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西国小学生运动习惯与身心健康之研究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78139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5.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西国小学生运动习惯与身心健康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线西国小学生运动习惯与身心健康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线西国小学生运动习惯与身心健康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线西国小学生运动习惯与身心健康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线西国小学生运动习惯与身心健康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线西国小学生运动习惯与身心健康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西国小学生运动习惯与身心健康之研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行 動 研 究 論 文 類 別:健 康 與 體 育 字 數:16531 線西國小學生運動習慣與身心健康 之研究 研究團隊 姓名:蔡美芳 服務學校:線西國小教師 學歷:台中師院測驗統計研究所 姓名:張偉玫 服務學校:線西國小教師 學歷:新竹師院初教系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十 月 2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線西國小學生運動習慣與身心健康之研究 ,以了解學生目前的運動習慣情形,與知道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 本研究以彰化縣線西國小二、四、六年級學童為對象,共有 13 個班級,有 416 位學生。以運動習慣調查問卷表與身心健康量表為研究工具,並以 SPSS 進行資料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

2、果如下: 一、有 57.5%的學生會在下課時間到操場上做活動。 二、隨著年級升高,到操場上做活動的人數逐漸減少,留在教室和同學聊天的人數則逐 漸增加 。 三、男生在下課時間到外面做活動的人數多於女生。 四、有 81%的學生每天有運動習慣,運動時間大多在 30 分鐘以內。 五、有 53.6%的學生認為下課時間足夠運動;然而隨著年級升高,越感覺不太足夠。 六、學生平常最常做的運動是跑步,其次是球類運動。 七、男生有運動習慣的人數多於女生。 八、有運動習慣的人數是隨年級增加,也就是說二年級有運動習慣的人數最少;六年級學生有運動習慣的人最多。 九、學生在 社會功能失調 層面的得分平均數最高,其次依序為

3、 焦慮 、 身體不適 、人際互動不佳及憂鬱 。 十、男生在人際互動 、 焦慮和身體不適等層面的平均數高於女生,女生則在憂鬱和社會功能失調平均數高於男生。不過男女生在身心健康的狀況表現並未達顯著差異。 十一、六年級學生在身心健康的人際互動 、 焦慮 、 憂鬱及社會功能失調層面中得分平均數都是最高,顯示六年級學生在這幾個方面的身心健康狀況需要加以3 注意。 十二、有運動習慣的學生在身心健康的得分平均都略低於沒有運動習慣的學生,顯示有運動習慣的學生在身心健康五個層面的狀況比起沒有運動習慣的學生來得好。 關鍵字:運動習慣、身心健康 4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線西國小學生運動習慣與身心健康之研究

4、,本章將針對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名詞界定等提出說明,以釐清研究的內容,茲分節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根據教育部的學生體適能調查報告顯示,台灣學生的體適能停滯不前,大幅落後日、韓、中國大陸等鄰近國家,學生規律運動的比率也不如人,半數未達健康體位標準,體力即國力,青少年健康太差,已影響台灣國力(聯合報新聞網,2007)。因此,教育部為提升學生體適能,宣布推動快活計畫,透過快樂運動、活出健康的快活計畫,提出早自習做運動的方案,希望各級學校把早自習換成早運動,把運動當成家庭作業,增加做運動的時間,到 2008 年所有學生每天至少運動 30 分鐘,每周累計運動 210 分鐘(教育

5、部,民 96)。而最近的一份調查顯示,有一半國小學生認為下課時間已足夠做運動(康健雜誌,2007) 。看到這些報導後,研究者觀察本身任教的班級(二年級) ,每到下課時間,男生幾乎都會到操場去活動,在教室聊天、看書的以女生居多。由於,本校並未推行早運動活動,因此,引起研究者的好奇,想了解在鄉下學校的學生,他們的運動習慣是怎樣?運動時間又有多少?運動量足夠嗎?而不同年段、不同性別的學生在運動習慣是否有差別呢?希望藉由此份研究結果,可以讓學校評估是否需要推行早運動 ,此乃研究動機之一。 身心健康是學習的基本條件,想要有效的學習,首先就是要保持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在這個充滿競爭與焦慮氣氛的環境中,孩子

6、的身心健康狀況是怎樣呢?孩子的生活型態及健康型態有許多值得學校老師、父母須加以注意的問題,例如上廁所問題、被言語暴力傷害問題等,根據調查,有近七成的國小學生不喜歡在學校上廁所,有六成小學生在學校曾被言語暴力傷害(康健雜誌,2007) 。因此,研究者希望藉由問卷量表了解本校學生的身心狀況,提供老師、家長參考,對於嚴重的問題能進行輔導改善,此為5 研究動機之二。 研究指出,規律運動有助於心理健康的促進(Shephard,1997) 。養成運動習慣可以讓人放鬆心情、紓解壓力,因此研究者想進一步探討本校學生運動習慣和身心健康的相關性,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依據研究動機,提出研究目的如下

7、: 一、了解目前學生的運動習慣情形。 二、探討不同背景學生的運動習慣情形。 三、了解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 四、探討不同背景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情形。 五、探討不同運動習慣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差異情形。 六、探討國小學生在運動習慣和身心健康的關係。 第三節 研究問題 為達成本研究之目的,本研究提出下列待答問題: 一、 目前學生的運動習慣現況為何? 二、 不同背景之學生的運動習慣情形如何? 三、 學生的身心健康現況為何? 四、 不同背景之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是否有差異? 五、 不同運動習慣之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是否有差異? 六、 學生的運動習慣和身心健康是否有相關? 第四節 名詞界定 壹、線西國小學生 本

8、研究之線西國小學生係指九十六學年度就讀於彰化縣線西國小二、四、六年級的6 學生。 貳、背景變項 本研究之背景變項區分為二項: 一、 性別:男、女生 二、 年級:二、四、六年級 參、運動習慣 教育部 210 計畫,每天至少 30 分鐘,每周累計 210 分鐘(教育部,民 96) 。本研究將運動習慣分類成四組: (1)沒有運動習慣; (2)30 分鐘以內; (3)30 分鐘1 小時;(4)1 小時以上。 肆、身心健康 本研究的身心健康係指:個體身體器官功能運作正常、心理方面感到快樂滿足、與人相處之社會適應良好,如此在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都能感受到安寧、舒適的一種狀態。採研究者自編的身心健康量表

9、,量表之身心健康狀況採負向指標的敘述,受試者在此量表的得分即為身心健康自覺的情況,量表上之得分愈高,表示個體自覺之困擾愈高,即身心健康情形較差;反之,分數愈低,自覺的困擾愈低,身心健康情形較佳。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線西國小學生運動習慣與身心健康之問題,本章針對相關文獻進行探討,共分二節, 第一節為運動習慣的意義和相關研究;第二節為身心健康的意義及相關研究。 第一節 運動習慣的意義與其相關研究 壹 運動習慣的意義 運動習慣包括運動的種類、方式、頻率、時間長短、及維持的時日等參數(余瑩英,民 92) 。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 20 分鐘以上且屬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劉明賜,民92)

10、 。運動習慣是指規律的運動,依據教育部之三三三計畫,每週至少運動 3 次,每次至少 30 分鐘、運動心跳每分鐘 130 次(教育部,民 88) 。教育部 210 計畫,每天至少 30分鐘,每周累計 210 分鐘(教育部,民 96) 本研究將運動習慣定義為每天運動的時間在 30 分鐘以上,且有出汗、呼吸喘現象之運動行為。 貳、運動習慣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蒐集有關運動習慣的研究文獻,將之整理成表 2-1-1。 表 2-1-1 有關運動習慣的研究一覽表 年代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主題 結論 民 92 蘇國興 台北市國小教師 工作壓力、運動行為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有規律運動習慣的教師身心健康較不規律

11、運動習慣的教師佳 民 92 余瑩英 醒吾技術學院學生 運動習慣與體適能之研究 不同性別運動習慣: 男生運動習慣有規律的百分比 80%比大專常模 27.4%低很多。女生運動習慣有規律的百分比 7.5%比大專常模8 12%低很多。 民 92 劉洧駿 台北縣蘆洲市國小高年級學童 休閒運動之調查研究 大部分學童以偶而運動佔整體比例最多,其原因為缺乏時機和時間。 民 92 朱文揚 台北市公立高中女生 體育教學滿意度之調查研究 體育教學滿意度較高者,呈現較高之規律運動習慣,而對體育教學較不滿意者,則呈現較低之規律運動習慣。 民 92 劉明賜 不同體型的五股國小五、六年級學童 身體活動量與規律運動習慣之調查

12、研究 有從事規律運動男學童佔 43.5%,無從事規律運動者男學童佔 56.5%;而女學童有從事規律運動者佔 39.1%,無從事規律運動者佔 60.9%。顯示男女學童無從事規律運動的比率都比有從事規律運動比率高。 民 92 李茂祥 國小學童-以台南縣為例 健康體適能之研究 1. 就年級來說:五年級男女生有規律運動習慣者皆高於六年級男女生。 2. 就性別來說:五、六年級男生有規律運動者皆高於五、六年級女生。 民 93 高禎禧 台北市國小學童母親 生活壓力、休閒運動阻礙、運動行為與身心健康之研究 學童母親的運動行為越不規律,其在身體不適反應 、 憂鬱焦慮反應 、社會適應不良 、 健康不利因子之困擾問

13、題越嚴重。 民 93 黃銘廣 澎湖縣國中生 運動參與現況、運動認知與體適能之研究 1. 男生有規律性運動的比率最高,女生則以偶而為之的比率最高。 9 2. 在各年級中有規律性與偶而為之的比率相近,但在平常沒有運動上,顯現出越高年級比率越高的情形。 依據表 2-1-1 可知,在身心健康和運動習慣的相關研究中,大多針對國小高年級、青少年或教師、父母成人族群,而較缺乏國小學童之研究。國小學童在學校的運動時間,大多是下課休息時間和體育課時間,就研究者之觀察發現,本校學童下課後的運動行為,低、中、高年級運動的時間、種類、方式不盡相同;又本校位於鄉下地區,在這樣生長環境下的學童,其身心健康和運動習慣是否有

14、相關,有深入探究之必要。 第二節 身心健康的意義與其相關研究 壹 、身心健康的意義 通常一般人對健康的概念是指身體功能沒有出現不良的病痛,認為沒有生病就是健康。健康不應當只是身體上的安適,應該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情緒三方面,也就是說生理和心理都處於安適完善的狀態下,而且有健康的心理才會有健康的身體。 身心健康不僅是身體生理功能正常無疾病發生,還要包括心理和社會各向度的安適狀態 (蘇國興,92) ,因此健康所涵蓋的概念是多面向的。 個體身體器官功能運作正常,心理方面感到快樂滿足,與人相處之社會適應良好,在各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都達到最佳狀態(高禎禧,民 93) 。身心健康一詞是抽象的概

15、念,一般認為身心健康者所擁有的特質如:自我悅納、良好的人際關係,對現實環境有良好的覺知、保持情緒的平衡、樂於工作、具有創造性與自發性(張秋蘭,民 90) 。 綜合以上文獻論述,本研究的身心健康係指:個體身體器官功能運作正常、心理方面感到快樂滿足、與人相處之社會適應良好,如此在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都能感受到安寧、舒適的一種狀態。 貳、身心健康的相關研究 10 研究者蒐集有關身心健康的文獻研究,將之整理成表 2-2-1。 表 2-2-1 有關身心健康的研究覽表 年代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主題 結論 民 89 張秋蘭 青少年 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1. 依附關係與身心健康之關係

16、:青少年與父母 、 同儕的依附關係品質越好 、 其身心健康中身體症狀 、 焦慮與失眠症社會功能失調憂鬱的程度越低。 2. 自我尊重與身心健康之關係 : 青少年對自己的信心愈高 、 愈善於表達自己、愈自我肯定、顯示其自我尊重程度越高時,其身體的症狀、焦慮、憂鬱的情形較愈少 , 亦即身心健康的程度愈好。 民 91 李慶泰 高雄市國小學童 身心健康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1.兒童的身心健康會因性別、年級、課餘體育活動(運動)時間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2. 學童在身心健康出現問題的各層面,依序為: 社11 會功能失調 、 憂鬱 、 人際互動欠佳 、 焦慮 、 身體不適 。 民 92 蘇國興 台北市國小教師 工作壓力、運動行為與身心健康之研究 1.女性國小教師在 身體不適 、 焦慮反應和整體健康上其健康情形比男性國小教師差。 2.國小教師的身心健康並不因年齡而有顯著差異。 民 93 高禎禧 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