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80522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津中学高2010级“一诊”模拟测试(二)语 文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场院/赔偿 异闻/奇闻轶事 秩序/卷帙浩繁松散/披头散发B导向/倒立 眼晕/晕头转向 辟邪/开天辟地哈达/哈萨克族C哺育/逮捕 拾遗/拾级而上 披靡/靡靡之音潜伏/情意缱绻D觇视/掺和 玉玦/大放厥词 中肯/中饱私囊 漂泊/淡泊明志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遨翔 水蒸汽 真知灼见 树倒猢狲散B蛊惑 显像管 冠冕堂皇 时事造英雄C观摩 井冈山 指手画脚 慷他人之慨D心率 顶梁柱 学冠中西 针尖对麦芒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 )A. 在“安全生产月”文艺演出现场,一名出演“受伤工人”的演员在工作人员为其化妆时,不停地喊着“痛,痛,痛”,让人觉得还没上台就已经入戏了。B. 有关部门和业主单位在依法办事的前提下,要敢于担当,说到做到。如果出现不作为、慢作为,或是当面鼓,对面锣的情况,将进行问责。C. 由张柏芝、权相佑、张韶涵、井柏然联合出演,知名导演关锦鹏监制,潘源良执导的年度爱情话题电影影子爱人不日将和观众见面。D. 很多参加雅思考试的考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常常抱怨没有思路,无话可说;而在做阅读题的过程中,又常常抱怨文章看不懂,不知所云。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12年的欧洲杯,虽然葡萄牙队拥

3、有C罗、纳尼、佩佩等一批在豪门球队效力的球员,但队员始终找不到联赛时的感觉,全队上下的状态令人堪忧。B. 6月16日上午9:30,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北园,由10辆人力三轮车组成的挂着粉红色气球的迎亲车队成为校园中的一道风景线。C.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D. 7月末,大邑县人民政府、成都文旅集团在西岭雪山启动了“2012成都消夏避暑旅游节”,迎来了3000多市民上山纳凉。5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40字以内) (3分) 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

4、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 这一流派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答:_。6请仿照下面文字的构思和形式,另选两个恰当的事物进行仿写。(3分) 竹子, 每攀登一步, 都做一次小结。仿写: 7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3分)据称,每盏灯都只能使用一次。设计师发明这款灯的目

5、的在于提醒人们“消费型社会”的不负责任,人们对能源的浪费,希望人们能珍惜能源。近日,美国一名设计师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玻璃灯。这个玻璃灯内装有其它的化学物质,当血液与这些化学物质混在一起时,便会产生化学反应,发出蓝色的光。这种灯外形像一个玻璃瓶,需要用人类血液才能启动。答: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诸葛孔明陈亮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偪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

6、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邽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大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

7、,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

8、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共少戒也。(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 敌:敌人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 伺:窥探C仲达出兵拒之 拒:抵御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 见:现成的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势倾群臣而下不忌 爽籁发而清风生 B出于其所不能为

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妄为大言以谲其下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D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0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C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

10、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11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邽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1、)(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译文:_(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3分)译文:_(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3分)译文:_三、古诗鉴赏 (8分)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答:_(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答:_四、名句名篇默写(5分)1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组完成)。(5分)(1)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知来者

12、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况劝学)五、现代文(论述类)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中国山水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士大夫艺术家试图把山水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来赏,来游,他们要使自己的精神走入这图画里。王维有一句诗“枕上见千里”,谋求的就是这种卧身在榻

13、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所以中国山水画论里就有一个“卧游”的术语。后来中国艺术中出现了园林和盆景,都是这种艺术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与具体实现。说到底,就是将无限大的自然山水缩小到人的感官所能够把握的状态,这也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的结合,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历代的山水画家都试图在自然山水与人之间寻找这种关系,并在这两者之间大做文章。总的来说,整个古典时期,在山水画的意境处理上,大多脱离不开“山水自然”加“渔樵隐士”的基本构思和构图模式。中国山水画中的人往往是艺术家自我的化身,或者说是自然山水的灵魂与知音。“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山水中的“渔樵”并非真正的渔父樵人,而是一种

14、精神载体。宗炳有一句话“山水以形媚道”,人只有到山水之中,从自然的千姿万态里才能领会“道”之真味,所以中国画里的山水本质上都在强调心中之山水。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中国人倾向于家居生活,然而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需求与此发生矛盾。隐居山林、与鸟兽为伍是一个很不实际的幻想,那么就有了居室化的山水艺术,园林、盆景、山水画都可以看作这一思想的体现。有人讽刺明代的文人董其昌,说他是“山林富贵两不误”,实际上这是文人生活的一个极好概括。中国另一特具代表意义的画科花鸟画,与山水画差不多在同一时期(魏晋)产生。花鸟作为审美对象在本质意义上与山水相同,属于主体之外的自然、客观外物。然而,花易凋零,鸟为活体,是主体

15、难以把握掌控的东西,所以就有了花鸟画。艺术反过来必然要影响生活,由于中国文人将自然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那么这种影响就更加深刻。丰子恺先生在从梅花说到艺术中引用了一句哲语:“人们不是为了悲哀而哭泣,乃为了哭泣而悲哀的。”在艺术上也有同样的情形,人们不是感到了自然的美而表现为绘画的,乃是表现了绘画之后才感到自然的美。换言之,“绘画不是模仿自然,自然是模仿绘画的”。中国的园林艺术是文人将自然仿效绘画的最好例证。15下面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特征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强调生活艺术化。B强调心中之山水。C强调艺术模仿自然。D强调主体之外的自然。16下面对文章引用丰子恺先生所引哲语的作用,理解

16、最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说明悲哀与哭泣的关系,强调哭泣比悲哀更加重要。B说明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自然的模仿。C说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生活的反作用。D说明园林与绘画的关系,强调园林对绘画的仿效。17联系上下文,解释“卧游”的内涵。(3分)答:_18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提问式标题。(3分)答:_六、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一幅烟雨牛鹭图汤世杰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

17、斜插进泥土。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高黎贡山注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阵雨初停自不必说,稍小些就要抓紧犁田耙地。农人大约直到雨下得太大才去躲躲不知是躲在某棵大树下眼巴巴地等着雨停,还是蹲在自家老屋屋檐下抽着旱烟。只有那头老牛留在那里,忠实而又无奈。人有时真是太粗心,为什么就让牛站在雨里的泥水之中?其实旁边就是一道弯弯的田埂,只几步就能让它站到干一些的地方。现在它只能一动不动,一任细雨把它淋得透湿,浑身的短毛紧贴在身上,看上去倒比裸体更像裸体。雨顺着老牛的脊背直往下淌,头,角,嘴,穿着牛绳的鼻子,无望的眼睛,牛轭,滚圆的肚子,都在滴水,耷拉着的尾巴竟像一根水管

18、,水流成线。 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阴绿模糊的背景划过,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在老牛四周上下翻飞盘旋。一动不动的老牛连眼都不眨。白鹭越飞越低,通红细长的脚爪伸出来,像飞机降落前放下了起落架。老牛“哞”地叫了一声,给老朋友打着招呼:地我刚犁过,有的是虫子!白鹭叽叽喳喳地齐声欢呼,盘旋俯冲终至落定,一如几页湿透的情书,撒在老牛的四周。那只胆大些的竟在牛背落下,单腿而立,引颈而望,活像个临时风向标。然后它开始走动,好似淑女迈着优雅的碎步,在牛背上从尾部踱到双角之间,然后再返回或许它眼里的牛背根本不是牛背,怎么走都是一条宽敞的步行街。 面对这个场景,时装设计师或能看到一场山野T台秀(时装表演):高黎贡

19、山西麓,牛和鹭的联袂献演,是大与小的默契组合,既有静与动的古老元素,也有黑与白的时尚流行。诗人呢,说不定会在便条簿上记下突来的灵感:持重与轻盈相辅相成的野趣,敦实与机巧搭配的哲理,憨厚与灵慧共生的诗情。画家将一幅水墨在心头铺开,顺手拾起老牛白鹭图的几个细节:细雨如烟,老牛如定,木犁如船,白鹭如歌,翻开的土垡如波如浪 我像什么都看到了,但又像什么都没看到我在想着那个农人。在远处躲雨的农人一直没有入画,但我相信他一直在场。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有关,他才是这个场景真正的主角。21世纪,风雨中的老牛木犁,暗示的是古老的农耕的伟大。大山下的土地是农人唯一的财富,其实不也是整个人类的唯一财富?尽管这个场景太古

20、老太原始,一无现代文明的气息没有拖拉机,没有化肥,没有杀虫剂,没有汽油味儿,没有订单农业,没有CEO(首席执行官),没有与污染一起抵达的富裕;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一切都在两难之中。我忘情地凝视着,仿佛怕它转眼终会消失,就像它所象征的那种生存方式终将消失一样。拍一张照片吧,或者干脆就像我这样,用目光把它留在心中:那是少小离家的游子思念中的家园,在遥远的梦中看上一眼,暗夜醒来,泪水也会悄然洇湿枕角一片自由自在充满闲趣却供养着我们的田野,怎么说都是从简朴的远古出走的现代人永远的牵挂。注高黎贡山:在云南怒江西部的中缅边界附近。19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爱哪一段?请

21、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5分)答:_20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答:_21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6分)答:_22文章把“烟雨”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6分)答:_七、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上个世纪60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了一个苦难的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够让老师看到我的表演,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还悄悄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一片真

22、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也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为自己的告密向老师表示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个事儿的有十几位同学,我的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经去世,每当想到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讲故事的人莫言在瑞典的演讲)要求: 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得套作、抄袭;

23、无标题扣2分,标题不当扣12分,标题不居中扣1分。新津中学 “一诊”模拟测试(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B do / do yn/yn b/p,h/h(Achng/chng y/y zh/zh sn/sn; Cb/b sh/sh m/ m qin/ qin;Dchn/ chn ju/ ju zhng/zhng b/b)2(项中的“遨”应为“翱”,“汽”应为“气”;项中的“事”应为“势”;项中的“冠”应为“贯”)3C “不日”:要不了几天;几天之内,多用于未来。(A项中的“化妆”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化装”,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B项中的“当面鼓,

24、对面锣”比喻面对面地讲明、对证或争论。此处不合语境。D项中的“不知所云”指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语言紊乱或空洞。此处望文生义)4C(“储蓄额的高低”对银行来说,资金都在增长,只是一个增长快慢的问题。这里的“增长”其实就含有两个方面的意思。故C项正确。A项成分赘余,“令人”不可与“堪忧”搭配,应删去“令人”。B项定语语序不当,“车队”不能“挂着粉红色气球”,应改为“由10辆挂着粉红色气球的人力三轮车组成的迎亲车队”。D项偷换主语,应改为“大邑县人民政府、成都文旅集团在西岭雪山启动的2012成都消夏避暑旅游节”)5拉美地区的一种用把现实与幻景融为一体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的文学(小说)流派。(3分)6

25、参考示例:(3分)蜡烛,/每驱走一次黑暗,/都会献出一段生命。粉笔,/每写出一个字,/都要留下一片洁白。7 (3分)8A解析:“敌”应为“匹敌”。9B解析:B项,“其”都是代词,自己。A项,第一个“而”,表转折,却;第二个“而”,表承接。C项,第一个“为”,动词,说;第二个“为”,介词,替。D项,第一个“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之”,代词,这种情况。10B解析:需全面把握文段意思,准确断句。“宥过无大”“刑故无小”意义相反,句式整齐,当断开,排除A、C两项。最后两句如果断成“杀者/王者之事也”又与语境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C解析:文中李靖未发“书生式的迂腐议论”。12(1)

26、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解析:委身,寄身。偏方,古今异义词,这里指偏远的地方。特,只不过。之,结构助词,的。(2)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解析:据,据守。易与,容易对付,含有轻蔑之意。(3)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解析:引,带领。济,渡河。为,动词,引申为“修筑”。14玉枕纱厨悟已往之不谏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申之以孝悌之义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怅寥廓环珮空归夜月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固一世之雄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3.(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

27、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附】文言译文:诸葛亮,是伊尹、周公这一类的人物。然而议论他的人却多有不同的说法,因为他活在艰难的时代,处在英雄不幸运的境地。众人都力图仕进,入朝为官,而他独自退居江湖,从容隐居草庐,被(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挺身辅佐幼主,不放权也不摄政,人们没有闲话。权力大的直逼国君,而皇上从不疑心,权势压倒群臣而他们不忌恨。振奋精神治理蜀国,社会风气安定平静,秩序良好。宽恕过失,无论有多大;惩治故意,无论有多小:这是帝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啊。用安闲之道役使

28、百姓,(百姓)即使劳累也不怨恨;用好生之道去杀人,(犯人)即使被处死也不怨恨杀人者:这是帝王的行为啊。诸葛亮做得比他们优秀,确实是伊尹、周公这一类的人物啊。然而评论他的人却说他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这怎么能与孔子到鲁国做官把自己比作老子、彭祖相提并论呢?更有甚者,认为诸葛亮无法与司马懿匹敌,这跟小孩子的见识没有什么不同啊。他们难道不是凭借司马懿的话而这样认为的吗?却不知道司马懿的话都是欺诈人啊!司马懿在诸葛亮面前欺诈无法得逞,因而常窥探诸葛亮用兵的间隙和疏漏,说虚妄的大话来欺诈他的部下。评论的人只不过是没有察觉罢了。开始,诸葛亮兵出祁山,司马懿出兵

29、抵御。听说诸葛亮将要收割上邽的小麦,于是卷起铠甲急行军,昼夜前往。诸葛亮粮食匮乏已经退兵。于是司马懿说:“我们兼程而行特别疲劳,这应该是通晓兵法的人所贪恋的啊。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军队没有现成的粮食却与敌人转战,即使是能战胜,以后凭借什么继续?这是少数能够分辨真理的人一定不去做的啊。司马懿心里知道其中道理,在外说大话欺骗他的部下。不久,诸葛亮兵出斜谷,司马懿又率军抵抗。知道诸葛亮的军队还没到渭水,(司马懿)率领军队渡过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诸葛亮指挥军队将要到达,司马懿诈言说:“诸葛亮如果勇敢的话,一定会到武功山依山布阵战斗。如果他们向西到五丈原,各位就没有战事了。”敌人的军队

30、已经置之死地,却率领军队直接进攻,来与他们战斗,这也是少数能辨真理的人一定不做的啊。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一定不这样做,姑且撒这样的谎言来胡乱掩盖自己的怯懦,来表示自己能够预料,并且来稍稍安抚军心。因而诸葛亮掌控有节度有法制的军队,不使用权谋欺诈,不贪图小的胜利,司马懿却说:“诸葛亮志向大却不机智灵巧,智谋多而缺少决断,喜好用兵而没有权力。”凡此种种,都是窥伺诸葛亮用兵的间隙和疏漏,说些虚妄的大话来欺诈他的部下,这哪里是他的真心话啊。全面地观察某个人的真情,不在于他的敌人存在时,而是在于他的敌人亡故之后。诸葛亮活着时,司马懿的话是这样。等到诸葛亮死了,司马懿巡察到他的营房阵地,恭敬地整饬衣襟,感叹道

31、:“(诸葛亮)正是天下奇才啊!”他见诸葛亮的规矩法度,都是自己不能做到的,恍惚自失,不知不觉中把他的心里话说出来了。可以凭借这来观察到他的真情了。评论的人不相信这些,却相信他欺诈的话,难道不是又被司马懿欺骗了吗?唐朝的李靖,是最擅长评论兵法的人。我曾经读他的问对之书,看到他叙述诸葛亮治军的妙处,十分详细;却没有一句提到司马懿。他们通晓兵法的人,本来就凭这来观察啊!书生们的评论,为什么不这样呢!诸葛亮距今将近千年了,没有人能够体谅他的内心。我为诸葛亮的不幸而不平,因此详细地评论他,使世上以成败论英雄的人稍稍引以为戒。15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文中有关“中国园林艺术的特征”的信息,主要

32、有两处:第一段最后一句和第三段最后一句,可以推知中国园林艺术的特征在于强调心中之山水。16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三段主要观点就是阐述了艺术对生活的影响,作者引用丰子恺所引哲语的作用正是在于强调艺术对生活的反作用。17中国文人通过山水艺术达到身处卧室而畅游大千世界的境界。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区域在第一段,“卧游”是一种艺术理念,是指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18中国文人用什么方式亲近自然?(或“中国艺术如何表现自然?”)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要概括文本的主旨,首先要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其次要找出文章的侧重点。本文的重点在于探讨中

33、国文人(或中国艺术)亲近自然的问题。19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第一段: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第二段: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解析:从两段内容鲜明的对比上可以看出一个是静态描写,一个是动态描写。20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涵的美;为作者抒情、议论作铺垫。解析:注意把握住语段描写的中心就不难看出这是侧面描写,再联系下文内容,可以看出为下文的抒情、议论作了铺垫。21眷恋古老的农耕文明;为其终将消失而惆怅。解析:从文章最后一段“我忘情地凝视着,仿佛怕它转眼终会消失,就像它所象征的那种生存方式终将消失一样。拍一

34、张照片吧,或者干脆就像我这样,用目光把它留在心中”等语句可以概括出作者的情感。22营造出朦胧的诗意氛围;抒写农耕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抒发作者迷茫的情思。解析:从语段的内容和文章的情感两方面来分析作答。23. 作文(1)材料解说: 材料主体内容是莫言对小学同学事件回忆,莫言通过回忆表达了对那位同学的歉疚之情,莫言对这件事的感悟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2)立意参考: 从莫言通过回忆表达了对同学的歉疚之情,可以提炼出“人要勇于反思自己不足”;从“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可以从“理解、宽容”角度立意;从“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可以从“宽容、真诚”角度立意;从材料整体上看,那位同学因为被许多同学揭发因而得到警告处分,但是那位同学情感是真诚、真实的。对莫言和“许多同学”对真实、真诚的进行打击的这种行为,莫言认为是不恰当的。这样可以从“理解、宽容”角度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