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火艺术蕴投资潜力紫砂产业谋嬗变升级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76526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8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火艺术蕴投资潜力紫砂产业谋嬗变升级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泥火艺术蕴投资潜力紫砂产业谋嬗变升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火艺术蕴投资潜力紫砂产业谋嬗变升级(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泥火艺术蕴投资潜力 紫砂产业谋嬗变升级证券时报记者 袁源 见习记者 徐然“青烟白菜炒米饭, 氐壶天水菊花 茶”,这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写下的著 名诗句,“氐壶”说的便是提梁紫砂壶。 与 7300 年的宜兴陶瓷史相比,宜兴紫砂 的历史并不太长,从文字记载看,始于 北宋, 真正存世的紫砂传世器始于明 中晚期。 紫砂为茶而生,因茶而起。宜兴很 早就是重要茶叶产区, 宜兴茶叶唐代 就成为贡茶。明代起,人们喝茶方式逐 渐改变,开始沸水冲泡茶叶、芽茶,茶 壶应运而生。在众多材质的茶壶中,人 们又发现用紫砂茶壶泡茶最佳, 因此 宜兴紫砂茶具倍受推崇。 由于茶文化 的浸淫,作为陶瓷重要产区的宜兴,派 生出紫砂

2、陶茶壶也就不足为怪了。整合缺乏内生动力早在明清时期, 艺人们制壶便能 “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种种 变异,妙出心裁。”如今宜兴丁蜀镇手工 艺者众多,几乎家家制坯,户户捶泥,门 派林立,行业高度分散。 市场整合难度 较大,但探索之路却未因此止步。 宜兴市文广新局产业科科长张和 平向记者表示:“紫砂产业是富民工 程,由于小、散、多,艺人们的生产、销 售规模难以统计,监管有一定难度。 ” 据介绍,宜兴目前拥有 19 位国家 级大师、50 位省级大师、200 位高级工 艺师、800 位工艺美术师、 近 1000 位 助理工艺师、3000 位工艺技术人员, 以及 5000 多位小有名气的艺人,每

3、个 人都是一个独立经济体, 也是宣传弘 扬紫砂文化的平台。 而紫砂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 业, 劳动力支出在整个紫砂生产成本 中所占比重较大, 增值税法定扣除金 额在产品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 这就导致紫砂企业增值税中, 一般纳 税人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 张和平介绍,2009 年市地税局出 台的税收标准延用至今,从普通工艺员 到国家级大师, 按职称划分为 7 个等 级, 每年纳税从 1600 元到 33600 元不 等。同时,按照现行标准,生产企业年销售额超过 50 万元、 流通企业年销售额 超过 80 万元必须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这使得紫砂界一大批知名艺人不敢兴 办企业,进而选择小作坊、工

4、作室形式 从业,以临商户形式纳税。 因为他们一 把壶的价格往往就超过了上述标准,客 观上导致企业“做不大”、“做不强”。 在走访中, 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 可以走标准化行业整合之路, 以满足 日用消费品需求。 但由于标准化制壶 使得艺术价值降低, 部分艺术家们对 此并不以为然。 江苏省陶瓷协会副会长、 宜兴市 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介绍:“作为 民间传统工艺, 紫砂行业是充分展现 个性化的市场。脱离工艺和文化,紫砂 泥料是一文不值的。 ”史俊棠认为,作 为受大众喜爱的、 具有高附加值的小 众文化产业, 艺术创作应与经营销售 分离,小众文化产业,更应创新销售和 经营模式,以激发大众的认可和爱好,

5、扩大需求、增加购买。上游紫砂矿的 “ 禁采令”宜兴市政府对于紫砂壶产业的发 展十分重视, 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对外 宣传宜兴紫砂壶的品牌。 宜兴市政府 在 2006 年就把“宜兴紫砂工艺”申报 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极大地提高 了品牌知名度, 同时积极筹办陶瓷文 化艺术节,“陶都风” 艺术展已连续五 年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无锡和台 北等地成功举办。另一方面,宜兴市政 府对宜兴紫砂这个独特文化的载体也 有规模扩大与产业整合突破的渴求。 产业整合首先要从上游紫砂矿做 起。宜兴市政府曾于 2005 年下达紫砂 矿“禁采令”,封矿消息一出,市场众说 纷纭, 有关紫砂矿料所剩无几之言甚 嚣尘上, 同时

6、直接引发人们对于紫砂 制品的真假质疑。 记者带着同样的疑问走访小手工 艺者们的工作室, 发现许多制壶艺人库存了大量紫砂。据了解,宜兴世代做壶 的人家里, 囤积有小山堆一样大量紫砂 原矿石或泥料的不在少数。 一位年近 30 岁的工艺师表示, 家中的泥料至少够用 到 60 岁。而另一位紫砂制品商家告诉记 者,自己家中亲戚当年不惜借高利贷,囤 料近 5000 吨。 宜兴有丰富的紫砂矿藏。 在丁蜀镇 黄龙山一带的岩石之中, 有天然化学成 分较合理的紫砂泥, 质地细腻, 可塑性 强,渗透性好,品质极优。 这些紫砂泥都 可以单独或者相互拼制调砂后做壶。 所 以,紫砂矿料暂无枯竭之虞。 然而,业内 人士介绍

7、, 紫砂泥矿产毕竟属不可再生 资源,紫砂矿藏开采一度出现乱象,无序 的矿山开采、 乱采滥挖行为不仅浪费了 大量的资源,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与此 同时, 紫砂制作工艺也因大批粗制滥造 的制品出现在市场上, 严重影响了产业 健康发展。 为了科学规划、 合理开采,2003 年 元旦开始, 宜兴市境内的矿山开采权一 律以招标、拍卖挂牌、协议出让的形式有 偿出让。 2004 年,为进一步整顿规范紫 砂资源开发管理秩序, 宜兴市政府实施 了 关于加强宜兴紫砂保护和发展议 案 。紧接着,在 2005 年 4 月中旬下达了 紫砂矿“禁采令”,确定丁蜀镇黄龙山为 紫砂陶土资源保护区, 暂时冻结紫砂泥 开采。与此

8、同时,宜兴市成立了有国土资 源、公安、城管和安监等部门人员参加的 联合执法巡查队, 使不法分子不敢再明 目张胆地乱采滥挖。 直到 2010 年,由地 方政府主导对蕴藏大量优质紫砂矿藏的 黄龙山矿脉进行修复性开采。 史俊棠说,保护紫砂矿,保证原料的 合理供应量, 能促使市场对原料的有效 合理定价。高端矿料价高,自然只有技艺 精湛的高级工艺师们采购, 减少了浪费 和无度使用,从源头上整合资源。 据悉, 未来宜兴市政府也有意借力 资本保护利用紫砂矿这一独特资源,当 地少数具备经济实力的企业也正与政府 洽谈合作开发之道。“ 经纪人” 制度有待建立随着紫砂壶艺术价值的不断凸显, 名人名壶的价格一路飞涨,

9、 巨大的利润 空间使得市场上仿制、代工、贴牌等乱象 也随之出现。 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利益 已经把紫砂市场的水搅浑了”。而这些问 题的存在, 正是限制紫砂壶产业进一步 发展的瓶颈。 为了使这个行业更为健康、 更为规 范地成长, 宜兴紫砂一直在进行产业整 合的探索。 “十一五”期间,在政府引导 下, 中国陶都陶瓷城在宜兴丁蜀镇顺利 落成。陶瓷城以陶文化为特色,不仅有容 纳数千家店铺的紫砂商业街, 还引进全 国各地的瓷器精品, 成为中国最大的陶 瓷文化商旅城。据了解,陶瓷城对于当地 紫砂产业的聚合已经发挥了不小的作 用。不少商户也表示,确实感受到了规模 效应对于销售的帮助。 但在谈起陶瓷城的现状时

10、, 宜兴市 政府文化局官员却仍有遗憾:“陶瓷城虽 然将商户都聚集在了一起, 但每家各自 为营、不易管理的问题仍难以解决。 ” 对此, 史俊棠向记者谈了有关行业 整合的思考。对于紫砂产业的整合,需要 建立品牌经销的商业渠道, 类似于人们 熟知的经纪公司和“经纪人”模式。 一方 面,由专门的企业来为这些紫砂大师、工 艺师进行销售和运作, 让制壶者可以更 加专心、专注于艺术创作;另一方面,好 的作品也需要通过商业运作, 才能更好 地体现出价值。 “艺术创造应该与经营分离,这属于 高级的社会分工。 ”史俊棠如是说。 而形 成品牌效应的“经纪人”企业,可以同时 起到“把关人”的作用,促进整个紫砂行 业健

11、康化发展。 目前, 当地上市公司中超电缆 ( 002471) 已开始进行这方面尝试。 董事 长杨飞是资本市场上为数不多的“70 后” 老总, 当年他变卖家产创立中超电 缆,仅用 3 年时间就将年销售额做到 10 亿元,投产 5 年即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而上市后 3 年, 公司销售额已逾 50 亿 元。 杨飞是宜兴本地人,因酷爱紫砂,多 年来专注于紫砂壶的收藏, 在业内圈里 小有名气。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 中超电缆正从 四个方面推动紫砂产业发展。首先,打造 高端品牌,中超 2012 年恢复了有上百年 历史的紫砂老字号“利永”,成立中超利 永紫砂陶瓷有限公司,注册资金 1 亿元。 其次, 中超利

12、永成立第三方紫砂鉴定机 构与工艺师资质评定机构, 聘请国内文 物鉴定专家、陶瓷研究专家、紫砂资深国 家级大家及业内行业专家, 成为紫砂界 的鉴定权威。同时,建立国内顶级的紫砂 设计中心、创作中心,让公司的设计创作 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第三,深挖文化 价值。 中超利永将对紫砂文化进一步推 广,包括创办 紫砂汇杂志赢得行业话 语权;在丁山建立生产与展示中心,将生 产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第四,创新 商业运作模式。 建立具有电子商务 ( B2C)功能的企业品牌门户网站,并与 其他主流电商平台实现对接; 建立全球 紫砂连锁俱乐部, 使紫砂会所成为一个 展示、交流与交付的平台,首批选址拟定 为国内一

13、线城市; 与业内资深工艺师签 约合作, 全权负责这些紫砂精英的作品 推广、销售,打造小众艺术的大众化交流 与推广平台,掌控行业至高点。 记者了解到, 作为紫砂矿唯一的出 产地,宜兴下游生产企业众多,目前共有 各类陶瓷企业 700 余家, 年产值超 110 亿元,其中紫砂壶产值 30 亿元,未来产 值还能成倍翻番。但总体而言,目前单个 企业规模仍然有限, 需要具备一定资源 整合能力的企业发挥更大作用。A10主编:夏天 编辑:郑昱 2013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一Tel:(0755)83517223宜兴紫砂产业调研专题报道中高端紫砂壶价格平稳增长证券时报记者 袁源 见习记者 徐然11 月的

14、陶都宜兴寒意渐浓,但满 城绿植生气盎然。 记者来到位于丁蜀 镇的宜兴陶瓷博物馆, 博物馆两侧分 别是陶瓷行业协会以及高级艺人工作 室群, 这样的安排方便游客了解陶瓷 文化和购买心仪的紫砂器具。 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概括 称:“宜兴陶文化历史悠久,传承有序, 代有新品,而均陶、紫砂最能代表陶都 特色,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 在欧洲, YIXING已经成为紫砂的名字。 ” 宜兴紫砂艺术市场价值也日益提 升,在今年 9 月举行的“紫泥古韵 宜兴紫砂专场”拍卖会上,现场人满为 患。该次拍卖总拍品 205 件,总成交金 额 达 3383.46 万 元 , 成 交 率 高 达 84.3%。 其中,一款由

15、“紫砂泰斗”顾景舟 上世纪 80 年代制作的三足乳鼎壶拍 得 300 万元左右, 不得不让人感叹紫 砂文化的魅力。 在丁蜀镇, 记者随机拜访了博物 馆研究所的一位工艺美术师, 这位女 性工艺师同时也是高级陶刻技师。 她 告诉记者, 自己从事紫砂技艺已有十 多年。祖籍并非宜兴,而为学艺落户于 此。丈夫也是一位紫砂陶艺家,夫妻二 人既有各自独立的作品, 也有合作的成果。 她独立创作的紫砂壶最低价逾 千元。 紫砂壶制作成本主要是工艺劳 动。 统计数据显示,有艺术价值的中 高档紫砂壶价格维持在 20%左右的 年增幅。 从近两年的市场表现来看, 具有 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上专业职称作者的 作品价格走势最好,

16、普遍以每年 30% 50%的幅度攀升。 2013 春拍数据显示,紫砂壶成为 收藏焦点。 在某春拍中国古董珍玩夜 场上,顾景舟的“寒汀石瓢壶”以 1495 万元的成交价刷新了其单把紫砂壶的 纪录。 而中超利永目前库存基本上为 顾景舟等大师的精品之作。 紫砂壶行情再度发烧并非偶然。 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港台一些藏家大 量购藏紫砂壶, 使得其市场价格直线 上涨,上世纪 80 年代末逐渐回落。 近年来, 随着国人的钱袋子越来 越富足, 精品紫砂壶又开始成为各路 藏家追捧的对象, 国内市场规模日益 扩大。 一连串数据的飙升, 显示着这个 看似其貌不扬的泥火艺术蕴藏着巨大 投资潜力。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紫砂壶 不再大幅疯涨,而处于平稳增长状态。 而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也认 为,经历一年来的市场调整,价格泡沫 尽去,消费行为变得更为理性。紫砂壶的 “ 淘” 生意证券时报记者 袁源 见习记者 徐然说起陶瓷生意,“陶都” 宜兴已运 作了数百年时间; 而今, 紫砂用品的 “淘”生意正方兴未艾。 在宜兴丁蜀镇公园路的某电脑卖 场里,隐藏着一家不同寻常的紫砂店。 穿过售卖电脑的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