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读书笔记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6571269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修辞学》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汉语修辞学》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汉语修辞学》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汉语修辞学》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汉语修辞学》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修辞学》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修辞学》读书笔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修辞学汉语修辞学研读笔记研读笔记序言序言从序言中,读出吕叔湘先生的真诚。凡做真学问、真研究者,大抵均是如此吧。短短的序言中,他先是肯定了王希杰老师本书的优点:“本书不是为讲修辞格 而讲修辞格,而是让修辞所要达到的各种目的出来统帅修辞格:或者是为了结 构的均衡,或者是为了声音的优美,或者是为了语言的变化,或者是为了语意 的侧重,或者是为了出语的新鲜,或者是为了措辞的得体。这样就防止了在读 者心中产生盲目的修辞格的崇拜。 ” 【突出了修辞的“用” ,而不是“神化”修辞。一切辞格,最终都是落实于优化 “语用”效果。 】 但是紧接着吕叔湘老师又真诚地提出了王希杰老师书中说明不足的一点,那就 是凌驾

2、于一切风格之上的文章原则:“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 为了这个追求,要用加倍的力气去修辞。 【修辞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 ,一切都恰到好处。 】第一章第一章 修辞活动和修辞学修辞活动和修辞学一一 古老而又年轻的修辞学古老而又年轻的修辞学 古代希腊的修辞学,指的是演说的艺术,包括立论和词句的修饰。 中世纪的欧洲,修辞学是“七艺”之首,和语法学、逻辑学合称为“三艺” ,是 文化人必修的。 我国先秦典籍,有关于修辞、风格方面的研究。 易经 “修辞立其诚” 两汉学者,讨论诗经的“赋” “比” “兴” 代表性的:文心雕龙等 二、厘清定义:二、厘清定义: 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就是“修辞修辞” ,

3、同“语音、词汇、语法”相提并 论。 运用修辞的活动,就是修辞活动修辞活动。 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语言科学,以修辞活动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一 门科学,就是修辞学修辞学。它是语言学的组成部分。 研究对象:只研究交际活动中的语言问题;只研究同提高表达效果有关的语言只研究交际活动中的语言问题;只研究同提高表达效果有关的语言 问题,要解决的是如何问题,要解决的是如何“恰当得体地表达恰当得体地表达” 。 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之后,逐步形成的固 定格式、特定模式,称修辞格修辞格。 三、修辞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归纳、比较、统计等。三、修辞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归纳、比较、统计

4、等。 四、怎样学好修辞学?四、怎样学好修辞学? 摆正修辞学同逻辑学和语法学的关系。逻辑学和语法学是修辞学的基础。但 不能完全等同,合乎语法与逻辑的东西,不一定表达效果就好,相反不合乎逻 辑和语法的东西,也不一定表达效果就不好。 如:日出中的顾八奶奶:“所以我顶悲剧,顶痛苦,顶热烈,顶没有法子 办。 ”虽不合语法,但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很好地表现了顾八奶奶的身份、教养。 逻辑学,研究人们思维的规律,解决说话对不对的问题; 语法学,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解决通不通的问题; 修辞学,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管的是好不好的问题。 有一个整体的观念。整体观念,是指全面地辩证地把握交际活动中的各种因 素

5、,如交际对象的特点,交际环境的特点,交际者本人的条件,所陈述的对象 的特点,语言特点等等。 整体观念,要求交际者从全局出发,要考虑到语言表达的具体的局部的问题。 对具体词和句的选择,应当服从交际的战略原则。 例子: 自然科学简介物理学的选段与杨朔荔枝蜜选段对比,在选择词语、 句式、修辞手法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是由各自的语体风格所决定的。 整体观念,要求照顾上下文的协调。 同一词语在上下文中多次重复,就显得单调呆板,必须加以变化: 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弄斧凿,兵家儿识刀枪 句式的选择也必须考虑到上下文的协调。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与薛蟠的“女儿悲,嫁

6、 个男人是乌龟。 ”就不协调了。 修辞学总是以一段完整的言语表达对象来做研究对象的。第二章第二章 交际的矛盾和修辞的原则交际的矛盾和修辞的原则一、交际的矛盾一、交际的矛盾 包括对象与自我的矛盾;语言与内容的矛盾。 在交际活动中,不仅是语言、对象、自我等因素制约着理解和表达,而且语境、 前提、视点等因素也制约着理解和表达。 二、语言与言语、思维、思想二、语言与言语、思维、思想 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相结合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抽象思 维的工具。它是社会集体所共同拥有的,相对稳定的。 言语言语是运用语言的成果,是语言的实现形式,它是个人的、临时的、多变的。 思维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

7、一种活动,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抽象思维是以语 言为工具的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言语是思想的表达形式。思维的形成离不开语言,思想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言语是思想的表达形式。思维的形成离不开语言,思想的 表达离不开言语。表达离不开言语。 言语是思想的表达形式,思想是言语所表达的内容。言语是思想的表达形式,思想是言语所表达的内容。 在话语中,词有词的意义,句子有句子的意义,这都是语言的意义。语言的意 义同言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不是一回事。语言的意义和语言的语音外壳一样, 都是思想的表达形式。 语言的意义,对使用这种语言的一切人,包括不同阶级,阶层、年龄、性别、 文化教养的人在内,是共同的,而用

8、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却是因人、因地、因 时而异的,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 所以,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应当把语言和思想区别开来,把语言的意义 和语言的语音形式一同当做思想的表达形式。 在交际活动中,同一个语言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运用于不同的交际环境,与不同的具体对象发生关系,便会表达完全不同的思想,导致完全不同 的后果)同样的思想,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修辞学追求的是好语言形式和好的思想内容统一和谐,才是真正美的语言。 三、语言世界和物理世界三、语言世界和物理世界 即语言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两种: 第一种,在语言世界中,语言符号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是属于社 会集体的

9、,个人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但也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第一,同一个语言符号可以指称不同的对象,如多义词:杜鹃,一指花,二指 鸟; 第二,同一对象又可以用不同的语言符号来指称,如同义词, “妈妈” “母亲” ; 第三,还有许多事物没有相应的词语。男教师的太太叫“师母” ,女教师的丈夫 就没有相应的词语; 第四,有些词语,其实并没有与之相应的客观对象,如“天堂、仙女” 。 第二种,在言语表达中,词语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可变的,临时性的,更加复 杂多变的。 一方面,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上下文和交际情景中,可以指称不同的事物。 另一方面,不同的词语,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可以指称同一事物。同一个人, 看小说时

10、是“读者” ,听广播时是“听众” ,看电影时是“观众” ,在商店里是 “顾客” 交际基本要求:言语形式同客观世界的一致性,也就是话语的真实性。 四、对象四、对象 “把握对象”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 包含三个准则: 第一, “理解对象” 。把对象相关知识当作选择语言材料的出发点。 第二, “掌握关系” 。掌握好自己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是选择语言材料的依据。 第三, “尊重对象” 。 【学校幼儿园招生名额极为紧张。一位教师打电话给园长,希望能够介绍一位 孩子入园,未果。以下是这段失败的语言交际,试根据这个对象原则分析之。 教师:您好,xx, (直呼其名)我是 xx,还记得我吗?我们一起吃

11、过两次饭。 园长:哦知道。你好! 教师:有件事情想拜托你一下。我有个亲戚的孩子,想进我们幼儿园的小班, 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进? 园长:现在呀?我们五六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招生了。现在都招满了。 教师:现在太晚了? 园长:是的。是你很重要的亲戚吗? 教师:那当然是。如果不是很好的亲戚,我肯定一口就回绝了。我也知道这个 挺麻烦的。 园长:确实难办。这样吧,等开学初,如果已招学生中,有人没有来报名,就 可以补进来。 教师:这样的概率不高吧? 园长:这也不好说。 教师:好吧,那还是谢谢你! 分析:在本次语言交际中,该教师在“理解对象”和“掌握关系”上做得不够,致使交际无效。从园长“是你很重要的亲戚吧

12、”这句话的话意当中,可以看出 其实还有转圜的余地。教师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亮出底牌,晓以利害“其 实呀,这是市里面教研室主任委托我打听的,她常常到我们学校指导工作,你 可得支持支持” ,让园长从同事人情上,从工作关系上都难以推辞,交际才有可 能才成功。 】 五、自我五、自我 保持自我之本色:首先是要求使用自己真正懂得的,熟悉的词语,放弃那些似 懂非懂的词语,生僻的词语。 用词造句要符合自己的身份。 需要注意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 六、语境六、语境 适应环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适应环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 语境是话语含义产生的重要因素。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感兴趣的不是

13、语言形 式本身,也不是语言本身的意义,而是语言所表达的说写者的特定的思想感情。 这个特定的思想感情,是语言形式和特定的语境相结合的产物。 例:“今天星期六” 。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含义不同。 (考试、约会、判断等语 境) 相同的话语,语境不同,其含义和效果也不同。 语言世界中的多义形式,之所以不妨碍正常交际,其原因就是语境具有消除多 义的功能。 例子:“医生扶着病人” ,扶是搀扶;“病人扶着医生” 。扶是靠着。 语境,可分为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 言内语境,言内语境,指的是上下文,一个词,一个句子,是否合适,能否取得最佳效果, 取决于它在上下文中的地位。 言外语境,言外语境,指的是交际活动的时间、

14、空间等物理因素和社会环境、文化背景、 自然环境及心理因素。又可分为物理语境、文化语境、心理语境物理语境、文化语境、心理语境等。 物理语境指交际活动中的时间、空间等因素。 例子:文艺作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文化语境指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 如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溪水西流现象,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 能西!”一个不了解中国地理特征的法国读者,对溪水西流就不奇怪了。因为 塞纳河,莱茵河,哪一条不向西流? 分两种,一是说话人和写作者的语境,二是话语中的事件发生时的语境。 社会环境两层含义: 一是交际

15、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一是所陈述的事件所发生的社会环境。 心理语境,指交际双方的心理状态。 适应语境准则,并不是要消极地迎合语境。也包含选择语境和创造语境。修辞 艺术首先是选择语境的艺术。要求表达者积极地改变语境,更进一步说,要主 动地创造语境。 创造语境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文学作品成功的保证。创造语境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文学作品成功的保证。 【不由地想起望月这篇美文。开头优美的“江中月”景物描写,不是很好 地创造了一个诗意的物理语境?】 七、前提七、前提人们总是依据前提对话语进行理解的。 分为:语言中的前提和语用中的前提。 语言中的前提是属于整个社会集体的,是在运用语言之前就已经

16、存在的,是语 言材料的必要条件。 例如, “心急、心酸” ,其前提是心这个器官。 语用中的前提是指交际活动中双方已知的信息,是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关 键。 例如:你又笑了。前提是你先前笑过一次。 前提的重要性还表现为:相同的话语,前提不同,其含义也不同。 理解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还有一个知识前提的问题。 交际活动中的前提,包括了说写者和听读者的思想、经历、知识等。双方前提 多而且明确,则很少的话语就能传递很丰富很准确的内容;反之,前提少而含 糊,则虽然说写了许多,传递的信息还是有限而不一定准确的。 前提在交际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有充分考虑到前提这个因素,才有可 能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八、视点八、视点 视点,就是人们在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运用语言表达时所处的位 置,立足点,出发点。 可分为:语言的视点、言语的视点 语言的视点是全社会所共同的,个人不能改变的。 例如:河北、湖南、江南以“黄河、洞庭湖、长江”为视点; 言语的视点是交际活动中的事情,是临时的,可以改变的。 表达时,词语和句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