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国的永久性与两制的可选择性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72180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一国的永久性与两制的可选择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一国的永久性与两制的可选择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一国的永久性与两制的可选择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一国的永久性与两制的可选择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一国的永久性与两制的可选择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一国的永久性与两制的可选择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一国的永久性与两制的可选择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澳門大學法學院教授 - - 2121 - - “一國兩制”方針政策通過港、澳兩部基本法在港、澳特別行政區已分別實施了 19 年和 17 年的時間。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深得人心,這一政策為實現港、澳地區的平穩過渡和長期繁榮穩定奠定了實實在在的基礎。毫無疑問,“一國”與“兩制”的關係有主、次之分,沒有“一國”就沒有“兩制”,而“兩制”之間應當相互尊重,互利共贏,這已成為一種共識 , 但這顯然僅僅是從靜態的角度或者說是以 50年時間為限來詮釋“一國兩制”的內在關係,那麼,50 年後呢?因距 50 年還有一半有多的時間,故這一話題甚少有人談起,但最近在香港卻有人談起“後2047”的前途問題,並莫名

2、其妙地提出了一個“自決”的概念。隨着時間的推移,50 年之後的港、澳前途問題確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也是一個涉及到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 13 億中國人民切身利益的且屬國家層面的大問題。既然有人談起,那就大家一起來談,一起來研究。為此,本文擬從動態的、發展的角度,就 50 年之後“一國”與“兩制”的關係問題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一、一、“一國一國”的永久性無庸置疑的永久性無庸置疑 所謂“一國”的永久性,簡單地說,就是指無論是 50 年之內還是 50 年之後,“一國”永遠是一個永恆的命題,它決不會受到時間的限制。無論是從靜態還是從動態的角度分析,對“一國”的理解應當把握以下兩點: (一一) 關於關於“

3、一國”“一國”的名稱的名稱 在很多情況下,普通百姓都將我們的國家稱為中國,甚至在法律中,往往也有中國的表述,比如,兩部基本法在規定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任職資格時,都明確規定行政長官必須是由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但是,在“一國”與“兩制”的關係中,“一國”的名稱應當是具有法定性的,換句話說,“一國”的法定名稱應根據國家憲法來確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國的法定名稱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一國”的法定名稱不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被立法確認,而且在中英、中葡聯合聲明和港、澳兩部基本法中也都得到了完整體現。比如,在中英和中葡兩個聯合聲明中,其標題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

4、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 ;同樣,在兩部基本法中,都明確規定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並規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 由上可知,在“一國”與“兩制”關係中,對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行使主權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無論是 50 年之內還是 50 年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港、澳地區主權的情況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除非有一種例外,那就是因海峽兩岸實現了統一而可能更改國號,如果這樣,新的國號才會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曾幾何時,有個別香港人士說因

5、為中華人論“論“一國”的永久性與“兩制”一國”的永久性與“兩制”的可選擇性的可選擇性 趙國強趙國強 “一國兩制”研究“一國兩制”研究2017 年年第第 1 期期(總第總第 31 期期) - - 2222 - - 民共和國不是學西方那套所謂的選舉制度產生的,所以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奇談怪論今天已經休矣。須知,一個國家究竟如何產生,究竟採取甚麼樣的政治體制,是一個國家從其本國實際情況出發自行決定的國家內政,憑甚麼非要學西方的選舉制度;堂堂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聯合國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作為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家 ,怎麼還要這些跳樑小丑來承認。所以, 在解釋“一國”與“兩制”關

6、係時,必須堂堂正正地宣告:無論是 50 年之內還是 50 年之後,這個“一國”是永遠不變的,它的法定名稱就叫“中華人民共和國”。 (二二) 關於關於“一國”“一國”的內涵的內涵 在“一國”與“兩制”關係問題上,“一國”的內涵就是指國家的主權、統一和安全。無論是 50 年之內還是 50 年之後,對港、澳地區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統一和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統一和安全永遠是港、澳地區必須自覺履行的義務。關於這一點,在 50 年之內,那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比如,港、澳兩部基本法之所以明確規定特別行政區的外交和防務要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之所以明確規定特別行政區應當自行立法

7、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其道理就在於此。50年之後,港、澳地區仍然必須自覺履行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統一和安全的義務,容不得半點討價還價的餘地。道理非常簡單,因為作為“一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永久的,正是這種國家的永久性,決定了港、澳地區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行政區域也是永久性,港、澳地區永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這一國土的隸屬關係今天變不了,將來變不了,永遠也變不了。這樣簡單的道理已經簡單到沒有必要用過多的文字來加以解釋。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最近發生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宣揚“港獨”的勢力卻變得非常倡狂,尤其是香港立法會候任議員

8、梁頌恆和游蕙禎在宣誓時宣揚“港獨”及侮辱國家的醜聞更是激起了包括絕大多數港、澳同胞在內的 13 億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說實話,對於發生在香港的“港獨”聲音,筆者從來沒有感到一點點的擔憂,因為每一個有正常思維的中國人都知道,即便在落後、無能的清朝政府統治之下,哪怕香港被割讓出去了,它還是中國的,還是“獨立”不了,更何況在今天,面對如此強盛的祖國,已經回歸並在中央人民政府管轄之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怎麼可能“獨立”出去,所以,“港獨”之說即便在香港主流民意看來也是一種天大的“笑話”,是癡人說夢。中國有句成語叫“蚍蜉撼樹”,比喻螞蟻想搖動大樹,自不量力,在筆者看來,將宣揚“港獨”者比喻成“蚍蜉”還真是抬

9、舉了他們,因為他們連蚍蜉都配不上。但是,為甚麼要對“港獨”這種“笑話”產生厭惡、憤慨之情緒,那是因為宣揚“港獨”者想“惡搞”的對象是國家的統一和尊嚴,這是決不能容忍的。今天不能容忍,將來也不能容忍,無論是50 年之內還是 50 年之後,都必須要依法懲治這樣的民族敗類,他們將註定被永久地綁在民族的恥辱柱上,遭世人唾棄。 二、二、“兩制兩制”的可選擇性有理有據的可選擇性有理有據 所謂“兩制”的可選擇性,簡單地說,就是指實現國家的統一,“兩制”不具有必然性,“兩制”政策的產生,僅僅是一種基於國情的選擇。關於“兩制”的可選擇性,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論證。 (一一) 不同的歷史背景可以產生不同的國家統

10、不同的歷史背景可以產生不同的國家統一政策一政策 一種政策尤其是涉及國家整體利益的政策的產生,必然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兩制”政策的產生同樣如此。比如,在台灣問題上,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對台灣的基本政策歷來是寄望於用武力來解放台灣,這一基本政策的產生當然是基於當時的歷史背景,因為新中國是用槍桿子打出來的,台灣既然是中國的領土,那就同樣要用槍桿子來解放。但是,到了上世紀 70 年代末,新中國在歷經近 30 年的坎坷中,終於撥亂反正,決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決心改革開放。而要定下心來搞經濟建設,搞改革開放,離不開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只有有了穩定的社論“論“一國”的永久性與“兩制”一國”的永

11、久性與“兩制”的可選擇性的可選擇性 - - 2323 - - 會環境,才能吸引外資,才能紥紥實實地推動經濟建設。基於這樣一種歷史背景,在國家統一問題上,使用武力顯然會帶來社會的動盪,極不利於改革開放,客觀上就會使剛剛起步的經濟建設停滯不前,甚至倒退。正是在這樣一種歷史條件下,為了國家的穩定,為了改革開放,為了經濟建設,中國政府在對待台灣問題上,其政策立場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即從原來的用武力解放台灣的立場轉變為通過“一國兩制”的和平方式來實現海峽兩岸的統一,並繼而將“一國兩制”的政策首先用來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由此可見,“兩制”政策的產生是一種基於特定國情的選擇,不具有必然性。實踐證明,這一選擇是

12、明智的,也是正確的。 (二二) 法律的穩定性是相對的法律的穩定性是相對的 在一個法治社會,政策必須法治化,這是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隨着“一國兩制”政策的產生,中國政府也從法律層面上作出了積極的配合,這種法律上的配合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修訂憲法,在憲法中增訂了第 31 條,明確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可以設立特別行政區,而在特別行政區實行的社會制度由法律予以規定。這一規定毫無疑問為在港、澳地區實行“兩制”政策提供了憲法上的依據。二是先後制定了港、澳兩部基本法,明確規定不在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實行社會主義的制度和政策,並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 年不變。顯然,基本法的規定,為在港、澳兩個

13、特別行政區實行“兩制”政策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但是,上述兩個方面的法律依據並不能成為“兩制”政策永遠不能改變的理由。因為眾所周知,任何法律都既具有穩定性,也具有可修訂性,世界上決沒有永遠不能改變的法律,換而言之,法律的穩定性永遠是相對的,當一種法律明顯不符合社會實際狀況時,就必須加以修訂,包括廢除或修改其內容。因此,50 年之後,如果從具體國情和港、澳社會的實際情況出發,認為不宜或沒有必要再實施“兩制”政策,或者要對“兩制”政策作出必要的修正,這絕對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障礙。憲法的規定可以修改,基本法的規定更是可以修改,事實上,兩部基本法的實際法律效力也就是適用 50 年,50 年之後是否繼

14、續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已經不屬於基本法的效力範圍。正是從這一意義上說,“兩制”的可選擇性在法律上是有充分依據的,也是沒有任何障礙的。 (三三) 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需要出發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需要出發 50 年之後,“兩制”政策之所以具有可選擇性,也是完全符合一切從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出發的唯物史觀的。唯物主義,講的就是實事求是。須知,人的認識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可以知道,50 年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一國”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我們還可以知道,50 年之後,港、澳地區作為中國的領土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也是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但是,我們卻很難精確地預測,50 年之後,祖國究竟會強大到何

15、種程度,港、澳地區的社會狀態究竟會發生哪些變化。正是由於人們的認識難以達到這樣精確的程度,因此,50 年之後,“兩制”政策何去何從,大的方面必須要服從國家的發展需要和國家的核心利益,小的方面則要從港、澳地區 50 年之後的實際狀況和實際變化出發,要盡可能地維護好港、澳地區的繁榮和穩定,造福於港、澳兩地居民。正是從這種事實求是的唯物主義觀點考慮,50 年之後,“兩制”政策在理論上當然具有可選擇性。 三、選擇決定權與可供選擇的方案三、選擇決定權與可供選擇的方案 50 年之後,“兩制”政策既然具有可選擇性,那麼,選擇的決定權應當由誰來行使呢?可供選擇的方案又有幾種呢? (一一) 選擇的決定權歸中央選

16、擇的決定權歸中央 50 年之後,“兩制”的選擇決定權要由對港、澳地區行使主權的“一國”的中央行使,這是有着充分的憲法法理依據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統一的國家,中國的國家結構實行的是單一制結構,而單一制國家最基本的特點就是中央對地方的行政管轄關係以及中央對地方的授權關係,中國的各種民族都是生活在一個國家的大“一國兩制”研究“一國兩制”研究2017 年年第第 1 期期(總第總第 31 期期) - - 2424 - - 家庭之中,無論是省還是直轄市或是自治區,它們都是中國的地方行政區域,每個地方行政區域的政治制度都是統一的,並由中央統一作出規定。港、澳地區雖然是“一國兩制”,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但這並不影響中國憲法在整體上對港、澳地區的效力,也不會改變憲法所規定的單一制國家結構,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在國家結構上仍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兩個地方行政區域,且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它們的地方權力仍然是來自於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授權。正因為如此,50 年之內,即便中央在港、澳實行“一國兩制”,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