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上勾画知识重点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6572239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课上勾画知识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毛概课上勾画知识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毛概课上勾画知识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毛概课上勾画知识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毛概课上勾画知识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课上勾画知识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课上勾画知识重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38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毛泽东提出要是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原因:1、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 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2、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3、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 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 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神话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 和发展理论的过程。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

2、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逐步形成了建 设中国特色主义的路线、方阵、政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

3、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 (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重大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 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 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

4、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5、党的建 设理论。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加上党本身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 三个主要的法宝。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 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集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

5、局发生了 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 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出了良好的机遇。时代主题的转 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1982 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 题。1987 年当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的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7 年 9 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

6、开放理论。4、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 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 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过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 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仍是党在 21 世纪伟大而 艰巨的三大历史任务。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 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

7、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 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观测的重大思想战略科学发展观背景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点的根本依据 2、

8、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新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4、2003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若干问题的确定指出:坚持为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 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创造性的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是我们党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到了新的高度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

9、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的问题。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

10、的本质。 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 的

11、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 段,就不是发达的阶段。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系统阐述,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 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 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 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 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拜托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基 本特点)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阶段(历史人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1957 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第一次系统的提出了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的学说,强调指出重视并解决这些矛盾的目的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邓小平及时提出了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 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3、坚持改革开放,自理 更胜,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 “民主” “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基本途径)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 政治保证问题,期限了谁会注意基本制度的要求。 “坚持改革开放” ,回答了社会追的发展 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19811990 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199120 世纪末,

14、是国民生产总之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 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从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的实际出发。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 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视野,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节后、增长方式、消费 模式。到 20

15、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 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畏惧世界前列的 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心的伟大革命,他不是说对原有经济体制 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行的变革。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他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凤鸣,不否定 我们已经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二十社会主义制度

16、的自我完善个发展。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同分结合、双层经营 的新型集体所有制。1992 年,党的十四大把简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此加快 了全面改革的近程。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评价和判断他的成败与是非得失?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的是成败的标准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 ,而是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 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江泽民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 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个全党工作的大局,系统地分析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 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他们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 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