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女性最喜欢的服饰旗袍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81940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9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国时期女性最喜欢的服饰旗袍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国时期女性最喜欢的服饰旗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国时期女性最喜欢的服饰旗袍(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看点?民国时期女性最喜欢的服饰: 旗袍2 0 1 7 年 7 月 5 日责任编辑: 孟捷版式策划: 赵玫兰责任校对: 续理行在如今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 女性对旗袍青睐有加。极具传统韵 味又能完美展示身体曲线的旗袍, 成为时尚的宠儿。 对于更多人来说,对旗袍印象 最深的还是民国时期。翻看那个时 期的老照片和电影,可以看到身着 旗袍端庄大方的宋庆龄, 影星胡蝶、 阮玲玉等人穿着旗袍的傲人身姿。 事实上,这个起源于旗人长袍 的服饰,第一次将中华女性秀美的 身材展示在世人面前。 一经出现, 旗 袍便成为民国时期,上至达官贵人 下至平民百姓最喜欢的服饰,并在 随后的发展中衍生出丰富多姿的 “旗袍文化

2、” 。曲线美。 阴丹士林旗袍风靡全国随着旗袍的发展, 当时的旗袍制作出现京派旗袍与海 派旗袍两大流派。 因旗袍的发源地在北京, 所以最初阶段, 融合汉族元素立领、 左右两面开衩等特点的改良旗袍称之 为京派旗袍; 后来, 由平面裁剪改为立体裁剪, 增加腰身等 时尚元素的旗袍, 称之为海派旗袍。 海派旗袍修长适体的 特点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 成为一种 服饰风尚, 并且后来居上, 逐渐取代了京派旗袍。 当然, 两派主要以风格作为区分, 并非简单的以地域 为标准。 即并非在北京的旗袍就是京派旗袍, 在上海的旗 袍就是海派旗袍。 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 文化上的两种 风格。 海派风格以

3、吸收西方艺术为特点, 形式灵活多样, 商 业气息浓厚; 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 显得矜持凝练。 近年来有人提出 “苏派旗袍” 的概念, 即江苏旗袍, 这 是一个新提法, 多半是商业炒作的概念, 与民国时期的京 派旗袍、 海派旗袍, 并不是一个概念。 民国时期, 因为南京 曾作为首都, 其旗袍风格曾广为流行, 但南京旗袍在制作 风格上仍然属于海派风格, 只不过在具体样式的制作上与 上海旗袍略有差别。 民国时期, 旗袍是女性最为代表性的服饰, 其适用性 非常广。 上至贵族女性下至平民百姓, 家庭妇女, 都可穿着 旗袍。 旗袍的年龄跨度很大, 十来岁的小女孩, 七八十岁的 老奶奶, 皆可着旗袍。

4、而且旗袍一年四季皆可穿着, 其形制 可单, 可夹, 可棉。 夏季有单旗袍, 冬季有棉旗袍, 春秋天有 夹旗袍, 里面还可以衬穿其他的服饰。 秋冬季节的棉旗袍 为长袖, 长下摆, 重保暖轻时尚。 而且旗袍的搭配性广, 受季节因素影响小, 可以搭配 多种服饰。 天凉时旗袍外可加短背心或绒线衫, 冬季在旗 袍外面套裘皮大衣, 领、 袖处加以毛皮饰边。 另外, 旗袍还 可以与丝巾、 丝袜、 项链、 耳环、 手表、 皮包、 高跟鞋等时尚 之物完美搭配, 正因为如此, 旗袍成为民国女性的最爱。 她 们个个穿得风姿绰约, 吸引世人的目光。 在当时, 各种款式的旗袍中, 阴丹士林旗袍特别流行, 所 谓阴丹士林

5、旗袍就是指旗袍的面料采用的是阴丹士林布。 阴丹士林本是一种还原染料名称,其还原染料耐洗、 耐晒, 用它染成的布料色彩艳丽, 因此被人们习惯称之为 阴丹士林布。 其中又以大德染料厂出品最有名。 与传统的 土布相比, 阴丹士林布颜色鲜艳, 种类繁多, 而且质量好。 另外与纯洋布比, 它又显得朴素大方, 经济耐用, 可以满足 中、 高、 低层次顾客的需求, 因此很受人们的喜爱。 当年阴丹士林布的宣传广告走俏都市乡村, 在学生中 影响尤大。 阴丹士林布也以其优良品质, 畅销大江南北, 家 喻户晓。 学生争穿阴丹士林布做的制服, 时髦女郎也穿阴 丹士林布做的旗袍, 阴丹士林布几乎成了 “国布” 。 时至

6、今 日, 阴丹士林、 士林蓝、 士林布仍然是很多老年人耳熟能详 的字眼。(据 北京晚报 )民 国 时 期?影 星 李 丽 华 为 阴 丹 士 林 旗 袍 拍 摄 的 广 告 图 片?由旗人长袍发展而来旗袍本不是汉服, 而是旗人的长袍, 原本满族 男女都可穿旗袍, 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 袍才与后来的旗袍有关系。 清代初期旗人所穿的长袍,其外部呈长方形, 圆领口, 窄袖、 有扣襻且衣襟右掩, 两腋部分明显收 缩。 长袍下部开衩, 下摆宽大, 长袍长可掩足。 旗人 的长袍从上到下由整块衣料剪成, 颜色较素。 清代 中叶, 旗人的长袍除圆领外, 还出现了狭窄的立领, 袍身和袍袖也比清初时宽大,

7、 而且长袍的下摆一般 多垂至脚踝。 有清一代,旗人长袍的造型线条以直线为主, 不用曲线, 给人平直硬朗的感觉。 而且, 长袍上下一 体, 使得线条比较流畅, 长袍能够盖住脚, 八旗女子 的天足被掩盖在袍摆之下,因此当旗人女子穿上 “花盆底” 高底鞋之后, 腰线得以抬高, 下肢也被拉 长, 使穿着者显得亭亭玉立, 再加上八旗女子们头 上常戴高大的 “如意头” 、“耷拉翅” 假髻, 更显得妩 媚多姿。 但是, 毕竟宽大、 厚重的长袍没有曲线的展示, 还是给很多爱美的女性带来颇多不满。 随着民国的 建立, 服饰也成为时代革新的一个标识, 男性服饰 出现中山装, 女子从满人的长袍中发现了女性服饰 之美

8、, 摈弃宽袍大袖的缺陷, 吸取了西方的审美趣 味, 便诞生了旗袍。 这种新式服装, 大胆地体现了女 性体态的曲线美。旗袍的流行, 始于上世纪2 0 年代初。 流行初期的改 良旗袍一改宽大、 平直的特点, 对宽大直腰 (无腰身) 的 满人长袍进行收腰的设计, 缩小袖口, 形成腰身, 以贴合 女性的身体曲线; 其次, 旗袍的长度减短, 满人穿长袍, 往往脚上穿着四五寸高的花盆底鞋子, 长袍的下摆要盖 住鞋底, 而汉人穿平底鞋, 没有高高的鞋底, 头上也没有 高大的发髻, 旗袍的下摆因此幅度剪短。 改良后的旗袍不仅可以凸显身体曲线, 旗袍的开衩 还可以展示女性的秀腿, 因此深得女性欢迎。 再加上上

9、世纪2 0 年代正好是女权运动兴起的时期,追求男女平 等, 放足、 剪发、 天乳、 上女学、 婚姻自由等观念也开始深 入人心, 女性走出家庭, 走向社会之后, 她们竞相身着旗 袍, 让看惯了旗人长袍、 汉族妇女对襟衫以及袄裙的中 国人, 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没过多久, 女性纷纷效仿, 她 们扯上一块布料, 不一定是高档的面料, 哪怕就是普通 的面料, 在裁缝的巧手之下, 就裁出一件贴合身体的旗 袍。 不过, 旗袍的出现, 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张爱玲 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 具有清教徒的风格。 ” 当 时的旗袍, 袍身宽松, 廓形平直, 袖身缩小, 袖口增大, 形 成 “倒大袖” 的

10、形制。 早在上世纪初期,“倒大袖” 便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女 性服饰风格, 女子的袄子有倒大袖的款式 (大袖袄) , 清 末贵族妇人的大襟衫也是倒大袖的形制, 民国初年在女 学生中流行的 “文明女装” 也是倒大袖。 因此, 最初的旗 袍也结合倒大袖的风格, 形成了 “倒大袖” 旗袍。 不过到 了上世纪3 0 年代, 旗袍款式层出不穷, 倒大袖旗袍已经 很少见了。 此时旗袍总体特点是领小、 袖小、 下摆多变 化, 核心是讲究腰身。 (小标题) 旗袍的变化 民国时期, 女性旗袍呈现出变化多端的特点, 主要 体现在旗袍的下摆长短、 腰身宽窄、 领口样式、 袖子大小 等方面的变化。 先说领口样式。 先是时

11、兴低领口, 继而流行高领口, 即使在盛夏酷暑, 薄如蝉翼的旗袍仍必须配上高耸及耳 的硬领, 以示时髦。 后来领口高到直抵腭下, 继而至耳。 而后盛行低领, 领子越低越摩登, 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 的时候, 干脆不要领子, 也是一种时尚。 旗袍下摆长度时长时短。 长时盖过脚面, 走起路来 衣边扫地, 短时则在膝盖略上些。 上世纪3 0 年代旗袍流 行长下摆, 长可及地, 盖住脚面, 被形象地称为 “扫地旗 袍” 。 长旗袍一般配高领, 衣领紧裹脖颈, 有的直抵下巴, 即使在炎热的夏天, 女性穿着旗袍, 也不改高耸的姿态。 再配上高跟鞋,长旗袍将女性的身材衬托得亭亭玉立。 考虑到旗袍贴身而穿, 行动

12、有所不便, 于是旗袍开始开 衩,尤其是高开衩正好解决了贴身行动不便的问题, 而 且高开衩在女性走动时, 隐约露出白皙的大腿, 散发出 撩人的姿态, 非常性感。 上世纪3 0 年代旗袍大衩逐渐流行。 所谓大衩, 当时 也仅仅是衩高过膝, 尽管如此, 这种旗袍还是受到老派 人士的抨击。 不过, 裸露小腿的旗袍并没有绝迹; 后来旗 袍开衩到达臀部, 而且腰身也变得紧窄, 女性秀美的腿 部得以充分地展示, 不过大开衩流行几年后, 又渐渐回 落。 旗袍袖子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是忽高忽低, 时而长过手腕, 时而短至露肘, 最后变成无袖。 当时旗袍的第二个特点是与西式服装结合得十分 完美, 剪裁合身,

13、除两边开衩外, 前后也可开衩, 并出现 了左右对襟旗袍。 上世纪3 0 年代末期, 还有一种改良旗 袍, 旗袍借鉴西式服装剪裁方法, 有了胸省和腰省 (省, 在此专指服装方面的独特设计) 。 同时, 第一次出现肩缝和装袖, 使肩部和腋下变得适体。 改良旗袍的出现, 使玲 珑突兀的女性美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另外, 荷叶袖、 开叉 袖等西式服装的装饰元素也被大量采用。 这种融合西方风格的旗袍可以与各式服装搭配。 比 如冬季在旗袍外面可以套裘皮大衣, 在旗袍的领、 袖处 还加以搭配毛皮饰边, 这些都是当时比较时髦的穿法。民国时期的商业美术家杭?英,在月份牌 (卡片式的单页年历) 上画的穿旗袍的女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