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58023 上传时间:2017-08-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郭沫若一、王兴之夫妇墓志近年,在南京郊外及其近境出土了几种东晋时代的墓志。就中以王兴之夫妇墓志(图版伍) 与谢鲲墓志( 图一) ,最有史料价值。王兴之夫妇墓志(图四、五),以今年(1965 年) 一月十九日出土于南京新民 门外人台山,一石两面刻字。一面的刻字是:君讳兴之,字稚陋。琅耶临沂都乡南仁里。征西大将军行参军,赣令。春秋卅一。咸康六年十月十八日卒。以七年七月廿六日葬于丹杨建康之白石,于先考散骑常侍、尚书左仆射、特进卫将军、都亭肃侯墓之左。故刻石为识,藏之于墓。长子闽之。女字稚容。次子嗣之,出养第二伯。次子咸之。次子预之。另一面的刻字是:命妇西河界休都乡吉

2、迁里,宋氏名和之,字秦嬴,春秋卅五。永和四年十月三日卒。以其月廿二日,合葬于君柩之右。父哲,字世俊,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秦梁二州诸军事、冠军将军、梁州刺史、野王公。弟延之,字兴祖。袭封野王公。兴之虽未着姓,南京市文物保管委 员会的同志们考证为 王彬之子,是确切不可易的。 晋书卷七十六王彬传云: 彬字世儒,与兄 俱渡江。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苏峻平后,改筑新宫,彬 为大匠。以 营创勋劳,赐爵关内侯,迁尚书右仆射。卒官,年五十九。赠特进卫将军,加散 骑常侍,谥曰肃。长子彭之嗣,位至黄门郎。次彪之,最知名。 王彬是王正的第三子,其 长兄为 ,次兄为旷。 旷即王羲之的父亲。王氏的原籍是琅琊临沂,郡望既

3、合,年代亦无不合。其他和石刻中所述有关先考 的爵位、官职、谥号,也都相符。晋成帝咸康六年为公元三四 年, 兴之年三十一岁,则当生于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三 九年。东晋以三一七年成立,他是在童年时代,随着父兄南渡的。王彬之子除彭之、彪之外,据世说新语人名谱,尚有一人名翘之,曾任光禄大夫。今又有兴之,足见王彬有子四人,而不是仅仅两人了。征西大将军应是庾亮。 晋书 庾亮传:(成帝咸和九年公元 334 年) 陶侃薨,迁亮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 领江、 荆 、豫三州刺史, 进号征西将军。 行参军 者,据隋书百官志在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侯各大将军之下都有行参军,是比 较低级的属吏。左右

4、卫、左右武侯各六人,左右武卫各八人。隋制盖因袭晋制。庾亮以咸康六年正月卒,先于王兴之之死半年以上。王兴之盖先为庾亮的行参军,后升为赣县县令。赣县在晋属江州南康郡。王羲之亦曾参庾亮军,是 则兴之与羲之,不 仅是从兄弟,而且还曾经共事。兴之小羲之三岁。有人拟议:兴之夫 妇墓志,可能是王羲之所书。考虑到羲之与兴之的关系,更考虑到兴之墓志 只书名而不着姓, 显然是王家的 亲人自己写的,王羲2之为兴之夫妇写墓志的拟议,看来不是毫无根据的。然墓志中称谓是从写作者的身分出发,如称 兴之为君,称兴之妇为命妇 。兴之墓志中称王彬为先考 ,可 见写墓志的人是兴之的胞兄弟,即当于彭之、彪之、翘之三人中求之。三人中究

5、为那一人虽无法断定,但墓志非王羲之所书则是可以断定的。当然, 先考的称谓, 有时只就墓主的身份而言。如北魏元诱妻薛伯徽墓志云:先考授以礼经( 见汉魏南北朝墓志集 释图版一三八),又唐吕岩诜撰张轸墓志云:先考漪朝散大夫箸作郎(见八琼室金石补正五十四卷 29 页),即其证。然在兴之妇墓志中,宋和之的亡父,却只称为父而不称 先考,可见书属墓志者在称谓上是有所区别的。故 兴之墓志中之先考,不仅单就兴之而言,实表示书属墓志者与王彬亦有父子关系。建康即今之南京,在晋属丹阳郡。原名秣陵,汉献帝建安十六年所置。孙权改为建业。晋武帝时复为秣陵。太康三年分秣陵之水北 为建业。后避愍帝讳,改称建康。晋书职官志:散骑

6、常侍,本秦官也。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散骑,骑从乘舆车后。中常侍,得入禁中。魏文帝黄初初置散骑,合之,于中司掌规谏,不典事。至晋不改,及元康中,惠帝始以宦者董猛为中常侍,后遂止,常为显职。 仆射,服秩印绶与尚书 令同。案 汉本置一人,至汉献帝建安四年,以执金吾荣邰为尚书左仆射。仆射分置左右,盖自此始。经魏至晋迄于江左,省置无恒。置二,则为左右仆射。或不两置,但曰尚书仆射。 尚书令缺,则左为省主。若左右并缺,则置尚书仆射以主左事。 又特进,汉官也。二汉及魏晋以加官从本官车服,无吏卒。 看来是官上加官的意思。卫将军有左右,职位颇高。根据晋书王彬传的叙述看来,王彬是以尚书左仆射为本官,特进卫将军和散

7、骑常侍都是死后的官上加官。王彬的地位在当时是相当 显要的。长子闽之。女字稚容。次子嗣之,出养第二伯。关于第二伯 的问题,南京文管会的同志们有独到的见解。他们注意到世说新 语轻诋篇中的一项重要资料。 王右军在南,丞相(王导) 与书,每 叹子侄不令。云:虎豚、虎犊, 还其所如( 还 象个样子)。 此下注云:虎豚,王彭之小字也。 王氏谱曰:彭之字安寿,琅琊人。祖正,尚书郎。父彬,卫将军。彭之,仕至黄门郎。虎犊, 彪之小字也。 彪之字叔虎,彭之第三弟。年二十而头须皓白。 时人谓之“王白须”。少有局干之称。累迁至左光禄大夫。 文管会来函云:考注中彪之 为彭之第三弟,又字叔虎,如版本无 误,彭之尚有一第二

8、弟。抑即翘之,或另有其人,早卒或无后,故以嗣之过继。 这说法是正确的。版本可无问题,日本金泽文库 藏宋本、四 库丛刊影印明本均作 第三弟。我意,翘之当即第二弟,兴之则是第四。此可补晋书王彬传的简略。又王彪之长兴之五岁,活到孝武帝太元二年(公元三七七年),年七十三,后于兴之之死三十七年。他有两个儿子,曰越之,曰临之(见晋书本传) 。王兴之的岳父宋哲,名见 晋书元帝纪:建武元年( 公元三一七)春二月辛巳,平东将军宋哲至。 他是来传达晋愍帝遗诏,要当 时的琅琊王司 马睿即帝位的。所以宋哲是所谓辅命之臣。晋 时的将军本分四级,曰征,曰镇,曰安,曰平;东西南北都有。宋哲当时为平东将军 ,可 见是第四级。

9、后来升了官,晋封公爵,但晋书中无传。其子宋延之亦无传。3晋书职官志云:魏文帝黄初三年,始置都督 诸州军 事,或领刺史。及晋受禅,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 节为下。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 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 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导等权重者乃居之。 今考宋哲以使持节 冠于中外诸官职之上,其 权重殆几乎和王导相等。 晋书何以不为立传?殊觉可异。二、谢鲲墓志谢鲲墓志(图二),以一九六四年九月十日,出土于南京中 华门外戚家山残墓中。文凡四行,横腰被推土机挖去数字,但大抵可以意补。其文如下:晋故豫章内史,陈国

10、阳夏,谢鲲幼舆,以泰宁元年十一月廿八亡,假葬建康县石子岗,在阳大家墓东 北四丈。妻中山刘氏,息尚仁祖,女真石。弟褒幼儒,弟广幼临。旧墓在荧阳。谢鲲, 石刻作谢NFDDB ,鲲字变从角作,乃讹字。鳏字亦有从角作者。碑刻中这样偏旁讹误字多见,如竹 头变作草头,示旁 变作禾旁,双人旁与单人旁互易,日字旁与目字旁互易, 等等, 举不胜举。谢鲲是东晋初年的名士。 晋书卷四十九谢鲲传云: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也。鲲少知名,通简,有高 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避地于豫章。以讨杜 功,封咸亭侯。 大将军王敦要背叛当时的朝廷时,他曾 经婉谏。其后,谢鲲赴豫章郡太守任。史称其莅政清肃,百姓 爱 之。

11、 寻卒官,时年四十三。追赠太常,谥曰康。 他是王衍的四友之一。 晋 书王澄传时王敦、谢鲲、庾 、阮修,皆为衍所亲善,号为四友。 其子谢尚及从子谢安等晋书中均有传。谢尚传: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谢 鲲之子也。 十余岁遭父忧。 谢安传: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 此晋书中之裒,即石刻中之褒。晋书 称豫章太守 ,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所引晋阳秋 也同样称豫章太守 ,但石刻 则作 豫章内史 。考 晋书职官志:诸 王国以内史掌太守之任。又云王,改太守为内史。太守与内史, 职权相同,只是名称上有点差别而已。但豫章郡不属于王国,而太守却也可以称为内史,可见到了东晋,连这点称谓上的小差别都在无形中消失了。

12、世说新语人名谱中有 陈国阳夏谢氏谱,谢鲲列于第二世,其弟有裒而无广。关于谢裒的叙述如下:裒,衡子,字幼儒。太常卿,吏部尚书。 据石刻,谢鲲以太宁元年(公元三二三年) 十一月廿八亡,逆推四十三年,可知鲲生于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二八 年)。他是西晋初年的人,经历了永嘉南渡,而属于所谓渡江名士之流。太宁元年在南渡后仅仅七年, 当时的名士们不用说是 还想恢复中原的。 有名的新亭对泣 的故事, 值得在这 儿引用一下: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借卉饮宴。周侯 (NFDB4)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 (导) 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13、世说新语言语篇)这很鲜明地表达了渡江名士 们的心境。 这同一心境,在这谢鲲墓志里也4表达出来了。所谓假葬建康县石子冈,所谓旧墓在荧阳,都是没有忘 记还要克复神州 的。南宋 陆游辞世 时的诗句,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之语,这同样的遗憾,尽管谢鲲如何旷达,恐怕在弥留时也在脑子里面萦回过的。暂时埋在南方,将来还要归葬于 旧墓。这个希望虽然落了空,但墓志却在今天重见天日,这在谢鲲倒是意想不到的幸运了。石子岗 见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言建业南有长陵,名曰石子岗。葬者依焉。 世说新语言语篇 高座道人不作汉语条下刘孝标注引塔寺记:尸黎密( 西域人) ,冢曰高座,在石子岗,常行头陀。卒于梅冈,即葬

14、焉。 又陈书任忠传, 隋将 韩擒虎自新林 进军,忠乃率数骑,往石子冈降之,仍引擒虎军共入南掖门。 阳大家 即阳大姑, 古音家与姑通。 尔雅释亲 父之姊妹 为姑。准兴之墓志称:葬于先考墓之左 ,又准同 时代的颜含后人之墓集中埋葬于南京老虎山南麓(详见下),可以推定此人可能是 谢鲲之姐,南渡后死于江左。有的同志不同意这个意见,认为阳大家非谢氏族人,乃原葬在石子岗者,证据是世说新语伤逝篇有卫 以永嘉六年丧的记载,注云: 永嘉流人名曰 ,以六年六月廿日亡,葬南昌城许徵墓东。 今案许徵与卫 的关系,注中并未说明。在我看来,两人可能非亲即友。朋友,在旧时是五伦之一,并不是毫无关系的。但阳大家究竟是否谢鲲之

15、姐,我只说是可能,并未断定。希望 阳大家之墓将来也有被发现的一天。谢鲲的妻是中山刘氏,可能和刘琨有些瓜葛。 晋书 刘琨传: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人,汉中山静王胜之后也。 谢鲲有子二人,长子早没。次子即谢尚。 晋书谢尚传 称:尚七岁丧兄,哀痛过礼,亲戚异之。 善音乐,博 综众艺。 袭父爵咸亭侯。 永和中,拜尚书仆射,出为都督江西、淮南诸军事,前将军、豫州刺史、给事中、仆射如故, 镇历阳,加都督豫州、扬州之五郡军事,在任有政绩。 后留京师,署仆射事。 寻进号镇西将军,镇寿阳。 升平初,又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 诸军事。病卒,年五十,无子。史称东晋有钟石之乐是由谢尚创始的。谢裒有六子,奕、据、安、万、石、铁;安最有名。孝武帝太元八年 (公元三八三年) 前秦苻坚进攻东晋,号称百万之众。谢安被任为征讨 大都督。后 击败苻坚于肥水,这是历史上有名的肥水之 战。 战胜后,谢安以总统功进 拜太保。继复自请北征,遂进都督扬、江、荆、司、豫、徐、 NFDDC、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十五州军事,加黄钺。真是显赫无比了。但他的北伐并没有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