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14肿瘤知识继续教育体会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6561781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2014肿瘤知识继续教育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习2014肿瘤知识继续教育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习2014肿瘤知识继续教育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习2014肿瘤知识继续教育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习2014肿瘤知识继续教育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2014肿瘤知识继续教育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2014肿瘤知识继续教育体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体会学习体会:1.1.学习本年度专业科目的主要收获。学习本年度专业科目的主要收获。通过学习肿瘤遗传学知识,使我们临床医生了解到: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群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肿瘤生长不再受控制,且能够侵入其他邻近组织甚至扩散(转移)至更远的位置,又称为癌症。肿瘤细胞持续生长将出现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器官衰竭,最终导致死亡。目前已发现的恶性肿瘤几乎涉及了所有类型的细胞、组织及器官系统,其中约 85%是癌,起源于上皮组织;2%是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约 5%为淋巴瘤,来源于免疫系统

2、,特别是脾及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约 3%为白血病,来源于骨髓造血细胞。根据肿瘤的特点,和所发生的环境因素,在临床的工作中一定注意癌基因的发现和识别,对临床治疗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防癌和保健上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对防癌和治疗上一定做到:(1)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癌症的坚强信心。 (2)适当的运动可使气血流畅,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受风寒,“百病从寒起“,身体受风寒剌激时,抵抗力下降,易诱发疾病。据可续研究最新发现,运动对于危害生命的大敌癌症,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当然,这里说的运动是负离子运动,即通过身体的活动,增加氧气的吸入,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美国的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吸氧量增多,呼吸频率

3、加快,可以更多的吸入负氧离子,人体得到负氧离子后,由于负氧离子带负电荷,有多余的电子,可提供细胞缺失的电子,消除自由基,从而阻断恶性循环,癌细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另外,通过气体交换,可将一些致癌物质排出体外,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3)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如卷心菜和菜花等)及萝卜、酸梅、黄豆、蘑菇、芦笋、薏苡仁等、食物中含有抗癌物质,水果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 (4)肿瘤病人热能消耗大,因此饮食要比正常人多增加 20%的蛋白质。 (5)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

4、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以上就是我学习本年多专业知识的收获。2.2.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你对肿瘤病的认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你对肿瘤病的认识。一一 对肿瘤的认识对肿瘤的认识肿瘤?当看到这两个字时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以及他们的亲人,表情呆滞、充满疑惑、惴惴不安的等待这结论,良性?恶性?我们满怀纯真的用一种尽力理解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诚然当我们面对它却无法泰然处之。这种等待即便是一周也是如此的漫长,良性!天下太平、全家欢颜。恶性!不,不可能,怎么会这样啊?难以接受,奔波与各大医院寻找专家、甚至寻到了江湖游医,身心具疲、以至于崩溃,生命已然终结。然而有的患者就像冲

5、上诺曼底海滩的战士,他也明白子弹是不会掉头的,但还在冲,而且依旧觉得自己会走到人生的终点,结果是他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了敌人的阵地。这就告诉我们结果不同是因为过程不同,过程不同是因为认识不同。让我们认识它、正视她,坦然的面对它!什么是肿瘤?肿瘤是机体在各种内在和外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了局部肿块,故称为肿瘤。肿瘤是基因疾病,其生物学基础是基因的异常。致瘤因素使体细胞基因突变,导致正常基因失常,基因表达紊乱,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与遗传特性,形成了与正常细胞在形态、代谢与功能上均有所不同的肿瘤细胞。肿瘤的发

6、生是多基因、多步骤突变的结果。不同的基因的突变与不同强度的突变形成了不同的肿瘤。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后就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能力。由于肿瘤细胞系由机体幼稚细胞转化而来,致瘤因素作用于幼稚细胞的遗传物质,引起遗传密码的改变,并随细胞的繁殖将改变了的遗传密码不断传递给子代。因此,这些细胞即使脱离了致瘤因素的作用,亦能相对无限的繁殖,因而机体也就失去了对它的控制。癌症是由病人自身产生的、可以进行无限增殖的、并且可以由身体一个部位转移到其他部位的一种疾病。对肿瘤的认识:一、肿瘤是由机体细胞而来的,不是外来的。二、肿瘤是一组细胞在多种外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长

7、期作用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具有了异常过度活跃增殖的特性。这种增殖既不符合生理的要求,也不受正常调控机制的控制。三、在肿瘤的形成中,内因也很重要。目前已经证实的有遗传、营养和内分泌失调、细胞免疫缺损和长期过度应激反应如精神紧张和其他不良刺激等。通过长期内、外因的作用下细胞发生一定变化,表现为难以治愈的炎性反应、增生或过度增生。一般在这些癌前病变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但如果已经恶变,虽可有一定阶段性,一般是不可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正在阐明这种失控的原因。目前,临床肿瘤学正处于一个重大变革时期。问题是以上可能的内因,包括营养不良、免疫低下、抑癌基因的变异、遗传缺陷和内分泌失调等等,是不是就是人

8、们讨论的易感性?我们十分迫切想知道究竟哪些因素损伤了患者的抑癌基因?这些基因如何相互作用的?但总的说来知道的还太少。四、我们可以将癌症的病因和发展归纳,肿瘤可以说是正常细胞长期在很多外因和内因作用下发生了基因调控的质变,导致过度增殖的后果。为了防治,我们可以将肿瘤的发生发展分为以下 5 个阶段:癌前阶段 细胞已发生一定改变,但仍然不是癌,可以双向发展;原位癌,细胞刚刚发生恶变(例如上皮层);浸润癌,细胞已由发生的部位向深处浸润;局部或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细胞由发生的组织沿淋巴管转移到淋巴结;远处播散,指肿瘤细胞随血流转移到远处器官。五、在临床上由于不同病期,我们可以在同一患者看到原发肿瘤、区域性

9、淋巴结转移、远处播散的表现。还有时可以看到某些癌前病变和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六、在细胞水平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 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功能的失调;在分子水平上我们又可以看到控制基因或称抑癌基因(如 p53、p16)的丢失。何为带瘤生存?所谓的“带瘤生存”是指患者经过全身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后,常见的癌性症状消失,瘤体局部进一步缩小,癌细胞不再扩散,病情长期稳定并趋于好转,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可独立工作和生活;换句话说就是机体免疫保护功能大于肿瘤扩散能力,使癌细胞长期“静止”、“休眠”,患者处于临床治愈的健康状态。带瘤生存”最重要的条件是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不要被破坏。癌症本身

10、是由免疫缺损而导致的,如果不讲时机,不论条件地一味放、化疗,对免疫抗癌机制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害。在这样的情况下,免疫系统也在放、化疗的同时被破坏,当杀死现有的癌细胞时,身体会生成更多的癌细胞。从而枯竭生命的源泉,被癌症夺取生命。这并不是说放、化疗就不能使用,而是要尽量少用,或者在放、化疗的同时特意地进行提高免疫机能的治疗。这点上,生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带瘤生存”第二个重要条件,就是患者的精神状态,一般意志坚强的患者是可以平静对待自己的疾病,并且配合医生的治疗,不仅是药物上的,饮食上和行为上也采用积极向上的态度。让自己心情开朗,强迫自己多吃对治疗有帮助的食物。并且不认为自己只能躺在床上,能走

11、就走,能运动就运动。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身体免疫力高于癌症生长率,从而把癌细胞管制压迫,使之不再繁衍。人的免疫系统和人的精神面貌是成正比的,精神好了,意志坚了,饮食才正常了,免疫力也增加了!癌症也就被压制住了。2006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已经改变了之前对肿瘤的定论,将肿瘤重新定义为一种慢性的可控性疾病。这一定义的修正对肿瘤防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机体“带瘤生存”的科学观点得到权威认证。这一观点不仅需要医生改变对肿瘤的认识,而且需要患者改变对肿瘤的认识并积极配合。“带瘤生存”,“把肿瘤看成是一种慢性病”,“绿色抗癌”,“延长肿瘤生存期”,“提高患者存活质量”成为肿瘤治疗的关键词。二CSC

12、 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1.CSC 的存在证据的研究,包括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 定。早在造血干细胞发现之时,就有学者提出肿瘤干细胞的概念由 于当时研究干细胞的方法还不成熟,所以肿瘤干细胞一直停留在理 论阶段随着干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和日趋成熟,肿瘤干细胞的研 究也取得了突破。研究人员最先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证实肿瘤干 细胞的存在。2003 年肿瘤干细胞研究又取得突破,研究人员第一次 在实体瘤内分离出肿瘤干细胞。从人的乳腺组织中分离出预期的乳 腺癌起始细胞。最近研究人员又在胃癌和肝癌中发现了肿瘤干细胞 存在的证据,发现在幽门螺旋杆菌所致的慢性炎症的小鼠模型中, 骨髓细胞能从骨髓迁移至胃粘膜损伤

13、处参与损伤修复,但是这种修 复由于慢性炎症的刺激而成为异常修复,最后骨髓细胞增殖形成胃 癌。 2.CSC 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 CSC 不仅是肿瘤的起始(initiating)细胞,而且也是肿瘤复发 和转移的根源,因而 CSC 靶向治疗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研 究课题之一。Massard 等认为,在充分了解 CSC 自我更新机制的基 础上,选择性阻断其信号通路的关键靶点可以促使 CSC 分化或诱导 其凋亡,这种 CSC 特异性的分化(differentiation)治疗和消除 (elimination)治疗均有望从源头上控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从而获 得显著的疗效。此外,CSC 特异性表面标志也是潜在的治疗靶标。 Yang 等以肝癌 CSC 为研究对象,发现靶向 CD44 可以显著抑制肿瘤 的形成和转移。因此,靶向 CSC 特异性基因将成为今后肿瘤治疗的 发展方向。 目前肿瘤干细胞研究主要面临的工作: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寻 找与确定。肿瘤干细胞来源及增殖特性、机制研究。肿瘤干细胞生 物学特征。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方法寻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