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81396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示范高中 2016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 文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本卷分第 1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第 I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题。中华民族本是诗书礼仪之邦 t 重视读书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用朝,国家就设有图书馆,当时 称“藏室” ,收藏三皇五帝之书和各地志书,名闻古今中外的古代哲学家老子就是看守藏室的史官。春秋

2、 诸子,百家争鸣,特别是孔子办学、编书的事迹尤其说明我国很早就有了比较成熟的阅读实践。人们每每谈到阅读,往往立刻会想到个人的学习和修养。古往今来,我们民族关于好学、勤学、 劝读、苦读的名言俯拾皆是,最为深入人心的还是那些关于“读书改变命运”一类的名言,譬如 “学而优则仕”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等等。一周 恩来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句名言道出了一位中国有志青年的责任感、使命 感。阅读目的的崇高价值决定了读者将付出艰辛努力。于是就有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 儿读书时。黑发一不知勤学旱,白首方悔读书迟”一类劝读诗,以及

3、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一 类勤学苦读故事,这些故事称得上启人心智、鼓舞精神。至于做研究的专业人士,更是对清未大 学者王国维借论宋词来谈读书、做学问的“三境界 说有真切同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 高楼,望断天涯路” , “表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众里寻他千百庹,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 ,既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又有不懈追求的境界升华。诚然,对于很多人来说, 阅读并不是为了改变命运,也不都要“望断天涯路” ,不少人是作为道德传承而读书,更有不少 人为个人修养而读书,还有的只是以读书为人生乐趣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为读书而读书。上述关于阅读的目的,大致可以分威两类,一为学以

4、致用,二为学以修为;前者强调实际效 用,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取的动力,后者注重审美愉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这两类阅读 的目的建构了我们民族的主要传统。其实,从阅读的发生发展过程采看,这两大传统并非泾渭分明,阅读可以同 时具有传递知识信息、交流思想的作用和愉悦精神、抒发情怀的意趣。在-春秋时期,社会阅读、教育就同时体现了阅读的两大传统。孔子在教育上的“六艺之教” (礼、乐、射、御、书、数)和学术上的 “六艺之学”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 ,非常显然是实用与修养功能并存。直到汉 代被尊儒术,官员进阶需要对儒术有所研读,这时候功利性阅读才逐渐浮动于朝野。到了隋朝开 创科举考试,为官场人才

5、选拔设计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的制度,学以致用阅读、专业性阅读、功 利性阅读、应试性阅读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学习赶考成了知识分子阅读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尽 管其间也有居于科举“官学” 、 “私学”之外的书院 教育,主张以德为先、格物致知,但学以修为的阅读传统始终未能成为大多数学子读书学习 的主流。直到当代,应试教育仍然是其最终归宿。此外,社会的价值取向,也过分地强调功利实 效、精英目标。功利性阅读的教育目的,加上相对呆板的阅读教育方法设计,应试与成功就变成 了阅读者、受教育者的唯一任务,他们是否在学习、考试的同时达到修身的目的,通常不在考量 范围,因而许多时候这种阅读几乎与精神、灵魂无关。(摘自新华

6、文摘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中华民族重视读书的历史很悠久,我们的祖先在周朝的时候,就设有收藏三皇五帝之书和各 地志书的“藏室” ,老子还担任过看守藏室的史官。B中华民族是诗书礼仪之邦,早在春秋时期,那时诸子百家争鸣,尤其孔子办学、编书的事迹 更是我国很早就有比较成熟的阅读实践的有力证明。c中华民族关于好学、勤学、劝读、苦读的名言虽然从古至今一直很多,但人们认为最有价值的 是“学而优则仕”这一类关于“读书改变命运”的名言。D王国维借论宋词来谈读书、做学问的“三境界”说,其中既有执着追求和刻苦钻研精神,又 有不懈追求的境界升华,这些引起做研究的专业人士的同感。

7、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与一般读书人“十年寒窟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之类的想法不同,他的这句名言说出了他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虽然阅读或许能够改变命运,但是其过程是艰辛的,而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三 更灯火五更鸡这一类的故事就具有启人心智、鼓舞精神的激励作用。c.不少人选择读书,不是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 ,也不是为了刻苦钻研去搞学术研究,而是为了 道德传承或个人修养而读书,当然还有人只是为读书而读书。D阅读的目的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可以大致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强调实际效用的学以致用,二 是注重审美愉悦的学以修为,两者

8、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阅读的目的不同,所获得的效果也不相同。在先秦春秋时期,社会阅读和教育就同时具有传 递知识信息、交流思想的作用和愉悦精神、抒发情怀的意趣。B孔子的“六艺之教”和“六艺之学”说明阅读的学以致用和学以修为这两大目的并不矛盾, 相反,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推动人的提高和社会进步。C功利性阅读并非与生俱来,随着汉代官员晋升官阶对儒术提出要求,功利性阅读才逐渐浮动 于朝野,科举制度的建立使学习赶考成为知识分子阅读的主要目的和内容。D当代的应试教育注重功利性阅读,在这种教育体系中,阅读者、受教育者的任务只有一个,

9、 那就是应试与成功,他们的阅读许多时候也几乎与精神、灵魂无关。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 汉不 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 材力 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 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 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

10、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 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 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 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 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 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 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 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赠太尉,以

11、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 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日:“愿军民无犯吾令, 违者一毫不贷。 ”故所部无益。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 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 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 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 藩

12、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D园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 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 不肯前往应召,

13、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 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 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 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2)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日:“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

14、不贷。”(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水边偶题 罗隐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柯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注】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屡试不第。丘轲:孔丘、孟轲,周召:周公、召公。浆邑 先生:庄子。8这首诗的首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 分)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颈联对这种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常常会导

15、致一个国家灭亡的两句是“ ,_ ”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_ ”两句,正面描写琵琶士在我们的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3)辛弃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 _,_ _”两句,将英雄刘裕成 长地方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请考生在第三(11) 、第四、第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铅笔在答题卡 上将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老鲁 汪曾棋有一天,似乎看见校警们所住的房间热闹起来。看看,似乎多了一个人。想,大概是哪个来 了从前 队伍上的朋友了(学校校警多是退伍的兵) 。再过几天,我们在挑菜时看见一个光头瘦长个子穿 半旧草 绿军服的人也在那里低着头掐灰藿菜的嫩头。走过去,他歪了头似笑不笑地芰了一下。这是一种 世故, 也不失其淳朴。这个“校警的朋友”有五十岁了,额上一抬眉有细而密的皱纹。看他摘菜,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