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版】 期末复习必备【必背基础主干知识】 《经济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6570367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辑版】 期末复习必备【必背基础主干知识】 《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编辑版】 期末复习必备【必背基础主干知识】 《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编辑版】 期末复习必备【必背基础主干知识】 《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编辑版】 期末复习必备【必背基础主干知识】 《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编辑版】 期末复习必备【必背基础主干知识】 《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辑版】 期末复习必备【必背基础主干知识】 《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辑版】 期末复习必备【必背基础主干知识】 《经济(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政治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经济生活 期末复习必备期末复习必备【必背基础主干知识必背基础主干知识】 第七课第七课 个人收入和分配个人收入和分配 第一框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1、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客观必然性)(客观必然性) (1)生产决定分配, (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 【补充】这是由我国现阶段

2、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的;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 2、在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课本、在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课本 P59P59) 【必然性必然性+ +重要性(意义)重要性(意义) 】决定因素、前提、决定因素、前提、物 质基础、直接原因、促进.、体现. (1)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 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重要性(意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 有利

3、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关键词 (有利于)调动、激励、提高、从而促进、根本否定、重要条件、体现了、社会地位。 【拓展运用】 【典型示例典型示例】 【练习册练习册-p53】 【规律方法】用表格比较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具体形式含义(表现)按资本要 素分配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 利息收入,股 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人,等等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人按管理要 素分配是指

4、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 贡献而参与分 配的方式按技术、信 息要素分配是指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 取得的收人按土地要 素分配是指凭借土地取得的收人【理清几个概念理清几个概念】 【劳动收入】含义:即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 【典型试题】 【练习册-p55】第 9 题。 合法的劳动收入、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练习册-p53】 合法的劳动收入包括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收入、非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按土地、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分配的收入(不包括劳动要素取得的收入) 。 按劳分配收入: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与奖金、津贴等。 按生产要素分

5、配收入。即包括按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分配的收入。 财产性收入。 【练习册-p55-11 题】 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 、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 的的收入。它包括财产所有权或营运所获得的收入。 【典型试题示例】 【练习册-p54】第 4、5、6、7 题。 3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答】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 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一切创造社会财富

6、的源泉 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个人分配方式(制度) 。 关键词关键词: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尊重、这有利于.源泉充分涌流增加.推动.。 【拓展运用拓展运用】 【易混易错易混易错】 (1 1)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答答】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这要看劳动者所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这要看劳动者所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在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分配属于按劳分配。 (2)我国的各种分配方式只有区别,没有联系。)我国的各种分配方式只有区别,没有联系。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可以通过下列表格来理解

7、我国各种分配方式,我们不难看出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2比较 名称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 括国有经 济、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私营经济、外 资经济体现的关系劳动者是平等、互助、合作 的关系, 体现社会主义生 产关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体现了对劳动、 知识、人才、 创造的尊重区 别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 主体地位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 部分联 系劳动者要靠自己的劳动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均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3)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 【答】观点错误。劳动收人即劳动所得,

8、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人和资本收人而言的,按劳分配收人是公有制 范围内的劳动者的劳动所得,按劳分配收人一定是劳动收人,但是劳动收人未必都是按劳分配收人,非公有制经济 外的收人,如个体劳动收入,私营、外资企业中的生产要素收人,都不是按劳分配收人。 (4)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 【答】观点错误。 (1)按劳分配是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 其重要的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从表面看来,似乎只要劳动者付出了等量的劳动,必然会获得等量的报酬,其实并不然。按劳分配并不承诺等量劳 动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是同其所在企业的经

9、营状况密切相关的。 (2)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每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可能完全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企业里付出了同 等劳动的劳动者,其分配所得不可能相同;等量的劳动获得等量的报酬的情形只存在于同等经营状况的企业里,但这 并不违背按劳分配的本意。第二框第二框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1 1、在我国,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在我国,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答案答案】 (1)收入分配公平是指收人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人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 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内涵要求】 (2)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

10、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 富裕的体现。 【地位】 (3)实现收入分配社会公平【理顺关系】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成果共享】实现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调整关系】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 康发展。 【意义作用】【拓展运用拓展运用】【课堂探究一,教材课堂探究一,教材 p60】【问题问题】【你对公平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 【答案:答案:】在经济生活中,公平主要是指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 配的相对平等,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不能使收入差距过于悬殊。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是实

11、现共同富裕的体现。观点一认为“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 ,这是把公平与平均主义等同起来,是 错误的。平均主义抹杀一切劳动差别,干多干少一个样,实际上是最大的不公平。观点二是正确的,它强调了差别 要适当合理,这既能促进效率,又不影响社会稳定,兼顾效率与公平。【易混易错易混易错】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原则也就是在分配中实现平均主义。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原则也就是在分配中实现平均主义。公平与平均是根本对立的两个概念,两者仅一字之差,易把二者混同,应把握二者的区别。 1)公平是社会主义个人收人分配要坚持的原则之一。 公平是指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它包括“机会均等、 规则平等、

12、差距适度、共同富裕”等内容。收人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人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 之间的收人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承认适度的差距,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2)平均是指否认劳动贡献,在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抹杀一切劳动差别和分配差距,要求绝对平均, 实际违背了公平原则,会压抑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公平与平均是根本对立的。 【判断判断】反对平均主义,就是要提倡同步富裕。 (错)32 2、在我国,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在我国,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即实现途径即实现途径】? 【答案答案】【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3、,为我国实现社 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人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提高两个比重,以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收入】 ,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 【劳动报酬 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补充:】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实现两个 同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具体措施:】A、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 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人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B、要规范收入分 配秩序

14、,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规范、增低、调高、取非】 【补充】C、健全资本、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努 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补充】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坚持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要提高效率, 又要促进公平。反对平均主义,落实分配政策,倡导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33、如何正确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案答案】 【关系】 (1) 【一致性。

1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 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对公平的追求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 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关系】 (2) 【矛盾:】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着矛盾(【含义不同】: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 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收人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人分配的相对平等,即

16、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人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 。 44、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怎样做到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怎样做到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 【答案答案】 (1) 【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 公平。 (2) 【注意:既要.又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 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5、从国家参与收入分配的角度理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从国家参与收入分配的角度理解实现收入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