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杨玲微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6561965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杨玲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杨玲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杨玲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杨玲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杨玲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杨玲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杨玲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圆之魅力,美丽之园(缘)-教学案例一、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枯燥的、抽象的,所以很多的孩子到了高年级以后就越来越不喜欢数学,因为他觉得数学难学、无趣、失去了信心。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说明了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要想在数学上肯下苦功夫,肯定要先喜欢数学,所以我想:我们应该让学生喜欢上数学,通过学习了解数学的魅力,让孩子在美丽之园(课堂)感受数学的美、领悟数学的美。而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所以就想借着这一课的知识让学生来进一步地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喜欢上数学

2、的美,喜欢上数学课。二、课堂实录:(片段)二、课堂实录:(片段)片段一:(欣赏圆之美)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与众不同的课,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依次出示:(配上音乐背景)水滴图北京天坛鸟巢轮胎日食、满月图师:说说感受吧!生 1:图片真美!生 2:这些图片里面都有圆。(再次呈现组合图)生 3:圆好美啊!师:是呀,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圆的图形,你能再举些例子吗?生 1:硬井盖 生 2:圆的茶杯生:电风扇、八宝粥、 饼干画下了的底面是圆形的师:生活中有圆,而且圆又那么美,说明圆有它巧夺天宫之处。【数学美自古就有诗书传世,浸染着扑鼻的香气,而数学中图形的美更是直接可以感受和领悟到的一种美,美的事物人人

3、都喜欢,都喜悦。当学生在欣赏到美的图形时,自然对它的学习也就增添了几分兴致。更何况好的开头是成功的2一半,能够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片段二:(画圆、剪圆、发现圆的知识)(1)画圆师:同学们,既然生活中有圆,那么就请你将圆的图形画出来吧。学生动手画(42 位学生 40 位用圆规在画圆)师:老师看到你们大部分都在用圆规来画圆,你能说说怎样用圆规这一工具画圆吗?学生:圆规两脚张开,一脚固定,旋转一周就可以画出来。师:你们会吗?生:会师请一生上来用圆规画圆(2)剪圆师:将你所画的圆剪下,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把你的发现与同桌说一说。(3)汇报圆的知识点师:打开书本自学相关圆的知识,并与同桌说

4、一说哪些知识是你已经发现的,哪些知识是需要补充的?学生汇报:生 1:我发现圆有一个圆心,是对折、再对折的折痕的相交点,通常用“0”表示。生 2:圆有半径和直径,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 2 倍。师:直径和半径的概念是怎样描述的?生 3: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 r 表示。生 4: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用字母 R 表示。师:还有补充吗?生 5:我还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师:这些对称轴是圆的什么?生:直径。师:那说明圆的直径有( )条,半径也有( )条。生:无数条。【课标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3片段三:(圆知识的练习)练习一:图图中中哪哪些些线线段段是是圆圆的的半半径径?哪哪些些是是直直径径?哪哪些些不不是是,为为什什么么?想想一一想想oCDGHMNBF E A练习二:判断: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2、画一个直径为 4 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为 4 厘米。3、半径为 2 厘米的圆比半径 1.5 厘米的圆大。【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和促使知识转化成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的环节,能促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完善及深化。 】片段四:(生活实践挑战)师:在课的开始我们同学就用圆

6、规来画圆,现在如果不能使用圆规,你能尝试来画一个圆吗?(生动手) 思考:自行车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操场上的半圆是怎样画出来的?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又是如何应用画圆的呢?让学生在学习的尾声处再一次去思考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做,不但使学生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更让学生明白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 】三、反思三、反思:圆之魅力,美丽之(园)缘圆之魅力,美丽之(园)缘 (一)(一)彰显圆的魅力,感受数学之美有人说: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当学生看到美的事物时,学生自然产生了兴趣,自然也就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它吸引学生的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标中提出:“

7、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兴趣是积极主动地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它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让学生者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数学教学只有让学习者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从学生4的心理特点来看,其思维正处在形象的感知思维阶段,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缺乏认识。这时,很需要教师的引导,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美。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我认为让学生经历感受美的图形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圆之魅力、数学魅力的一个好方法。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8、乐之者。我们从数学本真出发,抓住数学本身的美,才能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喜欢数学。众所周知,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当学生看到一系列所呈现的图片都是他们生活中所熟悉的场景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二)圆的魅力之源,体会数学之美(二)圆的魅力之源,体会数学之美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因为这样理解也就会更深刻。学生在用圆规画圆后,让学生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使学生发现了圆的一些知识点,再使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点以知识性来了解,通过学生自学补充自己所发现的知识,使学生汇报的知识比较完整性,也使得整堂课的教学不因在这一环节而

9、使得课没有因为时间的关系继续下去。因为在上本节课的时候,很多的教师反应教学的内容太多,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面完成教学任务。而我想只因为本节课会拖堂,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动手操作速度慢,在课的开始教师往往都是让学生进行操作,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汇报的言语组织能力差,表达不清。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自学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学生自学课本可以让学生动起来。因为有了前面的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学生会急于在书本中验证自己的发现,这样就使得自学成为学生非常主动的一项任务,他要去查查自己的发现对不对,哪些是在学习中需要补充的一个知识点,这样学生就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对发现的知识做

10、一个整理,也从一个方面解决了课堂时间不够的问题。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学生才能理解的更深刻、运用的更熟练;只有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三)圆的生活张力,提升数学之园三)圆的生活张力,提升数学之园 文学中的小说以设置悬念见长,在开头先抛出一个引人入胜的画面、出人意料的事件、叫人揪心的矛盾、令人深省的问题,然后一步步去描写、讲述、展开、解答、思考,让读者去思考、想象、去求证。而数学往往是学习一点、明白了一些、疑问也多了一片、更需要去提升、去求证、去实践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少关注这5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

11、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脱节。同时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本节课的末尾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圆(跑道是怎样画出来的) ,以及思考自行车的车轴装在哪儿?为什么?(数学书后面)装在哪个位置,为什么?这样做,有利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的更紧密,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练习是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使

12、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要应用于生活的道理。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很好的提升。综上所述综上所述: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考。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转化成适合学生探索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课堂交流和讨论才能深入,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智慧与习惯并进的舞台。世界本身就是一个未知数,而数学本身就是探索世界之谜的方程式。它是一个美丽之园!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圆”中感受其魅力,与数学之园结下“不解”之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