辈子的永恒回忆, 祝愿你们在天堂开心快乐, 永远幸福。赵梅清明到了, 又该去给姥姥上坟了, 我心中涌起莫名的滋味。 姥姥也许是这个世界上, 唯一认为我是 “最优秀” 的人。 姥 姥对我这个外孙女的疼爱, 让我有时觉得受宠若惊 她会把 好吃的一直留着, 哪怕孙子、 孙女来了, 她依然坚持着把那些留 给我。 等我去了, 打开小橱, 拿出点心。 我工作时间不长, 姥姥便患上了胃癌。 虽然我是一名护士,却也没有能力挽留住她, 手术几年后她还是离开了。 得知姥姥去世的消息时, 我人在北京, 赶

9、回来后我跪在姥 姥身边哭了整整一个下午。 今年, 我尤其想念姥姥, 因为我也做了妈妈, 如果姥姥能看 到这个小宝贝会是多么开心, 她是不是也会牵着宝贝的手, 拿 出点心给他? 姥姥, 您的宝贝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宝贝, 你在天堂中收到 这个消息, 也会微笑吧?姥姥: 你看见了宝贝的宝贝了吗祖母的绣花针, 挑起一家四口的生计王闽九祖祖母母手手巧巧, 一一根根细细长长的的花花针针, 就就挑挑起起一一家家四四口口的的生生计计。 祖祖父父过世后, 30 来岁的祖母便领着我父亲兄弟 3 人艰难 度日。 她姓 “廖” , 穷困而不 “潦倒” 。 她的花针绣出无数精致花 草, 蔓延入山乡集市, 散发着客家人的生

10、活魅力。 她老人家手里 的花针, 真的很巧, 精细地修补捉襟见肘的穷日子。 白天干体力 活, 深夜就着昏黄的灯光穿针引线, 潜滋暗长花花草草。 为了一 家子的生计, 她老人家有时彻夜不眠。 新中国诞生后, 她老人家的日子渐渐好起来。 她的儿子们, 有的成了大学教师, 有的在公安局里做会计工作, 有的在家里 和她一起过农家生活。 我祖母的手是 “多功能” 的。 拿得稳细长的花针, 提得动盛 满饲料的厚木桶。 我第一次跟随父母乘长途汽车回老家看祖母 时, 她老人家已不绣花了, 背驼得厉害。 突然见到我们, 满脸漾 起密密的笑纹。 那时, 我祖母依旧住黑泥地面的陋室。 80 岁的老人, 依旧 用厚木

11、桶提江水、 提猪食喂猪。 有一天, 我意外发现她老人家竟 独自在江边杀鸡。 面对汹涌激流, 老人神情安详。 我内心震撼 了: 祖母的一生如此淡定啊。我没机会一睹祖母的花针妙品, 总觉得那些花花草草, 一 定和她老人家的慈眉善目一般, 宁静, 温情。 父亲说, 祖母绣花 很精细, 她会将一根绣线劈开来使用, 会在绣下一针前先往上 一针下方插入, 针脚匀密美观。 去年清明节前, 漫天的 “花针” 勾起我对她老人家的回忆。 不久, 生活日报登出我的短文 天堂的祖母还在绣花吗 。 父亲 见了, 向我解释道, 你祖母用来挣钱的, 主要是当时客家女子日 常用的头饰。 她是用绣线 “织” 头饰, 不是 “绣

12、” 头饰。 织花, 绣花, 她都在行。 绣花, 为艰辛日子绣点情趣, 织花, 为全家生计编织 出路 祖母上世纪80 年代病逝于老家, 享年88 岁。 她老人家自年 少时飞针走线至 “夕阳红” , 未曾拥有过缝纫机, 无缘体验 “机 绣” 现代风。 记得 2008 年暮春, 我第一次陪父亲回乡祭祖。 祖母长眠的 深山, 古风犹存。 繁茂的草木间, 隐现一队队乡民, 烟雾缭绕, 鞭 炮阵阵。 祖母的水泥墓地, 已重新修整过, 和别的山坟一般, 压 着淋了鸡血的黄纸, 触目惊心。 据说, 那是用来 “超度” 的。 我想, 春天里, 头上闪闪的 “花针” , 脚边如绣的花草, 温情动人, 更适 合 “超度” 超度逝者, 也超度生者因尘世喧嚣而焦虑的 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