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与案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6562319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与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与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与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与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与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与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与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与案例一、一、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生活例子入手,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 镜等) ,使用提问设疑、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模型、教师演示、学生独立探究等多 种教学方式,侧重于让学生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和探究生活中几种应用透镜的 仪器的成像情况,去体现成功的愉悦。使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 成像形成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下一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充分 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动手制作等多方面能力。本节课 需要1节课时。 2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动手制

2、作照相机模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凸透镜成像时,简单比较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到透镜的距离。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难点: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4 4教学资源教学资源 大幅照相机挂图(或用多媒体室投影仪投影照相机实物) 、制作照相机模型的材 料多套焦距为510cm 的放大镜(直径为35cm) 、两块约为

3、20cm20cm 的硬 纸片、半透明塑料薄膜、粘胶纸、投影仪、画有带箭头的十字坐标的幻灯片、 放大镜、一杯水、几个滴水管等。 5 5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特征:镜头的作用像与物体比较像距与物距比较 照相机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缩小、倒立像距小于物距 投影仪凸透镜像放大、倒立像距大于物距 放大镜凸透镜像放大、正立(2)实像与虚像有什么区别: 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由光线实际会聚而成,可以用光屏承接,是实 像;放大镜所成的像只能通过眼睛看,不能用光屏承接,是虚像。 6 6课堂教学程序课堂教学程序教师组织活动及语言教师组织活动及语言学生主体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说明

4、说明 1悬挂悬挂大幅照相机挂图通过生活中的让学生对照相机(或投影照相机实物) 提问提问: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实例回答问题构造有感性认识2悬挂悬挂课本图3.2-1的 照相机原理图(或用胶片投影) 讲述讲述:照相机拍照原理创设情境,从生 活走向物理使学 生对凸透镜产生 成像兴趣3指导指导学生制作照相机模型,让学生观 察照相机所成的像 出示出示一个照相机模型 指导指导学生制作照相机模型 指导指导学生观察所成的像 组织讨论:组织讨论: 像比物体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像距与物距哪个大? 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学生探究活动学生探究活动 (两人一组)(两人一组) 制照相机模型制照相机模型 并分组讨论并分

5、组讨论通过动手制作照 相机模型,并观 察窗外物体在屏 幕上所成的像, 使学生感受照相 的过程,并直接 感知照相机所成 的像是缩小、倒缩小、倒 立的实像立的实像4让学生观察教室的投影仪(或挂图) 提问提问:投影仪主要由哪几部组成?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对投影仪 构造有感性认识5演示: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把 画有带箭头的十字坐标的投影片(或 一支笔)放到载物台上,记住箭头的 方向。 组织讨论:组织讨论:像的大小、正倒及像距与 物距的大小比较。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利用凸 透镜成放大、倒放大、倒 立的实像立的实像有感性 认识6悬挂悬挂课本图3.2-4的投影仪原理图 (或用

6、胶片投影) 讲述讲述: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使学生进一步了 解投影仪的成像 原理7指导探究:指导探究: 用凸透镜让学生两个人一组观察课 本的文字; 水滴能把字放大吗? 组织讨论:组织讨论: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怎样的?学生探究活动学生探究活动 并分组讨论并分组讨论让学生对利用凸 透镜成放大、正放大、正 立的虚像立的虚像有感性 认识8组织讨论:组织讨论:综合比较照相机、投影仪 和放大镜所成的像有什么区别。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能简单描述凸透 镜成实像和虚像 的主要特征二、案例二、案例师问:师问: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你知道 这些仪器有什么用途吗? 生甲答:生甲答:照相机能够

7、拍照片 生乙答:生乙答:投影仪可以把投影片投影到银屏上 生丙答:生丙答:放大镜可以把小字体放大 教师设疑引入:教师设疑引入: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上都有透镜吗?这些透镜各有什 么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探究的问题:生活中的透镜。板书:二、生活中的透镜(并绘制表格) (一)照相机(主要教法:教师指导制作模型)(一)照相机(主要教法:教师指导制作模型) 1 1教师悬挂大幅照相机挂图(或通过多媒体投影照相机实物) 师问师问:照相机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说出来。 生答生答:镜头、按钮、机壳、底片等 (教师悬挂教材插图3.21的“照相机原理图”或用胶片投影,结合信息 技术创设情境,加深学

8、生对凸透镜的认识。 ) 师指出师指出:所有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 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胶卷 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记录在胶卷 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2 2指导学生制作照相机模型,让学生观察照相机所成的像指导学生制作照相机模型,让学生观察照相机所成的像 教师:教师:(出示一个照相机模型)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 (让学生拿出制作模型的材料:焦距为510cm 的放大镜(直径为35cm) 、 两块约为20cm20cm 的硬纸片、

9、半透明塑料薄膜、粘胶纸等) 教师:你打算用什么器材?怎样做?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生甲答:生甲答:用硬纸片做一个圆筒作机动车壳,把凸透镜装在筒口。 生乙答:生乙答:把一张半透明塑料薄膜粘在另一个筒口。 师:师:说得很好。 (出示照相机实物,并调节镜头) 照相机的镜头可以前后移动,你的模型应该如何改进? 生丙答:生丙答:把塑料薄膜粘在另一个较细的纸筒口。 师: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制作照相机模型的方法: 首先,用一块硬纸片做一个刚好能卷住放大镜的圆筒。用粘胶纸把凸透镜 固定在圆筒的一端; 其次,用另一块硬纸片做一个直径比上一个纸筒稍小的纸筒,并在纸筒的 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

10、最后,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 师:师:同学们对制作的方法清楚了吗? 生答:生答:清楚了。 师:师:好,现在开始制作,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快最好? (学生按2人/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部分小组两个筒直径相差太 少或太大的情况。 师:师:让我们把照相机模型的凸透镜那端对着窗外明亮的景物,拉动纸筒, 观察薄膜上所成的像。 师问:师问:像比物体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生甲答:生甲答:像比物体小。 师问:师问: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生乙答:生乙答:像是倒立的。 师问:师问:像距与物距比较哪个大? 生丙答:生丙答:像距小于物距。 师:师:请每组组其他同学都观察一次,并分组讨论刚才的问题。 (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讨论

11、)师问:师问:哪个组的同学描述一下你们看到的像是怎样的: 生答:生答:像比物体小,像是倒立的,像距小于物距。 师问:师问:同学们说对不对? 全班学生答:全班学生答:对。 师:师:很好。 (把答案起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 师:师:下面再让我们观察教室的投影仪,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投影仪(主要教法:演示、讨论、提问)(二)投影仪(主要教法:演示、讨论、提问) 生答:生答:机座、电灯、反光镜、载物台、镜头、平面镜、屏幕等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1 1: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把画有带箭头的十字坐标的投影片 (或放一支笔)放到载物台上,记住箭头的方向。 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

12、像,再记住箭头的方 向。 师问:师问:现在同学们观察了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像的大小、正倒及像 距与物距的大小比较各是怎样的? 学生看、想。 (教师再演示一次相关实验,加深体会)(教师再演示一次相关实验,加深体会)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2 2:将一幅动物图(不要放对称的图)放在观物台上,看看放出的 图像有什么特点,将图像倒过来放呢?记下它们各自的位置,装上平面镜后, 再重复上述操作,比较一下两次的结果有何不同。 (教师调节实物投影,注意让学生分清演示实验中的实物方向和像的方向, 这样做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起到教师必要的引导作用) 。 师问:师问:现在同学们再次观察了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

13、像的大小、正倒 及像距与物距的大小比较各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讨论 生答:生答:像比物体大,像是倒立的,像距大于物距。 师:师:回答得很好。 (把答案填在黑板的表格中) 悬挂课本图3.2-4的投影仪原理图(或用胶片投影) 师:师: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 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 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三)放大镜(主要教法:学生自己探索)(三)放大镜(主要教法:学生自己探索) 师问:师问:放大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像与物体的比较(大小和正倒)有何 关系? (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课本的文字和手纹) 生答:生答:放大镜也

14、是一个凸透镜,通过放大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教师把答案填在黑板的表格中) 师:师:我们在透明的塑料三角尺上滴一滴水,用它观察课本上的字,看看字 是不是放大了,为什么? (教师巡回指导时,注意对做得既快又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也鼓励做 得较慢的学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生答:生答:字被放大了。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学生在评估过程中可检验自己的做法,提高实验判断能力。 ) (四)组织讨论(四)组织讨论师问:师问:综合比较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与放大镜所成的像有什么区别。 学生分组讨论。 师问:师问: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三种仪器中: 能成放大的像的仪器有哪些?能成缩小的像

15、的仪器有哪些? 生甲答:生甲答:能成放大的像的仪器有投影仪和放大镜,能成缩小的像的仪器有 照相机。 师问:师问:哪些仪器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哪些仪器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生乙答:生乙答: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师问:师问:像距与物距比较哪个大? 生丙答:生丙答: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 师问:师问: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各在哪里: 生甲答:生甲答:照相机所成的像在塑料薄膜上,投影仪所成的像在银屏上。 师问:师问:用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安,放大的像能够用白纸承接吗? 生乙答:生乙答:不能 (五)小结(用胶片投影或用多媒体电脑投影,学生回答)(五)小结(用胶片投影或用多媒体电脑投影,学生回答)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凸透镜的例子。 照相机能成 像; 投影仪能成 像; 放大镜能成 像。 2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都是由光线( )而成,可以用( )承接,是实像,放大镜所成的像只能通过眼睛看, ( )用光屏承接,是虚像。(一边引导学生回答,一边填写答案) 师:师: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完了,请同学们做下列5分钟检测 (发放课内5分钟检测)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三、课内三、课内5 5分钟检测。分钟检测。 1、有时透过盛满水的玻璃杯能看到握着杯子的手指比实际的手指头要粗些 是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