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家门口好学校建设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69540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一步加强家门口好学校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进一步加强家门口好学校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一步加强家门口好学校建设(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04 问政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马鈜 美术编辑 施伟杰联系我们 关注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在回应有关 择校而产生焦虑感的问题时说, 进 一步推动学区化、 集团化的建设和 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 是我们推进 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均衡的重要政 策。2018 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 政策将于年底或明年年初适时向社 会公布。 如今, 本市大力地推进了学生的 创新素养培育, 推动了 “零起点、 等第 制”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贾炜说, 对 小学教育而言, 缓解竞争感, 让这样 的竞争来得慢一点, 这对孩子来讲利 大于弊, 有助于缓解家长的焦虑。 贾炜还表示, 关于大家普遍关心 的幼升小、 小升初,

2、这项工作市教委 始终高度重视。从总的方向看, 政策 的制定和实施都要坚持总体平稳, 同 时要继续促进公民办学校的协调、 健康、 规范发展, 对于民办学校的招生, 则会继续落实民办学校招生 “三个承 诺” 的要求, 包括不进行纸笔测试, 不 收取豪华简历或者各种获奖证书, 不 与任何培训机构有挂钩。 “我们也请相关科研部门正在研 究制订幼升小入学评估指南, 指导民 办中小学科学招生, 通过科学研究告 诉家长, 民办学校愿意招怎么样的学 生、 怎样来招学生。 ”贾炜称, 对于在 招生工作中违规的民办学校, 还要继 续坚持严肃查处, 并落实 “双减” , 即 核减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 取消当年 政府

3、的专项扶持资金。 “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加大对 家门口好学校 的建设力度, 使 家 门口的好学校 越来越多, 使更多上 海的孩子能够就近上学、 就近上好 学。 ” 贾炜这样强调。上海努力当好全国教育综合改革的探路者 进一步加强 “家门口好学校” 建设5年来, 上海放大优势, 补齐短板,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 的教育。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海推进 教育综合改革相关情况。过去5年来, 上海教育在原有基 础上取得了新的更大进展, 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 置, 在一些领域已经具有显著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会 上还披露, 2018年上海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将于今年底或 明年初出台。青年报记者 刘昕

4、璐市教委主任苏明介绍, 上海现有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中职学校和大学 3350 余所, 从在园儿童到博士生的 各级在校学生267.5万人, 专任教师 近20万人; 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 职 业教育培训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935 所, 每年结业生近200 万人; 老年教 育机构5883 个, 每年接受教育服务 老年人770余万人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 高度重视教育事 业, 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 署。上海教育系统在市委、 市政府领 导下, 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 , 2014年 主动承担 “一市两校” 教育综合改革 和 “一市一省” 高考综合改革两项国 家

5、试点任务, 着眼到 2020 年率先实 现教育现代化, 担当全国教育综合改 革探路者。目前, 教育综合改革国家 试点确定的214项重大改革任务稳 步实施, 时间过半、 任务过半; 高考综 合改革经过 “三年一个周期” 稳慎有 序的推进, 既定制度安排成功落地, 探索形成了实践经验。“总体上看, 过去5年来, 上海教 育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更大进 展, 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 置, 在一些领域已经具有显著的国际 影响力和话语权。 ” 苏明说。 其间, 上海跟踪和适应 “二孩” 政 策和人口变化趋势, 预测学龄前儿童 规模, 布局建设园舍资源; 大力推进 城乡教育一体化, 促进基础教育优质

6、均衡发展, 上海基础教育成为世界各 国了解中国教育的一扇 “窗口” , 成为 中国教育走出去的一张 “名片” ; 高等 教育内涵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同时着 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5年来, 全市新招聘3万多名中小 学教师, 本科以上学历占92%、 研究生 学历占20%, 年轻化、 高素质人才的加 入, 极大优化了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 梯队结构。高校在岗高层次人才大 幅增加, 其中:“两院” 院士 101 人、 “百千万” 人才工程专家220人、 中央 “” 专家534人、“长江特聘” 教授303人, 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苏明说, 5年来, 教育系统以改

7、革 创新、 攻坚克难为动力, 以依法治教、 依 法治校守底线, 放大优势, 补齐短板, 努 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要措施及 成效可以概括为 “六个度” : 提升政治站 位的 “高度” 、 夯实教育公平的 “厚度” 、 加大综合改革的 “力度” 、 拓展教育服务 的 “宽度” 、 提高教育普惠的 “温度” , 以 及拓宽教育交流的 “广度” 。 其中, 上海在聚焦补齐薄弱地区 薄弱学校发展短板上, 持之以恒推进 中心城区优质学校托管郊区薄弱学 校的委托管理机制, 通过政策和资源 杠杆,“撬动” 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输 入核心管理团队、 优质教师资源和先 进办学理念, 一批薄弱学校快速提升 水平,

8、“原来招不满、 现在坐不下” 的 生源回流趋势开始显现。 同时, 一批中心城区品牌学校到 郊区办分校, 丰富了郊区优质教育资 源。2014 年以来, 申城持续深化学 区化、 集团化办学模式, 促进骨干教 师和教育资源在学区和集团内柔性 流动、 实现均衡, 已经覆盖全市义务 教育阶段学校总数 55%、 学生总数 50%。并且, 上海通过倡导和促进新 优质学校集群发展, 办好每一所 “家 门口的好学校” , 努力从源头上缓解 无序择校问题。 在锁定考试评价关键 “指挥棒” 进行系统优化上, 苏明则表示, 一方 面, 聚焦 “牵一发动全身” 的高考进行综合改革, 着眼破解 “一考定终身” 、 “唯分

9、数论” 、“学生和高校相互选择 缺失” 等问题, 率先落实依据统一高 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参 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 “两 依据一参考” 招录新模式, 系统优化 高考 “指挥棒” , 为高中深化课程教学 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并对 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 “倒逼” ; 另一方面, 建立新型基础教育学业质 量评价体系, 树立正确导向。在小学 低年级推行 “零起点” 教学和等第制 评价, 严格要求不拔高教学要求, 遏 制过早过细的 “分分计较” 。同时, 走 出 “唯升学指标” 评价误区, 建立并公 开发布各区和学校义务教育学业质 量 “绿色指标” 测评结果, 作为教

10、学质 量的关键依据, 在全社会营造 “好学 校” 的正确价值导向。 另据介绍, 如今, 上海还制度化 开展分类管理以引导高校聚焦质量 提升、 特色办学, 率先对接落实国家 “双一流” 战略, 市政府2016年底与 教育部签署新一轮共建协议, 部市继 续重点共建在沪8所部属高校, 支持 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步伐; 遴选有 条件的市属高校启动高水平大学建 设, 给予强有力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全面实施 “高峰”“高原” 学科建设计 划, 分类支持 102 个学科点加快发 展, 取得了显著进展。其间, 高校科 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级显著提升。“2017 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人数 为17.4万, 就业率为96

11、.88%, 有所上 升, 这是 双创 工作带动的红利。 ” 市 教委副主任丁晓东在回应青年报记 者现场提问时如是说。 近年来, 本市各有关部门和各高 校积极探索, 扎实工作, 巩固并形成 了促进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 有效方法举措, 在保证毕业生的充分 就业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方面都 取得了积极成效。丁晓东说, 一是多 措并举, 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领域, 二是综合施策,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 生到基层就业。 “其中, 大学生村官、三支一 扶 、 西部计划志愿者等中央基层就 业项目, 每年向中西部和基层输送高 层次的人才, 许多人已在自己的岗位上卓有建树。今年启动的 西藏专 招 项目, 最终有1

12、20人通过考核, 就 在上个月, 他们已前往雪域高原, 在 更广阔的天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上 海的大学和教育主管部门都鼓励支 持大学生要报效祖国, 回报家乡, 下 基层去工作。譬如, 很多大学生去做 村官或者做志愿者、 做服务等。 ” 丁晓 东说道。 丁晓东认为,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非 常重要, 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此, 上 海开拓思路, 大力提升大学生创业能 力。党的十八大以来, 国家号召 “大众 创业、 万众创新” , 本市以创业促进就业 为契机, 举办了一系列活动, 例如支持 各高校开展双创教育课程, 举办互联 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等, 有些优秀 项目, 已转换成产品产出, 成果显著。国家试点确定的214项重大改革任务 稳步实施, 时间过半、 任务过半办好每一所 “家门口的好学校” 努力从源头上缓解无序择校问题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 将于年底或明年年初适时公布“双创” 工作带动红利 2017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6.88%过去5年来, 上海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更大进展。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