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之《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6562948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之《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之《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之《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之《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之《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之《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之《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广义。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 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2)狭义。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 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另一方面有 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一方面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另 一方面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及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从而优化教学工作。

2、(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地分析、了解 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 到预期的效果。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 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可参照的丰富例证。 3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历程:(1)初创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 学 ,这一专著奠定了科学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从此确立。(2)发展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末)。(3)成熟时期(20 世纪

3、60 年代至 70 年代 末)。(4)完善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4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第二章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含义: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整个死亡的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发展的不 平衡;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3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1)乳儿期(01 岁);(2)婴儿期(13 岁)相当于先学前期; (3)幼儿期(36、7 岁)相当于学龄前期;(4)童年期(6、

4、7 岁11、12 岁)相当于学龄初期; (5)少年期(11、1214、15 岁)相当于学龄中期;(6)青年期(14、1525 岁)相当于学龄晚 期;、(7)成年期(2565 岁);(8)老年期(65 岁以后)。 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 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2)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 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 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5、有了深刻的发展, 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 活脱节的幻想。 5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 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2)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问,个体对某 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 岁是口语发展 的关键期,4 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 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 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皮亚

6、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主要特点是感觉和动作 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 岁):主要特征是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 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 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 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 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是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务的支持。(4) 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已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 区分开来,本阶段

7、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运用假设一演绎 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不仅具备了 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 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7最近发展区及其教育意义:(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 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 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2)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 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看到正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

8、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 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8,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作用:(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 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儿童的信任 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23 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

9、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 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对教学的作用: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 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 利导,对症下药。 9理解自我意识的发展及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中学生自 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初中生:(1)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2)自我意识高涨,使其人格出现了暂时的不 平衡性。高中生:(1)独立意向日趋强烈;(2)在心理上将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 我”两部分;(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10、;(4)自我评价成熟;(5)有较强的自尊心;(6) 道德意识得到高度发展。 10中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1)认知差异。认知方式差异,是指个体在感知、注 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等方面。(2)智力差异。智力差异包括个体 差异和群体差异。(3)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 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11中学生的性格差异及教育意义:(1)学生的性格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性格的类型差异。 (2)教育意义。为了促进学生

11、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培养和形成稳定而一致的性格特征, 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要加深学生对活动意义的认识和提高学生行为动机的水平。第三章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习的实质与特征:(1)学习的概念。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 潜能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 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2)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 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其次,人的学习是

12、在改造客 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此外, 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在较短时 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3学习内容: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 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4加涅关于学习层次和学习结果的分类:(1)加涅关于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13、、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5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 习三类。 6联结学习理论:(1)尝试错误说:由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提出。其主要理论要点为学习 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要点二为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建立:要点三为尝试错 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率,准备率。(2)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由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提出。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 得与消退规律、刺激泛化与分化规律(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3)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 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基本规律有

14、: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 退、惩罚。强化分为正强化(实施奖励)和负强化(撤销惩罚)。 7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 不同的信息加工。与此对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8认知学习理论:(1)完形顿悟说:由苛勒提出,主要观点: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学习的实质在于 构造完形。(2)认知结构学习论:由布鲁纳提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 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学习观。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学习有三个过程:获得、转 化、评价。教学观。他认为教

15、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总结了四条掌握学科基本 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好奇的内驱力、胜任的内驱力、互惠的内驱力)、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9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 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 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1)知识观。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知识不 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而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

16、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 是信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3)学生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 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第四章第四章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1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1)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 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强化。 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 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学习动机的组成: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1)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 求,在其头脑中的主观反应。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2)诱因:指与学习需要相 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他人的表扬、奖励等。 4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2)近 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