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冤,别把目光只盯在赔钱上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69314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8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洗冤,别把目光只盯在赔钱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洗冤,别把目光只盯在赔钱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洗冤,别把目光只盯在赔钱上(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辑: 凌锋孟伟阳 校对: 买玉莲 电子信箱: 微博: 2017 年 2 月 28 日洗冤, 别把目光只盯在赔钱上当一个错案走到国家赔偿程序的时候, 很多人都会把目光盯在赔偿数额上, 认为 赔得越多越能体现司法公正。 这种想法既不符合法律规定, 又不符合当前的现实 叶 泉最近, 陈满疑似被网络金融公司诈骗一 百多万元的新闻, 把这个著名冤案的当事人 再次拉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中。 2016 年 2 月, 被媒体称为 “国内已知被关押最久的冤狱 犯” 的陈满被宣告无罪, 并获得了 275 万元 的国家赔偿。 作为一个司法错案, 从当事人 获得了国家赔偿那一刻起, 案件就终结了, 但对陈满个人来说,

2、 这只是一个新生活的开 始。 如今看来, 陈满这一年来的生活过得并 不如意。 其实不只是陈满, 其他一些冤案的当事 人在洗冤后也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 比如赵作海, 出狱后也经历了家人反目, 创 业失败, 投资受骗等种种的不顺利。 在投资 受骗这一点上他与陈满的经历很相似。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为什么不幸总是如 影随形地追着某些人呢? 排除偶然的因素外, 也有当事人自身的原因。 一场冤狱会给人的 心理造成怎样巨大的影响, 即使是专业人士 也很难给出准确的答案, 甚至是当事人不清 楚或意识不到自己心理上的变化。 有心理学者认为, 冤狱既会让一个人感到盲目自卑, 不 能理解为什么这样的不幸

3、会落到自己身上; 同时也会让一个人感到盲目自信, 觉得事实 最终会证明自己才是对的。 在陈满和赵作海身上是否有这两种心理 在作怪呢? 不得而知。 我们只看到两人都有一 种外人无法理解的执拗。 所幸的是陈满还有家 人和朋友的关心与帮助, 在他们的支持下, 他 应该可以更快地从困境中走出, 放弃一夜暴富 的想法, 走一条劳动致富的寻常之路。 当一个错案走到国家赔偿程序的时 候, 很多人都会把目光盯在赔偿数额上, 认为赔得越多越能体现司法公正, 越能显 示国家对纠错的重视程度。 这种想法既不 符合法律规定, 又不符合当前的现实。 国 家赔偿要赔多少? 哪些该赔? 哪些不该赔? 都是有严格的法律标准的

4、。 有人总爱说, 多少钱也无法补偿失去的自由。 这种表达 的情绪化毕竟代替不了法律的理性。 况且 从现实层面讲, 怎样算多? 怎样算少? 即使 是千万的天价赔偿在一线城市也只能换 到一套普通住宅而已, 离当事人所期待的可能会有巨大的差距, 国家赔偿无法满足 那些不实际的期待。 所以, 还冤案受害人以公正, 不能把目 光只盯在国家赔偿上, 赔钱只是公正的一部 分, 甚至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赔偿只 代表了一种态度, 而其后修复因冤案而受损 的心理创伤、 社会关系, 进而帮助受害人回 归家庭、 融入社会, 在新的社会中实现自力 更生才是最重要的。 对冤案受害人来讲, 比赔钱更重要的是 获得帮助

5、, 家人的帮助、 社会组织的帮助, 当 然还有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帮助。 既然钱不能 弥补所有, 那么赔偿之后, 政府和司法机关 持续的关注和关心也是司法公正的一部分, 同样不能小视。 像陈满这样误入陷阱的情 况, 如果能得到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及时关 注, 可能也不会造成那么大的损失。 这么讲并不是说陈满洗冤后就没有人 再关心他了, 恰好相反, 这一年来, 陈满的家 人、 律师、 朋友, 还有一些社会组织都在关注 着他。 陈满受骗的这三个月, 身边一直都有 人在跟拍他, 而且早已发现了他被骗, 也曾提醒过他, 但没有及时通知家人或者报警, 这让家人很不理解。 这个行为让我们想到了普利策新闻奖 获奖摄

6、影作品 饥饿的苏丹 在新闻界引 发的巨大争议。 一个以忠实记录新闻事实 为己任的纪录片制作者, 在面对被拍摄者 遇到危险的时候是坚持冷静的记录, 还是 参与到事件当中去, 干涉被拍摄者, 从而 改变事件的发展脉络。 这种选择归根到底 是人性与职业性的选择, 而一旦上升到这 个高度, 选择也就不再困难了, 毕竟没有 任何一种职业性可以超越人性。 这在新闻 界应该是已经被解决了的问题, 正因为如 此,饥饿的苏丹 的拍摄者凯文卡特在面 对内心拷问时, 才会最终选择了自杀。 新闻职业伦理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但是作为新闻从业者却无法回避。 再回到冤案受害人这个问题上来, 每一 个冤案受害人在回归社会

7、时都会遇到各种 麻烦, 陈满和赵作海遇到的麻烦更多, 国家、 社会, 甚至是个人对他们多一份关心, 也就 是多一份公正。向药企索贿, 老板没钱写 下百万欠条, 承诺到期不给钱 还要付利息; 与妻子两次出国 旅游, 药企业老总陪同买单; 帮 妻弟公司卖药, 在岳父家拿好 处费据媒体报道, 四川省 卫计委科教处原处长苏林借职 务之便, 在多家医院采购药品、 医用耗材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 益, 伙同他人受贿, 个人分得 1242 万余元。点评: 贪腐花样再翻新也 难逃恢恢法网。“有国才有家” 广告词欠妥毛建国2 月 26 日上午, 云南丽江市中院法官李炳祥在个人微博转发人民网微博 一位 57 岁 民警

8、的雪中坚守 时, 评论 “每一个故事背后就 有一个故事。 57 岁老民警在风雪中执勤, 有三 种情况: 一种是犯错误被罚, 一种是作秀, 还有 一种是作秀! ” 26 日晚 7 时许, 丽江中院通报 称, 鉴于李炳祥错误言论性质严重, 经院党组 讨论研究, 决定对李炳祥同志停职检查, 调查 后作严肃处理(2 月 27 日 信息时报 )。 我们已经形成了 “一事当前、 先问真假、 再 问是非” 的共识, 面对 一位 57 岁民警的雪中 坚守 一文, 心里产生怀疑是可以的, 追问真相 的心理动机也没有多大问题。 但在缺少有效信 息的情况下, 如同无法断定真假一样, 我们更 无法断定此行为是不是出于

9、作秀。 实在不能理 解, 这位法官有什么依据把 “风雪执勤” 称为是 作秀。 一个心理阳光的人未必看什么东西都阳 光, 一个心理阴暗的人大都是看什么东西都阴 暗。 古人讲 “言为心声” , 一个人不设防的言行, 常常是内心的真实表达, 从一个人的不经意言 行中, 也可以推断出一个人的真实心理。 简单 地把 “风雪执勤” 称为是作秀, 只能说明这位法 官可能不太相信敬业、 友善, 甚至其自身也不 是敬业、 友善的人。 这样的思想观念, 让人们感 到一些遗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公民层面提出了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的倡导。“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 既是价值观, 也是

10、一个公民应当 具备的基本素质, 还是一位公民做人的基本修 养。 如果说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对于普通 公民来说, 还是一种道德呼吁, 那么对于公职 人员来说, 则是一种道德要求, 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这名法官看到微博, 轻佻地作出作秀的 判断, 这充分说明, 在其心中是没有敬业、 友 善这一概念的, 也不相信存在敬业、 友善的 人。韩非子 里有一个 齐桓公好服紫 的故 事, 充分说明 “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 。 反过来 讲,“上有所恶, 下也甚焉” 。 由于公职人员在 社会结构中的特殊地位, 如果他们做不到敬 业、 友善, 不相信存在敬业、 友善的人, 那么 不仅会影响本职

11、工作的开展, 而且还会带来 错误的思想导向。 这里不禁想到一种思想倾向。 一段时间 以来, 有人面对社会事件, 即便是十分美好 的事件, 也常常站在怀疑和批判的角度, 一 概而论地反权威、 反传统、 反主流, 网友们把 这种人称为是 “喷子” 。 不管什么心态, 一旦 走向一概而论, 都是十分错误的, 都值得警 惕。 这种反权威、 反传统、 反主流的 “喷子心 态” , 因其消弭了一切美好, 不相信人间真善 美的存在, 不利于社会和谐, 不利于形成向 上向善的力量, 对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一个普通公民出现 “喷子心态” , 应进行积 极规劝, 并且通过更多的努力, 把社会建设得 更加美好,

12、尽可能使其转变认识, 看到并且参 与美好社会的建设。 诚然, 这种转变需要一定 的时间, 需要我们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但应 该相信,“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 大多数人 都能发生转变。 但对于公职人员来说, 必须提 出严肃的批评, 并且通过制度的力量, 使其 “喷 子心态” 无存在和用武之地。 不相信敬业、 友善, 不相信一切美好的 “喷 子心态” , 才是怀疑 “风雪执勤” 背后的真问题。 在转变作风的背景下, 一名公职人员竟然还有 这样的心态和认识, 只能说明作风建设永远在 路上。 由此, 这名法官因此受到停职检查, 并有 可能被严肃处理, 一点也不冤。怀疑 “风雪执勤” 背后的真

13、问题只有规范还是不够, 还应不打折扣地严格执行, 把新规的各项内容真正落到实 处, 强化监管, 倒逼快递公司认真履行相关义务禁寄品新规重在落实与执行史奉楚最近, 很多人在邮寄香烟、 白酒时发现, 许多快递公司有了限制。 原来, 国家邮政局等 三部门日前联合发布的 禁止寄递物品管理 规定 明确, 邮寄香烟不能超过两条、 白酒不 能超过 56 度、 手机只能陆运另外, 快递 禁寄从 58 种增至 188 种。 此外, 加大了对于违 反禁止寄递物品的责任追究力度(2 月 27 日 新华网)。 由于网络购物的普及和人们消费能力的 增加, 快递业随之发展壮大。 但与此同时, 也应 注重快递行业的健康有序

14、, 防止部分违禁物品 通过快递流入各地。 因此, 新规将快递禁寄物 品从 58 种增至 188 种很有必要。 从打击违禁品的角度来看, 近年来, 违 禁物品通过快递进行邮寄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分子为逃避责任、 降低成本, 通过 物流渠道寄送管制刀具、 仿真枪支乃至毒品 等。 这些通过网络收取资金、 借助物流交付 货物的行为, 无异于让快递沦为违法犯罪通 道, 增加了查处难度, 为打击不法行为带来 极大困扰。 特别是, 随着物流覆盖范围的不 断扩大, 之前只能在小范围流通的违禁品, 很可能迅速扩散至全国。 如果不对物流业从 严监管, 切断违禁品的流通渠道, 违禁品的 危害性会成倍增加。 同时

15、, 就保护消费者及物流从业人员 合法权益而言, 增加禁寄物品目录也是好 事。 当快递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 其便捷安全的程度就显得异常重要。 一旦 从业人员不严格履行检查责任, 导致违禁 品进入物流渠道, 很可能会给其他的邮寄行为和物品带来损害, 对消费者的人身财 产权益造成损害。 比如, 据媒体报道, 2013 年 11 月份, 山东的刘某在收到网购的鞋子 后出现腹痛、 呕吐等症状, 后因抢救无效死 亡, 据诊断, 刘某死于有毒化学液体氟乙酸 甲酯中毒。 而在此之前, 也有多起快递公司 非法承运危险化学物品导致快递员中毒的 事件。 当然了, 只有规范还是不够, 还应不打 折扣地严格执行

16、, 把新规的各项内容真正落 到实处, 强化监管, 倒逼快递公司认真履行 相关义务。 一是应让快递实名制落到实处, 各快递网点均应通过查验手机号码、 身份证 等核实邮寄人身份信息; 二是应确保逢件必 查, 在快递网点安装监控设备及违禁物品探 测仪器; 三是应做到随机抽查, 监管部门可使用相关设备对正在运输途中的快递随机 检测, 一旦有禁寄物品则严厉惩戒寄件人及 收寄公司。 这样以来, 既可形成有效震慑, 倒 逼快递公司及寄件人认真对待规则, 不邮 寄、 收寄禁寄物品, 还可在发现问题后快速 查清涉事者, 便于追责。 此外, 执行禁寄物品新规时, 也不能忽 视消费者权益。 作为普通人, 很多消费者可 能并不清楚哪些物品在禁寄之列, 因而网购 时并不在意, 而一些商家则基于营利目的未 必告知消费者所订购商品是被禁寄的, 进而 试图蒙混过关。 一旦被查处, 消费者必然收 不到货物, 面临着退款难题, 徒增负担。 对 此, 各电商平台不妨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 收集并下架禁寄物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