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与设计》(赵建萍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6562255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欣赏与设计》(赵建萍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欣赏与设计》(赵建萍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欣赏与设计》(赵建萍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欣赏与设计》(赵建萍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欣赏与设计》(赵建萍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欣赏与设计》(赵建萍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变换 欣赏与设计【知识点】1.知识目标:感受图形变换创造的美,体会平移、对称、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加深对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发展空间想象力。3.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教学重、难点】利用平移、旋转、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对应章节】本课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播放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饰物和服装,让学生有一个视觉上和情感上的冲击,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美丽图案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意义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

2、有帮助的。【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们通过对一些图形的认识和欣赏,以及对生活中平移、对称现象的简单认识,应该有了一些欣赏、制作积累的经验,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利用具有苗族特色文化的饰物、服装,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以审美情趣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先导,运用数学的原理创造美,并体验创造本身的愉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2.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利用课件显示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图片,配上音乐,让学生欣赏。(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生:

3、太美了!生:服装色彩,图案搭配恰到好处。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具有什么特点并说一说。生:有的图案是有连续性的。生:有的是对称的。生.师:说得都很好!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通过对图的观察回顾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 )生:第四幅图的饰物是由平移得到的。师:非常好!你观察得很仔细!还有吗?生:第六幅图的饰物也是由平移得到的。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生齐声回答:同意!师:那么,除了平移的饰物,还有哪些是旋转、对称的呢?生:有,第五幅图就是有旋转、对称的特点。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图案,会欣赏图形变换,那么请打开我

4、们教材第 7 页,观察课文中的图案是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师:首先介绍一下,图一是一个战国时期的铜镜图案。它的图案是怎么得到的?生:它是在铜镜的图案中把基本图案连续 3 次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90度得到的。师:你说得真好!那图二呢?生:图二是一幅花边图案,是由基本图案连续向左(或向右)平移 4 次得到的。师:真不错!接下来我们再接再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学以致用)二、巩固练习(一)反馈练习:完成第 8 页 3 题。师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思考: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研究图形的形成

5、,为后面做设计做好准备。 )(2)拓展练习: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师:在设计中发挥大胆想象,不怕做不好,就怕不去做。师来回巡视并做一些指导。对于学生设计好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表扬。三、全课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的变化-欣赏与设计 ,观察了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饰物及服装图片,不难发现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将来说不定我们城市就有一个设计作品出自你们的手中。(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加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力求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感受数学的美及数学方法的价值。让同学们懂得在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人们创造了很多灿烂的文化,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人类历史的星空中。通过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饰物及服装,让同学们学会欣赏这些漂亮的图案,并知道这些美丽图案都是由一个图案经过若干次的变化得来的。运用学过的图形变换的知识,自主设计出各种富有创意的图案。并将各自的作品进行相互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美,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麻江县龙山中心学校 赵建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