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境、新方法、新视野下的柳青研究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52271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语境、新方法、新视野下的柳青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语境、新方法、新视野下的柳青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语境、新方法、新视野下的柳青研究(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8责任编辑: 李墨波王曦月专题2017年7月7日星期五创业史创业史 连环画连环画柳青柳青张江(中国社科院副院长) : 就在此前不久, 中国文 学批评研究会、 中国当代文学研 究会、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在京联 合举办 “学习习总书记讲话、 重温 延安文艺传统” 研讨会, 隆重纪念 毛泽东同志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75周年。 文学 研究所也举行座谈会,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系 列重要讲话精神, 共同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重新认识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 的原则、 立场与创作方法, 如何直面新 的现实挑战, 如何回应人民的呼唤。 柳青同志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回顾历史

2、, 在 讲话 精神的指导下, 上世纪40年代到五 六十年代, 一大批作家深入基层、 深入实践, 创作了数量众多、 具有高度艺术价值、 又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珍品, 影 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这些作品是共和国文学宝库中的艺术 精品, 蕴含着极为宝贵的创作经验和认识价值。 柳青同志是在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感召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作家。 他 说:“ 讲话 是同中国的抗日战争、 根据地建设实际情况结合 起来的生动典范。 ” 在 转弯路上 一文中, 柳青详细叙述自己 响应 讲话 号召, 深入乡间, 担任乡文书, 从不适应、 不安心 到 “在乡下稳住” , 从与群众隔阂到成为群众的知心人、 带头人

3、 的过程, 非常感人。 经过这样深入群众、 深入生活, 他的思想发 生重要变化, 完成 种谷记 。 解放以后, 柳青同志放弃城市生 活, 扎根皇甫村14年, 完成了史诗般作品 创业史 。 这部小说 不仅在当时异峰突起、 深入人心, 而且深刻地影响到路遥、 陈 忠实、 贾平凹等后起之秀。 可以说, 没有柳青, 就没有新时期陕 西文坛上的 “三棵大树”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特别 强调要以柳青同志为榜样, 真正深入生活, 真正了解农民诉 求。“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 ,“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 的政策, 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 兴” ; 进而,

4、他 “笔下的人物才能那样栩栩如生” 。 柳青说,“一切 都是暂时的, 只有人民是永恒的” 。 人民, 在他心中有着至高无 上的地位。 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理想追求, 不仅对艺术家, 而 且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也深有启发、 富有教育意义。 文学研究 工作者, 也应当像柳青同志那样, 贴近现实生活, 反映时代精 神, 深入挖掘中国文学的宝藏, 为今天的文艺理论、 文艺创作 提供丰富借鉴, 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陕北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柳青从这里走进 “生活的学校、 政治的学校、 艺术的学校” , 成为一代文学大家。 今天, 我们在 这里召开 “新语境、 新方法、 新视野下的柳青研究” 座谈

5、会, 重 温柳青的作品, 探讨柳青道路的时代价值, 重新理解深入生 活、 深入群众的现实意义, 重新认识艺术与人民的辩证关系, 必将有助于我们在一些根本问题上澄清模糊认识, 正本清源, 净化空气, 共同唱响时代的最强音。刘跃进(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 : 评价一部文学作 品是否有影响, 是否有价值, 应持有两个维 度, 一是现实维度, 一是历史维度。 有的作品, 当时可能很有影 响, 但是在文学史上并无价值; 有的作品在当时默默无闻, 却 有文学史意义。 如果说柳青的作品只是前者, 时代的传声筒, 并无文学史价值, 显然与事实不符。 我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 对现当代文学所知有限, 但从

6、有关柳青 创业史 的学术 争论中, 还是意识到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确实 需要辨析。 恩格斯 反杜林论 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 间, 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 情。 ” 过去,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 分析文学作品, 常常脱离具体 的历史环境, 大而化之, 概而言之, 听起来头头是道, 却多不切 实际。 对柳青及其作品的分析评价, 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要想 更好地理解柳青, 就必须注意到他兼具革命工作者和文学家 的双重身份。 事实上, 早在1943年2月, 中央决定文艺工作者 到工农群众实际工作中去, 柳青作为头一个被讨论通过鉴定 的同志, 被中央组织部

7、抽调下乡, 分配到米脂县民丰区吕家硷 做文书。 作为一个革命者, 他深刻地理解党的农村政策, 深知 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 在文学上,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希望 通过自己的笔触, 把翻天覆地的时代风貌展现出来。种谷记 只是牛刀小试, 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但所呈现出来的现实 主义创作倾向是显而易见的。 1952年, 已经成为著名作家的 柳青主动要求离开北京回到陕西长安县工作, 在皇甫村一住 就是 14 年, 真正走进 “生活的学校、 政治的学校, 艺术的学 校” , 不断地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终于写出具有深厚现实 基础的长篇小说 创业史 。 作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亲历者, 柳 青最清楚农民

8、想什么、 农民最需要什么。创业史 中的梁三老 汉、 梁生宝等形象, 既是当时广大农村的真实人物, 也是高度 浓缩化的艺术形象。 柳青说:“ 创业史 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 答的是: 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 怎样进行的。 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个阶级人物在合作化 运动中的行动、 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 ” 这种回答 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读者、 批评家当然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但 是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观点, 客观地分析作品, 而 不能脱离具体的时空环境抽象地讨论问题。这就需要理解作者, 成为他的知 音。 但 “音实难知, 知实难逢。 逢其知音, 千载其一乎? ”

9、 批评家与作家的关系, 向 来纠缠不清。 柳青承认文学批评很有 用, 但是做好文学批评并不容易, 在政 治思想、 生活阅历和文学修养三个方 面, 都要有较高的水平, 才能使自己的理论批评有深度, 让作 家信服。 他说:“第一, 向读者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技 巧, 这是很重要的工作。 第二, 受文学评论影响的主要是广大 读者, 其次是成千成万青年习作者。 不受文学评论影响的是已 经成熟的作家。 对他们不准确的赞扬能引起他 们的反感, 不准确的批评, 不能动摇他们的创 作规划, 却能做他们加强规划的参考资料。 作 家成熟与否, 看他在政治思想、 生活阅历和文 学修养三者达到大体一致的较高水平。

10、 而无论 怎样 权威 的批评家, 在生活阅历这方面, 不 能和作家相比的。 所以对不准确的批评能采取 评价的、 警惕的态度, 这是作家成熟的表现之 一。 第三, 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 由它本身决 定, 批评家的影响是暂时的。 任何 权威的批评 家 , 虚捏作品的成就或抹杀作品的成就, 都是 暂时的在读者和青年习作者中起影响。 对文学 作品最后的评断是时间的考验。 好的作品, 总 是逐渐被人承认, 越来越有光辉的。 ” 在柳青的 文学思想中, 具有现实主义深度的文学, 才是 好的文学。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核心是广大农 民, 农民是否喜欢, 是否支持, 是柳青小说亟待 回答的问题。 他说:“我研究农

11、民为什么劳苦, 我研究他们怎么那么爱儿子和土地。 ” 中国农 民的苦难与艰辛, 他们的精神状态, 他们对劳 动的热爱, 他们的理想, 他们力图为改变生活 所做的一切努力, 所有这些, 都成为之后柳青小说反复书写的 主题。 惟其如此, 他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最具有创 造力的代表。 柳青认为, 那些脱离农村实践的理论家, 未必能 够深刻地理解他。 正如柳青所说,“对文学作品最后的评断是时间的考验。 ” 今天, 我们依然怀念柳青, 依然呼唤 创业史 这种具有崇高美 学风格的文学作品, 说明柳青的创作, 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超越时代, 成为经典。 历史证明, 广大读者是他真正的知音。黄道峻(

12、陕西作协党组书记、 常务副主席) : 柳青是我 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典范, 也是陕西 乡土文学的开创者, 柳青作品是陕西作为文学大省的重要根 基, 柳青精神是陕西文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旗帜, 对柳青文学遗 产的整理和研究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关 于柳青的学术研究, 因时代因素使然, 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呈现出不同的研究风貌, 但整体取得的研究成果是不容忽视 的。 2014年10月15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 谈会, 以较大篇幅, 高度赞扬了柳青自觉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倾 听群众心声、 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 2015年春节前夕, 习近平 总书记视察陕西时,

13、又强调了 “要鼓励文化工作者像当年柳 青、 杜鹏程那样, 走进人民、 了解人民、 讴歌人民, 创作出更多 更好的精神食粮” 。 习近平总书记对柳青的充分肯定和高度 赞扬, 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标杆、 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为 柳青研究工作的开展廓清了障碍、 启迪了思路。 在习总书记 系列讲话精神的指导下, 柳青的文学精神、 柳青的文学史地 位、 创业史 的经典意义、 现实主义的尊严和生命力等话题, 重新引发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也渐次取得了重要的学术研 究成果。 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 不单是在学术向度上探寻 柳青研究的突破口, 更重要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 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更好

14、地推动我省文学创作生产。 同 时, 也是为了溯源追踪陕西文学的精神谱系, 长远来讲, 更为 了未来陕西文学大厦的建立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我想, 柳青研究的基本思路、 柳青文学创作的启示应包括如下几个 方面: 一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柳青同志 将自己的艺术视野投注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 迫切期望解决 的问题上, 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抒写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讴歌人民群众的优秀品质, 他在时代的大变动中自如地为人 民群众塑像, 在书写以人民为主体的文学作品中注重揭示社 会发展的动力和历史前进的规律。 柳青同志所取得的创作成 就, 昭示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文学最深厚的根基

15、存在 于人民群众之中,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 把满足人 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为人 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 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二是要始终坚持扎根人民、 扎根生 活。 习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 一千条, 但最根 本、 最关键、 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 扎根生活” 。柳青同 志长期扎根基层, 深入体验人民生活, 潜心文学创作, 在长安 县皇甫村扎根落户14年, 创作出了反映我国广大民众走上社 会主义道路, 追求和谐幸福生活的长篇小说 创业史 , 成为新 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 柳青同志在长安 兼职

16、县委副书记的岁月里, 与当地的干部群众水乳交融, 急人民之所急, 爱人民之所爱, 柳青的情怀, 出于文学, 又超越文 学, 他的这种创作精神多年来一直为陕西文学界所传承和弘 扬。 三是要始终葆有向党的文艺事业献身的精神。 柳青同志 讲,“文学事业, 是一种终生的事业, 要勤勤恳恳搞一辈子, 不 能见异思迁。 ”“作家要把60年作为一个单元” 。这些创作思 想都非常深刻, 体现了他对文学的景仰、 忠诚与敬畏, 体现了 他对文学事业的追求和坚守。 在文艺生态急剧变化的当下, 广大文艺工作者更要学习柳青的这种创作精神, 耐得住寂 寞、 守得住清贫, 志存高远, 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 艺术精湛、 制作精良的文学作品来。段建军(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 : 柳青是学习 讲话 精神的杰出代表。 实际上, 柳青对马克思、 恩 格斯的文艺理论是有认真学习的, 他认为自己的创作方法是 一种对象化的创作, 而这种对象化的创作方法既跟创作有关 系, 又跟生活实践有关系, 是把生活实践和文学创作联系在一 起的创作方法, 我把这种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