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拉丁美洲的政治形势分析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54619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0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几年拉丁美洲的政治形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近几年拉丁美洲的政治形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近几年拉丁美洲的政治形势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近几年拉丁美洲的政治形势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近几年拉丁美洲的政治形势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几年拉丁美洲的政治形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几年拉丁美洲的政治形势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042005)第 4 期,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 年 3 月 近几年拉丁美洲的政治形势分析 近几年拉丁美洲的政治形势分析 杨建民 杨建民 自 20 世纪 80 年代拉美国家实现“还政于民”、进入民主政治巩固阶段以来,拉美的政治形势大体上呈现总体稳定、 局部动荡的特点。 局部动荡的原因如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衰退、政治丑闻、内部动乱、激进式改革失衡和美国干预等。 一 拉美政治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地区仍然动荡 一 拉美政治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地区仍然动荡 (一)政府换届基本上都在宪法框架下完成 (一)政府换届基本上都在宪法框架下完成 2003 年,在阿根廷大选中,正义党候

2、选人基什内尔当选总统。新总统就任后,阿根廷政局趋于稳定,2004 年经济恢复增长,结束了持续一年多的政治危机。 巴西的卢拉政府自 2003 年初执政以来,实施“零饥饿计划”,注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政局稳定。 2003 年 7 月,墨西哥举行了中期选举,选举众议院全部 500 名议员、6 个州的州长和几百个市的市长。 执政的国家行动党在众议院中的席位明显减少, 革命制度党和民主革命党在众议院中的席位增加。但这并没有改变墨西哥三党争雄、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福克斯执政以来,积极推动恰帕斯州和平进程,并在 2004 年与前述其他两党达成“全国政治发展协议”。 巴拉圭于 2003 年 4 月 29

3、日举行大选,红党候选人尼卡诺尔杜阿尔特弗鲁托斯在大选中获胜。杜阿尔特总统锐意改革,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贷款协议。2004 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 2.8,这种形势对稳定经济和改变多年持续动荡的政治局面非常有利。 2003 年 12 月 28 日危地马拉举行的第二轮总统选举投票中,全国大联盟候选人奥斯卡贝尔赫当选总统。这次大选是危地马拉 1996 年底签订和平协议、结束持续 36 年内战以1来的第二次大选。在这次选举中,危地马拉还选出了 158 名国民议会议员、20 名中美洲议会议员以及 331 名市长。 在 2004 年 3 月 21 日萨尔瓦多举行的大选中, 民族主义共和国联盟候选人安东

4、尼奥 萨卡以 57.71的得票率击败最大反对党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候选人沙菲克安达尔当选总统。 2004 年 5 月 2 日, 在野的巴拿马民主革命党总书记马丁 托里霍斯在全国大选中获胜。 2004 年 5 月 16 日,在多米尼加共和国的总统选举中,解放党候选人莱昂内尔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雷伊纳当选总统。 2004 年 10 月 31 日,乌拉圭举行总统选举,左派政党进步联盟广泛阵线(简称广阵)的塔瓦雷巴斯克斯获胜,当选为该国第 51 任总统;在议会选举中,广阵赢得参院 16 个议席和众院 52 个议席,成为议会的多数党。 此外,2003 年,古巴也举行了选举,菲德尔卡斯特罗再次当选为古巴

5、国务委员会主席。 (二) 安第斯地区国家的政局继续动荡,一些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也出现政府治理危机,暴力事件不断发生 (二) 安第斯地区国家的政局继续动荡,一些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也出现政府治理危机,暴力事件不断发生 继 2002 年发生未遂政变后,委内瑞拉政局一直不稳,倒查派和拥查派继续尖锐对立,罢工和示威游行乃至暴力事件时有发生。2003 年 11 月,反对派在全国征集签名,企图举行公民投票推翻查韦斯总统。2004 年 3 月 6 日和 7 日,由于全民公决的签名遭到政府否定,反对党和反政府组织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示威和游行。 反对派称有近 100 万人参加了示威抗议行动。 官方也承认有 50

6、 多万人参加了游行示威。 查韦斯不得不同意在 8 月 15 日就其是否留任进行全民公决。虽然查韦斯取得了公决的胜利,可以继续执政到 2007 年 1 月。美国和大多数拉美国家承认“查韦斯获得了大多数选民的支持”的公决结果, 但委内瑞拉政局仍然暗藏危机。 哥伦比亚总统阿乌里韦 2003 年执政以来,尚未兑现竞选时许下的许多诺言。反政府游击队的暴力活动仍然存在,经济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失业率高达 16.3。乌里韦试图依靠美国援助和实施“铁腕政策”来解决游击队问题,但收效甚微,暴力事件有增无减。2004年 12 月 16 和 19 日,“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在四天内两次袭击总统,乌里韦幸免遇难。在

7、10 月 25 日举行的关于修宪和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公民投票中, 乌里韦失利, 政府陷入危机。 2003 年,秘鲁民众对托莱多政府不满的情绪也在增加。5 月中旬,教师开始无限期全国大罢工,并要求提高工资。5 月 27 日,托莱多不得不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30 天。20042年年初, 托莱多政府开始面临政治危机。 1 月 3 日, 托莱多的得力助手、 劳动部长赫苏斯阿尔瓦拉多因被指控以权谋私而首先辞职,随后,秘鲁前情报局局长、现任政府的高级顾问、托莱多总统的密友及私人律师凯萨阿尔美伊达涉嫌与前藤森政府蒙特西诺斯案件有牵连而于 1 月 25 日被迫辞职。1 月 30 日,秘鲁第一副总统坎塞科也因

8、涉嫌以权谋私而向政府递交了辞呈, 接受国会对其“以权谋私违反国家宪法罪”的质询。 托莱多政府丑闻不断使秘鲁国民对总统和政府失去了信心。秘鲁内阁虽经多次改组,亦难免声望下降的趋势。民意调查显示, 90.1%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再支持现任总统, 50.5%的人认为托莱多将无法坚持到 2006年 7 月任期结束,只有 7.3%的人支持现政府。秘鲁反对党秘鲁人民党独立道德联盟的领导人菲尔南多奥里维拉公开表示, 人民党将借助这个“绝好的机会”, “请”托莱多下台,并将联合秘鲁国内其他反对党,要求托莱多政府将 2006 年的总统大选提前进行。秘鲁最大的恐怖组织“光辉道路”再次威胁秘鲁政府。2004 年 4

9、月 18 日,该组织通过媒体宣布该组织的武装斗争将“令人遗憾地”再次开始。他们频繁活动,不断袭击政府军和居民,绑架人质。 2003 年,由于玻利维亚的桑洛萨达总统计划铺设一条经过智利的管道向美国出口天然气,伤害了民众的民族感情,遭到民众的抗议并酿成流血事件,军警开枪打死 70 余人,洛萨达被迫于 10 月 17 日辞职,由副总统梅萨接任总统。 2003 年 7 月 24 日,因为选举权问题,数千名支持前总统里奥斯蒙特的选民在危地马拉城举行示威游行,造成 3 人丧生,20 多人受伤。2004 年,危地马拉国内政治矛盾突出,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犯罪活动猖獗。 海地危机是 2004 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

10、发生的最重大政治事件。2000 年 11 月,阿里斯蒂德在大选中再次获胜,但反对派指责他靠舞弊而当选,朝野开始对立,为爆发政治危机埋下了祸根。2004 年年初,反对派开始以武力向政府发难,暴力活动不断升级,国家陷入全面混乱,2 月 5 日,反对派武装占领了国内第四大城市戈纳伊夫。美国、加拿大以及加勒比共同体成员国一致表示反对以军事或其他非法方式干预海地局势,强迫阿里斯蒂德总统下台, 希望政治解决海地危机。 2 月 19 日, 反政府武装成立“政府”, 宣布建立“主权国家”,任命了“国家总统”。 反对派拒绝接受国际代表团提出的和平计划, 坚持要求阿里斯蒂德下台。2 月 22 日,海地反政府武装占

11、领了海地第二大城市海地角,并与阿里斯蒂德总统的支持者发生冲突,造成 8 人死亡。29 日,阿里斯蒂德离开海地前往多米尼加,后又流亡中非共和国,以美国、法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进驻海地。 3 月 1 日,反政府武装占领了首都太子港。8 日,最高法院院长博尼费斯亚历山大在太子港宣誓正式就任海地临时总统。联据秘鲁国家报2 月 2 日报道。 3合国秘书长安南呼吁国际社会向海地提供长期援助, 以切实帮助这个国家恢复正常秩序和重建国家机构。安南认为,海地动乱后的重建工作需要 10 年甚至更长时间。因为阿里斯蒂德在牙买加逗留等问题,海地危机还使加勒比共同体国家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11 月 12 日,海地临时政

12、府对流亡南非的阿里斯蒂德发布通缉令, 指控其欺诈和政治犯罪, 阿里斯蒂德则认为通缉令完全出于政治原因,谴责临时政府通过“武力上台”。几周以来,海地接连发生政治暴力事件,造成数十人死亡。 (三)拉美左翼力量继续发展壮大 (三)拉美左翼力量继续发展壮大 拉美一些左派政党在大选中获胜或支持率明显上升。自 1998 年 12 月查韦斯作为左派联盟“爱国中心”候选人当选委内瑞拉总统以来,拉美许多国家的左派力量迅速增强。2002年 6 月和 8 月, 玻利维亚左派组织社会主义运动和印第安人古柯种植者领导人莫拉莱斯在两轮大选中得票均占第二位。2003 年 1 月 1 日,巴西劳工党领袖卢拉正式就任总统。1

13、月 15日,厄瓜多尔“121”爱国社团党领导人卢西奥古铁雷斯就任总统。2003 年 5 月在阿根廷组阁的基什内尔政府也被称为“左翼政府”。在 2003 年 7 月的墨西哥中期选举中,革命制度党和民主革命党在众议院的力量明显增强。2004 年 9 月 1 日,巴拿马民主革命党总书记马丁托里霍斯入主“苍鹭宫”。 2004 年 10 月 31 日,乌拉圭左派政党进步联盟广泛阵线的塔瓦雷巴斯克斯在大选中获胜,并在议会成为多数党。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在 2004 年 11 月的地方选举中以绝对优势获胜。 拉美左派倡导和组织的世界性的“论坛”和“会议”的成功召开,是其力量发展壮大的另一重要表现。 2

14、003 年 10 月 2729 日, 社会党国际第 22 次代表大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卢拉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会议的主题是:“全球社会的治理:社会民主党的看法”,会议通过圣保罗宣言。巴西劳工党倡导的世界社会论坛是与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相对应的大型会议,与会者包括全世界政党、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代表等。世界社会论坛为世界各国各界人士提供一个开放式的讨论空间, 对全球化产生的种种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形成建议,以便建立起有利于人类发展的“另一种世界”,有“穷人的联合国”之称。自 2001 年第一届论坛起,拉美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世界社会论坛”,充分显示了拉美左派在世界上的地位。2004

15、年 1 月 1621 日,世界社会论坛第一次走出拉美,在印度西部城市孟买召开了第四届会议,来自 130 个国家和地区、2500 个非政府组织的近 8 万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反对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 反对全球化带来的不公正和不平等是本次会议关注的焦点。 与会者通过组织游行、 集会和召开研讨会等多种方式, 反对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抨击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 许多拉美和其他大洲的左翼政党、 运动和人士参加了这次论坛活动。拉美左派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二、拉美政治局部动荡的主要因素 二、拉美政治局部动荡的主要因素 影响拉美政治形势发展有多种因素,从拉美地区来看,主要因素

16、有: (一)社会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均 (一)社会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均 自 1998 年起, 拉美经济增长缓慢, 19982002 年人均GDP下降, 被称为 “失去的 5 年” ; 近年来,拉美地区社会财富分配更加不均,贫困现象日趋严重。2003 年拉美经济增长 1.5%,但人均GDP增长仍为零,失业率也达到创记录的 10.7。贫困人口已达 2.27 亿,占这一地区总人口的 44,极端贫困人口占 20,失业率高达 11。拉美地区 10的富人的收入是占总人口 44的贫困人口收入的 20 倍。2004 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为 5.5,人均GDP增长 4,失业率为 10,贫困人口占 42.9。尽管如此,这种增长仍是恢复性增长。拉美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日益严峻。2004 年 2 月的智利铜矿工人罢工和 3 月的巴西联邦警察总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就是这种因素的反映。 (二)政治腐败 (二)政治腐败 “民众的不满不是直接针对今天的经济模式和自由放任的市场,而是针对政治的腐败和政府的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