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贵州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二章重要考点三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6559531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贵州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二章重要考点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6贵州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二章重要考点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贵州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二章重要考点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贵州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二章重要考点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贵州贵州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贵州教师考试网贵州教师考试网贵州教师考试网贵州教师考试网提供提供贵州教师招聘考试贵州教师招聘考试和和贵州教师资格考试贵州教师资格考试资讯、真题资料资讯、真题资料2016 贵州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二章重要考点三2016 年贵州特岗教师考试即将开始,贵州特岗教师招聘网特整理贵州特岗教师辅导资料,更多关于贵州特岗教师考试复习资料请登录贵州特岗教师招聘网查看。【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般说来,教育为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为一定社会的文化所影响。但是,教育又常显示出其自身所特有的形式和发展

2、轨迹。这是因为,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人,而人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这些特点决定了人的独立性,从而也决定了教育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一、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教育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从各个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历史阶段的教育成果和经验。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等各个方面不仅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而且与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有着渊源的关系,都带有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烙印。这就是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受

3、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决定,但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并非完全同步,具有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三、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一种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其他意识形式,如政治思想、哲学观念、伦理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的平行性关系。【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及动因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及动因】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

4、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素质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如“需要”“成熟”,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包括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等。 贵州贵州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贵州教师考试网贵州教师考试网贵州教师考试网贵州教师考试网提供提供贵州教师招聘考试贵州教师招聘考试和和贵州教师资格考试贵州教师资格考试资讯、真题资料资讯、真题资料孟子是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5、。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有备于我”,人的本性中就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现代西方的内发论者进一步从人的机体需要和物质因素来说明内发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只起引发作用。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他认为个体

6、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复演说)。 内发论的关注重点是人的“生长”,以及人的成长规律和成熟机制是怎样的。 (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外铄论强调外在力量,如“环境刺激”“他人影响”“学校教育”等。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包括荀子、洛克、华生等。 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就持这样的观点。荀子认为,“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也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7、,他甚至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外铄论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有效学习。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是内因和外因作用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因而,教育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自然受到特别的重视。更多 2016 年贵州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请访问:贵州教师招聘网贵州教师招聘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